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史锐 徐更光 +1 位作者 徐军培 刘科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介绍了理想炸药和含铝炸药水中爆炸的能量输出模型,并采用AUTODYN软件,对TNT和PBXW-115水中爆炸远场的冲击波形进行了求解。计算出了冲击波峰值压力、衰减时间常数、冲量、能流密度和冲击波能等参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介绍了理想炸药和含铝炸药水中爆炸的能量输出模型,并采用AUTODYN软件,对TNT和PBXW-115水中爆炸远场的冲击波形进行了求解。计算出了冲击波峰值压力、衰减时间常数、冲量、能流密度和冲击波能等参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在不可压缩流体理论的假设下,推导出了水中爆炸一维气泡脉动方程。把脉动方程同爆轰产物的状态方程相结合,计算出1 kg TNT和PBXW-115水中爆炸气泡脉动周期分别为0.213 s和0.283 s,二者的气泡能分别为1.88 MJ.kg-1和4.41 MJ.kg-1,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水中爆炸 能量输出 冲击波 气泡脉动
下载PDF
炸药水中爆炸气泡脉动分析计算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志江 徐更光 王廷增 《爆破》 CSCD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了水中爆炸气泡脉动的物理规律,对其演化过程在考虑水为可压与不可压2种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求解。由于假设水具有不同的状态,求解得出了气泡半径及径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编写的一维ALE动力学程序计算分析了水下爆炸过程,气泡脉... 分析了水中爆炸气泡脉动的物理规律,对其演化过程在考虑水为可压与不可压2种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求解。由于假设水具有不同的状态,求解得出了气泡半径及径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编写的一维ALE动力学程序计算分析了水下爆炸过程,气泡脉动计算结果与实际过程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脉动 ALE 脉动周期
下载PDF
水下爆炸冲击波能的数值计算
3
作者 史锐 徐更光 +1 位作者 张利敏 张志江 《爆破》 CSCD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在进行炸药配方设计时,冲击波能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炸药水下爆炸的冲击波能流密度符合爆炸相似率。提出了方程中系数ζ和γ的计算公式,参数ζ和γ可以通过炸药的爆热、爆压和密度等近似计算。根据文献值拟合冲击波能随铝氧比的变... 在进行炸药配方设计时,冲击波能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炸药水下爆炸的冲击波能流密度符合爆炸相似率。提出了方程中系数ζ和γ的计算公式,参数ζ和γ可以通过炸药的爆热、爆压和密度等近似计算。根据文献值拟合冲击波能随铝氧比的变化公式,可用来计算非理想炸药的冲击波能。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冲击波能 能流密度 铝氧比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DAAF及其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云雁 周近强 +4 位作者 刘意 武碧栋 安崇伟 马中亮 王晶禹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7-802,I0001,共7页
为了优化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AF)的形貌和粒径,采用微流控技术进行调控,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去离子水为非溶剂制备细化DAAF,研究了炸药浓度和溶剂-非溶剂流速比对DAAF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为了优化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AF)的形貌和粒径,采用微流控技术进行调控,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去离子水为非溶剂制备细化DAAF,研究了炸药浓度和溶剂-非溶剂流速比对DAAF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BAM落锤撞击感度仪和BAM摩擦感度仪对DAAF产品进行形貌、粒度、晶体结构、热性能和机械感度表征。结果表明,细化后的DAAF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与原料晶型保持一致。当其浓度为10 g/L时,可以制备出“爆米花状”的球形DAAF,粒径分布在1.47~8.22μm;浓度为30 g/L能够制备出0.69~2.99μm的多面长棒状DAAF;浓度为50 g/L时可获得尺寸小、粒度分布集中(80~460 nm)的纳米级DAAF。与原料相比,细化的DAAF热分解温度减小;细化前后DAAF的机械感度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3 3′-二氨基-4 4′-氧化偶氮呋咱(DAAF) 微流控 细化 传爆药 粒径调控
下载PDF
动高压法合成金刚石技术中的环境和安全问题分析
5
作者 陈宏伟 仝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针对动高压法合成金刚石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制备,而普遍忽视相关的安全和环境问题的现实,从技术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的主要环节对制备技术可能给社会安全、自然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针对动高压法合成金刚石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制备,而普遍忽视相关的安全和环境问题的现实,从技术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的主要环节对制备技术可能给社会安全、自然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生产原材料及其反应废料和废气中包含了多种危险化学品或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涉及爆炸品、酸性腐蚀品、氧化剂、有毒气体,如TNT、HClO4、HNO3、H2O2、HF、K2Cr2O7、Cl2、NO等。对它们的具体毒害特性进行了总结,对于相应的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金刚石 爆炸 安全 环境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材料包覆铝核壳材料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学永 周近强 +5 位作者 李洪亮 吴成成 方华 邓鹏 朱艳丽 刘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4-1546,共13页
金属铝(Al)具有高燃烧热值、高密度、低耗氧量等优异性能,是固体复合推进剂领域最受青睐的金属添加剂。为了提高固体复合推进剂的性能,有必要采取措施对Al进行包覆改性。近年来含氟高分子包覆Al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 金属铝(Al)具有高燃烧热值、高密度、低耗氧量等优异性能,是固体复合推进剂领域最受青睐的金属添加剂。为了提高固体复合推进剂的性能,有必要采取措施对Al进行包覆改性。近年来含氟高分子包覆Al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含氟高分子包覆金属Al核壳材料、不同包覆方法、Al核壳材料的性能以及含氟高分子与Al的作用机理,总结发现通过Al核壳结构设计、含氟高分子引入和Al颗粒表面的自活化策略等途径,含氟高分子与氧化铝层之间的表面发生剧烈的氧化过程,增强Al核壳材料点火和燃烧性能,显著改善推进剂的燃烧团聚和燃烧效率。但目前含氟高分子包覆Al核壳材料研究过程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新型多元含氟高分子包覆Al的能量性能的研究;缺乏Al颗粒与包覆层在高升温速率下作用机理的认识;包覆效率和批量制备能力低,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等。未来可从进一步增强朝着研发新型含氟聚合物、研究对反应历程中产物的实时捕捉和开发工业化生产制造技术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 铝核壳材料 包覆 复合固体推进剂
下载PDF
金属桥箔爆发规律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清畴 伍俊英 +2 位作者 只永发 陈朗 何小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6-560,共5页
为研究金属桥箔的桥区尺寸和厚度对其爆发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尺寸金属桥箔的爆发电流和爆发电压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桥箔桥区尺寸和厚度减小,金属桥箔的爆发电流减小,爆发时间提前.利用FIRESET动态电阻模型计算了不... 为研究金属桥箔的桥区尺寸和厚度对其爆发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尺寸金属桥箔的爆发电流和爆发电压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桥箔桥区尺寸和厚度减小,金属桥箔的爆发电流减小,爆发时间提前.利用FIRESET动态电阻模型计算了不同桥区尺寸和厚度的金属桥箔的爆发电流和爆发电压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对实验和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减小桥箔尺寸和厚度有利于减小其爆发电流,桥箔尺寸和厚度变化与爆发点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金属桥箔 爆发电流 冲击片雷管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撞击靶板安全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永杰 鲁建英 +1 位作者 陈林泉 陈朗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7,283,共5页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撞击安全性,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撞击靶板的计算模型,模型中发动机的推进剂装药采用点火增长反应速率方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发动机径向撞击靶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撞击速度下发...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撞击安全性,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撞击靶板的计算模型,模型中发动机的推进剂装药采用点火增长反应速率方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发动机径向撞击靶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撞击速度下发动机中推进剂装药的反应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径向撞击靶板爆炸的临界速度范围为150~200m/s;低强度多次撞击过程中推进剂会发生延迟爆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 冲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场线耦合理论的电爆装置射频感应电流仿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贵兰 李国新 汪佩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69,共5页
针对有效天线口径法只能分析最危险情况下电爆装置射频安全性的不足,采用场线耦合理论进行一般情况下平行脚线电爆装置的射频危害分析。首先,分析射频危害能量与电爆装置的耦合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得到电爆装置射频感应电流的数... 针对有效天线口径法只能分析最危险情况下电爆装置射频安全性的不足,采用场线耦合理论进行一般情况下平行脚线电爆装置的射频危害分析。首先,分析射频危害能量与电爆装置的耦合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得到电爆装置射频感应电流的数学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得到,对于一定的电爆装置物理参数,存在使感应电流最大的入射方向和入射频率;对于一定的电磁场入射条件,随着脚线间距的增加,感应电流变大,随着桥丝电阻的增大,感应电流变小。仿真结果表明,场线耦合理论可以为电爆装置射频危害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装置 场线耦合 射频 感应电流 仿真
原文传递
高速/超高速侵彻半无限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杰 武海军 +3 位作者 杨荷 皮爱国 李金柱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3-88,共16页
随着近年来先进钻地弹的发展,侵彻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由高速侵彻转向高速/超高速侵彻。在超高速侵彻时,侵彻机制发生转变,针对超高速侵彻机制与针对高速侵彻机制的理论解释也有着很大不同。综述了高速/超高速侵彻半无限靶的理论过程,归... 随着近年来先进钻地弹的发展,侵彻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由高速侵彻转向高速/超高速侵彻。在超高速侵彻时,侵彻机制发生转变,针对超高速侵彻机制与针对高速侵彻机制的理论解释也有着很大不同。综述了高速/超高速侵彻半无限靶的理论过程,归纳了高速/超高速的临界转变速度,总结了高速侵彻中的空化现象研究现状,并概括了高速/超高速侵彻时混凝土靶的流体本构模型研究。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高速/超高速侵彻 临界速度 空化 半无限靶
下载PDF
低冲击下固体推进剂延迟起爆现象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永杰 鲁建英 +1 位作者 伍俊英 陈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了研究固体推进剂在低强度冲击作用下的延迟爆轰现象(XDT),设计了2次冲击波加载的双隔板实验。用X光摄像技术观测了推进剂在低强度冲击作用下的延迟起爆现象。建立了推进剂双隔板实验计算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推进剂的... 为了研究固体推进剂在低强度冲击作用下的延迟爆轰现象(XDT),设计了2次冲击波加载的双隔板实验。用X光摄像技术观测了推进剂在低强度冲击作用下的延迟起爆现象。建立了推进剂双隔板实验计算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推进剂的双隔板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推进剂在2次独立冲击波加载作用下的压力历史,分析了推进剂发生延迟爆轰的受力过程。结果表明,在强度较低的冲击波作用下,该推进剂会发生XDT现象,对推进剂重复冲击加载作用和推进剂在加载作用下的敏化程度是控制XDT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XDT现象 双隔板实验 推进剂 冲击
下载PDF
弹药安全性能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三强 冯顺山 金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安全性弹药是弹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依据弹药相对其寿命过程中可能遭受的主要环境刺激因素的安全水平提出了弹药的安全判据,引入安全度参数,建立了弹药安全性能评价的理论模型。模型中,依据弹药的安全度值划分了弹药的安全等级。基... 安全性弹药是弹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依据弹药相对其寿命过程中可能遭受的主要环境刺激因素的安全水平提出了弹药的安全判据,引入安全度参数,建立了弹药安全性能评价的理论模型。模型中,依据弹药的安全度值划分了弹药的安全等级。基于该评价模型计算了改Mk-82钝感常规炸弹的安全性能,分析了未爆弹药(UXO)自失效设计对弹药整体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终点未爆自失效设计能明显提高弹药的安全水平。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弹药固有的安全性能,可以为弹药安全性设计及安全性能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安全工程 弹药 安全评价 自失效
下载PDF
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杰 钱新明 +3 位作者 赵鹏 许志珍 王煜倩 唐仕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为深入开展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纳米TiO2、纳米铁粉、富勒烯(C60)等的生物体毒理学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分析了可燃性纳米材料,主要... 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为深入开展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纳米TiO2、纳米铁粉、富勒烯(C60)等的生物体毒理学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分析了可燃性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铝粉、铁粉、碳粉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强调了进一步开展安全性研究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目前纳米材料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今后可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毒理学 安全性 可燃性纳米材料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自制PVDF薄膜压力传感器标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永强 肖英淋 +1 位作者 刘长林 王文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6,90,共4页
PVDF(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计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测压范围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冲击压力传感器。该文利用PVDF压电薄膜自制薄膜传感器,并进行落锤动态标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薄膜传感器具有相当高的线性拟合度和较好的重复... PVDF(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计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测压范围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冲击压力传感器。该文利用PVDF压电薄膜自制薄膜传感器,并进行落锤动态标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薄膜传感器具有相当高的线性拟合度和较好的重复性,可以用于低压段冲击波压力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标定 压力测试 PVDF薄膜
下载PDF
微米铝粉氧化铝壳增强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洋 焦清介 +3 位作者 闫石 王慧心 孙亚伦 任慧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4-670,共7页
为增加壳核结构微米铝粉的抗氧化性能,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在氧气环境中以20℃·min-1的升温速率对4种不同粒度(2.51,5.20,13.35,24.02μm)的微米铝粉缓慢加热至650℃,实现微米铝粉氧化铝壳的增强。用热重分析技术对处理前后微米铝粉... 为增加壳核结构微米铝粉的抗氧化性能,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在氧气环境中以20℃·min-1的升温速率对4种不同粒度(2.51,5.20,13.35,24.02μm)的微米铝粉缓慢加热至650℃,实现微米铝粉氧化铝壳的增强。用热重分析技术对处理前后微米铝粉缓慢加热条件下的热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不同阶段的氧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铝壳增强处理后,微米铝粉的氧化铝壳从无定形态变为γ态,致密性增加,同时,4种微米铝粉样品的氧化铝壳厚度增加到原始厚度的3.3~5.9倍。在保持微米铝粉高活性的条件下,氧化铝壳的相变和增厚使得微米铝粉在低于1350℃的缓慢加热过程中不被氧化性环境氧化,仍保持较高活性,抗氧化性能大幅提高,微米铝粉的缓慢氧化反应机理从阶段性增重的破壳反应机理转变为氧化铝壳增强后的氧化反应抑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铝粉 壳核结构 氧化铝壳增强 热响应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聚偏二氟乙烯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和平 陈光华 +5 位作者 覃睿 但加坤 黄智蒙 彭辉 陈图南 雷江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8,共8页
利用含Tkatchenko-Scheffler(TS)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九种聚偏二氟乙烯(PVDF)晶相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PVDF晶体作为一种绝缘体,能带具有密集且平直等特征,其带隙值在6.05-7.34 eV之间,且和... 利用含Tkatchenko-Scheffler(TS)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九种聚偏二氟乙烯(PVDF)晶相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PVDF晶体作为一种绝缘体,能带具有密集且平直等特征,其带隙值在6.05-7.34 eV之间,且和实验值接近.价带主要是F原子的2s和2p态起主要贡献,导带主要由C原子的2p态和H原子的1s态共同参与构成.在0-35 eV光子能量范围内,介电函数、吸收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光学性质发生变化主要在深紫外区域.根据介电函数等光学参数的谱特点,可以将九种PVDF的晶相划分为{Ip},{IIpu},{IIau,IIad,IIpd,IIIpu},{IIIau,IIIad,IIIpd}等四类,每一类都具有相似的光学参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封装材料对PVDF薄膜传感器激波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强 肖英淋 刘长林 《测试技术学报》 201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PVDF(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薄膜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测压范围宽等特点,为冲击波压力测试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敏感材料.本文详细的介绍了PVDF薄膜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并对封装用的粘结剂以及外保护层进行了激波管的对比试验,考察封装... PVDF(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薄膜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测压范围宽等特点,为冲击波压力测试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敏感材料.本文详细的介绍了PVDF薄膜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并对封装用的粘结剂以及外保护层进行了激波管的对比试验,考察封装材料对PVDF薄膜传感器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判读,确定了较为合适的封装粘结剂及保护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PVDF薄膜 封装材料 传感器 动态响应
下载PDF
5-硝基间苯二甲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分解研究(英文)
18
作者 郭金玉 张同来 +2 位作者 张建国 刘艳红 郁开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合成了5-硝基间苯二甲酸锰的配合物———Mn(nip)(H2O)5,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DSC、TG和DTG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配位中心Mn(Ⅱ)与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5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配位八面体结构。根据热分析结果和FT-IR分析可推... 合成了5-硝基间苯二甲酸锰的配合物———Mn(nip)(H2O)5,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DSC、TG和DTG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配位中心Mn(Ⅱ)与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5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配位八面体结构。根据热分析结果和FT-IR分析可推断,加热过程中该晶体先失去5个配位水,后失去配体5-硝基间苯二甲酸,同时生成氧化锰和某种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Mn(nip)(H2O5) 配位化合物 晶体结构 热分解
下载PDF
应力作用下的煤层瓦斯运移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小卫 刘永茜 任玉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3,46,共3页
为了研究地应力对煤层瓦斯运移规律的影响,采用巷道瓦斯浓度观测方法,对平顶山天安五矿己15-23190工作面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应力影响,沿采场方向分为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原始应力区和采场后面的应力恢复区,... 为了研究地应力对煤层瓦斯运移规律的影响,采用巷道瓦斯浓度观测方法,对平顶山天安五矿己15-23190工作面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应力影响,沿采场方向分为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原始应力区和采场后面的应力恢复区,不同的应力区对应了不同的裂隙发育状况,这种差异导致了煤层瓦斯运移能力的区带性分布,在煤层的应力集中区,由于高应力的挤压剪切作用,产生大量新的节理和裂隙,同时有更多的裂隙被封闭,该区段瓦斯的运移能力反而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煤层瓦斯 瓦斯地质 裂隙
下载PDF
Biaxi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under combined shear-compression loading 被引量:4
20
作者 Zhi-bin LI Xue-yan LI Yu-xuan ZH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1-50,共10页
Combined shear-compression tests and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over a wide range of loading angles in order to probe their yield behaviors under biaxial loading conditions.Combined shea... Combined shear-compression tests and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over a wide range of loading angles in order to probe their yield behaviors under biaxial loading conditions.Combined shear-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a pair of cylindrical bars with beveled ends.The yield surfaces we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various theoretical yield surface models.The cellular structures of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s were modeled as tetrakaidecahedrons and their biaxial crushing behaviors were simul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yield initiates from the stress-concentrated corners in the specimens under combined shear-compression loading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no longer uniform at the specimen/bar interfaces.In the range of cell sizes studied,the larger the foam cell size is,the higher the yield stress is.Aluminum foam density is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factor on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the cell size and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shear-compression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yield surface biaxial loading yield behavi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