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形边界限定形式的感应电机低开关频率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齐昕 张家宁 +4 位作者 HOLTZ Joachim 田柏轩 任佳仕 王辰宇 周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78-3286,I0029,共10页
圆形边界限定形式预测控制对电流畸变的限定在各方向均相同,无法通过增大边界圆半径进一步降低开关频率。因此,该文提出一种矩形边界限定形式的预测控制方法。首先,深入分析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发现感应电机转子子系统的低通物理特性,以... 圆形边界限定形式预测控制对电流畸变的限定在各方向均相同,无法通过增大边界圆半径进一步降低开关频率。因此,该文提出一种矩形边界限定形式的预测控制方法。首先,深入分析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发现感应电机转子子系统的低通物理特性,以及励磁电流波动对电磁转矩的影响不显著;其次,利用该特性,将限定边界改为矩形,对转矩电流与励磁电流进行独立约束,适度增加励磁电流畸变允许限值,扩大电流轨迹运动范围,延长开关状态切换时长;再次,探究电流矢量梯度同边界约束间的数学关系,提出该方法下电压矢量筛选与寻优准则,筛选出最优矢量;最终,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在相同系统动态特性和转矩波动下,相较于圆形边界限定策略,矩形边界限定策略可以进一步降低开关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边界 低开关频率 预测控制 感应电机
原文传递
高柔弹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建辉 曹建国 +3 位作者 程春福 尹海斌 余宁 范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解决可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难以兼具高柔弹性及压力检测功能的难题,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研制高弹性的柔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新方法.采用新型银纳米线(A... 为解决可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难以兼具高柔弹性及压力检测功能的难题,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研制高弹性的柔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新方法.采用新型银纳米线(AgNW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基于半圆与圆形相结合的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及阵列式"多孔PDMS"的新型"三明治"式传感器阵列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触觉传感器的柔弹性,用模具固化成型工艺制作了高柔弹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结果表明:这种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其弹性拉伸率超越人类皮肤的弹性,达到了30%,可覆盖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进行了压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的测量,发现在自然及拉伸状态下,该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均具有较高的线性度、灵敏度及较小的迟滞误差.研究结果为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皮肤 触觉传感器 压力 高柔弹性 银纳米线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基于三维骨架细化的金属橡胶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明吉 李斌 董秀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78,共5页
基于CT断层扫描技术的逆向建模为金属橡胶的三维建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由于金属橡胶丝之间的勾连接触,使得三维模型中金属丝之间存在粘连,从扫描图像上表现为部分金属丝截面相互粘连。为解决粘连分割问题,首先采用基于标记的分水... 基于CT断层扫描技术的逆向建模为金属橡胶的三维建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由于金属橡胶丝之间的勾连接触,使得三维模型中金属丝之间存在粘连,从扫描图像上表现为部分金属丝截面相互粘连。为解决粘连分割问题,首先采用基于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对截面中相对简单的粘连进行分割处理,然后根据金属橡胶丝直径不变的几何结构特征,利用三维图像骨架细化算法提取出金属丝的轴线坐标,最后在CAD系统中利用扫掠算法重构金属橡胶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实现金属橡胶的逆向三维建模,为金属橡胶三维仿真计算、数字制造提供三维数字模型,还可以通过改变金属丝直径或删减部分金属丝构建不同孔隙度的金属橡胶,为金属橡胶的有限参数化建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CT扫描 三维重构 图像分割 三维细化
下载PDF
铜铝复合板渐进成形回弹缺陷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勤 何流 +1 位作者 李程 臧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6,共9页
为了讨论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板渐进成形回弹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工具头、复合板材和复合界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T形剥离结果得到复合界面内聚力单元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成形角对双金属复合板渐... 为了讨论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板渐进成形回弹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工具头、复合板材和复合界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T形剥离结果得到复合界面内聚力单元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成形角对双金属复合板渐进成形回弹最敏感,工具头直径对回弹敏感度最低,另外,内聚力单元能有效模拟双金属复合板结合界面,模拟误差仅为7.9%。分析结果表明,单层下压量、板厚、工具头直径都与回弹量成正相关,成形角与回弹量成负相关,成形角从30°增大至60°时回弹量减小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板 渐进成形 有限元分析 内聚力单元 回弹缺陷
下载PDF
具有低开关频率特性的指定谐波抑制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齐昕 杨康 +4 位作者 王辰宇 苏涛 周珂 甘新鹏 徐德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995-9005,共11页
为了避免器输出波形中低次谐波对孤岛型微电网的电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需尽可能减少其谐波失真含量。同时,为提高逆变效率,还需降低开关损耗,令逆变器保持在低开关频率的工况下。模型预测控制相较于脉宽调制策略的灵活性更高,动态性能更... 为了避免器输出波形中低次谐波对孤岛型微电网的电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需尽可能减少其谐波失真含量。同时,为提高逆变效率,还需降低开关损耗,令逆变器保持在低开关频率的工况下。模型预测控制相较于脉宽调制策略的灵活性更高,动态性能更好,常与其他优化算法结合,以获得所需控制效果。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具有低开关频率特性的预测控制指定谐波抑制开关策略,采用该策略可以减少输出电压信号低次谐波含量,有效抑制谐波畸变,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开关频率。针对未来时刻电压状态谐波提取相互独立的特点,将并行计算方法的思想引入预测控制中,提高系统的在线实时性。在两电平逆变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相比指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策略,所提方法能在线实时生成稳定的逆变器开关序列,证明了该控制策略不仅能在低开关频率工况下有效抑制低次谐波,而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开关频率 预测控制 谐波提取 谐波抑制 实时性 孤岛型微电网 并行计算
原文传递
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6
作者 白国星 孟宇 +3 位作者 刘立 顾青 王国栋 周碧宁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5,共11页
近年来路径跟踪控制的发展十分迅猛,研究者们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在相同或相近工况下的路径跟踪控制存在一些共性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从低速路径跟踪控制和高速路径跟踪控制两个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在关于低速... 近年来路径跟踪控制的发展十分迅猛,研究者们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在相同或相近工况下的路径跟踪控制存在一些共性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从低速路径跟踪控制和高速路径跟踪控制两个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在关于低速路径跟踪控制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们较为重视前轮转角速度约束等系统约束对路径跟踪精确性的影响.目前减少系统约束影响的方法包括在规划参考路径时将系统约束纳入考虑,采用预瞄控制使控制器提前响应,以及采用线性模型预测控制(LMPC)或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MPC)等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作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等.考虑到NMPC既能减少系统约束的影响,又无需人为设置预瞄距离,且对定位误差等扰动因素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加之低速路径跟踪控制对实时性的需求较低,因此可以认为NMPC能够满足低速路径跟踪控制的绝大多数需求.高速路径跟踪控制在受系统约束影响之外,还面临着较高车速带来的行驶稳定性不足问题的挑战,因此常采用能够将动力学层面的复杂系统约束纳入考虑且计算成本较低的LMPC作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不过仅采用动力学层面的LMPC控制方法无法完全解决高速路径跟踪控制中路径跟踪精确性和车辆行驶稳定性之间存在耦合的问题,目前常见的解决思路是在路径跟踪控制中加入额外的速度调节或权重分配模块.此外,在高速路径跟踪控制中,地面附着系数等环境参数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地面附着系数等环境参数的估算也成为了高速路径跟踪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车辆 路径跟踪 系统约束 跟踪精确性 行驶稳定性
下载PDF
我国全尾砂料浆浓密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3
7
作者 阮竹恩 吴爱祥 +4 位作者 焦华喆 李翠平 李公成 莫逸 王洪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6-301,共16页
全尾砂料浆的高效和深度浓密是获得合格膏体浓度、决定膏体充填质量的关键。全尾砂高效絮凝是全尾砂料浆浓密的前提,全尾砂絮团的快速沉降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率,而全尾砂浓密床层的深度脱水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果。为此,本文对... 全尾砂料浆的高效和深度浓密是获得合格膏体浓度、决定膏体充填质量的关键。全尾砂高效絮凝是全尾砂料浆浓密的前提,全尾砂絮团的快速沉降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率,而全尾砂浓密床层的深度脱水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20年来我国在全尾砂料浆浓密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详细分析了全尾砂絮凝行为及其动力学模型、全尾砂絮团沉降规律及其机理、全尾砂浓密床层深度脱水规律及其机理、深锥浓密机的耙架扭矩模型及关键结构参数设计,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全尾砂 絮凝 沉降 浓密 脱水
下载PDF
空中加油机加油软管系统建模和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志杰 宋丛丛 +2 位作者 梁金源 李擎 贺威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空中加油软管系统作为空中加油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模和控制研究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在概述了空中加油的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软管式空中加油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基于常微分方程和基于偏微分方程的... 空中加油软管系统作为空中加油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模和控制研究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在概述了空中加油的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软管式空中加油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基于常微分方程和基于偏微分方程的两种软管系统的建模方法;进一步针对空中加油机加油全过程分析了加油软管系统的对接控制、软管的振动抑制和可控锥套的研究;最后从加油软管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方面展望了软管式空中加油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空中加油 软管式加油 偏微分方程 对接控制 振动抑制
下载PDF
机器人仿生电子皮肤阵列触觉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建国 程春福 +3 位作者 周建辉 尹海斌 李洋 范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9,共9页
针对当前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和压力检测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8×8阵列的仿生电子皮肤柔弹性阵列触觉传感器。基于压阻橡胶的导电机理采用微米镍粉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完成触... 针对当前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和压力检测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8×8阵列的仿生电子皮肤柔弹性阵列触觉传感器。基于压阻橡胶的导电机理采用微米镍粉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完成触觉传感器的柔性敏感单元设计与制备,获得压阻橡胶在不同质量比时的压阻特性曲线,采用银纳米线(AgNWs)/PDMS复合材料制作的柔弹性阵列导电薄膜电极层和压阻橡胶圆片结合阵列式“多孔PDMS”中间传感层的多层“三明治”结构并通过模具固化成型工艺制备电子皮肤阵列触觉传感器,设计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其特性。实验表明柔弹性触觉传感器具有阵列数密集、测量范围广、线性度好等特点,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为3×3 mm^2,测量压力范围达到100~500 kPa,拉伸率可以达到30%,能够覆盖在三维载体表面完成分布式压力的测量,为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压力检测反馈和机器人智能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柔弹性 压阻橡胶 银纳米线
下载PDF
多电飞机断路器电弧机理及灭弧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原 李擎 +3 位作者 苗磊 吕萌 武建文 陈明轩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多电飞机指次级功率从机械能、液压能、气压能等传统的多能源体制统一为电能体制的飞机,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维护性高和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其电力系统最先进的架构为360~800 Hz变频交流电源和270 V直流电源,目前已在空客A38... 多电飞机指次级功率从机械能、液压能、气压能等传统的多能源体制统一为电能体制的飞机,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维护性高和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其电力系统最先进的架构为360~800 Hz变频交流电源和270 V直流电源,目前已在空客A380、波音B787、F-22等多电飞机中应用.但随着用电功率的增加,多电飞机的配电、用电网络以及线缆布局将变得更复杂,发生短路等电气故障的概率明显加大.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弧不仅严重影响线缆和用电设备的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将限制航空电力系统扩容和飞行性能提升.多电飞机断路器是灭弧的关键器件,通过分析断路器中电弧放电过程的复杂机理,可有助于提升其灭弧性能.为深入推进多电飞机电力系统中断路器电弧理论与灭弧技术研究的开展,首先分析了民用和军用多电飞机电力系统的结构以及电气故障保护的难点,然后分别归纳了航空变频交流断路器和270 V直流断路器中电弧理论与灭弧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预测了未来航空保护电器灭弧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飞机 航空270 V直流电力系统 变频电力系统 航空断路器 电弧
下载PDF
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佳惠 迟健男 尹怡欣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77,共26页
针对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视线跟踪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工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将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分成了两大类:二维视线跟踪方法和三维视线跟踪方法,从硬件系统配置、误差主要来源、头部运动影响、... 针对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视线跟踪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工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将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分成了两大类:二维视线跟踪方法和三维视线跟踪方法,从硬件系统配置、误差主要来源、头部运动影响、优缺点等多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这两类视线跟踪方法,对近五年现有的部分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二维视线跟踪系统和三维视线跟踪系统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介绍了视线跟踪技术在人机交互、医学、军事、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基于特征的视线跟踪方法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特征 视线跟踪 二维映射模型 三维视线估计
下载PDF
协作机器人智能控制与人机交互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海丰 刘培森 +1 位作者 李擎 于欣波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0-791,共12页
协作机器人是一类能够在共享空间中与人类交互或在人类附近安全工作的新型工业机器人,由于其轻质、安全的特点,在柔性制造、社会服务、医疗健康、防灾抗疫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机器... 协作机器人是一类能够在共享空间中与人类交互或在人类附近安全工作的新型工业机器人,由于其轻质、安全的特点,在柔性制造、社会服务、医疗健康、防灾抗疫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协作机器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控制性能确保与人交互的安全性,集成多种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来确保高效的协作行为.在我国,人机协作已列入《智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研究计划.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几款常见的协作机器人,机器人基于感知信息的控制、高精度跟踪控制、交互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并围绕机器人与人执行协作任务的高效性,对机器人的人类意图估计和技能学习方法进行了讨论.最终对协作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智能控制 人机交互 机器人技能学习 人类意图估计
下载PDF
BGA封装用钨焊球焊点的热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慧 赵兴科 +1 位作者 王世泽 赵增磊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4-979,986,共7页
球栅阵列(BGA)封装结构组成材料之间线膨胀系数(CTE)的差异,容易造成使用过程中焊点内部热应力产生和累积,成为焊点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CTE差异的问题,选用与芯片CTE相近的钨制造BGA焊球,并通过在钨球表面电镀铜改善其钎料润湿性... 球栅阵列(BGA)封装结构组成材料之间线膨胀系数(CTE)的差异,容易造成使用过程中焊点内部热应力产生和累积,成为焊点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CTE差异的问题,选用与芯片CTE相近的钨制造BGA焊球,并通过在钨球表面电镀铜改善其钎料润湿性。使用SAC305焊膏制备了钨焊球与铜基板的单焊点试样。采用焊点剪切试验研究了170℃下热老化时间对钨焊球焊点热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点剪切强度随老化时长增加而明显下降。与焊态试样相比,经250 h老化处理后,焊点的平均剪切强度由57.9 MPa下降至36.6 MPa。随热老化时间增加,焊点的断裂位置由钎焊金属层转向钨核/铜壳层的界面。经250 h老化处理后,焊点的剪切断裂面出现了铜壳从钨颗粒表面剥落的现象。这意味着加强钨核与铜壳层电镀界面的结合强度有助于提高这种钨焊球焊点的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A封装 钨球 电镀铜层 焊点 热可靠性
下载PDF
单晶铜塑性变形的二维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晖 孙朝阳 +2 位作者 郭祥如 魏云灿 蔡旺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5-1375,共11页
针对亚微米尺度晶体元器件在加工和服役中出现的反常力学行为和动态变形等问题,基于离散位错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单晶铜塑性变形过程的二维离散位错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外加载荷、位错间相互力和自由表面镜像力对位错的作用机制,引入了... 针对亚微米尺度晶体元器件在加工和服役中出现的反常力学行为和动态变形等问题,基于离散位错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单晶铜塑性变形过程的二维离散位错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外加载荷、位错间相互力和自由表面镜像力对位错的作用机制,引入了截断位错速度准则.与微压缩实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且能够描述力加载描述的位错雪崩现象.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式和应变率下位错演化及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外部约束为力加载和位移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呈现出台阶状的应变突增和锯齿状的应力陡降,位错雪崩效应的内在机制则分别归结为位错速度的随机性和位错源开动的间歇性;应变率在10^(2)~4×10^(4)s^(-1)范围内,单晶铜屈服应力的应变率敏感性发生改变,位错演化特征由单滑移转变为多滑移面激活的均匀变形,位错增殖逐渐代替位错源激活作为流动应力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铜 离散位错动力学 加载方式 应变率 力学行为
下载PDF
紫外纳秒激光扫描处理冷拔45钢的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兴科 徐明亮 +1 位作者 赵增磊 吴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08,115,共8页
采用波长355 nm的紫外纳秒脉冲激光对45钢冷拔平键表面扫描处理,制备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试样,研究了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扫描可使45钢冷拔平键的表面硬度由301.7 HV0.2提高到442.8 HV0.2,提高幅度近50%。... 采用波长355 nm的紫外纳秒脉冲激光对45钢冷拔平键表面扫描处理,制备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试样,研究了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扫描可使45钢冷拔平键的表面硬度由301.7 HV0.2提高到442.8 HV0.2,提高幅度近50%。激光扫描硬化层的厚度约30μm。振动抛光处理可降低激光扫描表面的粗糙度而保持其较高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硬化 紫外纳米激光 45钢 表面硬度 表面粗糙度 平键
原文传递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无害化及资源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俊杰 刘波 +4 位作者 沈汉林 温泉 刘颖 张柏林 张深根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09-1916,共8页
垃圾焚烧飞灰因含二噁英和重金属被列为危险废物(HW18),存在环境污染风险,2020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量高达14607.6万吨,以焚烧量5%(质量分数)计算,全国垃圾焚烧飞灰的产生量为730.4万吨.目前垃圾焚烧飞灰以固化填埋为主,占用土地资源,且... 垃圾焚烧飞灰因含二噁英和重金属被列为危险废物(HW18),存在环境污染风险,2020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量高达14607.6万吨,以焚烧量5%(质量分数)计算,全国垃圾焚烧飞灰的产生量为730.4万吨.目前垃圾焚烧飞灰以固化填埋为主,占用土地资源,且堆存量与处理量严重失衡,无法实现资源化,因此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已成为绿色发展的瓶颈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垃圾焚烧飞灰经熔融无害化及资源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熔融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重金属固化、二噁英降解机理,结合熔融形成的玻璃渣分析了制备微晶玻璃、泡沫微晶玻璃、胶凝材料的资源化技术,并指出现有玻璃化虽能固化重金属,但在后续资源化以及产品服役过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浸出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垃圾焚烧飞灰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熔融 玻璃化 泡沫微晶玻璃 重金属
下载PDF
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史志胜 丁云集 张深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02-5312,共11页
废加氢催化剂因含难降解有机物和Mo、W、Ni、Co、V等战略金属,是危险废弃物和重要的二次资源,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介绍了加氢催化剂概况,综述了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包括酸浸出、碱浸出、焙烧-浸出、火... 废加氢催化剂因含难降解有机物和Mo、W、Ni、Co、V等战略金属,是危险废弃物和重要的二次资源,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介绍了加氢催化剂概况,综述了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包括酸浸出、碱浸出、焙烧-浸出、火法富集。文章指出,回收前需采用溶剂洗涤法、机械法或焙烧法进行有机物脱除。酸法浸出酸浓度较高,对设备腐蚀性大;碱法浸出对Ni和Co的回收率低,采用碱法、酸法两步浸出可实现多金属高效回收;但湿法回收存在废水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焙烧-浸出是目前主流回收方法,已产业化应用,但存在回收流程长、后续浸出废水量大等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废水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碳热还原富集回收有价金属、尾渣用于绿色建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催化剂 废物处理 回收 浸取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油气管道的微生物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娄云天 何盛宇 +2 位作者 陈旭东 钱鸿昌 张达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海上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能够导致严重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其中微生物腐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海洋环境油气管网中腐蚀性微生物的来源进行了分类,包括油藏内源性微生物、外注海水以及微生物采油(MEOR)引入... 海上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能够导致严重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其中微生物腐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海洋环境油气管网中腐蚀性微生物的来源进行了分类,包括油藏内源性微生物、外注海水以及微生物采油(MEOR)引入的外源性微生物。分析了海底油藏储层中流体化学物质特性,确认其富含甲烷、硫化物、挥发性脂肪酸等,并依据内源微生物代谢及产物特征进行了分类,包括硫酸盐还原菌(SRB)、产甲烷菌、发酵菌以及铁还原菌(IRB)。同时,通过举例分析某油田采出水中微生物群落丰度特征,阐明了外源微生物长期受到油田开采环境胁迫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海上油气集输管网内涉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理论、电活性微生物腐蚀理论以及腐蚀性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最后,对目前以纯培养或模式菌株混合培养为主要方式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基于生物技术的新型防腐手段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管道 微生物腐蚀 油藏微生物 腐蚀机理
下载PDF
产油酵母利用廉价原料合成油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包文君 李子富 +3 位作者 王雪梅 高瑞岭 程世昆 门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84-2495,共12页
利用微生物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产油酵母是极具潜力的产油微生物。然而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成本较高,限制了微生物油脂合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而寻找廉价原料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产油酵母合成油脂的... 利用微生物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产油酵母是极具潜力的产油微生物。然而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成本较高,限制了微生物油脂合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而寻找廉价原料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产油酵母合成油脂的代谢机理,重点介绍了产油酵母利用4种廉价原料,即木质纤维素、粗甘油、有机废水和挥发性脂肪酸合成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针对这些来自工农业副产物的廉价原料,分别讨论了其复杂成分对产油酵母生长和油脂合成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分析总结了高效预处理、基因工程改造菌体以及微生物共培养等解决方案。通过以上分析,阐明了产油酵母利用廉价原料合成油脂的优点,提出了针对复杂成分和高有机质浓度的抑制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理清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廉价原料用于产油酵母生产油脂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微生物油脂 产油酵母 廉价原料 代谢途径 再生能源
下载PDF
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碱法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新远 张柏林 张深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80-594,共15页
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属于HW50危险废物,富含V、W/Mo和Ti战略金属资源,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特性,对其进行回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碱法回收是当前的主流回收工艺。本文主要总结了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碱浸法和碱焙烧法回收... 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属于HW50危险废物,富含V、W/Mo和Ti战略金属资源,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特性,对其进行回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碱法回收是当前的主流回收工艺。本文主要总结了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碱浸法和碱焙烧法回收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采用NaOH、NH_(4)OH、(NH_(4))_(2)CO_(3)等碱性溶液浸出以及采用NaOH、Na_(2)CO_(3)、CaO等碱性化合物焙烧提取工艺参数及对其中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效果。针对当前碱法工艺存在的碱耗量大、能耗高、废液产生量大、污染严重等相应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关注点应集中于阐明多种碱性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混合碱的耦合反应提升回收效果。本文对降低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回收能耗,提升碱性化合物利用率和回收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钒钛系脱硝催化剂 回收 碱浸法 碱焙烧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