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翱 曹辉 +1 位作者 李春艳 王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旨在探索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感染预防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共计100例,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接受常规检查及抗生素药物治疗,n=50)和实验组(接受微生物... 目的旨在探索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感染预防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共计100例,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接受常规检查及抗生素药物治疗,n=50)和实验组(接受微生物检验并实施针对性治疗,n=50)。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能力、临床治疗有效性、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病原菌种类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在诊断的准确率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98.00%vs 82.00%,χ^(2)=7.111,P=0.008)。在临床疗效和有效率方面,实验组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Z=-2.849,χ^(2)=6.061,P<0.05)。在接受相同的治疗周期后,实验组患者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烧感和膀胱不适感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本研究中,我们共检测了50个样本,结果显示49个样本中检出病原菌,大部分为单一病原菌感染(占比79.59%)。这些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29株(占比59.18%)、革兰氏阳性菌14株(占比28.57%)和念珠菌6株(占比12.24%)。其中,大肠埃希菌出现频率最高,共有14株(占比32.59%),其次是屎肠球菌5株(占比11.63%)和肺炎克雷伯菌4株(占比9.30%)。在药物敏感性测试中,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最高(98.70%),其次是对厄他培南(85.71%)和亚胺培南(78.57%)。屎肠球菌则表现出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100.00%),其次是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高浓度链霉素的敏感性(80.00%)。结论微生物检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对于精确化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微生物检验 预防 诊断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0款便携式血糖仪与中心实验室检测静脉血糖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艳 王清涛 +2 位作者 张顺利 王宁 周睿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1期1931-1936,1980,共7页
目的评价10款便携式血糖仪与中心实验室检测静脉血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的选择和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仪器配套质控品评价便携式血糖仪精密度。收集22份不同浓度的静脉全血标本,分别在便携式血糖仪和中心实... 目的评价10款便携式血糖仪与中心实验室检测静脉血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的选择和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仪器配套质控品评价便携式血糖仪精密度。收集22份不同浓度的静脉全血标本,分别在便携式血糖仪和中心实验室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每份标本重复测定3次取均值,评价血糖仪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参照《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进行血糖仪性能评价。结果当血糖浓度<5.5mmol/L时,10款血糖仪标准差(s)分布在±0.05~±0.20mmol/L;当血糖浓度≥5.5mmol/L时,10款血糖仪变异系数(CV)分布在1.2%~4.5%。10款血糖仪与中心实验室分析仪相关系数分布在0.979~0.997。根据评价标准,10款便携式血糖仪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偏差范围的总符合率分布在63.6%~100.0%,其中有5款总符合率>95.5%。结论10款便携式血糖仪精密度均较好,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有较好相关性。医疗机构应合理选择并管理便携式血糖仪,保证其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验 血糖仪 中心实验室 比对
下载PDF
总胆红素与胆碱酯酶在脊柱骨性关节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刘武征 王晓荣 +2 位作者 张嘉琪 王芳 李春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48-254,274,共8页
目的旨在探究绝经后女性脊柱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评估总胆红素(TBIL)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在骨质流失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28名年龄(age)在52~95岁肝功能正常的且患有脊柱骨性关节炎... 目的旨在探究绝经后女性脊柱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评估总胆红素(TBIL)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在骨质流失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28名年龄(age)在52~95岁肝功能正常的且患有脊柱骨性关节炎的绝经后女性。使用腰椎定量CT(QCT)测得BMD结果并按结果分成正常骨密度(n=114)、骨密度减低(n=178)和骨质疏松症(n=236)3组,血清肝功能结果在QCT检测前后获得。对所有指标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为非正态分布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利用ANOVA方差分析3组间相关性,LSD事后检验两两组间相关性,多变量分析调整年龄可能的混杂因素。入组人群被分为非骨质疏松(正常骨密度、骨密度减低)和骨质疏松组,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血清肝功能结果与BMD的关系,并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计算肝功能指标预测骨质疏松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研究发现TBIL水平在不同骨密度类别中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其可能具有预防骨质流失的保护作用,ChE水平亦随骨密度降低而降低,多变量分析调整了年龄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这些关联性依然显著。经过ANOVA方差分析,age、TBIL、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与不同BM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SD组间两两比较,只有age、TBIL、DBIL、ChE均相关(P<0.05),热力图和多变量分析进一步揭示,调整年龄和其他指标后,TBIL、ChE、AKP与BMD之间仍具有独立相关性。ROC曲线结果显示,TBIL和ChE两者联合age后预测骨质疏松的AUC为0.80。结论TBIL在肝功能正常的脊柱骨性关节炎绝经后女性中的降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呈负相关。ChE水平的降低提示了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可能的炎症介导角色。TBIL和ChE两者联合age对于鉴别非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性关节炎 总胆红素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广栖异斯卡多维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临床分析研究
4
作者 崔珍 张维 +2 位作者 郭会云 梁倩 刘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究广栖异斯卡多维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2023年1月至5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检出感染广栖异斯卡多维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借助微生物鉴定手段结合德国BRUKER MALDI-TOF MS质谱以及毅新博创Clin-TOF II飞行时间质... 目的探究广栖异斯卡多维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2023年1月至5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检出感染广栖异斯卡多维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借助微生物鉴定手段结合德国BRUKER MALDI-TOF MS质谱以及毅新博创Clin-TOF II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双重鉴定。结果两例患者感染样本分离出的细菌经厌氧培养、耐氧试验以及细菌鉴定,为广栖异斯卡多维菌,此菌是少见的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患者感染后依据免疫力和感染部位的不同,感染后的结局差别巨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同时伴发严重的消化道黏膜破损,感染广栖异斯卡多维菌后则造成严重的脓毒血症,而阴道的微生态失调合并此细菌感染后则引起阴道炎症的反复发作。结论广栖异斯卡多维菌的病原学感染具有异质性,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以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人群感染此菌后结局是十分严重的,对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生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栖异斯卡多维菌 厌氧菌 感染特征
下载PDF
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LC-MS/MS检测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卓 李春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135,145,共6页
目的评估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的性能。方法收集200例临床剩余血清样本,采用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 目的评估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的性能。方法收集200例临床剩余血清样本,采用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同时联合LC-MS/MS检测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的线性、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等性能指标以及基质效应。并比较此方法与传统萃取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线性相关系数均>0.99;五种物质的定量限分别为5,0.25,0.25,125和0.025ng/m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66%~4.83%,0.15%~3.7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05%~111.11%;基质效应为95.43%~99.07%;高-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与低-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之差,均小于低-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的3s;统计学结果显示自动化磁珠法和传统萃取法提取的脂溶性维生素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偏倚。结论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性能良好,有望提高样品通量和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磁珠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脂溶性维生素
下载PDF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危险因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6
作者 章文洁 苏玉 +5 位作者 卢山 陈玉莹 曹翔宇 刘蕾 杨丽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究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 目的探究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术前DVT的遗传危险因素。用于GWAS的基因组DNA从白细胞中提取。结果应用GWAS评估144个兴趣基因,包含2662个单核苷酸变异(SNV),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共发现10个基因与创伤后DVT发生显著相关:止血机制辅因子,包括THBD、F5、SERPIND1、ITGA2,维生素K依赖(VKD)羧化相关因子,包括GGCX、CALU,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包括CYP1A1、CYP3A4、CYP2C19、CYP2B6。结论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可能受止血机制辅因子、VKD羧化相关因子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创伤 下肢骨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指数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梁翠莹 梁爽 +3 位作者 董峰 苏玉 代腾龙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血栓风险指数对CMVT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急诊入院样本,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 目的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血栓风险指数对CMVT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急诊入院样本,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肌酸激酶(CK)、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比较CMVT组、小腿深静脉血栓(DCVT)组与非深静脉血栓(DVT)组间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生成血栓风险指数,评估其诊断CMVT的价值。结果与非DVT组相比,CMVT组TAFI、Fib、TP、CK、TG、PCT和LD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VT组TP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和Fib是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风险指数诊断CM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LDH和Fib,而血栓风险指数对诊断CMVT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血栓风险指数 老年 髋部骨折
下载PDF
不同年龄骨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郝娜 王艳 +3 位作者 程翔 宋萍萍 童静 梁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骨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关节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骨关节感染病原学培养阳性病例,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6岁)、成人组(17~60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骨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关节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骨关节感染病原学培养阳性病例,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6岁)、成人组(17~60岁)及老年人组(≥60岁),采用全自动仪器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按照CLSI2022年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计分离1010株病原菌,排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1%)、表皮葡萄球菌(12.2%)、大肠埃希菌(9.5%)、阴沟肠杆菌(6.8%)和铜绿假单胞菌(5.8%)。儿童和成人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分离菌,老年人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分离菌。老年人的MRSA检出率为56.7%,成人的MRSE检出率为81.8%,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15.0%。成人中阴沟肠杆菌和老年人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43.9%和54.5%。未检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结论不同年龄组骨关节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不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年龄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感染 年龄 病原学 耐药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陈亚昆 刘武征 +2 位作者 李文娟 胡洋 李春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4年第12期2173-2181,共9页
目的 旨在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fracture,PMOF)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各因素独立和联合预测PMO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 目的 旨在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fracture,PMOF)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各因素独立和联合预测PMO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658例,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PF)分为骨折组169例和非骨折组48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PMOF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用于评估年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酸(uric acid,U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对PMOP患者发生OPF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年龄高于非骨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血清UA水平低于非骨折组,而ALP水平高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外周血细胞计数衍生的炎症指标NLR、SII、MLR数值均高于非骨折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3岁)、ALP(>96IU/L)、NLR(>2.35)、SII(>447.87)、MLR(>20)和UA(<267μmol/L)是导致PMOP患者发生OPF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ALP、UA、NLR、SII、MLR联合预测PMOP患者发生OPF的价值更高。结论 PMOP患者发生OPF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ALP、UA、NLR、SII、MLR,多项联合检测能较好地预测PMO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玉 曹翔宇 +6 位作者 臧新伟 章文洁 任文华 李春艳 董辉苒 梁翠莹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观察,行术前血管造影或彩超以筛查DVT并确诊DVT的患者共50例纳入DVT组,在未确诊DVT患者中以1∶1的比例... 目的探讨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观察,行术前血管造影或彩超以筛查DVT并确诊DVT的患者共50例纳入DVT组,在未确诊DVT患者中以1∶1的比例纳入与DVT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DVT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3和C4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各指标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组、非DVT组血清C3浓度分别为(1.162±0.223)g/L、(0.869±0.206)g/L;C4浓度分别为(0.307±0.070)g/L、(0.257±0.079)g/L,DVT组C3、C4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ROC曲线表明,C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39,当cut-off值为0.893 g/L时,敏感性为70.0%(95%CI:56.3%~80.9%),特异性为94.0%(95%CI:83.8%~98.4%);C4的AUC^(ROC)为0.683,当cut-off值为0.267 g/L时,敏感性为58.0%(95%CI:44.2%~70.6%),特异性为76.0%(95%CI:62.6%~85.7%)。纳入C3、Fib、D-二聚体以及Caprini评分构建回归模型计算的组合因子AUC^(ROC)为0.943。结论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相关联并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补体C4 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临床特征和维生素D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旭 张茜丽 +6 位作者 董歧 吕艳伟 刘佳 王振华 李莹 邱爽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性别构成、骨折类型以及维生素D(VD)水平,为骨折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低能量损伤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就诊,确诊为髋部骨折并拟行手术的≥6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性别构成、骨折类型以及维生素D(VD)水平,为骨折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低能量损伤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就诊,确诊为髋部骨折并拟行手术的≥65岁老年患者1300例,检测术前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骨折类型和不同性别的25(OH)D水平差异。结果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4倍;≥90岁组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而65~89岁老年人易发生股骨颈骨折;随年龄增长,25(OH)D水平显著下降,女性患者水平低于男性[(17.03±9.29)μg/L vs(18.75±10.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0,P=0.006);女性患者VD缺乏风险是男性的1.14倍。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以女性居多,不同年龄段骨折类型不同;女性VD水平低于男性,VD缺乏风险高于男性,男性情况亦不容乐观;要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已发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VD水平的关注,进行及时补充和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维生素D
下载PDF
53例开放性手部及前臂外伤厌氧菌感染临床及病原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玉 孙丽颖 刘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部及前臂外伤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53例开放性手部及前臂外伤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鉴定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部及前臂外伤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53例开放性手部及前臂外伤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鉴定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方法,并用16S rRNA测序验证。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进行。结果53例患者感染类型中1种厌氧菌+1种非厌氧菌感染占52.8%,1种厌氧菌+1种及以上厌氧菌或非厌氧菌感染占88.7%。共分离出26种66株厌氧菌,从直接或间接咬伤病例中分离的厌氧菌占总株数的75.8%。23株非拟杆菌群的革兰阴性厌氧菌最低抑菌浓度(MIC)≤0.5μg/mL的药物种类为:亚胺培南(22株,占96%)、美罗培南(22株,占96%)、甲硝唑(22株,占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株,占91%)、阿莫西林/棒酸(20株,占87%)。结论开放性手部及前臂外伤的厌氧感染混合感染率高;直接或间接咬伤的患者病原菌复杂;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甲硝唑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及前臂 开放性外伤 厌氧菌
下载PDF
骨科开放性伤口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萍萍 刘颖 +2 位作者 吴俊 梁倩 王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开放性伤口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厌氧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5例开放性伤口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及抗菌药物敏感性... 目的分析骨科开放性伤口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厌氧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5例开放性伤口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男性和中老年患者是开放性伤口厌氧菌感染的主要群体;厌氧菌和(或)需氧菌混合感染率为75.2%。共检出112株厌氧菌,其中梭菌属占24.1%,普雷沃菌属占16.9%,拟杆菌属占12.5%,消化链球菌属占12.5%。上述四种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厌氧菌是引起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临床应重视骨科患者伤口标本的厌氧菌培养,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伤口 骨科 厌氧菌 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女性中段尿与生殖道标本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特点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晶 曹辉 +3 位作者 吴俊 刘颖 郭宇 王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2015-2020,共6页
目的分析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来源的无乳链球菌检出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女性人群的中段尿和生殖道标本培养结果,比较分析无乳链球菌检出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 目的分析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来源的无乳链球菌检出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女性人群的中段尿和生殖道标本培养结果,比较分析无乳链球菌检出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1年标准进行判读,应用BD Epicenter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送检13355份标本,分离出484株无乳链球菌,其中中段尿标本中的检出率为2.7%,生殖道标本中的检出率为4.5%。无乳链球菌在这两类标本中所占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段尿来源的无乳链球菌以50岁以上非妊娠女性多见,占62.9%;生殖道来源的以20~40岁围产期女性为主,占86.9%。两类标本均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两类标本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四环素的敏感率均<45.0%;且中段尿的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显著低于生殖道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中段尿与生殖道标本来源的无乳链球菌在检出率、年龄构成比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方面均存在差别,应根据人群特点及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感染 中段尿 生殖道 耐药性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中的分子病原学特征
15
作者 魏莹 刘颖 +1 位作者 刘薇 郭宇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taphylococcus 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ASCV)的毒力、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型别,为探讨其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收集从19... 本研究旨在了解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taphylococcus 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ASCV)的毒力、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型别,为探讨其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收集从19例PJI患者关节液中分离出的SASC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数据库比对,以了解其毒力相关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菌株型别,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9株SASCV中,有8株与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生长。对全部27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长度为2696437~3011803 bp,G+C含量为(32.8±0.05)%。共检出23种毒力相关基因:其中14种黏附素相关基因的检出率较高,为21.1%~100.0%;4种与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检出率为36.8%~68.4%;5种溶血及杀白细胞素基因也有检出。耐药基因检出12种:blaZ检出率为78.9%(15/19);mecA检出率为31.6%(6/19);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也有不同比例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基因的检出数量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LST分析结果显示,19株SASCV共分10个型别。8组表型混合生长的菌株中,2组SCV与正常表型菌株分属不同型别,且毒力及耐药基因差异较大,其余6组为同一型别。本研究还发现,PJI中SASCV的生物膜相关黏附素基因检出率高,耐药基因中mecA检出率较高,MLST以ST59最多,其次为ST398和ST25。SCV与正常表型菌株混合生长时可分属不同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菌落变异体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工关节感染中的分子型别与耐药基因特征
16
作者 梁玉龙 程翔 +2 位作者 魏莹 刘颖 郭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2886-2892,共7页
目的探讨导致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基因和分子型别,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和流行病学信息。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80例髋膝PJI患者关节液及假体周围组织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探讨导致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基因和分子型别,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和流行病学信息。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80例髋膝PJI患者关节液及假体周围组织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药敏试验,分析其对骨科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多点位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分型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主要流行分子型别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差异。结果该研究共收集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6.25%,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率为73.75%。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95%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耐药基因,其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92.50%)。MRSA平均携带4.3种耐药基因,MSSA平均携带2.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CVs)检出率为23.75%。MLST结果显示,PJI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流行克隆复合物型别为ST-398型(22.50%)、ST-5型(13.75%)和ST-59型(11.25%)。ST-59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相对较高。结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可作为PJI中抗MRSA感染的主要选择;PJI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检出率较高;ST-398、ST-5、ST-59型是该院PJI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菌株,应针对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类型采取个性化抗感染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基因 小菌落变异体
下载PDF
骨肉瘤干细胞功能性单抗9B8靶向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马晓雯 陈磊 +3 位作者 郑蕊 杰永生 綦惠 舒雄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骨肉瘤干细胞单抗9B8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单抗9B8识别的抗原蛋白与骨肉瘤干细胞表明标志物(CD133)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的9B8^(+)细胞检测其自... 目的探讨靶向骨肉瘤干细胞单抗9B8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单抗9B8识别的抗原蛋白与骨肉瘤干细胞表明标志物(CD133)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的9B8^(+)细胞检测其自我更新、侵袭和耐药能力。CCK8法检测单抗9B8对MG-63细胞自我更新和顺铂耐药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分析单抗9B8联合顺铂对MG-63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免疫荧光显示单抗9B8识别的抗原分子与CD133在MG-63上共定位。9B8^(+)细胞无血清成球、侵袭能力和耐药性高于9B8-细胞。9B8^(+)细胞和9B8-细胞的IC50分别为0.9133和0.4012μmol/L。单抗9B8对MG-63的成球抑制率为55.6%。经单抗9B8处理后的MG-63,耐药能力明显下降,其IC50为0.2191μmol/L。单抗9B8体内治疗结果表明40、10、2.5 mg/kg的9B8组的抑制率分别为80.1%、54.2%和43.9%,40 mg/kg 9B8联合顺铂组抑制率为90.1%,顺铂组抑制率为48.6%。结论单抗9B8是抗骨肉瘤干细胞的功能性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顺铂 CD133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利用常规检验数据建立肺结核鉴别诊断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艳 郑华荣 +6 位作者 罗祎斐 佴静 王清涛 周睿 梁玉芳 宋彪 黄大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检验数据建立肺结核疾病鉴别诊断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和平里医院初诊为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常规检验数据。共纳入11516例患者数据...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检验数据建立肺结核疾病鉴别诊断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和平里医院初诊为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常规检验数据。共纳入11516例患者数据,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9∶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K最近邻和逻辑回归4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测试和特征选择,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诊断准确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选择随机森林作为最优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肺结核鉴别诊断的最佳特征模型。通过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选择37个非特异性检验项目构成肺结核鉴别诊断模型,其验证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和0.736,敏感度为68.03%和68.75%,特异度为70.91%和67.90%,准确度为70.30%和68.12%。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利用常规检测数据是肺结核疾病鉴别诊断的一个有效工具,但其应用价值还有待于更多医疗机构数据做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肺结核 常规检验数据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骨关节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及耐药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艳 杨婧 +4 位作者 赵国飞 宋萍萍 梁玉龙 张翱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了解致骨关节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和耐药特征,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关节感染住院患者中分离的SA,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菌株进行多位点... 目的了解致骨关节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和耐药特征,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关节感染住院患者中分离的SA,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分型;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菌株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采用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0株SA菌株中MRSA占比30.0%。共检测出22种ST型别和39种Spa型别,其中ST优势型为ST59(16.0%)和ST239(14.0%);Spa优势型为t437(13.0%)和t030(10.0%)。MRSA分离株的流行克隆是ST239-SCCmecⅢ-t030/t037(46.7%)。SA中生物被膜基因(icaA、icaB、icaC、icaD、icaR)、溶血素基因(hlb、hld、hlgA、hlgB、hlgC)、黏附素基因(clfA、clfB、fnbA fnbB、ebp)和免疫逃逸基因(adsA、sbi、scn)普遍存在,检出率为89.0%~100.0%。MRSA中肠毒素基因seb(43.3%)、selk(93.8%)和selg(83.3%)检出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P均<0.05)。在耐药特征上,SA中blaZ基因检出率最高(87.0%),MRSA分离株中erm(A)、tet(M)、aph(3′)-Ⅲ、ant(6)-Ⅰa、ant(9)-Ⅰa、aac(6′)-aph(2")基因的检出率为43.3%~50.0%,显著高于MSSA(P均<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A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0%67.0%和51.0%;MRSA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P均<0.05)。结论我院骨关节感染中SA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呈多样化,ST239-SCCmecⅢ-t030/t037是其常见流行克隆。MRSA与MSSA在耐药基因和耐药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关节感染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耐药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的预测模型研究
20
作者 曹辉 邱爽 +1 位作者 文梦 赵慧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3期441-445,491,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RI)的危险因素,并尝试构建一种预测NDM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模型。方法收集了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317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他... 目的旨在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RI)的危险因素,并尝试构建一种预测NDM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模型。方法收集了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317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他们是否伴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将这些患者划分为肾功能损害组(n=65例)和非肾功能损害组(n=252例)。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确定影响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构建了预测肾功能损害的模型。结果共收纳317例初次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其中男性197例,女性120例。在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时,发现在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年龄、骨髓中浆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水平、校正血钙浓度、血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以及胱抑素C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进一步确认了年龄、骨髓中浆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水平、校正血钙浓度、血尿素氮以及血清β2-微球蛋白作为MM患者发展为肾损伤的独立风险因素,得到回归方程:Y=-11.958+0.055×年龄-0.024×骨髓浆细胞比例-0.024×血红蛋白+2.183×校正血钙+0.457×尿素氮+0.098×血清β2-微球蛋白,其中,Y为肾损伤风险的线性预测值,通过Logistic函数转换为概率:P(肾损伤)=1/(1+e-Y)。结论深入分析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因子,并基于所获得的数据,初步搭建了针对M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预测模型。所得研究成果对于M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预测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