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8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辉 《科技视界》 2022年第6期34-36,共3页
安全工程专业因其多学科综合交叉、多领域渗透交融的特点,在人才就业方面具有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比较优势,这也导致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容易被忽视。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新要求,并针对目前存在的... 安全工程专业因其多学科综合交叉、多领域渗透交融的特点,在人才就业方面具有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比较优势,这也导致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容易被忽视。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新要求,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生产实习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面向新标准的矿山资源储量三维评估体系
2
作者 李嘉平 侯杰 +2 位作者 李国清 赵威 盛宝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为了解决《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发布所引起的资源储量数据衔接与转化、原有储量评估方式不适用等问题,构建了一套基于三维矿业软件的矿山企业资源储量评估新体系。在分析新分类标准特点及其变动内容的基础上,梳理... 为了解决《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发布所引起的资源储量数据衔接与转化、原有储量评估方式不适用等问题,构建了一套基于三维矿业软件的矿山企业资源储量评估新体系。在分析新分类标准特点及其变动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矿山企业资源储量数字化评估流程,以新旧标准对应关系为基准建立了资源储量分类转化模型,运用三维矿业软件实现了资源储量数据更新。研究了与新分类方式相匹配的储量估算方法并完成地质资源建模,提出了三维环境下资源量划分准则,完成了新旧标准过渡和新标准解读及应用,实现了资源储量评估模式的全面升级。以山东某地下金属矿山的地质资源数据为基础展开体系验证,借助矿业软件实现了历史数据更新和对新增资源储量的全面评估。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新标准储量管理体系,从新旧标准过渡及新标准解读应用两方面实现了现代矿山标准变化背景下的储量信息化管理,为其他类似地下金属矿山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储量 资源评估 储量分类 矿业软件 地质建模
下载PDF
面向新标准的矿山资源储量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3
作者 郭广军 李国清 +4 位作者 李嘉平 王建刚 于倩倩 赵威 盛宝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针对新标准发布后矿山资源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通过梳理新储量分类标准下的储量管理流程,提出将矿业软件与管理系统相结合的资源储量管理模式。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数据流转过程进行了梳理与设计,基于新标... 针对新标准发布后矿山资源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通过梳理新储量分类标准下的储量管理流程,提出将矿业软件与管理系统相结合的资源储量管理模式。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数据流转过程进行了梳理与设计,基于新标准内容完成采场储量管理流程更新,以资源储量信息化管理功能需求及数据需求为依据,运用软件工程技术建立适用于矿山生产实际的储量管理系统。基于Python GUI编程语言完成各个功能和窗体的设计,形成可交互的系统界面,对其中控件添加槽函数并完成程序打包,形成了储量管理信息化工具。通过数据互通提高资源储量数据的科学可靠性,并结合时间轴实现储量数据的动态管理,实现了新旧标准转换、资源储量分级、三维可视化展示、储量管理、报表生成、用户管理等功能,充分发挥了矿业软件资源储量估算优势,形成满足矿山当前需求的储量管理方法及工具,对矿山后续储量划分起到指导作用,为后续矿山开拓、采准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储量分类标准 地质资源 储量管理 系统研发
下载PDF
北京市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田宁宁 张海燕 +1 位作者 王凯军 侯景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5-67,共3页
浅层地下水因普遍受到污染而利用程度很低 ,这部分被忽视的浅层地下水在市区广泛存在 ,而且水位、水量稳定。在北京市严重缺水而需水量剧增的情况下 。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 合理利用 污染
下载PDF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的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波 《新丝路(下旬)》 2021年第1期0198-0199,0201,共3页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是所有基层党组织中最年轻、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高校基层学生组织的组织力,将其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是新时代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升基层党组织力应以精神力建设为核心、领导力建设...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是所有基层党组织中最年轻、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高校基层学生组织的组织力,将其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是新时代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升基层党组织力应以精神力建设为核心、领导力建设为主要目标、凝聚力提升为重要支撑、管理力提升为保障,有效促使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在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上设立的党建工作中心,是学习宣传党的思想的主阵地,学院党委组织管理基层党支部的助手,学生党员特色活动培育推广的摇篮和学生党员发展锻炼的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力,促进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更加有序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力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 党建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下载PDF
本科生奖学金评审“阶梯制”实践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波 郭宁 李钊源 《北京教育(德育)》 2020年第3期50-52,56,共4页
高校奖学金制度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依据奖学金获得比例、学生申请习惯及成绩分布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奖学金评审"阶梯制",面向拔尖学生实行差... 高校奖学金制度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依据奖学金获得比例、学生申请习惯及成绩分布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奖学金评审"阶梯制",面向拔尖学生实行差额答辩制,面向中游学生实行书面申请制,面向末尾学生实行申请答辩制,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实践来看,实施"阶梯制"评审模式,能够做到评审办法分层次,提升评审精细化;扩大参评范围,提升评审规范;搭建答辩展示平台,持续宣传表彰先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奖学金 “阶梯制” 评审
原文传递
公路工程建设阶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智能估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兰 邓乃夫 +3 位作者 李庆文 王秀格 张庆龙 王雅文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3-2186,共14页
深度分析了国内外交通行业碳排放清单及碳排放因子目录,结合中国交通行业特点,基于现有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中国传统交通行业施工机械设备台班单价计算表,总结归纳符合中国交通行业特点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基于归因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AL... 深度分析了国内外交通行业碳排放清单及碳排放因子目录,结合中国交通行业特点,基于现有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中国传统交通行业施工机械设备台班单价计算表,总结归纳符合中国交通行业特点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基于归因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ALCA),采用“自下而上”的公路工程碳排放计量思路,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内工程活动分为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建立了公路工程建设期碳排放数据库及碳排放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搭建了公路工程碳排放智能估算软件并对国内两段支线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实现了仅通过公路里程量、工程方量和公路等级等信息即可快速估算并统计碳排放量,同时能够智能溯源各阶段碳排放要素并定位碳排放大户,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分析显示,在路面工程中,稳定土基层和沥青路面面层的碳排放主导整体碳排放量,占据了99.6%以上,其中,以C32.5水泥为主的材料占据了75%左右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建设 碳排估算 碳排放数据库 碳排放因子 归因全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润生 张思奇 张建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传统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通过分析“双碳”战略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要培养具备“双碳”特色的高素质冶金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教学升级...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传统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通过分析“双碳”战略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要培养具备“双碳”特色的高素质冶金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教学升级的思考,其核心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双碳”战略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基于“双碳”导向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对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冶金工程 人才培养 挑战 思考
下载PDF
国内轮式装载机的发展现状与思考──’99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观感
9
作者 王国彪 《工程机械与维修》 1999年第12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装载机 展览会 轮式 发展现状
下载PDF
CT三维扫描与3D打印技术的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孙金海 明建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T三维扫描和3D打印机等前沿实验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实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 针对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T三维扫描和3D打印机等前沿实验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实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矿山岩石力学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对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岩石力学 CT扫描 三维重构 3D打印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1
作者 宋波 徐怀兵 +1 位作者 张英 卢晨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信息化时代下,国内的国际化网络教学资源严重落后于实际需求。对此北京科技大学防灾减灾梯队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针对灾害突发性强与破坏力大的特点,以工程建设与防灾实践为导向,开展了基于国际视野信息化的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 信息化时代下,国内的国际化网络教学资源严重落后于实际需求。对此北京科技大学防灾减灾梯队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针对灾害突发性强与破坏力大的特点,以工程建设与防灾实践为导向,开展了基于国际视野信息化的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国际协作中心与专家库,引入国际防灾领域名师资源,录制讲座、教学和实验视频,开展便利的线上国际间学术交流,实现学生与海外专家互动,受灾情况实时模拟,成果显著,将“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的国际交流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的突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信息化教学 国际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硬岩地下洞室工程爆破振动与围岩损伤范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志超 龚敏 +3 位作者 仇安兵 吴晓东 刘翔宇 彭娇娇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为了简便而准确地获取爆破荷载下硬岩地下洞室围岩损伤范围,以某待建重要地下洞室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根据爆破设计方案,建立不同药量条件下多段延时爆破累积损伤计算模型,利用等效爆破荷载的方法和LS-DYNA完... 为了简便而准确地获取爆破荷载下硬岩地下洞室围岩损伤范围,以某待建重要地下洞室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根据爆破设计方案,建立不同药量条件下多段延时爆破累积损伤计算模型,利用等效爆破荷载的方法和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得到多段延时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爆破振动数据和围岩累积损伤范围。分析地下洞室围岩累积损伤效应,研究爆破振动与围岩累积损伤范围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地下洞室周边围岩损伤的荷载主要来自于二圈孔和周边孔爆破,其中洞室拱顶围岩损伤范围(2.21 m)明显大于拱腰围岩损伤范围(2.05 m);爆破全时程振动曲线的峰值处于掏槽孔延期时间范围内,与造成洞室周边围岩损伤的爆破段位不一致,应以对围岩损伤影响较大爆破段位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研究与围岩损伤范围的相关性;建立了围岩累积损伤范围与爆破药量、爆心距和质点峰值振动速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得到了可通过任意爆心距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推断围岩累积损伤范围的函数关系式,为控制围岩爆破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延时爆破 累积损伤 等效荷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地质勘查中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及江西资源前景
13
作者 唐春花 楼法生 +3 位作者 潘家永 袁晶 张瑞洋 唐枭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37-445,共9页
高纯石英是高端技术领域的关键基础矿物原材料,作为找矿研究,涉及一些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需要厘清和界定。对高纯石英、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纯度、关键杂质、评价指标、高纯品级等进行了界定,提出矿床成因、实验检测和选矿提纯为高纯... 高纯石英是高端技术领域的关键基础矿物原材料,作为找矿研究,涉及一些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需要厘清和界定。对高纯石英、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纯度、关键杂质、评价指标、高纯品级等进行了界定,提出矿床成因、实验检测和选矿提纯为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分为两个品级:高纯硅质原料(SiO_(2)含量≥99.9%,Al含量≤700×10^(-6),(Li+Ti)含量≤200×10^(-6))和超纯硅质原料(SiO_(2)含量≥99.995%,Al含量≤35×10^(-6),(Li+Ti)含量≤10×10^(-6))。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应以白岗岩型、白云母伟晶花岗岩型和变质石英岩型为主攻方向,突破优质资源瓶颈。西武夷山地区是花岗岩型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的重要成矿区带,已发现伟晶岩型、伟晶花岗岩型、白云母伟晶花岗岩型3类花岗岩型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 基本概念 关键技术 评价指标 西武夷山
下载PDF
从生态环境修复角度浅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
14
作者 王亮 王勇 《绿色矿冶》 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修复能力的关系,以及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修复能力的关系,以及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的关系,分析如何利用环境自净化和生态的自修复能力,在成本最低情况下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给出了不同矿山保护性开采和非保护性开条件下的人工修复难度,从宏观层面指导绿色矿山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人工修复 难度模型 绿色矿山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锚索性能及其工程应用
15
作者 关帅 孙嘉辉 +2 位作者 刘越 王波 黄泽华 《市政技术》 2023年第8期166-179,共14页
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施工过程中能显著提升支护结构的强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中一般选用钢绞线作为锚索主体材料,但容易发生锈蚀、断索等问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等优点... 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施工过程中能显著提升支护结构的强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中一般选用钢绞线作为锚索主体材料,但容易发生锈蚀、断索等问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等优点,应用到预应力锚索结构上可以大幅提高其承载力,并且可以为锚索的回收利用提供条件。首先介绍了FRP锚索的制备工艺,按照应变率相关的岩石力学问题分类及试验方法将FRP力学性能研究分类阐述,其次分析了现有的FRP锚索的端头锚固形式及其特点,最后对FRP锚索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FRP锚索的可行回收方式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支护工程 锚固方式 锚索回收
下载PDF
高浓度全尾砂浆大垂高长距离管道输送阻力计算与工程实践
16
作者 万串串 许文远 +1 位作者 史采星 刘立顺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0期153-158,共6页
甲玛矿选矿厂至充填站的尾砂浆输送工况为向上垂直高度398 m、距离2.2 km,属于国内罕见的大垂高、长距离输送范畴,技术上存在较大难度,准确确定浆体管道输送沿程阻力损失是进行管道输送系统设计的关键。为克服目前采用环管试验测定管道... 甲玛矿选矿厂至充填站的尾砂浆输送工况为向上垂直高度398 m、距离2.2 km,属于国内罕见的大垂高、长距离输送范畴,技术上存在较大难度,准确确定浆体管道输送沿程阻力损失是进行管道输送系统设计的关键。为克服目前采用环管试验测定管道沿程阻力损失方法耗时耗力、成本高的问题,首先采用旋转式流变仪测定了甲玛矿高浓度尾砂浆的流变参数,通过数据拟合确定了尾砂浆浓度在64%~68%时,其流变特性符合宾汉姆(Bingham)流体模型。其次利用该模型,结合白金汉(Buckingham)定理,在理论上推导了管流沿程阻力损失理论公式,并对甲玛矿不同浓度尾砂浆体管道输送沿程阻力损失进行了计算,论证了甲玛矿隔膜泵额定泵送压力为9 MPa时可满足泵送要求。最后通过对甲玛矿充填系统尾砂供料隔膜泵实际运行出口压力监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计算模型对甲玛矿高浓度全尾砂浆输送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管道输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类似矿山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全尾砂 大垂高 长距离 管道输送 阻力
下载PDF
预切缝位置及深度对SBM滚刀破岩的影响
17
作者 杨仁树 康一强 +3 位作者 杨立云 刘康 丁晨曦 樊谨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425,共11页
利用水射流对岩体进行预切缝是提高竖井全断面掘进机破岩效率、实现深部资源机械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针对预切缝位置及深度合理参数选取的难题,首先指出了锥面刀盘带动下滚刀破岩的工况特征,进而基于Cohesive单元方法,建立了预切缝条件... 利用水射流对岩体进行预切缝是提高竖井全断面掘进机破岩效率、实现深部资源机械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针对预切缝位置及深度合理参数选取的难题,首先指出了锥面刀盘带动下滚刀破岩的工况特征,进而基于Cohesive单元方法,建立了预切缝条件下的滚刀破岩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型。以完整岩体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切缝距离和深度对滚刀破岩的受力特征和岩石破碎特征的影响规律。阐述了预切缝条件下,滚刀破岩时密实核形成、块状岩渣形成、Hertz裂纹扩展3个阶段性特征,指出了岩体的非对称破碎特性和不同区域岩渣的形成机制。最终从滚刀受力、破岩面积、破岩比能耗、岩渣破碎程度4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了预切缝的最佳距离和深度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预切缝可以显著减小竖井全断面掘进机滚刀破岩过程中的贯入力和侧向力。与完整岩体相比,贯入力峰值降低了44.0%~10.3%。侧向力峰值降低了35.2%~6.5%。预切缝间距及深度较小时,会限制滚刀破岩范围,同时使得破碎岩体块度更小,导致破岩比能耗增高。随着预切缝深度的增大,破岩体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比能耗先减小后保持不变。最终,确定了切缝距离为70~90 mm,深度为60~80 mm时破岩效果最佳,破岩体积较无切缝时提高约1倍,破岩比能耗降低69.2%。研究结果为刀盘辅助破岩装备的设计及参数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切缝 滚刀破岩 分形维数 竖井全断面掘进机
下载PDF
围压条件下粒子冲击破岩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18
作者 刘勇 李兴 +2 位作者 郭鑫辉 魏建平 宋大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33,共11页
为揭示粒子冲击下围压对岩石裂隙形成及扩展机制的影响,开展了粒子冲击破岩试验和微纳米工业CT(compn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明确了围压对粒子冲击作用下岩石裂隙扩展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粒子冲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岩... 为揭示粒子冲击下围压对岩石裂隙形成及扩展机制的影响,开展了粒子冲击破岩试验和微纳米工业CT(compn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明确了围压对粒子冲击作用下岩石裂隙扩展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粒子冲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岩石的应力场和裂隙场演化过程,揭示了围压影响裂隙扩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粒子冲击岩石后,在岩石内部形成破碎区和晶间主裂隙扩展区。压应力导致形成的剪切应力和拉应力是破碎区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晶间主裂隙扩展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切向衍生拉应力。围压使岩石颗粒间产生预应力,导致切向衍生拉应力需克服颗粒之间的初始压应力才能形成张拉裂隙;围压的增大导致岩石颗粒间剪切裂隙比例和摩擦效应提升,产生相同裂隙数目消耗能量增大,抑制了晶间主裂隙扩展区和破碎区的形成,破碎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粒子射流 冲击破岩 辅助破岩 硬岩掘进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山智能化现状与问题探讨
19
作者 胡乃联 李国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9,共13页
我国金属矿山智能化在经历了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后,已进入了规模化、常态化应用的新阶段。为了系统评价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保证前期积累得以顺利移植和推广,以智能生产和集成平台两类代表性应用为主要内容,总结了金属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 我国金属矿山智能化在经历了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后,已进入了规模化、常态化应用的新阶段。为了系统评价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保证前期积累得以顺利移植和推广,以智能生产和集成平台两类代表性应用为主要内容,总结了金属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我国金属矿山在智能开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露天矿山的遥控铲装运输、地下矿山的电机车自动化、固定设施的无人值守等项目已开始常态化应用;在集成平台建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技术平台、安全平台、集控平台和决策平台已在多个矿山的生产管控中发挥作用。最后,结合现状分析着重探讨了矿山在建设内容选择、关键技术确定、数字化转型路径、管理模式转变、运维与应用效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容易产生的误区,为矿山企业扩大建设成果、保证建设实效、规避建设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智能矿山 智能生产 集成平台 自动化采矿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20
作者 高永涛 朱强 +1 位作者 吴顺川 王勇兵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1,共8页
为了有效预测岩爆,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首先,选取与岩爆发生相关的6个指标因素作为证据体,并通过模糊物元框架和正态型隶属度函数构建证据体的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利用K均值将证据体分类,并提出簇内证据用传统方式融合而... 为了有效预测岩爆,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首先,选取与岩爆发生相关的6个指标因素作为证据体,并通过模糊物元框架和正态型隶属度函数构建证据体的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利用K均值将证据体分类,并提出簇内证据用传统方式融合而簇间证据用权重方式融合的组合融合规则,以减轻高冲突证据融合的不利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号竖井工程,且与经验方法对比.为了分析预测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估计岩爆发生概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抽样仿真,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衡量输入指标的全局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输入指标在不同的岩爆案例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且方向不同;5个岩爆案例的发生概率在40.8%~70.1%之间.该模型表现出优异的预测分类性能,可为深埋地下工程岩爆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预测 D-S证据理论 模糊物元 K均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