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教育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娜 候静怡 +1 位作者 贺威 刘家炜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年第23期49-52,共4页
当前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愈加深入,也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小学教学及管理系统中。然而,随着人机关系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工智能平台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伦理问题。文章首先从... 当前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愈加深入,也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小学教学及管理系统中。然而,随着人机关系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工智能平台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伦理问题。文章首先从人工智能的研发机制出发,探讨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然后解析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提出中小学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开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伦理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6G网络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东 管婉青 +1 位作者 张海君 隆克平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年第6期724-731,共8页
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6G也将实现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6G利用原生的AI,持续为未来整个社会进行智慧赋能,实现真正的普惠智能。如何使用6G原生的AI,对未来网络资源、无线资源进行智... 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6G也将实现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6G利用原生的AI,持续为未来整个社会进行智慧赋能,实现真正的普惠智能。如何使用6G原生的AI,对未来网络资源、无线资源进行智能管控,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为实现AI赋能6G网络,能够快速实时调度无线网络多类型资源,满足新兴垂直行业多样化业务需求的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介绍了基于AI的6G网络技术,包括AI原生的新型网络架构和AI原生的新型空口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AI引擎的相关概念、智能化维护架构等,并提出了网络切片的智能管控算法,分析AI在新型空口中的相关架构以及具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 智能无线资源管控
下载PDF
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3
作者 姚超 刘斯诺 +1 位作者 马博渊 班晓娟 《中国冶金教育》 2021年第4期71-73,共3页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对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但现有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未对材料基因工程课程作出适应性调整。面向材料基因工程领域,设计了全新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包含以材料领域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基础-进阶-应用”BAA递进式培...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对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但现有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未对材料基因工程课程作出适应性调整。面向材料基因工程领域,设计了全新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包含以材料领域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基础-进阶-应用”BAA递进式培养方案,以材料领域实际案例为基础的“听-学-做-讲”4A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国内外多领域专家为依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随堂-课后-上机-答辩”CHCR多元化考核体系,并通过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教学结果表明,在该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对本课程的接受度较高,科研潜力被激发,科研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材料基因工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建国 宋纯宁 +3 位作者 孙磊 谭星勇 李艳琳 孔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与数学模型构建了电工钢完整轧制过程的高温本构关系,建立了电工钢热塑性变形过程集成仿真模型,原创构建了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完整过程中可同时控制不均匀变形和不均匀磨损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由数据与机理融合驱动的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形性协同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轧辊辊形、液压窜辊和液压弯辊的高精度融合控制方法。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新一代高技术热连轧自由规程轧制过程的全板形融合π机型与板形控制创新技术,突破性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自由规程轧制的高精度板形控制,为现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实现路径。最后展望了宽幅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的创新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轧机 电工钢 自由规程轧制 板形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学科交叉的大学组织机构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靖元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23期159-160,共2页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当下学科建设的重大趋势和新的增长点,对于各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发展交叉学科面临很多发展观念、组织机构、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和困难,推进学科交叉需要构建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的组...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当下学科建设的重大趋势和新的增长点,对于各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发展交叉学科面临很多发展观念、组织机构、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和困难,推进学科交叉需要构建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的组织机构,从观念意识、机构设置、学科设置、资源投入、人员聘任、考核评价、成果归属等要素出发,建立适合交叉学科发展的管理平台,持续促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组织机构 建设策略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靖元 《科技视界》 2021年第34期198-200,共3页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科技成果作为成果转化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其价值评价体系还不完善。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科技成果作为成果转化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其价值评价体系还不完善。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产出大量突破性技术,是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源头,分析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的关键因素,建立有效的成果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成果转化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协作机器人智能控制与人机交互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海丰 刘培森 +1 位作者 李擎 于欣波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0-791,共12页
协作机器人是一类能够在共享空间中与人类交互或在人类附近安全工作的新型工业机器人,由于其轻质、安全的特点,在柔性制造、社会服务、医疗健康、防灾抗疫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机器... 协作机器人是一类能够在共享空间中与人类交互或在人类附近安全工作的新型工业机器人,由于其轻质、安全的特点,在柔性制造、社会服务、医疗健康、防灾抗疫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协作机器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控制性能确保与人交互的安全性,集成多种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来确保高效的协作行为.在我国,人机协作已列入《智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研究计划.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几款常见的协作机器人,机器人基于感知信息的控制、高精度跟踪控制、交互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并围绕机器人与人执行协作任务的高效性,对机器人的人类意图估计和技能学习方法进行了讨论.最终对协作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智能控制 人机交互 机器人技能学习 人类意图估计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耀祖 李擎 +1 位作者 戴张杰 徐越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1-1425,共15页
在过去20年中,语言建模(Language models,LM)已经成为一种主要方法,用于语言理解和生成,同时作为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下游的关键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例如Ch... 在过去20年中,语言建模(Language models,LM)已经成为一种主要方法,用于语言理解和生成,同时作为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下游的关键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例如ChatGPT等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人工智能乃至其他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LLMs迅猛的发展,本文首先对LLMs相关技术架构和模型规模等方面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模型训练方法、优化技术以及评估手段.随后,分析了LLMs在教育、医疗、金融、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此外,还探讨了大语言模型针对社会伦理、隐私和安全等方面引发的安全性与一致性问题及技术措施.最后,展望了大语言模型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模型的规模与效能、多模态处理、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当前研究状况和未来走向,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关于大语言模型的深刻见解和启发,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LLMs)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ChatGPT
下载PDF
高炉智能开铁口机器人工作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河江 曹建国 +2 位作者 燕月 周志鸿 马飞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6-83,共8页
智能开铁口机器人的温度场主要取决于铁水与钻杆间的对流、传导与辐射。吹扫介质及环境通风等热流耦合作用会带走部分热量,并使整个温度场保持热平衡。首先,本文将智能开铁口机器人数字模型按实际工作环境建立。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 智能开铁口机器人的温度场主要取决于铁水与钻杆间的对流、传导与辐射。吹扫介质及环境通风等热流耦合作用会带走部分热量,并使整个温度场保持热平衡。首先,本文将智能开铁口机器人数字模型按实际工作环境建立。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与模拟,来了解开铁口机的工作温度场。通过分析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可优化参数有效地将智能开铁口机器人工作温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该文中的模拟内容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并已通过现场测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铁口机器人 温度场 热流耦合 对流换热 参数优化 温度控制
下载PDF
生物集群能量高效利用机制研究综述
10
作者 吴晓阳 邹尧 +1 位作者 付强 贺威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49,共19页
近年来,智能体集群的能量高效利用(Energy efficient utilization,EEU)机制已经成为多智能体系统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使用有限的能量资源实现系统性能最优是该问题的核心研究内容.考虑到智能体集群与生物族群的相似性,探究生物族群的能... 近年来,智能体集群的能量高效利用(Energy efficient utilization,EEU)机制已经成为多智能体系统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使用有限的能量资源实现系统性能最优是该问题的核心研究内容.考虑到智能体集群与生物族群的相似性,探究生物族群的能量高效利用机制对提升智能体集群节能性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此,首先介绍不同生物族群中蕴含的能量利用机制,并根据节能方式的差异分成3类,流体优势利用机制、流体阻碍克服机制和热量交换与扩散机制;然后对这些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一种具有一般性的能量高效利用模型;最后,探讨能量高效利用机制在多智能体系统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集群 能量高效利用 节能机制 编队
下载PDF
超厚料层烧结水碳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玉山 胡文祥 +3 位作者 王义惠 周文波 王耀祖 李思达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4,共5页
为保证料层厚度由600 mm提高至1000 mm后,烧结生产稳定顺行,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了料层厚度及水碳结构对料层透气性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优化后烧结产能及质量得到改善,垂烧速度、转鼓指数和整体利用系数由15.2 mm/min、65.0%和1.23 t/(... 为保证料层厚度由600 mm提高至1000 mm后,烧结生产稳定顺行,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了料层厚度及水碳结构对料层透气性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优化后烧结产能及质量得到改善,垂烧速度、转鼓指数和整体利用系数由15.2 mm/min、65.0%和1.23 t/(m^(2)·h)提高至22.3 mm/min、68.9%和1.54 t/(m^(2)·h)。确认了现场烧结原料结构下的最佳配水量为7.5%,同时不降低固体燃料用量,为超厚料层烧结稳定生产提供了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烧结 水碳结构 厚料层烧结 烧结矿质量
下载PDF
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建良 刘征建 +6 位作者 焦克新 徐润生 李克江 王振阳 王翠 王耀祖 张磊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30-1646,共17页
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 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后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的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低碳炼铁发展提供依据;最后从最新微观研究手段出发,介绍了目前炼铁研究领域在微观尺度的研究进展,多尺度综合调控研究高炉炼铁过程机理,为未来低碳炼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新技术 低碳炼铁 非高炉炼铁 模拟仿真 节能降耗
下载PDF
风场环境中扑翼机器人的滑翔轨迹优化
13
作者 吴晓阳 张志国 +3 位作者 贺威 覃京燕 张俊海 孟亭亭 《工程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823,共15页
信天翁可以利用海面的梯度风场实现无动力滑翔上千公里.这种风能利用行为对采用相似飞行方式的扑翼机器人非常有借鉴价值.为探究扑翼机器人实现风能利用的可能性,本文针对信天翁等鸟类特有的大展弦比、高升阻比等滑翔特性,对自主开发的... 信天翁可以利用海面的梯度风场实现无动力滑翔上千公里.这种风能利用行为对采用相似飞行方式的扑翼机器人非常有借鉴价值.为探究扑翼机器人实现风能利用的可能性,本文针对信天翁等鸟类特有的大展弦比、高升阻比等滑翔特性,对自主开发的仿生扑翼机器人进行滑翔性能改进.并根据风能利用研究的模态切换需求,基于棘轮止动机构和扑动相位检测器设计了一种扑动/滑翔模态切换装置.然后,对改进后的仿生扑翼机器人进行气动仿真,得到不同迎角下的升阻力系数.并结合梯度风场模型和滑翔姿态运动学模型开展轨迹优化研究,得到仿生扑翼机器人不同航迹角下的最优滑翔轨迹.最后,选取-30°、0°、30°和60°航迹角对应轨迹的在真实风场中进行飞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距离下滑翔飞行能耗显著低于扑动飞行,证明扑翼机器人在梯度风场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滑翔轨迹实现风能利用,提升自身续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飞行机器人 梯度风场 轨迹优化 动态滑翔 风能利用
下载PDF
高柔弹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建辉 曹建国 +3 位作者 程春福 尹海斌 余宁 范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解决可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难以兼具高柔弹性及压力检测功能的难题,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研制高弹性的柔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新方法.采用新型银纳米线(A... 为解决可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难以兼具高柔弹性及压力检测功能的难题,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研制高弹性的柔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新方法.采用新型银纳米线(AgNW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基于半圆与圆形相结合的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及阵列式"多孔PDMS"的新型"三明治"式传感器阵列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触觉传感器的柔弹性,用模具固化成型工艺制作了高柔弹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结果表明:这种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其弹性拉伸率超越人类皮肤的弹性,达到了30%,可覆盖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进行了压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的测量,发现在自然及拉伸状态下,该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均具有较高的线性度、灵敏度及较小的迟滞误差.研究结果为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皮肤 触觉传感器 压力 高柔弹性 银纳米线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15
作者 高琳 曹建国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围绕这3类方法,分别重点介绍了管道泄漏固体模型、流体模型、泄漏信号识别和定位处理方法、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辨识管道泄漏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众多文献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分析了各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管道泄漏检测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泄漏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建辉 曹建国 +3 位作者 程春福 范阳 余宁 缪存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2-2069,共8页
为了解决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并结合马蹄形的形状布置与预拉伸工艺制作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的方法。将银纳米线以马蹄形的形状布置植入到已经过预拉... 为了解决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并结合马蹄形的形状布置与预拉伸工艺制作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的方法。将银纳米线以马蹄形的形状布置植入到已经过预拉伸处理的PDMS薄膜表面,形成具有高伸缩性能的导电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机器人手腕及手指部位,验证了良好的拉伸-导电特性,且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随着拉伸率的增加,电阻值呈现先减小再缓慢增大的趋势,在第50次拉伸30%后,电极相对初始值的电阻增量仅为93%。这种新型电极制作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导电性及稳定性,透明度也很高,可应用于拉伸、弯曲、扭转等多种复杂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柔弹性 银纳米线 聚二甲基硅氧烷 导电性 预拉伸
下载PDF
管道泄漏检测中两个难点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琳 曹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13203-13210,共8页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检测中存在两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道泄漏声发射应力波的频散问题、管网泄漏的检测成本(时间...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检测中存在两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道泄漏声发射应力波的频散问题、管网泄漏的检测成本(时间成本、传感器数目等)和检测精度之间的矛盾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重点介绍了“管道泄漏模态声发射检测(连续型、突发型)”以及“管网泄漏检测(泄漏源定段、传感器布置、算法)”的中外研究现状,梳理了众多文献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这两个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泄漏 检测 难点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的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占国 张建良 +2 位作者 刘征建 王耀祖 牛乐乐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改进对铁矿粉基础特性预测的加权平均估算方法,本文选取15种常用的烧结铁矿粉进行同化性和液相流动性试验,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进而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对铁矿粉的基础特性值与化学成分分别进行一维和二维数学模... 为改进对铁矿粉基础特性预测的加权平均估算方法,本文选取15种常用的烧结铁矿粉进行同化性和液相流动性试验,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进而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对铁矿粉的基础特性值与化学成分分别进行一维和二维数学模型拟合;最后采用随机的混矿方案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低同化温度-开始熔化温度以及液相流动性指数-有效液相量之间有着较好的吻合程度;二维数学模型的预测在Pearson相关系数上有着更优的相关性,且预测值的平均误差也显著低于一维数学模型。在一定数量的矿种范围内,基于化学成分的二维数学模型对混匀矿基础特性的预测可以认为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基础特性 二维数学模型 化学成分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输气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特征的小波基构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琳 曹建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小波分析是目前管道泄漏检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降噪方法,但使用的均为通用小波基函数,不能有效匹配具体的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从而降低了降噪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学解析模型计算得到管道泄漏声发射仿真信号,再以此信号为基础,构造出... 小波分析是目前管道泄漏检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降噪方法,但使用的均为通用小波基函数,不能有效匹配具体的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从而降低了降噪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学解析模型计算得到管道泄漏声发射仿真信号,再以此信号为基础,构造出了适合管道泄漏特征的小波基函数。利用构造的小波基对试验泄漏信号进行降噪并做互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当小波消失矩为3或4、滤波器支撑长度为8时的泄漏定位误差最小,仅为3.62%。将此构造小波基与通用小波基系列分别对试验泄漏信号进行降噪并做互相关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构造小波基时的泄漏定位误差是最小的。这说明该小波基符合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噪声,降低管道泄漏定位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泄漏 声发射 小波基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柔性翼鲁棒输出调节
20
作者 孟亭亭 张一鹏 张爽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由于柔性翼为扑翼机器人提供气动外力和力矩,因此,柔性翼的鲁棒输出调节对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布参数系统描述的柔性翼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两种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来处理未知周期干扰,并保证弯曲位移和扭转位... 由于柔性翼为扑翼机器人提供气动外力和力矩,因此,柔性翼的鲁棒输出调节对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布参数系统描述的柔性翼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两种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来处理未知周期干扰,并保证弯曲位移和扭转位移跟踪时变轨迹,此时假设干扰和参考轨迹都可以由外系统产生.当外系统矩阵已知时,在迭代域内设计的自适应律只需要估测未知的干扰系数,并进一步得到了基于跟踪误差信号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当外系统矩阵未知时,自适应律需要估测时变的周期函数,进一步得到了第2类自适应控制.以上两种输出调节问题也可以通过基于内模原理的鲁棒控制实现,因此,本文给出了所设计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与基于内模原理的鲁棒控制的区别.基于Lyapunov方法,本文证明跟踪误差在迭代域内的收敛性,以及闭环系统状态的有界性.本文通过两组数值仿真例子进一步验证了两类自适应迭代控制对鲁棒输出调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控制 柔性翼 自适应控制系统 迭代方法 输出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