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银河的一颗星──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感怀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文学系 教学特色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林杉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之渊源——写在林杉同志逝世十周年
2
作者 王 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7,共3页
[编者按]林杉,原名李文德,著名电影剧作家。1914年生于浙江慈溪。1939年他到达延安,主要从事戏剧活动,直至解放前,曾历任晋西文联剧协主任兼文联剧社社长、晋西大众剧社社长、七月剧社副社长、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等职。1... [编者按]林杉,原名李文德,著名电影剧作家。1914年生于浙江慈溪。1939年他到达延安,主要从事戏剧活动,直至解放前,曾历任晋西文联剧协主任兼文联剧社社长、晋西大众剧社社长、七月剧社副社长、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等职。1949年,林杉调任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开始从事电影创作。1950年,他将小说《吕梁英雄传》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吕梁英雄》,后又写出电影文学剧本《刘胡兰》。1951年,林杉调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秘书长的工作。1956年,他与曹欣、沙蒙等合作写出电影文学剧本《上甘岭》,这成为林杉个人创作的转折点。1957年,林杉创作了《党的女儿》,整个剧本在揭示人物心理情感方面以自然淳朴见功力。此外,他还创作了《风从东方来》(1958)、《再生记》(1958)、《试航》(1958)《两家人》等。在创作电影剧本的同时,他还撰写了很多电影理论文章,如《谈主题及电影描写方法上的虚与实》、《关于典型形象问题》、《从电影的结构形式谈电影创作的借鉴与创新》、《1958年我国银幕一瞥》等。1961年,林杉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十年动乱中遭受迫害。1979年后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和《大众电影》主编。今年是林杉同志逝世十周年,为纪念他对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戏剧系 艺术学院 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 戏剧活动 李文 刘胡兰 逝世
下载PDF
还是要少说多做——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刘一兵
3
作者 状态 刘一兵 《大众电影》 2006年第4期16-17,共2页
无论是韩国电影、韩国电视剧,它的成功、火爆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 韩国电影 刘一兵 北京电影学院 少说多做 文学系
原文传递
从精通一门到一专多能--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访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会军 潘若简 +1 位作者 李二仕 许重江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共7页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育根本在于,所有教学都是跟电影创作和实践密切相关。各个专业互相影响和促进。专业要求是精通一门,同时还要一专多能。坚持传统教学目标的精英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国家电影工业体制培养人才,面对新的挑战,落实教学效...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育根本在于,所有教学都是跟电影创作和实践密切相关。各个专业互相影响和促进。专业要求是精通一门,同时还要一专多能。坚持传统教学目标的精英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国家电影工业体制培养人才,面对新的挑战,落实教学效果及细节,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强化电影工业与艺术创作人士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学校未来朝真正的电影专业化"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教育 创作与实践 精通一门一专多能 国际化
下载PDF
全世界影视学生的电影狂欢节——谢飞谈“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关雅荻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1,共8页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展 谢飞 影视作品 导演 录音 采访 狂欢节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如何挑选电影人才——北京电影学院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综述
6
作者 王碧鹤 周佳琳 王静怡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北京电影学院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于2011年的11月如期举行,本届影展不仅收到了来自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的911部优秀学生短片作品,也有近百位国内外影视院校的嘉宾及学生导演出席影展的各项活动"。ISFVF论坛"为影... 北京电影学院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于2011年的11月如期举行,本届影展不仅收到了来自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的911部优秀学生短片作品,也有近百位国内外影视院校的嘉宾及学生导演出席影展的各项活动"。ISFVF论坛"为影展的重要学术活动,师生们就当今影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人才 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下载PDF
北京电影学院2004届毕业生联合作业研讨会纪要
7
作者 向往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102,共12页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2004届毕业生联合作业研讨会 电影创作 电影教学 导演艺术 拍摄技法
下载PDF
“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分析报告
8
作者 余莹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学生 影视作品 国际展览
下载PDF
文学系举办“七日谈:日本电影剧作家交流周”活动
9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1,共1页
文学系联合研究生部邀请七位日本电影剧作家于2012年5月19日至5月25日在学院讲学。
关键词 日本电影 剧作家 文学 交流 研究生
下载PDF
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生诗歌小辑
10
作者 吴若桐 陈明泽 +2 位作者 詹家瑞 徐天玺 刘宇轩 《诗刊》 2024年第5期168-169,共2页
原文传递
“鸳鸯蝴蝶派”文学与早期中国电影情节剧观念的确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巍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5,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被新文学和左翼电影界视为“逆流”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在其创作者们于1921年前后大量进入电影界时,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及在1949年之前,“鸳鸯蝴蝶派”文人在电影界掀起的两... 本文主要研究被新文学和左翼电影界视为“逆流”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在其创作者们于1921年前后大量进入电影界时,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及在1949年之前,“鸳鸯蝴蝶派”文人在电影界掀起的两次商业化电影创作的高潮对今日的中国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清末到民初年间的流行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是早期中国电影在文学上的真正根源,投身早期中国电影创作中的“鸳鸯蝴蝶派”文人是通过自己在同类型文学创作中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早期电影的文学叙事模式,并有效地改变了早期中国电影叙事单薄、幼稚、粗糙乃至低劣的原有状况“。鸳鸯蝴蝶派”电影所采用的类型观念及情节剧的叙事方式不仅确立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也成为百年中国电影创作中不断被承袭并衍进发展的重要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文学 中国 电影事业 情节剧 文艺观念
下载PDF
人性·个性·终极目标──中国电影文学回顾与思考(1949-1999)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69,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电影文学 电影剧作家 电影编剧 电影剧本创作 电影学院 回顾与思考 电影艺术 1949-1999 终极目标 人性
下载PDF
文学系剧作专业本科一年级专业课教学法浅谈
13
作者 张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3,共8页
本文在多年教学基础上,针对文学系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在一年级剧作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对症下药,着重从电影视听思维能力培养、对世界与人生的感受敏锐力培养、观察力训练、交际能力训练、想象力训练、基本的虚构能力训练等方面培养和提... 本文在多年教学基础上,针对文学系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在一年级剧作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对症下药,着重从电影视听思维能力培养、对世界与人生的感受敏锐力培养、观察力训练、交际能力训练、想象力训练、基本的虚构能力训练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专业基本素质。此外,从2004年开始,本科生第一学年后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文学系重点改革的一门实践课程,文后所附《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教学法》和《三年来文学系本科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目录》为近年此项教学成果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专业 教学法 社会实践
下载PDF
包容新领域 尊重旧传统——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院长伊丽莎白·戴利访谈 被引量:2
14
作者 伊丽莎白.戴利 潘若简 +1 位作者 李二仕 于帆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4,共6页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是洛杉矶电影工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与美国电影工业共同成长发展起来。学院六个部门:剧作动画与数字艺术;游戏设计在内的互动媒体;批评研究,它涉及历史、理论和批评电影制作,它包括导演、制片、电影摄影、...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是洛杉矶电影工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与美国电影工业共同成长发展起来。学院六个部门:剧作动画与数字艺术;游戏设计在内的互动媒体;批评研究,它涉及历史、理论和批评电影制作,它包括导演、制片、电影摄影、录音和剪辑等方向,还有一个面向研究生的制片班。学制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学生需要通过类似中国的高考,研究生需要考GRE。外国学生还需要考托福。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选择某个特定的专业方向,旁通其他。熟悉市场,尊重观众,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大学 电影教育 尊重观众
下载PDF
面向电影工业体制,平衡艺术选择--韩国电影艺术学院院长朴起镛访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朴起镛 张献民 +1 位作者 李二仕 刘艺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4,共4页
面对美国电影市场的压力,为了振兴韩国电影工业的基础,1984年韩国电影艺术学院成立了。学院的宗旨直面电影产业的需要,培养专业的电影人才。无论是低成本还是高成本,无论拍摄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毕业生一定要具备应对市场需求的职业... 面对美国电影市场的压力,为了振兴韩国电影工业的基础,1984年韩国电影艺术学院成立了。学院的宗旨直面电影产业的需要,培养专业的电影人才。无论是低成本还是高成本,无论拍摄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毕业生一定要具备应对市场需求的职业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艺术学院 电影工业 市场专业化
下载PDF
面向电影产业的好故事是创意学习的关键--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尼克·鲍威尔访谈
16
作者 尼克.鲍威尔 李二仕 张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成立于1971年,好故事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市场如何变化的永恒法则。学院最拔尖的领域在声音设计及录音方面。针对欧洲和英国的学生,每年的学费大概是7500英镑左右。学制两年。如果是来自欧洲大陆以外的学生,费用高... 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成立于1971年,好故事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市场如何变化的永恒法则。学院最拔尖的领域在声音设计及录音方面。针对欧洲和英国的学生,每年的学费大概是7500英镑左右。学制两年。如果是来自欧洲大陆以外的学生,费用高一倍。基本上对外国学生没有考试要求,语言只要能够交流就行。毕业生直接面对市场和工业的派用,在电影和电视教育两方面都有所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电影电视学院 好故事 创意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蒙电影文化交流
17
作者 毅力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2-48,共7页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蒙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也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国是蒙古国重要投资来源国和最大贸易合作伙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尤其自2014年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蒙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也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国是蒙古国重要投资来源国和最大贸易合作伙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尤其自2014年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人文交流广泛开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中蒙之间在电影文化方面的交流,并对未来的合作进行展望,可以助推电影“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探索中蒙电影交流合作的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合作伙伴 人文交流 稳步推进 经贸合作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 友好邻邦
下载PDF
囫囵的、谱和的艺术:黄氏一家与民国批判写实主义戏剧电影
18
作者 吴晓宇 许哲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39,共6页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黄佐临、金韵之、黄蜀芹一家曾将欧陆戏剧的丰厚遗产带入银幕,形成中国戏剧电影的重要支脉。该文拟从谱牒研究思路出发,选取黄氏一家作为活体样本,借助电影符号叙事学,在黄佐临提出的“透明的戏剧谱和理论”的...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黄佐临、金韵之、黄蜀芹一家曾将欧陆戏剧的丰厚遗产带入银幕,形成中国戏剧电影的重要支脉。该文拟从谱牒研究思路出发,选取黄氏一家作为活体样本,借助电影符号叙事学,在黄佐临提出的“透明的戏剧谱和理论”的帮助下,梳理和分析他们对民国戏剧电影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主要涵盖其对中国导演理论的建设、批判写实主义戏剧电影的实践以及其中孕育的写意戏剧观的初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发展史 戏剧电影 黄佐临 黄蜀芹 电影符号 黄氏 写实主义戏剧 导演理论
下载PDF
纷乱中凝视:萨弗迪兄弟的沉浸式电影
19
作者 邱文浩 《视听》 2023年第9期64-68,共5页
萨弗迪兄弟是近些年来美国电影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其电影以目眩神迷的视觉风格和强烈的情绪冲击力著称,并被冠以“沉浸式电影”之名。与广义的电影艺术所普遍具有的叙事沉浸感不同,萨弗迪兄弟的电影通过别出心裁的摄影、调度与声画对位... 萨弗迪兄弟是近些年来美国电影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其电影以目眩神迷的视觉风格和强烈的情绪冲击力著称,并被冠以“沉浸式电影”之名。与广义的电影艺术所普遍具有的叙事沉浸感不同,萨弗迪兄弟的电影通过别出心裁的摄影、调度与声画对位等视听策略,营造出极为强烈的心理/情绪沉浸,接续并创新了兴起于新好莱坞时期的现代电影传统,表现了当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普遍性焦虑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弗迪兄弟 沉浸式电影 形式美学 导演研究
下载PDF
《贩肤走卒》:离散电影的身体政治与后殖民话语
20
作者 陈思光 余克东 《影剧新作》 2023年第3期73-82,共10页
突尼斯导演塞尔·本·哈尼耶携新作《贩肤走卒》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创佳绩,作为小国别里的女性导演,其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第三世界里的对后殖民话语的思辨,对女性困境的书写是导演最为鲜明的风格标识。《贩肤走卒》以同样的电影魅... 突尼斯导演塞尔·本·哈尼耶携新作《贩肤走卒》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创佳绩,作为小国别里的女性导演,其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第三世界里的对后殖民话语的思辨,对女性困境的书写是导演最为鲜明的风格标识。《贩肤走卒》以同样的电影魅力,展现出导演在全球化离散叙事的背景中,对叙利亚难民的独特思考,以及对于资本世界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贩肤走卒》 突尼斯电影 塞尔·本·哈尼耶 后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