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OS PALSAR散射总功率的面向对象林火区提取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德才 李文吉 +1 位作者 李敬敏 白罩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2,共6页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开展林地过火区提取主要基于单个像元开展,而以像元集合为分析单元的面向对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还较少。本研究基于ALOS PALSAR影像的散射总功率数据,采用分型网络演化的多尺度分...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开展林地过火区提取主要基于单个像元开展,而以像元集合为分析单元的面向对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还较少。本研究基于ALOS PALSAR影像的散射总功率数据,采用分型网络演化的多尺度分割算法提取2009年发生在美国Alaska中东部的林火灾后的过火区,并将林火区提取结果与获取的燃烧强度辅助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算法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相比之前基于像元的阈值分类方法,基于本文方法火后单一时相和林火前后2时相SAR散射总功率的林火区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12.7%和15.8%。有效证明了面向对象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SAR影像的信息提取,SAR卫星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网络演化 多尺度分割 散射总功率 林火
下载PDF
基于PIE的高分遥感泥石流自动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欢欢 刘东升 杜伟 《科技资讯》 2015年第25期51-52,共2页
泥石流是在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费时费力,且遥感数据的很多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难以满足泥石流灾害调查,尤其是紧急救灾... 泥石流是在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费时费力,且遥感数据的很多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难以满足泥石流灾害调查,尤其是紧急救灾的急迫要求,计算机自动、半自动的泥石流淹没区域信息提取方法为灾后应急响应和灾情的快速评估提供了依据。该文根据泥石流发生前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特点,提供一种基于PIE SDK综合利用前后两期遥感影像的纹理信息和光谱特性,实现泥石流自动化变化检测的方法。该文方法对泥石流淹没区域的检测率达90%以上,虚警率在10%以下,这对于泥石流灾后应急响应和灾情的快速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 遥感图像处理 变化检测 泥石流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下载PDF
基于五谱段合一多光谱相机影像的卫星颤振检测和补偿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韬 龙辉 +1 位作者 赵冬 李莹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6-282,共7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学卫星五谱段合一多光谱相机影像定量检测卫星颤振,并采用点扩展函数(PSF)空间移变降质模型对影像进行恢复的方法。从时间延迟积分(TDI)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工作原理出发介绍了卫星颤振对TDICCD影像的影响,提出了利用...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学卫星五谱段合一多光谱相机影像定量检测卫星颤振,并采用点扩展函数(PSF)空间移变降质模型对影像进行恢复的方法。从时间延迟积分(TDI)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工作原理出发介绍了卫星颤振对TDICCD影像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五谱段合一多光谱相机影像进行卫星颤振定量检测的方法,在颤振检测技术中,利用了稳定的相位辐角相关匹配算法进行波段间配准,算法的匹配精度可达到1/50pixel。提出了利用PSF空间移变降质模型对影像进行恢复的方法。对资源三号(ZY-3)北京区域的影像进行了实验,用清晰度、细节能量、边缘能量和图像对比度作为客观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恢复后的影像客观指标提高约2倍。同时,用SPOT5同区域正射影像进行了客观指标的横向对比,对比的结果也初步表明能较好地恢复卫星颤振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颤振检测和补偿 五谱段合一多光谱相机 空间移变降质模型 辐角相关匹配
原文传递
基于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韬 葛亮 +1 位作者 王伟 李莹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检校及改正和拼接缝的保真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古生物化石彩色合成影像数字化流程。在宜州化石馆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杨氏锦州龙、蜥脚类恐龙、孔子鸟等大型古生物化石的数字化,几何失真小于0.36mm(畸变矫正精度优于1像元,拼接精度优于2像元,像片分辨率0.12mm)。同时采用基于SIFT的自动辐射归一化处理算法对拼接影像进行辐射均衡处理,矫正拼接影像辐射亮度的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古生物化石 数字化 MIP图像拼接系统 特征匹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