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冶金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郭敏 焦树强 闫柏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40-43,共4页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将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专业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各大高校都己积累一些课程思政实践的经...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将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专业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各大高校都己积累一些课程思政实践的经验,但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旧突出。针对冶金物理化学课程特色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分别从思政教育目标、思政元素挖掘设计与融入、教育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冶金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构建“一/三/三/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从而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学科 思政教育 专业教育 冶金物理化学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电能消耗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盈 陈翠良 +2 位作者 黄来斌 李敏 苍大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4期158-161,共4页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强"可持续性进行衡量的手段。研究中以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为例,运用统计学中调查方法对2008年校园电能消耗进行调查,并应用生态学中生态足迹成分法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与北京及全国范围的对...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强"可持续性进行衡量的手段。研究中以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为例,运用统计学中调查方法对2008年校园电能消耗进行调查,并应用生态学中生态足迹成分法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与北京及全国范围的对比,测度高校校园的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北科大2008年电能总消耗量为3 829万千瓦时,生态足迹为7 098.4 hm2,即需要7 098.4 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该校的电能消耗,人均生态足迹为0.28 hm2,在忽略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与北京及全国的电能生态足迹比较,学校的生态占用状况比较乐观。为促进高校节能减排的工作和建设生态和谐校园,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节能办法,供学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消耗 生态足迹 成分法 高校校园 节约电能
下载PDF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景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来斌 陈翠良 +2 位作者 王盈 李敏 李黎光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景观从本质来讲是人类量度其自身存在的一种视觉图像,它因人的视觉而存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含义。校园作为一种相对隔离的特殊人工景观生态系统,景观元素较为丰富。研究中结合景观设计理论,用斑块—基质—廊道模型和景观空间格... 景观从本质来讲是人类量度其自身存在的一种视觉图像,它因人的视觉而存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含义。校园作为一种相对隔离的特殊人工景观生态系统,景观元素较为丰富。研究中结合景观设计理论,用斑块—基质—廊道模型和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对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进行空间格局分析,通过整体上把握校园景观空间特征和生态特征,得出北科大学校园景观塑造特性和生态适宜性,为寻求生态和谐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景观格局 生态诊断与对策
下载PDF
北京科技大学锰课题组成果简介
4
作者 邹兴 《中国锰业》 2011年第1期58-59,共2页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锰课题组是专业从事制备锰系列产品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的课题组。经多年努力,已经研究出多项在国内外遥遥领先的高新技术,其中包括用锰矿石直接制备高纯四氧化三锰第1代、第2代和第3代技术;用锰矿石直接制备高纯...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锰课题组是专业从事制备锰系列产品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的课题组。经多年努力,已经研究出多项在国内外遥遥领先的高新技术,其中包括用锰矿石直接制备高纯四氧化三锰第1代、第2代和第3代技术;用锰矿石直接制备高纯三氧化二锰技术;用锰矿石直接制备高纯和超高纯碳酸锰技术;用锰矿石直接制备高纯MnOOH技术;用部分或全部软锰矿代替菱镁矿生产电解金属锰技术;电解金属锰片无铬无磷钝化绿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锰 三氧化二锰 MnOOH 超高纯碳酸锰 金属锰钝化 氯化锰 超高纯硫酸锰 锰酸锂
下载PDF
科研成就梦想:自强不息,拼搏向上——记北京科技大学侯新梅副教授
5
作者 侯新梅 《金属世界》 2014年第1期6-8,共3页
侯新梅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1979年岁末出生于河南南阳。侯新梅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侯新梅从小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梦想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中学时,侯新梅学习了邓小平同... 侯新梅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1979年岁末出生于河南南阳。侯新梅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侯新梅从小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梦想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中学时,侯新梅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又萌生了成为科学家为祖国进步发展做贡献的梦想。在梦想的激励下侯新梅于1997年考入郑州大学,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科研成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青年教师 工程学院 河南南阳 小学教师
下载PDF
思政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教育改革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6
作者 张娟 王明涌 焦树强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北京科技大学的“双一流”A+学科——冶金工程,连续五年蝉联世界软科排名第一。但现阶段存在专业认同度不足,人才培养体系落后于冶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程等问题。文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的回信精神,依托新工科建设,... 北京科技大学的“双一流”A+学科——冶金工程,连续五年蝉联世界软科排名第一。但现阶段存在专业认同度不足,人才培养体系落后于冶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程等问题。文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的回信精神,依托新工科建设,以“大思政”为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教育改革。具体实现路径为师资建设方面,院士领衔讲好大国钢铁故事;人才培养方面,本科生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学科建设方面,交叉融合催化专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以本为本 大思政 师生共育 交叉学科
下载PDF
第10届北京科技大学—北海道大学学术研讨会
7
作者 王福明 《国际学术动态》 2007年第5期54-54,共1页
北海道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自1986年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之日起,开展了实质性交流与合作。2006年恰逢两校合作20周年,同时也迎来了第10届北京科技大学一北海道大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北海道大学 学术研讨会 合作协议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韩丽辉 冯婷 +2 位作者 高原 刘晓明 金仁东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战场作用,在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扩大仪器设...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战场作用,在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扩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安全精准管控能力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研究。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践,强化了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了示范中心科研服务和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助力冶金工程专业改造升级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冶金工程 实验教学 科研服务 示范中心
下载PDF
大学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一):国际影响与大学文化——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7-40,49,共15页
文章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外来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以苏为师"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以苏为师"对学校不同系科的影响差异... 文章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外来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以苏为师"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以苏为师"对学校不同系科的影响差异,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外来影响提供了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外部因素 国际影响 以苏为师 北京钢铁学院
下载PDF
冶金学科大学生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0
作者 黄凯 朱庆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从实践认识论原理角度,探讨了冶金学科大学生动手实践促进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发展和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本课题组带学生开展SRTP项目经验,讨论了SRTP计划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促进冶金学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SRTP 动手实践 创新性思维
下载PDF
高水平大学精英人才培养规律研究——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2-91,共20页
培养精英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文章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从精英人才的四个基本内涵、培养精英人才的三个关键环节、精英人才培养系统的三个关键因素、培养方案的三个主... 培养精英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文章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从精英人才的四个基本内涵、培养精英人才的三个关键环节、精英人才培养系统的三个关键因素、培养方案的三个主要模块、课程与活动组织的三个重要原则共五个方面,结合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精英人才的培养理念,系统总结了学校培养精英人才的主要做法,剖析了学校培养精英人才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高水平大学培养精英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 精英人才 培养规律 北京钢铁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下载PDF
大学文化形成的内部因素(二):学科建设与大学文化——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9-49,共11页
文章简要阐述了学科文化的内涵,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从雕塑与建筑、文艺与诗词、观念与校风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科文化对大学文化形成的影响,比较了学科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为理解这一时... 文章简要阐述了学科文化的内涵,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从雕塑与建筑、文艺与诗词、观念与校风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科文化对大学文化形成的影响,比较了学科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学科因素提供了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内部因素 学科建设 北京钢铁学院
下载PDF
大学文化形成的“遗传因素”——院系调整与大学文化——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8-40,共13页
文章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为例,廓清了学校大学文化形成的"遗传因素",阐述了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基因母体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指出了院系调整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与碰... 文章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为例,廓清了学校大学文化形成的"遗传因素",阐述了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基因母体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指出了院系调整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与碰撞,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遗传因素 院系调整 北京钢铁学院
下载PDF
冶金单元设计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
14
作者 赵洪亮 马保中 +1 位作者 黄焜 王成彦 《中国冶金教育》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单元设计与操作课程教学为例,剖析了教学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围绕工程专业认证目标达成开展的系列教学改革,解析了基于该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的举措,为培养冶金工程高质量人才课程... 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单元设计与操作课程教学为例,剖析了教学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围绕工程专业认证目标达成开展的系列教学改革,解析了基于该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的举措,为培养冶金工程高质量人才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专业认证 冶金单元设计与操作 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氢冶金原理——碳、氢还原冶铁的热力学原理
15
作者 刘帅 李彬 郭汉杰 《重型机械》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钢铁工业亟需低碳冶金技术革新。本文基于热力学最小自由能原理,构建了铁氧化物碳还原与碳-氢协同还原理论模型,量化分析了还原剂消耗、能耗及碳排放极限。研究表明:氢还原吨铁需53.7 kg H_(2)及878.4 MJ热量,...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钢铁工业亟需低碳冶金技术革新。本文基于热力学最小自由能原理,构建了铁氧化物碳还原与碳-氢协同还原理论模型,量化分析了还原剂消耗、能耗及碳排放极限。研究表明:氢还原吨铁需53.7 kg H_(2)及878.4 MJ热量,对应碳排放仅为H_(2)O,较传统碳还原碳排放强度降低97%,节能率达80.6%。碳-氢协同还原可降低20%~40%碳耗,高温(>810℃)下氢气还原效率较CO提升30%~50%,且温度每升高100℃,氢利用率增加8%~12%。碳循环与氢循环在>1000℃及C/CO_(2)摩尔比>1.5时协同作用显著,平衡转化率达99%,双循环耦合可额外减排0.3~0.5 t CO_(2)/t Fe。提出了高炉富氢冶炼工艺优化路径,综合减排潜力达30%~40%。本研究为氢冶金工业化及钢铁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冶金 碳-氢协同 最小自由能 碳排放 循环机制
下载PDF
大学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二):社会环境与大学文化——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
16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1-51,共11页
文章简述了社会环境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政治经济环境、教育方针政策、政治运动事件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 文章简述了社会环境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政治经济环境、教育方针政策、政治运动事件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社会环境影响提供了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 北京钢铁学院
下载PDF
大学文化形成的内部因素(一):群体个性与大学文化——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
17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3-58,共26页
文章从活动类型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大学主要群体的特征,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校长群体、管理群体、学术群体和学生群体对大学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学术群体与管理群体之间... 文章从活动类型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大学主要群体的特征,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校长群体、管理群体、学术群体和学生群体对大学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学术群体与管理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群体因素提供了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内部因素 群体个性 北京钢铁学院
下载PDF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18
作者 姜东滨 任英 +4 位作者 杨文 李亚琼 王祎 段豪剑 张立峰 《中国冶金教育》 2025年第1期64-65,69,共3页
根据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获得不同条件下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分布,加深学生对冶金传输原理方程的理解掌握,了解热量传输、动量传输、质量传输行为。学生通过远程登录连接服务器,可以随时随地对模型进行二次开... 根据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获得不同条件下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分布,加深学生对冶金传输原理方程的理解掌握,了解热量传输、动量传输、质量传输行为。学生通过远程登录连接服务器,可以随时随地对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建模 传输原理 课程教学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冶金生产中非金属夹杂物特性和演变规律
19
作者 李伟涛 武法普 +4 位作者 于光富 王华军 王凯民 贾星宇 唐海燕 《特殊钢》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进一步降低和控制某钢厂由BOF→LF→VD→CC工艺流程生产的GCr15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提高产品质量,首先通过全流程系统取样、夹杂物自动分析扫描以及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该工艺生产的轴承钢中夹杂物的特性和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 为进一步降低和控制某钢厂由BOF→LF→VD→CC工艺流程生产的GCr15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提高产品质量,首先通过全流程系统取样、夹杂物自动分析扫描以及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对该工艺生产的轴承钢中夹杂物的特性和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F化渣时夹杂物主要为MgO-Al_(2)O_(3)和Al_(2)O_(3),LF出站时演变为CaO-MgO-Al_(2)O_(3)和CaO-Al_(2)O_(3),尺寸主要分布在1~5μm;VD软吹后夹杂物主要类型不变,但数密度由LF出站时的16.53个/mm^(2)降低至14.02个/mm^(2),夹杂物去除率约15.2%;中间包中夹杂物数密度又上升至16.39个/mm^(2),夹杂物类型仍主要为CaO-MgO-Al_(2)O_(3)和CaO-Al_(2)O_(3),其中1~2μm和>2~5μm占比分别为62.8%和35.6%。铸坯中CaS复合型夹杂物明显增多。热力学计算解释了以上夹杂物的产生原因,表明,当w[Al]s为0.02%时,MgO-Al_(2)O_(3)稳定存在对应的Mg含量变化区间较大,为0.0003%~0.01%,因而,GCr15轴承钢生产过程中容易生成MgO-Al_(2)O_(3)或CaO-MgO-Al_(2)O_(3)类夹杂物。LF出站、VD软吹后、中间包钢液的(T.Ca)/(T.O)分别为0.39、1.0、0.62,位于生成五类钙铝酸盐的理论钙氧比范围(0.13~1.25),因此,检测到大量的钙铝酸盐夹杂物。钢液冷却过程中夹杂物发生了转变,液态钙铝酸盐夹杂消失,而MgO·Al_(2)O_(3)和CaS夹杂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非金属夹杂物 热力学 凝固 演变
下载PDF
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春梅 韩丽辉 刘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6-208,216,共4页
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冶金工程实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部分。针对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对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 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冶金工程实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部分。针对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对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