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博物院馆藏明清火器铸造技术的初步研究——基于表面崩解锈蚀物的科技检测与分析
1
作者 崔跃忠 周天成 《文物季刊》 2025年第1期177-185,共9页
本研究对山西博物院馆藏的明清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铳)使用金相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等设备进行了表面剥落锈层的科技检测分析。结合铭文与形制研究,初步发现这批火炮生产年代包括明代初期、明代中晚期、明代晚期... 本研究对山西博物院馆藏的明清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铳)使用金相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等设备进行了表面剥落锈层的科技检测分析。结合铭文与形制研究,初步发现这批火炮生产年代包括明代初期、明代中晚期、明代晚期和清代的数百年时间;所涉及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和复合制造,基本涵盖了明清时期常见的火炮制造技法。这批遗物通过微损取样,较为完整地揭示了山西地区明清时期火器形制和工艺的基本面貌,为探讨明代锻造铁炮工艺提供了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初步探究锈蚀层取样提供铁质遗物的工艺信息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火器 锻造火炮 铸造火炮 青铜火铳 金相分析
下载PDF
浅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军明 冯绍兴 +3 位作者 吴琳 韦莺 刘贤根 海金霞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24-27,共4页
中国当代口述史学研究的滞缓、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自身的宏大与涉及学科领域的庞杂,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特点,构建一套以代表性、充分性、专业性、渐进性、互动... 中国当代口述史学研究的滞缓、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自身的宏大与涉及学科领域的庞杂,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特点,构建一套以代表性、充分性、专业性、渐进性、互动性、科学性、传播性等“七性原则”为指导方针,涵盖访谈前大纲制定、访谈技巧和注意事项、访谈内容记录和整理方法等在内的科学方法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范式,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十分迫切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非遗传承人 方法 原则
下载PDF
郑州地区商代建筑夯土材料的科技分析与研究——以郑州商城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谷天旸 杨雪钦 +6 位作者 师东辉 杨树刚 马玉鹏 郑晓旭 吴金旭 张玉修 宋国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地区商代各类型夯土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物性特征。通过土壤微形态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了夯土的微观结构、组分和微构造,揭示了先民夯筑行为对原生土壤的改造现象,进而探讨了夯土在建造和使用时期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夯筑技术 郑州商城 郑州小双桥
下载PDF
数字化文化遗产与提升城市形象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曹福然 马雨墨 熊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40,共8页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运动日趋深化,与城市形象、品牌紧密绑定的数字化文化遗产突破地域、国界和阶层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均可发挥出良好的提升城市形象功能。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文创作为城市文化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发...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运动日趋深化,与城市形象、品牌紧密绑定的数字化文化遗产突破地域、国界和阶层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均可发挥出良好的提升城市形象功能。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文创作为城市文化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迅猛,也成为创建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数字文创丰富城市形象的内容、通过文化唤醒促进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通过"数字接入"推动城市形象的重构和价值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文化遗产 数字文创 数字接入 城市形象
原文传递
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历史回顾 被引量:4
5
作者 潜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略晚于中国考古学,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尽管目前中国考古学对科技史的容纳程度有限,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者曾经的密切关系也有迹可循。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1957年、1980年、2004年为节... 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略晚于中国考古学,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尽管目前中国考古学对科技史的容纳程度有限,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者曾经的密切关系也有迹可循。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1957年、1980年、2004年为节点。早期科技史家与考古学家保持着良好关系,王琎、梁思成、竺可桢、王振铎等是其中代表。夏鼐与柯俊的交往是中国考古学家和科技史家交往的典范:夏鼐撰写了许多科技史文章,与科技史家们来往频繁,促进了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交融;柯俊在其帮助下,开展了商代铁刃铜钺、晋代周处墓"铝片"等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工作。科技考古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科技史与考古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史与考古学将沿着各自轨迹发展,由"术"而"学",共同促进学术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史 考古学 科技考古 夏鼐 柯俊
下载PDF
广西宋代土东窑青白瓷科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同 汪常明 +1 位作者 杨小平 莫定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7-42,共6页
利用真空法、热膨胀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分别对土东窑青白瓷样品的吸水率、原始烧成温度及胎釉化学组分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土东窑宋代青白瓷吸水率在0.80%~4.87%之间,吸水率整体较低;烧成温度介于1197.0℃~1454.0℃之间,与全... 利用真空法、热膨胀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分别对土东窑青白瓷样品的吸水率、原始烧成温度及胎釉化学组分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土东窑宋代青白瓷吸水率在0.80%~4.87%之间,吸水率整体较低;烧成温度介于1197.0℃~1454.0℃之间,与全国同期青白瓷产品相比较高;瓷胎以广西本地的瓷土单独制成,瓷釉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进一步丰富了广西陶瓷史的内容,所测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古陶瓷 土东窑 青白瓷 元素组成
下载PDF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潜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从其学科定位、历史分期、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工程史作为科学技术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工程项目、成果、资料、组织、人...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从其学科定位、历史分期、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工程史作为科学技术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工程项目、成果、资料、组织、人员和教育等多个方面。中国近代工程史的时间跨度为1861年至1949年,可划分为萌芽期、草创期、开端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研究视角可从全球史、文明史和革命史,旨在从多个维度揭示中国近代工程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通过抢救整理工程档案资料,开展行业或区域工程史研究,最终构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工程史,以史为鉴,为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史 中国近代史 学科定位 历史分期
下载PDF
北京万泉寺遗址金代白瓷胎釉配方的锶同位素特征研究
8
作者 刘乃涛 刘思然 +1 位作者 尚珩 吴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2,共11页
北京丰台万泉寺遗址位于金中都遗址内,遗址出土金代白瓷样品在形制上符合金代定窑白瓷特征。白瓷胎体成分和锶同位素比值综合研究确定了三种制胎原料,其中:高铝黏土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在0.73左右;白云岩化石灰岩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在0.7... 北京丰台万泉寺遗址位于金中都遗址内,遗址出土金代白瓷样品在形制上符合金代定窑白瓷特征。白瓷胎体成分和锶同位素比值综合研究确定了三种制胎原料,其中:高铝黏土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在0.73左右;白云岩化石灰岩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在0.72左右且钙含量较高;草木灰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在0.71左右,且锶含量在1000μg/g左右。通过釉层的成分分析及胎釉成分的对比研究,发现釉层主要使用高硅原料与白云岩化石灰岩配制而成,并受到了部分熔融胎体的强烈影响,根据与草木灰关联性较强的P_(2)O_(5)含量推断,釉层中可能也含有一定量草木灰。万泉寺遗址白瓷的研究丰富了有关金代定窑白瓷胎釉配方的认识,确认了白云岩化石灰岩为胎釉的主要钙质助熔剂,揭示了草木灰类助熔剂在胎和釉中可能存在各自独立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泉寺遗址 金代 定窑白瓷 胎釉配方 锶同位素 助熔剂
下载PDF
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青铜器科技分析研究
9
作者 郁永彬 陈坤龙 +1 位作者 陈建立 梅建军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本文对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北窑墓地出土西周铜器的锡料用量与殷墟二期铜器相当,其锡料来源充足,暗示西周早期,周贵族能够控制和使用稳定的锡料矿源;铅同位素比值基本上都属于普通铅的范畴,其与部分殷墟... 本文对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北窑墓地出土西周铜器的锡料用量与殷墟二期铜器相当,其锡料来源充足,暗示西周早期,周贵族能够控制和使用稳定的锡料矿源;铅同位素比值基本上都属于普通铅的范畴,其与部分殷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重叠在一起,表明北窑墓地铜器与部分殷墟铜器的制作使用了相同矿料,说明商代晚期殷人开发利用的部分矿料到了西周早期开始大规模开采使用。研究还表明,西周时期金属矿料流通是普遍的、常态化的社会行为,是当时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物流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北窑墓地 西周时期 青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内生型产业遗产及其分类研究
10
作者 王雨晨 潜伟 王冬冬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内生型产业遗产”指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本土已经存在的、具有自主研发技术的产业相关遗产。内生型产业遗产集中呈现了古代中国特色的技术类型和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产业遗产的历史性和丰富性,与其他时空框架下的产业遗产存在显著差异。... “内生型产业遗产”指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本土已经存在的、具有自主研发技术的产业相关遗产。内生型产业遗产集中呈现了古代中国特色的技术类型和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产业遗产的历史性和丰富性,与其他时空框架下的产业遗产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学界鲜见对其内涵、构成和类型的系统性讨论。文章辨析相关概念,提出“内生型产业遗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古代中国产业面貌和现存遗产类型、构成、数量等因素,基于遗产原初的行业类别和生产流程对内生型产业遗产进行分类,助力构建衡量技术价值的横向比较框架,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切入角度,为实际的遗产认定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遗产 内生 遗产分类 技术价值 工业遗产
下载PDF
日本北海道、北东北的绳纹遗址群遗产化路径研究
11
作者 王冬冬 李梦静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考古学与遗产研究关系密切,尤其在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挖掘和阐释传播中体现得最为复杂和交织。在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下,重新从学理层面反思考古遗址、考古遗产与世界遗产等基本概念及其转化机理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在... 考古学与遗产研究关系密切,尤其在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挖掘和阐释传播中体现得最为复杂和交织。在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下,重新从学理层面反思考古遗址、考古遗产与世界遗产等基本概念及其转化机理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在习以为常中洞见新的收获。文章以202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日本北海道、北东北的绳纹遗址群这一普遍又不普通的案例为对象,分析其从考古遗址到考古遗产、最后成为世界遗产的历程,讨论考古遗址遗产化过程的3个必要步骤,以及考古遗产申遗过程中的2个关键问题,为揭示考古学与遗产研究更深层次的关联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考古遗产 世界遗产 绳纹遗址群 日本
下载PDF
文化遗产中的有机胶合材料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书亚 李倩倩 付迎春 《科学》 2016年第6期36-39,共4页
从新石器时期的漆器到夏商时期的绿松石镶嵌青铜及象牙器,以及不同时代、不同介质上的彩绘这些古代文明的代表作无不和有机胶合材料息息相关。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蜂蜡 漆器 彩绘 胶合 材料
下载PDF
新中国科技人物博物馆历史回顾、现状调研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谈睿佳 王传超 章梅芳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第5期429-437,共9页
科技人物博物馆是科学传播史上的积极实践,作为科普基地与人物纪念馆的交集,具备人物纪念馆特征,也是面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科普场馆。我国科技人物博物馆的展览以“信息定位”为策展方法,围绕特定人物进行多线故事化表征,与周边... 科技人物博物馆是科学传播史上的积极实践,作为科普基地与人物纪念馆的交集,具备人物纪念馆特征,也是面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科普场馆。我国科技人物博物馆的展览以“信息定位”为策展方法,围绕特定人物进行多线故事化表征,与周边建筑共同发挥科学文化传播功能。文章对新中国时期科技人物博物馆的建设进行回顾,对作为传播主体的场馆及展厅情况、展陈内容与展览服务平台进行分析,对我国科技人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探索该类场馆在传播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科学传播 科学家 纪念馆
下载PDF
辽金以前北京房山大理石使用历史考述
14
作者 王锋 卢嘉兵 +1 位作者 刘慕之 魏书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大理石材质细腻温润,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和价值观念,被广泛应用于石雕石刻和建筑当中。房山具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在元明清时期大量用于桥梁、宫殿等建筑的建设及各类碑刻,但目前对先秦至辽金时期大理石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少。该文通... 大理石材质细腻温润,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和价值观念,被广泛应用于石雕石刻和建筑当中。房山具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在元明清时期大量用于桥梁、宫殿等建筑的建设及各类碑刻,但目前对先秦至辽金时期大理石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少。该文通过对文献及相关地区墓葬出土文物的梳理,发现房山大理石的使用与佛教传播、城市发展变迁息息相关。隋代以前,大理石主要作为一种玉石类资源进行使用,而且曲阳石雕的兴盛减缓了房山大理石的开发。隋代房山石经的雕刻,见证其开始进行大规模使用,之后渐渐用于各类佛教造像、石雕,房山大理石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石 石质文物 汉白玉 佛教 雕刻
下载PDF
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现状与展望
15
作者 任鹏 贺茂斌 安虹璇 《今日科苑》 2024年第12期68-82,共15页
文章全面梳理了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免费开放的科技馆数量持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展品数量和展教水平稳步提升,参观人数呈上升趋势,观众满意度也日益提高,整体工作成效显著。文章总结了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 文章全面梳理了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免费开放的科技馆数量持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展品数量和展教水平稳步提升,参观人数呈上升趋势,观众满意度也日益提高,整体工作成效显著。文章总结了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展望,给出了一系列完善工作的举措,以期为相关部门更高效地开展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也为科普工作者尤其是科技馆研究者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免费开放 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IIIF在文化遗产图像资源中的应用探析——以图档博领域为视角
16
作者 常紫琪 黄明玉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2年第6期27-32,共6页
文章调研了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在国内外图档博的应用现状,探讨了使用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在推动建立中国本土化图像志、强化图像资源的关联性和丰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国内图档博图像资源的传播和利用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 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 IIIF 图像资源 图档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