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积水潭医院疑难病例讨论
1
作者 范军 赵兴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94-98,共5页
201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收治一名中年女性患者,该患者起病急剧,发病过程凶险,经积极救治转危为安,但纵观整个病史,患者的临床诊断仍存在诸多疑点、难点,现将病例及临床讨论分析汇报如下: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患者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化验检查 心肌炎 心肌病 急性肺栓塞 北京协和医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下载PDF
基于衰弱指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内不良事件的预测研究
2
作者 葛佳 徐新娜 +1 位作者 朱林 陈游州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究衰弱指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冠心病的184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衰弱指数评估,并在出院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按照是... 目的探究衰弱指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冠心病的184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衰弱指数评估,并在出院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按照是否衰弱分为衰弱组、非衰弱组。通过查阅患者的门诊及住院记录,以及电话随访,追踪记录患者6个月内的再住院情况、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大出血情况。结果184例患者中,96例衰弱指数(0.68±0.12),88例衰弱指数(0.14±0.02),衰弱发生率52.17%。衰弱组96例、非衰弱组8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衰弱组中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占2%,Ⅱ级的患者占60.4%,Ⅲ级的患者占27.1%,Ⅳ级的患者占10.4%。非衰弱组中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占13.6%,Ⅱ级的患者占62.5%,Ⅲ级的患者占20.5%,Ⅳ级的患者占3.4%。两组患者间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P=0.017),其中Ⅰ级和Ⅳ级的比例在衰弱组中较高。两组患者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有9例(9.38%)患者发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4例(4.17%)发生大出血,8例(8.33%)发生全因死亡,3例(3.12%)患者需要再次住院。两组大出血、全因死亡、再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0、3.990、3.260、6.3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衰弱指数是老年冠心病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衰弱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方面显著相关,是其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对于此类老年冠心病出院后,仍应重视对衰弱患者的管理和监护,专门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衰弱指数研究,并对患者予以特定的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以保障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指数 老年 冠心病 不良事件 预测
下载PDF
北京某三甲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就诊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伟 叶欣 +3 位作者 高嘉琪 刘辉 王聪 赵斌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某三甲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就诊量的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2月1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的患者,分为无疫情期、疫情前期及疫情加重期。统计各期急诊就诊... 目的探讨北京某三甲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就诊量的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2月1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的患者,分为无疫情期、疫情前期及疫情加重期。统计各期急诊就诊量、各时间段就诊量、各科室就诊量、危重症就诊量及发热门诊就诊量,并与2019年同期进行比较。结果 2020年急诊科就诊量、各时间段就诊量、急诊内科和妇产科就诊量在无疫情期及疫情前期与2019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疫情加重后急诊科就诊量、各时间段就诊量、急诊内科和妇产科就诊量与2019年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且急诊科就诊量、各时间段就诊量、急诊内科和妇产科就诊量在疫情加重后同样出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外科就诊量在无疫情期及疫情前期均高于2019年同期,疫情加重时明显下降且低于2019年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就诊量在无疫情期及疫情前期均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疫情加重后就诊量无明显下降,但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发热门诊患者就诊量在无疫情期及疫情前期均低于2019年同期,在疫情加重后明显降低,且高于2019年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就诊量在COVID–19疫情加重期下降,但危重症患者的就诊量无明显变化,危重患者抢救力量不能降低,因此在疫情期间应根据日就诊量灵活调整医疗力量,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诊日就诊量
原文传递
稳定型冠心病康复治疗中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帅 叶欣 陈游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稳定型冠心病康复治疗中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长期住院康复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2例,按照是否发生衰弱,将其分为衰弱组(n=38)和非衰弱组(n=54)。使用电子病历询问患者和家属录入患... 目的研究稳定型冠心病康复治疗中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长期住院康复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2例,按照是否发生衰弱,将其分为衰弱组(n=38)和非衰弱组(n=54)。使用电子病历询问患者和家属录入患者基础信息;观察比较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患者临床资料;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慢性疾病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项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年龄(OR=1.071,P=0.016)、高血压(OR=2.197,P=0.003)、糖尿病(OR=2.987,P=0.006)、营养状况(OR=2.813,P=0.039)、抑郁(OR=1.687,P=0.035)、焦虑(OR=2.487,P=0.005)以及近1年跌倒史(OR=2.314,P=0.015)均是影响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稳定型冠心病中,衰弱的检出率达到58.70%,年龄增高、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均是发生衰弱的相关因素。衰弱患者的恢复可以依靠科学、有效的衰弱因素评估,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康复干预,例如营养干预和增加活动量的干预,可以维持患者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稳定型冠心病衰弱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稳定型冠心病康复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血管病变治疗策略分析及心脏康复的影响
5
作者 韩硕 兰永昊 +1 位作者 霍欣 曹志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治疗策略及心脏康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治疗策略及心脏康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介入手术相关信息。比较同期处理组与二次处理组患者、门诊实施组和居家实施组患者的临床信息、介入术后随访1年结局。结果 92例AMI患者均合并MVD,病变累及冠状动脉2~4支,平均(2.7±0.4)支;51例患者在同次住院期间对所有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同期处理组),41例患者在介入术后再次住院时治疗了非AMI罪犯血管(二次处理组)。所有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后均接受了强化他汀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3例患者经第1次介入治疗后在门诊接受心脏康复干预(门诊实施组),49例患者遵医嘱自行居家实施康复运动(居家实施组)。同期处理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植入支架的数量明显多于二次处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92例AMI患者中,共死亡14例,其中,同期处理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二次处理组患者,门诊实施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居家实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治疗MVD未增加AMI患者病死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门诊心脏康复可改善AMI患者介入术后1年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多支血管病变 心脏康复 随访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范军 韩昊 +2 位作者 徐新娜 赵兴山 郝志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诊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50例、双支病变组20例、三支病变组10例;同期在我院住院的疑诊冠心病...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诊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50例、双支病变组20例、三支病变组10例;同期在我院住院的疑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证实非冠心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常规指标调查、血压变异性监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同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分别为(67.43±12.24)分、(42.32±12.49)分、(21.24±12.78)分和(6.67±2.45)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和24h平均脉压(24hP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多血压变异性逐渐增大(P〈O.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hSBP、24hDBP和24hPP均与Gensini积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3,0.193,0.313,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4hSBP、24hDBP、24hPP对冠脉狭度程度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表现为血压变异性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也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测定中国人群多中心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洪群 陈游洲 +5 位作者 郑梅 王继红 端木洋洋 王玲 程晓光 赵兴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QCT)测定人的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前瞻性城市流行病学(PURE)研究序列人群中的1 488例受试者,年龄为42~82岁。根据受试者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783例和高血压组705例。使用QCT脂... 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QCT)测定人的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前瞻性城市流行病学(PURE)研究序列人群中的1 488例受试者,年龄为42~82岁。根据受试者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783例和高血压组705例。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腰2(L2)层面腹内脂肪面积及皮下脂肪面积,测量并计算体脂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围与身高比值(WHt R)。分别采用线性Logistic回归和二分类Logistic分析体表测量指标及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BMI、腰围、臀围、WHt R、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均显著增高(P<0.05)。BMI、腰围、臀围、WHt R、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Ht R及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为收缩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腰围、腹内脂肪面积为舒张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以高血压为因变量分析显示腹内脂肪面积、腰围为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中国人群中,腹内脂肪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可能有助于高血压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 高血压 腰围 肥胖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康健 赵兴山 丁幼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820-4822,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129例女性非冠心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总胆固醇(TC)...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129例女性非冠心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7±5.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4.8)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495,95%CI(1.949-15.492)]、HbA1c[OR=3.517,95%CI(1.230-10.060)]、同型半胱氨酸[OR=2.086,95%CI(1.344-3.237)]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 LDL-C、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女性
下载PDF
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康健 高秉新 +3 位作者 范丽文 陈捷 闫立荣 张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9-91,共3页
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0 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 ,其中 18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为 2 4h总量 90 0~ 15 0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 d。 ... 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0 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 ,其中 18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为 2 4h总量 90 0~ 15 0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 d。 382例频发室早伴或不伴短阵室速的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为第 1周 6 0 0mg d ,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结果  40 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均有效 ,并发现该药能减少QT离散度 ,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能影响患者的QT离散度 ,且能减少室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胺碘酮 QT离散度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康健 赵兴山 丁幼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夜间血压负荷增加对女性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诊室血压正常的女性患者190例,每个患者进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动态血压...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夜间血压负荷增加对女性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诊室血压正常的女性患者190例,每个患者进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动态血压测定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98)和对照组(n=92)。结果女性冠状动脉狭窄与夜间血压变异性(OR=1.446,95%CI 1.163-1.798)、夜间收缩压均值的升高(OR=3.630,95%CI 2.954-4.311)及夜间收缩压血压负荷(OR=1.314,95%CI 1.151-1.500)及舒张压血压负荷(OR=2.086,95%CI 1.344-3.237)的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夜间血压变异性增大、夜间血压负荷增加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压变异性 夜间血压负荷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菁 赵兴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49,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4例(年龄<80岁),高龄组51例(年龄≥80岁)。测定血清尿素、肌酐、白蛋白等指标,通过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开发的公...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4例(年龄<80岁),高龄组51例(年龄≥80岁)。测定血清尿素、肌酐、白蛋白等指标,通过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开发的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并依此判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明显升高(60.8%vs 45.5%,P<0.05),肾小球滤过虑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69±2.95)ml/(min.1.73m2)vs(61.59±3.14)ml/(min.1.73m2),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下降,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
下载PDF
2009—2019年北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特点及年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志伟 叶欣 +2 位作者 高嘉琪 王聪 赵斌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年度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占老年骨折的比例,患者年龄、性别、就诊季节、骨折类型的分布及年度变化趋...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年度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占老年骨折的比例,患者年龄、性别、就诊季节、骨折类型的分布及年度变化趋势。结果2009—2019年发生老年骨折44929例次,老年髋部骨折11554例次,占老年骨折总人数的25.7%,该比例各年度无明显变化(R=-0.072,P=0.834)。男女患者分别占老年髋部骨折总人数的30.8%和69.2%,且女性患者比例逐年上升(R=0.975,P=0.00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79.4±7.7)岁,呈逐年增加趋势(R=0.943,P=0.000)。65~74岁、75~84岁、85~94岁和≥95岁患者分别占老年髋部骨折总人数的27.5%、45.9%、24.5%和2.1%。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股骨粗隆和股骨头骨折患者分别占老年髋部骨折总人数的55.0%、42.3%、1.2%、1.5%和0.1%,股骨粗隆下骨折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R=0.687,P=0.020);春、夏、秋和冬季患者分别占老年髋部骨折总人数的23.8%、23.6%、27.4%和25.3%,各年度各季节老年髋部骨折占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髋部骨折逐年增多,女性多于男性,且女性患者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年龄逐年增加,以75~84岁为主;骨折类型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主;好发于秋冬季,各季节分布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急诊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兴山 范丽雯 +4 位作者 张源 彭璐 高秉新 张家利 康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16例AMI的溶栓治疗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糖尿病组(n=26)、非糖尿病组(n= 90)。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下降情况及... 目的: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16例AMI的溶栓治疗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糖尿病组(n=26)、非糖尿病组(n= 90)。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下降情况及心肌酶水平峰值变化,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制定的间接标准及其组合判断方法评定梗塞相关血管是否再通,随访观察和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开始溶栓时间:糖尿病组平均为(5.69±2.24)h,非糖尿病组平均为(4.68±1.80)h,两组比较糖尿病组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梗塞血管再通:糖尿病组有13例,再通率为56.5%,非糖尿病组66例,再通率为75.9%,两组再通率相比,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糖尿病组溶栓后有42.3% (11例),非糖尿病组21.1%(19例),两组发生率比较糖尿病组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病死率在糖尿病组死亡5例(占19.2%),非糖尿病组死亡9例(占10.0%),两组相比,糖尿病组死亡率有增多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5.6年(2.2~7.5年),糖尿病组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仍有较差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其溶栓治疗再通率较低,与糖尿病患者开始溶栓时间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心脏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萍 赵兴山 +6 位作者 楚卡琳 范丽雯 李晓玉 康健 宋丽清 孙华毅 范军 《中国医药》 2007年第8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临床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提供临床全面证据。方法404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4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124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91例、三支病变...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临床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提供临床全面证据。方法404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4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124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91例、三支病变组87例,观察对比一般临床状况、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状况等临床特征。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侵犯血管支数的增加,患者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增加,其中以糖尿病病变最显著;血生化指标中尿酸、肌酐、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左心房扩大、心功能减退增加,其中女性患者心脏结构多项指标改变明显。结论年龄、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尿酸、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越广,心脏结构改变越明显,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越重,此情况在女性冠心病患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Gensini评分对非心脏手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继红 郝小龙 +2 位作者 郑梅 胡文兰 赵兴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Gensini评分对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拟行非心脏手术,并于术前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是否如期行非心脏手术,分为手术组(144例)和非手术... 目的:探讨Gensini评分对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拟行非心脏手术,并于术前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是否如期行非心脏手术,分为手术组(144例)和非手术组(7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四个层面,分析Gensini分层对手术计划、非心脏手术后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218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164例。手术组Gensini评分1~4组中的比例分别占90.7%、77.1%、62.5%、50.7%,非手术组分别占9.3%、22.9%、37.5%、49.3%(P<0.05)。Gensini评分分组1~4组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占28.6%、14.3%、9.5%、47.6%(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占半数以上,大部分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Gensini评分分层高组容易影响手术计划,且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非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合并心脏瓣膜病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欣 高嘉琪 +5 位作者 勾洋 刘辉 马旃 刘志伟 王聪 赵斌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9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心脏瓣膜病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83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脏瓣膜病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脏瓣膜病,55例)和对照组(不... 目的探讨合并心脏瓣膜病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83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脏瓣膜病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脏瓣膜病,55例)和对照组(不合并心脏瓣膜病,37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功能不全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和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压疮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心功能不全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心脏瓣膜病可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感染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心脏瓣膜病易导致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老年 髋部骨折 围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原癌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兴山 笪冀平 +2 位作者 刘俊昌 高秉新 伍贻经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细胞的原癌基因c-myc,c-fos及c-jun的mR- NA水平的动态变化,并用巯甲丙脯酸进行干涉。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细胞的原癌基因c-myc,c-fos及c-jun的mR- NA水平的动态变化,并用巯甲丙脯酸进行干涉。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单纯心肌梗死组;(2)梗塞给药组;(3)假手术组。梗塞给药组于手术前3d开始饲以巯甲丙脯酸(2g/L)。结果左室非梗塞区心肌的c-myc,c-fos及c-jun的mRNA水平手术后24h达峰值,c-myc于手术后10d,c-jun于手术后7d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但c-fos于术后持续高表达。在梗塞给药组,c-myc,c-fos于手术后7d、10d,c-jun于手术后各时间点其mRNA水平达假手术组程度。结论上述基因在非梗塞区心肌均有过量表达,持续时间较长,转换酶抑制剂对其有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大鼠 原癌基因 基因表达 巯甲丙脯酸
下载PDF
血浆一氧化氮及硫化氢水平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旃 赵兴山 叶欣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5例,于术前和支架植入后分别测定血浆NO和H2S,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48例,检测入选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5例,于术前和支架植入后分别测定血浆NO和H2S,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48例,检测入选者的血浆NO及H2S浓度。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H2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支架植入后血浆NO和H2S浓度明显升高。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NO和H2S浓度逐渐降低;病变血管越多,术后NO和H2S浓度升高的幅度越小。3.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其血浆NO和H2S水平低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H2S水平明显降低,血管重建术对冠状动脉血流再通的过程中有NO和H2S水平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 硫化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