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岩 谢谟文 +1 位作者 刘彩平 苗胜军 《高等理科教育》 2018年第3期66-70,共5页
随着国内外土木工程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土木工程院所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有所背离。课题研究人员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和实践,开展并形成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在统一的教学体系下实现对不同方向的发展培养目标。通过... 随着国内外土木工程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土木工程院所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有所背离。课题研究人员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和实践,开展并形成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在统一的教学体系下实现对不同方向的发展培养目标。通过打造四个"一流"平台,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土木工程特色人才培养综合环境的整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 本科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牟在根 金华 《高等建筑教育》 2001年第4期31-32,共2页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目标 ,说明了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为培养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本科教学 生产实习 实践性教学 实习基地 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毅 李远 《中国冶金教育》 2019年第2期78-79,共2页
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近两年的暑期集中实习为例,探索了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内容创新与管理实践,可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生产实习 教学改革 管理经验
下载PDF
开放系统悬臂类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付相球 潘旦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0,共11页
结构总是修建在一定的场地而形成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为解决开放体系下悬臂类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考虑辐射阻尼下模态阻尼比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该方法采用直接有限元法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结构总是修建在一定的场地而形成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为解决开放体系下悬臂类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考虑辐射阻尼下模态阻尼比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该方法采用直接有限元法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施加脉冲荷载得到结构动力反应后,由模态识别方法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随后,以一个悬臂类五层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计算动力特性随土体计算范围变化的规律和脉冲荷载激励点位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体材料阻尼对模态阻尼比的影响,并与集总参数模型和直接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说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土域计算范围的增加,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所得的动力特性将逐渐收敛到精确解;当土体计算范围大于结构基频所对应的波长的2倍时,结构自振频率的误差小于1%,模态阻尼比的误差小于5%;以非模态节点作为激励点都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三参数集总参数模型所得模态阻尼比存在显著误差,直接模态分析法所得模型的基频随土域范围增大而趋向于零;相比于辐射阻尼,土体材料阻尼对结构的各阶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动力特性 开放系统 土-结构相互作用 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
下载PDF
求解Rayleigh阻尼系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潘旦光 高莉莉 李小翠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6,共7页
在地震反应分析过程中,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解决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时选择两阶合理参考频率的难题。该方法是以反应谱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位移峰值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将位移反应谱用一阶Taylor级数近似计算,从而将目标函数简化为加... 在地震反应分析过程中,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解决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时选择两阶合理参考频率的难题。该方法是以反应谱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位移峰值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将位移反应谱用一阶Taylor级数近似计算,从而将目标函数简化为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方程。随后以框架结构为例,讨论了模态个数和阻尼比模型对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的影响,并与传统方法、最小二乘法及基于多参考振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由于忽略了模态贡献的影响,不是计算Rayleigh阻尼系数的合理方法。当模态个数所包含的累积振型参与质量达90%以上,本文方法所得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结果稳定,结构动力反应的计算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 Rayleigh阻尼 加权最小二乘法 优化分析 位移反应谱
下载PDF
层状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静波 高谦 李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38-1341,共4页
对平庄西露天煤矿边坡滑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软弱层面是控制滑坡的主因。针对抗滑桩埋设深度受限、不能对边坡深部的潜在软弱层滑移面进行控制而形成随深增加潜在滑移体积累的特点,对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加固深部弱层面的方式进行分析研... 对平庄西露天煤矿边坡滑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软弱层面是控制滑坡的主因。针对抗滑桩埋设深度受限、不能对边坡深部的潜在软弱层滑移面进行控制而形成随深增加潜在滑移体积累的特点,对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加固深部弱层面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可以明显提高岩体强度,消除沿弱层面滑移的安全隐患。在矿山的实际应用证明,预应力锚索加固深部弱层面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模式 预应力锚索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CSIRO双温补偿方法的岩体扰动应力长期监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远 刘子斌 +3 位作者 乔兰 付双双 王茜 吴世兵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6,共9页
围岩应力扰动是引起工程失稳、破坏的直接因素,目前针对应力扰动的获取尚无有效手段和技术。随着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的发展,对扰动应力监测成为深地课题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基本理论,提出双温度补... 围岩应力扰动是引起工程失稳、破坏的直接因素,目前针对应力扰动的获取尚无有效手段和技术。随着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的发展,对扰动应力监测成为深地课题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基本理论,提出双温度补偿技术,研发岩体扰动应力长期监测系统,并在工程现场实现对岩体扰动应力的实时监测。针对长期监测中环境温度影响过大、供电不稳、采集通道调平范围小等不足,研发了断电续采型数字化采集电路。基于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基本理论和完全温度补偿技术原理,提出采集电路的双温度补偿方法,并用该方法对采集电路进行室内标定。考虑应力监测环境特点,设计了岩体近开挖面测点应变片布片方案,并基于地应力测量原理推导了测量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公式。断电续采型数字化采集电路的研发,实现了调平通道大范围量程的原位同步温度监测,克服了常规采集电路供电不稳造成的监测数据无法接续的问题,室内试验测定断电20 d数据连续性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根据室内标定数据,双温度补偿方法有效地剔除温度变化对监测系统监测精度的影响,并针对岩体边坡和地下硐室两种不同工程环境设计研发出相应的岩体扰动应力长期监测系统。现场应用显示,岩体扰动应力长期监测系统充分体现了断电续采和双温度补偿方法的优势,通过应变与应力关系式计算得出的结果显示,系统能对岩体扰动应力实现有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包体 完全温度补偿 应力长期监测 双温度补偿 无线传输
下载PDF
北京新机场结构后浇带施工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潘旦光 付相球 +3 位作者 谭晋鹏 鲍占博 段先军 雷素素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5-150,共6页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一层为437 m×565 m超大型单块混凝土板,由1152个隔震支座支撑。混凝土板由宽度4 m^4.5 m的结构后浇带分为11个区进行施工。为减小结构后浇带封闭施工对隔震支座水平位移的影响,基于航站楼温度场的分布模型...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一层为437 m×565 m超大型单块混凝土板,由1152个隔震支座支撑。混凝土板由宽度4 m^4.5 m的结构后浇带分为11个区进行施工。为减小结构后浇带封闭施工对隔震支座水平位移的影响,基于航站楼温度场的分布模型及不同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后浇带封闭顺序及施工进度下结构温度变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场分布下,后浇带封闭顺序对隔震支座最大水平位移影响很小;后浇带的施工进度对隔震支座位移的影响明显,存在最优施工进度,采用10天一个施工步的施工速度,隔震支座的位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后浇带 隔震支座 封闭顺序 施工进度 温度场
下载PDF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温度分布模型及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旦光 付相球 +2 位作者 刘云飞 黄维爱 侯进峰 《建筑技术》 2018年第9期966-969,共4页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中心区结构超长超大,温度作用影响很大。为研究年温差和局部温差下航站楼的温度变形,首先基于日照影响对航站楼进行温度分区,然后通过类似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实测,得到不同区域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年温差...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中心区结构超长超大,温度作用影响很大。为研究年温差和局部温差下航站楼的温度变形,首先基于日照影响对航站楼进行温度分区,然后通过类似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实测,得到不同区域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年温差和局部温差下的新机场航站楼温度分布模型。通过计算日温差下的隔震支座相对水平位移并与实测位移进行比较,验证了温度分布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作用 温度分布 有限元 支座位移
下载PDF
搞好“工程爆破”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璩世杰 《中国冶金教育》 2001年第5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工程爆破 资源 课程教学 实验课 本科生 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 授课教师 工程专业 技术基础课 口头语言 口语
下载PDF
一个基于微观力学分析的散粒体应力–剪胀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洋 于鹏强 +1 位作者 张铎 王肖肖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16-1824,共9页
从微观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真应力张量推导了散体中平均接触力与平均接触位移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宏–微观能量守恒得到了考虑散体各向异性组构及其演化的应力–剪胀关系;详细分析了剪胀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对剪胀性的影响,并与经典的剑桥流动... 从微观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真应力张量推导了散体中平均接触力与平均接触位移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宏–微观能量守恒得到了考虑散体各向异性组构及其演化的应力–剪胀关系;详细分析了剪胀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对剪胀性的影响,并与经典的剑桥流动法则、Rowe剪胀方程以及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应力–剪胀关系宏微观物理意义明确,考虑了材料密实状态和微观各向异性组构及其演化对应力–剪胀关系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模拟散粒体的初始剪胀(缩)行为,并可反映峰值应力比滞后于最大剪胀比的现象。同时提出的应力–剪胀方程还可以描述材料在相变点处应力比不等于临界应力比的现象,与已有室内试验结果一致,能够较好地预测散体材料三轴条件下的各向异性应力–剪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剪胀关系 微观力学 组构演化 能量守恒
原文传递
基于实模态的非比例阻尼体系复模态叠加法
12
作者 付相球 潘旦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2-1150,共9页
为提高非比例阻尼体系强迫振动时复模态叠加法的计算效率,基于模态摄动法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利用无阻尼体系实模态的复模态叠加法。该方法由模态摄动法将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复模态表示为实模态线性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迫振动复模态叠... 为提高非比例阻尼体系强迫振动时复模态叠加法的计算效率,基于模态摄动法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利用无阻尼体系实模态的复模态叠加法。该方法由模态摄动法将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复模态表示为实模态线性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迫振动复模态叠加法的实模态的线性组合解。以一个带附加阻尼的强非比例阻尼三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附加实模态数不小于8时,模态摄动法所得的特征值误差小于2%;在复模态叠加法模态截断方面,基于累积振型参与质量和累积振型贡献系数所得的模态数偏少,建议采用首层平动的累积振型加速度贡献系数作为模态截断的依据,此时,复模态叠加法所得水平位移的峰值误差小于10%,累积误差小于15%,显示了良好的计算精度;且该方法的计算时间小于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复模态叠加法。以一个钢结构框架办公楼地震反应分析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综合来看,对于强非比例阻尼体系,强制解耦的实模态叠加法计算误差较大,而该方法可兼顾计算效率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分析 模态叠加法 非比例阻尼 模态摄动法 状态空间法
下载PDF
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阳霞 吴庚辰 +1 位作者 肖柏军 王宁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28-3939,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截面形式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以钢骨含钢率和钢管壁厚为基本参数,设计并完成9个方形截面和9个圆形截面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对比分析2种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残余承... 为研究不同截面形式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以钢骨含钢率和钢管壁厚为基本参数,设计并完成9个方形截面和9个圆形截面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对比分析2种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残余承载力、延性等指标,探究配骨指标、套箍系数和内外含钢率比等参数对2类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类试件发生轴压破坏后,方形试件表现为钢管局部鼓曲破坏,圆形试件随着径厚比的增大,破坏模式由钢管鼓曲破坏转变为钢管剪切破坏;配骨指标对试件延性和残余承载力起改善作用;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圆形截面试件在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延性作用等方面均优于方形截面试件;合理设计试件的内外含钢率比有利于提升试件承载力,对于圆形截面试件,宜增加钢管含钢率;对于方形试件,当试件总含钢率较小时(<14.50%),内外含钢率比应取较大值,试件总含钢率较大时(>17.38%),内外含钢率比宜取小值,总含钢率适中时(14.50%~17.38%),建议取0.68。考虑型钢与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分别提出了方、圆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经过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钢管-钢骨混凝土柱截面选型及其该类试件的承载力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钢骨混凝土 含钢率 套箍系数 承载力 轴压性能
下载PDF
边坡爆破振动高程效应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谭文辉 璩世杰 +2 位作者 毛市龙 于淼 郭海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9-623,共5页
在确定爆破振动产生的质点最大振速时常采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式中系数K,α常用工程类比来选取,误差较大。一些研究者认为该公式没有反映高程对爆破效应的影响,因而提出了修正公式。但考虑到系数K,α原本就是与爆破场地条件、地质条... 在确定爆破振动产生的质点最大振速时常采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式中系数K,α常用工程类比来选取,误差较大。一些研究者认为该公式没有反映高程对爆破效应的影响,因而提出了修正公式。但考虑到系数K,α原本就是与爆破场地条件、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高程的影响应已包括在内,故对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此种修正是否合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基于这一思想,通过现场实测来探寻高差变化对K,α值影响的基本规律,对不同高差时的K,α值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时,K,α值随高差的变化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根据高程与K,α值的关系先确定K,α值,然后再应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即可对爆破振动速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效应 振速 高程效应 高差
原文传递
TLS技术及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谢谟文 胡嫚 +1 位作者 杜岩 许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5,共8页
为总结地面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关键问题,强调TLS技术在滑坡监测应用中的重要性及优势,介绍了TLS技术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回顾了TLS技术在国内外滑坡监测领域的应用历史和现状,并将应用进行了分... 为总结地面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关键问题,强调TLS技术在滑坡监测应用中的重要性及优势,介绍了TLS技术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回顾了TLS技术在国内外滑坡监测领域的应用历史和现状,并将应用进行了分类;总结了TLS技术及其在滑坡监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虽然TLS技术还未成为滑坡监测中的常规手段,但毋庸置疑,该技术已为滑坡调查与监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总结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边坡破坏过程离心模型试验的应力位移场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嘎 王爱霞 +1 位作者 牟太平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37-2641,共5页
提出了一种确定离心模型试验过程中边坡的应力和位移场及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基于物理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思路,首先采用离心场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测量出边坡的位移场;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反演分析等途径算出边坡的应力场。该方法已成... 提出了一种确定离心模型试验过程中边坡的应力和位移场及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基于物理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思路,首先采用离心场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测量出边坡的位移场;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反演分析等途径算出边坡的应力场。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多个边坡离心模型试验中的应力位移场的确定,表明了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得出离心模型试验过程中边坡的应力和位移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边坡的破坏过程与应变局部化和应力集中的过程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离心模型试验 渐进破坏 测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隧道新型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华渊 朱赞成 +2 位作者 周太全 连俊英 宋卫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718-2722,共5页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可以很好地适应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释放而产生的围岩压力;混凝土湿喷技术的引入可有效地改善隧道内工作环境,提高混凝土喷射质量。将湿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锚杆应用于隧道支护结构,可起到良好...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可以很好地适应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释放而产生的围岩压力;混凝土湿喷技术的引入可有效地改善隧道内工作环境,提高混凝土喷射质量。将湿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锚杆应用于隧道支护结构,可起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支护效果。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FLAC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对该支护结构性能和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模型中考虑围岩材料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围岩–支护结构体系位移场、塑性区和锚杆轴力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支护结构可有效地降低拱顶下沉,底板上鼓,提高成洞空间;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协同工作,极大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铁路隧道 支护结构 稳定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堆石坝现场碾压试验与离散元数值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晓柱 刘洋 吴顺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123-3133,共11页
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大坝上下游粗堆石区I区料源的现场碾压试验,基于离散元法提出堆石坝碾压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对堆石坝现场碾压试验进行数值分析,探讨碾压过程中粒径分布对碾压质量的影响,分析碾压过程中颗粒的运动规律、密... 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大坝上下游粗堆石区I区料源的现场碾压试验,基于离散元法提出堆石坝碾压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对堆石坝现场碾压试验进行数值分析,探讨碾压过程中粒径分布对碾压质量的影响,分析碾压过程中颗粒的运动规律、密度形成机制及压实特性;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堆石坝碾压特性研究的可行性,更直观地从细观角度解释堆石体碾压过程中宏观参数(如干密度等)的变化规律,为大坝I区堆石料选取科学合理的碾压施工参数,为堆石体碾压特性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堆石坝 碾压试验 离散元法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节理倾向对TBM滚刀破岩模式及掘进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马洪素 纪洪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3,共9页
岩体中节理面与掘进方向的夹角是影响TBM破岩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试验对TBM滚刀破岩时不同节理面与掘进方向夹角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采用2种不同强度的混凝土试块模拟岩石,节理面与加载力夹角α分别为0°,30°,60°... 岩体中节理面与掘进方向的夹角是影响TBM破岩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试验对TBM滚刀破岩时不同节理面与掘进方向夹角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采用2种不同强度的混凝土试块模拟岩石,节理面与加载力夹角α分别为0°,30°,60°和90°。通过试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当α从0°增大至60°时,破岩角β随之增大;当α=90°时,β=33°~50°,与Hertzian裂纹破岩角相近。侧向裂纹与节理方向夹角Δβ随α变化时则保持为40°~70°。对于中间裂纹与节理方向夹角Δγ,当α≤30°时,Δγ=0°~10°,中间裂纹与节理面接近平行;当α≥60°时,Δγ迅速增大,中间裂纹与节理面相交从而形成破岩碎片;(2)节理岩体有3种破岩模式:第一种是从刀具下方破碎区生成侧向裂纹并向自由面或节理面扩展形成碎片;第二种是α≥60°时,中间裂纹向节理面扩展而形成碎片;第三种是α≥30°时,由于节理变形使裂纹从节理面起裂并向自由面扩展从而形成破岩碎片;(3)当α=60°时,破岩速率达到最高值,节理对高强度岩体的破岩影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节理倾向 裂纹扩展 应力分布 破岩模式 破岩速率
下载PDF
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的危岩安全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杜岩 谢谟文 +3 位作者 蒋宇静 李博 高阳 刘秋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5-3040,共6页
危岩体在经历地震和强降雨之后其抗滑力下降,从而导致重力作用失稳,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危岩块体的失稳破坏取决于岩体结构面的状况,随着结构面的张开及黏结程度下降,危岩块体会发生失稳而崩塌,基于常规位移监测方法难以达到危岩块... 危岩体在经历地震和强降雨之后其抗滑力下降,从而导致重力作用失稳,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危岩块体的失稳破坏取决于岩体结构面的状况,随着结构面的张开及黏结程度下降,危岩块体会发生失稳而崩塌,基于常规位移监测方法难以达到危岩块体监测预警的目的。而固有振动频率可以有效反映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而可以对其安全性做出预判。基于模型试验,在保持下滑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固有振动频率来对滑坡内部的黏结力和摩擦力等力学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实际静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方法来科学判识岩体的稳定情况。试验结果得出:计算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分析岩体的安全性,并证明固有振动频率在降低至6 Hz以下,岩体开始趋于破坏。同时,得出由于摩擦力破坏后期占据抗滑力的比重逐渐升高,最高达到抗滑力的80%,从而造成破坏末期摩擦力不降反升的情况。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的监测,可对岩体的损伤做出定量判断,也可评估岩体静摩擦力指标,从而实现扰动后岩体的安全评价。这种基于振动模态的岩体安全监测与损伤评价新的技术思路,将在实际工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固有振动频率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安全监测 预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