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北京航天总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祥兆 邢国征 +4 位作者 赵光轮 徐婷 周小凤 李世红 于洪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08-213,291,共7页
目的监测2022年北京航天总医院临床分离到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鉴定及药敏仪器对从临床样本培养分离到的细菌菌株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1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法标准... 目的监测2022年北京航天总医院临床分离到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鉴定及药敏仪器对从临床样本培养分离到的细菌菌株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1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法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22年临床分离细菌共3261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最多,占60.07%。其中革兰阳性菌982株,约占30.11%,葡萄球菌属544株,占革兰阳性菌的55.40%,肠球菌属338株,占革兰阳性菌34.42%,链球菌属31株。革兰阴性菌共2279株,占69.89%,其中肠杆菌属1222株,占革兰阴性菌的53.62%,非发酵菌1017株,占革兰阴性菌的44.62%。分离率前5名的菌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2.8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75.0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岁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2.9%和67.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岁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9%和28.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60%以上。结论2022年北京航天总医院分离到的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体外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菌 碳青霉烯耐药
下载PDF
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医学实验室酶学检验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童清 陈宝荣 +3 位作者 左畅 刘璐 靳雅丽 周睿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用"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评定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常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鉴别并分析其主要来源。方法应用"top-down"方法,通过酶学... 目的用"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评定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常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鉴别并分析其主要来源。方法应用"top-down"方法,通过酶学参考测量程序赋值的人血清和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评估酶学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以常规实验室重复测量赋值血清10次数据评估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crel(bias)];以连续3个月实验室室内质控统计数据评定实验室内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rel(RW)];再通过ucrel(bias)和urel(RW)计算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rel)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结果 49家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显示:对于CK、LDH、GGT 3个指标,在合成ucrel(bias)的3个分量中,测量平均值与赋值血清定值的相对偏移量值(brel)是ucrel(bias)的主要来源。3个指标ucrel(bias)引入的不确定度均大于urel(RW)引入的不确定度;ucrel(bias)的离散度亦明显大于urel(RW);并依CK、LDH、GGT次序顺序增大。CK、LDH、GGT指标Urel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8.72%(6.08%,12.26%)、9.45%(6.66%,16.68%)、9.90%(6.28%,21.29%);若修正偏移,Urel将会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4.77%(3.84,7.41%)、5.50%(4.06%,7.35%)、4.68%(3.56%,6.31%)。检测系统分组数据显示:依组成分组,其组间平均bre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据校准品分组,LDH、GGT指标组间平均bre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el是实验室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使用某厂家校准品或不使用校准品的分析系统是产生偏移的主要因素。统一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改善酶学检验结果实验室间可比性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酶 测量不确定度 偏移 计量学溯源性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1047例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孙孟洋 李敏 +1 位作者 景淑贤 于洪远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丰台区1 047例血清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9—11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 0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 047例患者进行ANAs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047例患者中ANAs阳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丰台区1 047例血清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9—11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 0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 047例患者进行ANAs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047例患者中ANAs阳性172例,样本总阳性率为16.43%。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抗体分别是抗Ro-52抗体、抗U1-n RNP抗体、抗SS-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Sm抗体。按性别分类,男性样本497例,其中阳性标本68例,阳性率为13.68%;女性样本550例,其中阳性标本104例,阳性率为18.91%。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P<0.05)。按年龄分类,≤40岁年龄组阳性标本30例,阳性率为2.87%;41~60岁年龄组阳性标本46例,阳性率为4.39%;>60岁年龄组阳性标本96例,阳性率为9.17%。结论:北京丰台区1 047例血清ANAs检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谱 免疫印迹法 血清
下载PDF
2016~2022年某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兆 邢国征 +4 位作者 徐婷 徐丽 周小凤 赵光轮 于洪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09-615,669,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2年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感染。方法对2016~2022年期间临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感... 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2年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感染。方法对2016~2022年期间临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重点科室及医院每年的抗菌药物敏感率进行数据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2022年临床送检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782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963株,占16.6%;检出率在重症监护病房由16.4%上升至34.8%、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医学科的检出率在2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在15%~25%之间。7年期间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ICU分离到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由59.8%下降至28.8%,其他3个重点科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医学科在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上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本医院临床样本分离到的重要临床菌株,其体外药物敏感性变化与临床用药、治疗、患者预后及医疗成本控制有密切关系,医院应加强对其监测、预防及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药物敏感性实验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7S”管理模式在检验科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祥兆 韩玉霞 +1 位作者 李敏 孙江漫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8期70-72,共3页
目的:通过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规范危化品操作流程,降低检验科危化品储存与使用的安全风险。方法:以“7s”基础管理模式为指导,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 目的:通过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规范危化品操作流程,降低检验科危化品储存与使用的安全风险。方法:以“7s”基础管理模式为指导,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7个环节,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规范危化品操作流程,通过调查问卷及现场考核评价管理实施效果。结果:管理实施后本科室工作人员对科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溢洒后处理、应急处置、危废处理的知晓率由36.4%上升至100%,危化品出入库记录、使用记录登记合格率由26.4%上升至95.6%。结论:“7s”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科危化品管理水平,降低检验科危化品储存与使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7s”基础管理模式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总蛋白标准物质在常规系统中的应用
6
作者 孙江漫 李增心 +3 位作者 邵燕 马莉 陶世萍 于洪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总蛋白标准物质在常规系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P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GBW09186~188、RELA 23A、23B、21B、20B,51份单人份血清样本,将常规系统中标准物质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单人份血清样... 目的探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总蛋白标准物质在常规系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P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GBW09186~188、RELA 23A、23B、21B、20B,51份单人份血清样本,将常规系统中标准物质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单人份血清样本测量值代入拟合方程得出标准物质校准后的结果,参考CLSI EP9-A3,将校准前后的结果与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常规系统测量国际比对样本校准前后的偏倚范围分别为-1.88%~-1.05%、-0.43%~0.41%,经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校准后比对样本的偏倚明显降低。Bland-Altman图型分析实测值与参考方法结果的偏倚范围-4.98%~-0.33%,均为负偏倚,常规系统存在系统误差。校准后的偏倚范围-3.59%~1.28%,平均偏倚-0.43%,接近零点,经标准物质校准可以改善系统误差。实测值的4种回归分析中45g/L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大于临床可接受范围,经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校准后的预期偏倚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将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作为常规系统的校准品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蛋白 参考方法 参考物质 常规方法 校准品 方法学比对
下载PDF
依据EP9-A3评价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和参考方法的可比性
7
作者 孙江漫 孟祥兆 +3 位作者 李敏 邵燕 尹显艳 于洪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927-930,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方法采用血清总蛋白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GBW09186~188、RELA22A、22B、18A、18B、17A、17B、40份单人份血清样本,参考EP9-A3,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目的评价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方法采用血清总蛋白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GBW09186~188、RELA22A、22B、18A、18B、17A、17B、40份单人份血清样本,参考EP9-A3,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参考EP14-A3文件,对常规方法使用的校准品进行互换性分析。结果参考方法测量标准物质和比对样本的偏倚为-1.66%~0.51%,常规方法测量偏倚为-2.34%~-0.30%,参考方法偏倚均小于常规方法。Bland-Altman图所有数据均匀地分布在均值附近且大部分(41/43)在95%置信区间(CI)内,说明两种方法有良好的一致性。3种回归分析中45g/L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大于临床可接受范围,其余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均小于临床可接受范围。常规方法使用的校准品测量值和其预测值的偏倚分别为1.23%、-1.65%,2个校准品均超出95%CI,校准品无互换性。结论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存在系统误差,且在低值处的正确度略有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蛋白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 Bland-Altman 方法学比对
下载PDF
某院老年病医学科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部分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结果分析
8
作者 孟祥兆 李聪 +3 位作者 赵光轮 李世红 马莉 于洪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83-85,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航天总医院老年病医学科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部分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老年病医学科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老年(年龄≥65周... 目的了解北京航天总医院老年病医学科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部分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老年病医学科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老年(年龄≥65周岁)患者的2778例份送检标本(其中痰1721例份、尿液641例、血液340例、支气管分泌物76例),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MIC法和K-B法分析菌株药物敏感情况。结果2778例份标本分离得到菌株283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989株、革兰氏阳性菌84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60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菌株267株。排名前5位的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530株、大肠埃希菌357株、铜绿假单胞菌339株、鲍曼不动杆菌20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4株。2835株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4%~34.15%和10.6%~42.2%,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1.6%、25.6%、17.7%,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0%。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6.1%、11.0%。结论2016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老年病医学科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革兰氏阴性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多重耐药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国家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在参考方法量值传递中的应用
9
作者 孙江漫 李敏 +3 位作者 孟祥兆 马莉 赵光轮 于洪远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评价以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为校准品的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以SRM927e、SRM927f、GBW09186~188为校准品测量国际比对样本RELA 22A、22B,选出合适的校准品测量国际比对样本RELA 23A、23B、18A、18B、17A、17B和5... 目的评价以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为校准品的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以SRM927e、SRM927f、GBW09186~188为校准品测量国际比对样本RELA 22A、22B,选出合适的校准品测量国际比对样本RELA 23A、23B、18A、18B、17A、17B和53份临床剩余单人份血清。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09-A3文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以SRM927f为校准品,RELA 22A、22B的测量结果超出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等效限,以SRM927e为校准品的测量结果在等效限范围内。以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GBW09186~188为校准品的测量结果均在IFCC等效限范围内,其中以GBW09188的测量偏移最小;以GBW09188为校准品测量3年国际比对样本的测量偏移为-0.45%~0.45%,均在等效限范围内。以SRM927e、GBW09188为校准品的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数据均在95%可信区间(CI)内,2个校准品有较好的一致性;4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以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GBW09188为校准品的血清总蛋白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 参考方法 校准品 Bland-Altman图 方法学比对
下载PDF
总胆红素改良候选参考方法与常规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分析
10
作者 孟祥兆 李敏 +2 位作者 孙江漫 邵燕 于洪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2期2745-2748,共4页
目的:依据CLSI EP9-A3的要求评价两种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果的可比性,以评估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倚与一致性。方法:收集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完成检测后的剩余血清40份,以德国汉诺威临床化学研究... 目的:依据CLSI EP9-A3的要求评价两种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果的可比性,以评估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倚与一致性。方法:收集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完成检测后的剩余血清40份,以德国汉诺威临床化学研究所改良T-BIL候选参考方法作为参比系统,实验室在用的常规检测系统作为待评系统,首先对两个系统进行正确度实验,再对两组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Passing-Baklok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其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以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1/2TEa(7.5%)为可接受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待评系统与参比系统正确度实验结果显示:两个系统的检测结果的均在标物规定有效范围之内。使用Passing-Baklok回归对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回归方程为Y=0.973X-1.397(r=0.998)。将血清T-BIL医学决定水平值34.20、171.00、342.00分别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的相对偏移分别为-7.02%、-3.58%、-3.16%,小于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1/2TEa(7.5%),满足要求。结论:实验室在用的常规检测系统与德国汉诺威临床化学研究所T-BIL改良候选参考方法间存在一定负偏移,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可接受,满足临床需要,改良T-BIL候选参考方法应用于常规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评价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红素 改良参考方法 偏倚
下载PDF
北京地区健康成人LC-MS/MS法测定血浆25-羟维生素D参考区间的建立
11
作者 李敏 孙江漫 +1 位作者 孟祥兆 于洪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建立北京地区健康成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3例,女1062例。采用LC-MS/MS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血... 目的建立北京地区健康成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3例,女1062例。采用LC-MS/MS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浆25(OH)D水平检测。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28-A3的要求,建立25(OH)D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成年男性血浆25(OH)D水平[16.70(12.50,22.00)ng/mL]高于健康成年女性血浆25(OH)D水平[15.90(11.50,21.9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0,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血浆25(OH)D水平分别为16.40(11.90,21.30)、16.90(12.70,22.85)﹑15.90(11.40,21.40)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224,P<0.05)。将健康成年男、女性血浆25(OH)D水平参考区间以60岁为界分别设定,以参考分布的2.5%和97.5%百分位数为参考下限和上限,男性≤60岁:6.97~37.03 ng/mL,>60岁:5.44~38.21 ng/mL。女性≤60岁:7.02~35.82 ng/mL,>60岁:5.92~38.40 ng/mL。对该研究建立的血浆25(OH)D水平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符合WS/T 402-2012标准。结论初步建立了北京市健康成人血浆25(OH)D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参考区间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高脂血症患者SLCO1B1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
12
作者 李曾心 李敏 +2 位作者 孟祥兆 马莉 于洪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1期2644-264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北京丰台地区高脂血症患者中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需服用他汀类药物调控血脂的645例高脂血症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北京丰台地区高脂血症患者中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需服用他汀类药物调控血脂的645例高脂血症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4例,女性291例,患者年龄27~96岁。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SLCO1B1和ApoE基因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然后统计不同基因型和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对SLCO1B1与ApoE基因的分布的影响。结果:在645例标本中SLCO1B1基因多态性纯野生型(TT)、杂合性(TC)、纯突变型(CC)分布频率分别为74.7%、24%、1.3%;ApoE基因型E2/E2、E2/E3、E2/E4、E3/E3、E3/E4、E4/E4分布频率为0.1%、14.0%、0.8%、73.1%、10.9%、1.1%。年龄和性别对高脂血症患者SLCO1B1与ApoE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丰台区高脂血症患者存在SLCO1B1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均,脂代谢异常可能与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有关。对于那些患有高脂血症和其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建议临床先开展SLCO1B1与ApoE基因检测,从而更好地实施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 高脂血症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质量指数的性能验证
13
作者 邵燕 孙璟 +5 位作者 马婷 刘功文 李少青 尹显艳 陶世萍 于洪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74-179,211,共7页
目的 验证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仪上血清溶血指数(hemolytic index, HI)、黄疸指数(icteric index, II)及乳糜指数(lipemic index, LI)的检测性能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参考CNAS-GL037、CNAS-GL038文件方法对本院血清HI、II和LI检测的... 目的 验证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仪上血清溶血指数(hemolytic index, HI)、黄疸指数(icteric index, II)及乳糜指数(lipemic index, LI)的检测性能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参考CNAS-GL037、CNAS-GL038文件方法对本院血清HI、II和LI检测的符合性、精密度与产生物质的相关性及检测方法局限性等性能进行验证。选取本院1周内肉眼可见具有不同程度溶血、黄疸、乳糜的血清标本各49、33、71份,在本院和某三甲医院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检测HI、II和LI各1次,并按照厂家给定的判读标准得出半定量结果,采用0~4+表示,计算两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分别选取1份正常和1份具有一定程度溶血、黄疸及乳糜的血清标本在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上检测HI、II和LI,每份样本测量5批,每批重复4次,计算批内CV和总CV。采用基础血清将高浓度溶血、黄疸、乳糜干扰物进行系列浓度稀释,在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上分别检测HI、II、LI、总胆红素(TBil)和三酰甘油(TG)浓度,在迈瑞5390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血红蛋白(HB)浓度。分别以HB、TBil和TG浓度为X轴,HI、II和LI为Y轴做线性回归分析,若R^(2)>0.95,则HI和HB浓度、II和TBil浓度、LI与TG浓度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采用基础血清将高浓度溶血、黄疸、乳糜干扰物进行系列浓度稀释,在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上分别检测HI、II和LI,分析HI、II和LI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 本院和某三甲医院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仪上检测HI、II和LI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8.0%、97.0%和97.2%,比对通过。正常和具有一定程度溶血、黄疸及乳糜的异常血清标本HI、II和LI检测批内CV均小于2.5%,总CV均小于5.0%,符合实验室预期用途。溶血指数HI与HB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241X+1.0661,R^(2)=0.9986;黄疸指数II与TBil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5446X+37.847,R^(2)=0.9876;乳糜指数LI与TG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6276X-1.0053,R^(2)=0.9998,均符合R^(2)>0.95的要求,提示HI与HB浓度之间、II与TBil浓度之间及LI与TG浓度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高度溶血可引起LI指数值升高、II指数值下降,导致非脂血标本出现LI假阳性结果、黄疸标本出现II假阴性结果。黄疸可导致非溶血样品出现阳性H指数值。高度脂血可导致溶血指数、黄疸指数下降甚至出现负值结果,导致溶血标本出现HI假阴性结果、黄疸标本出现II假阴性结果。结论 雅培C16000生化分析仪血清质量指数准确、可靠,可以精确地反映血清标本是否存在溶血、黄疸、乳糜及程度,可以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实验室在应用血清指数前应进行性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质量指数 性能验证 溶血 黄疸 乳糜
下载PDF
一种分离胶促凝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14
作者 邵燕 孙璟 +3 位作者 程雷 韩玉霞 邢国征 于洪远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7期826-829,共4页
目的:验证一种分离胶促凝真空采血管的性能,评估其是否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检测。方法:参考WS/T224-2018文件方法,对真空采血管的外观、抽吸量、管体强度、纤维蛋白挂壁、离心后溶血情况和结果可比性等指标进行验证。... 目的:验证一种分离胶促凝真空采血管的性能,评估其是否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检测。方法:参考WS/T224-2018文件方法,对真空采血管的外观、抽吸量、管体强度、纤维蛋白挂壁、离心后溶血情况和结果可比性等指标进行验证。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的20例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置于两种真空采血管中,分离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0项肿瘤标志物和5项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对比管的检测值为X轴,考察管的检测值为Y轴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符合国家认可机构设置的分析质量最低标准即可。结果:随机抽查的真空采血管外观透明、无异物、无变形、破损、标识清晰、管盖颜色无异常及脱落,管内分离胶呈凝胶状;实际抽吸量与理论值的偏倚在-4.64%~7.41%之间,符合厂家声称的偏倚范围±10%以内;采血管装满水离心后未发生破裂,外壁也无液体渗漏;静脉采血离心后管内无纤维蛋白挂壁、溶血或分离胶翻转的现象。两种真空采血管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激素的结果除促甲状腺激素(TSH)其他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学决定水平(参考区间下限、参考区间上限、参考区间上限2倍、参考区间上限5倍)处的相对偏倚<1/2允许总误差为临床可接受。结论:临床实验室在选择采血管时应按行业标准文件的要求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本研究选择的真空采血管质量符合卫生行业要求,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采血管 肿瘤标志物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北京丰台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廖晓星 侯垒 +4 位作者 于洪远 徐婷 崔功静 杨江华 马伟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丰台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社区医院、万源路社区医院、东营房社区医院及北京航天总医院239例CAUTI患者... 目的了解北京丰台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社区医院、万源路社区医院、东营房社区医院及北京航天总医院239例CAUTI患者进行尿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239例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出2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1株(55.3%),革兰阳性菌44(17.3%),真菌70株(27.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73/255,28.6%),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17/255,6.7%),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5/255,21.6%)。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屎肠球菌检出病例中,2015年所占比例均高于2014年。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60.00%,对亚胺培南、美洛配能的耐药率均<8.33%;主要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妥布霉素、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75.0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5.88%,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 CAUTI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并有较多的条件致病菌如真菌及革兰阳性菌,致病菌耐药现状严重,应注意减少感染的发生,并严格遵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反应面法(RSM)及其常用设计方式浅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春龙 金仁玲 +2 位作者 孙慧颖 胡滨 陈宝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可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的开发及研究,优化检验测量程序,了解测量程序中各检验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较少的实验成本及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作为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法的补充。本文... 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可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的开发及研究,优化检验测量程序,了解测量程序中各检验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较少的实验成本及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作为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法的补充。本文介绍完整的RSM实验设计流程,并总结常用实验设计方式:3k因子设计、Box-Behnken设计、中央合成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进行3种设计方式实验次数的比较,为在临床生化检验科研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反应面设计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面法 3^k因子设计 Box—Behnken设计 中央合成设计
下载PDF
利用代表样品评定常规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京 陈宝荣 +4 位作者 史光华 邵燕 胡滨 李月玲 孙慧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43-649,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常规检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方法 (1)以Roche系统测量GGT为例,用2个活性水平的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6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检验代表样品与患者样品测量结果的差异。(2)分别采用分析标准...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常规检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方法 (1)以Roche系统测量GGT为例,用2个活性水平的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6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检验代表样品与患者样品测量结果的差异。(2)分别采用分析标准物质、与IFCC参考方法比较等方法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偏移,以标准物质3验证Roche系统和自建系统GGT测量结果的偏移;以IFCC方法评价Roche系统测量偏移。(3)以Roche系统GGT测量为例,采用1个活性水平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1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检验代表样品与患者样品的稳定性。(4)以本实验室6个月GGT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为实验室内复现性精密度。(5)用公式uc(代表样品)=[u2(偏移)+u2(精密度)]1/2评定代表样品的测量不确定度。(6)用公式uc(抽样)=[u2(检验前)+u2(个体差异)+u2(样品间差异)]1/2评定抽样引入的不确定度。(7)用公式uc(患者样品)=[u2(代表样品)+u2(抽样)]1/2评价GGT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 (1)2个活性水平的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与6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GGT测量结果CV为0.43%~0.63%,相近浓度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与新鲜患者血清测量变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水平F=0.41,高浓度水平F=0.32)。(2)用标准物质3验证常规方法偏移时,Roche系统GGT测量结果偏移为-12.1%,自建系统GGT测量结果无偏移;用IFCC参考方法验证Roche系统GGT测量结果偏移为-6.47%。(3)标准物质、商品质控品、新鲜患者血清稳定性变化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106 89、0.137 43和0.058 084。与新鲜患者血清比较,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的En值分别为0.63和0.06,无显著性差异(En≤1)。(4)本实验室6个月室内复现性精密度为2.36%。(5)用分析标准物质方法计算时,Roche系统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2.5%,自建系统为2.43%。用与IFCC参考方法比较法计算时Roche系统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6.89%。(6)抽样引入的不确定度为10.27%。(7)GGT检验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GGT为17.9 U/L为例):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评定时,Roche系统uc(患者样本)=2.9 U/L;自建系统uc(患者样本)=1.9 U/L,用"自上而下"方法评定时,Roche系统uc(患者样本)=3.0 U/L。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可行的适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测量 抽样 偏移 临床检验
下载PDF
血清总胆红素常规系统量值传递路径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燕 胡滨 +3 位作者 孙慧颖 刘春龙 刘淑明 陈宝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目的改进血清总胆红素(T-Bil)常规系统测量结果正确度的量值传递路径。方法优选9个国内外生产厂家11种TBil试剂盒,涉及矾酸盐氧化法(5/11)、重氮法(3/11)、化学氧化法(2/11)、酶法(1/11)4种常用测量原理,复现11种T-Bil配套系统,分别测... 目的改进血清总胆红素(T-Bil)常规系统测量结果正确度的量值传递路径。方法优选9个国内外生产厂家11种TBil试剂盒,涉及矾酸盐氧化法(5/11)、重氮法(3/11)、化学氧化法(2/11)、酶法(1/11)4种常用测量原理,复现11种T-Bil配套系统,分别测量冰冻人血清基质T-Bil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和GBW09185各3次,依据WS/T 403-2012卫生行业标准判断各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分别采用4种基于T-Bil参考系统的量值传递路径对测量结果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系统修正后再次进行正确度评价。分析4种量值传递路径对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改进效果。结果11个T-Bil配套系统中仅4号系统的测量结果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用4种量值传递路径向测量结果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10个T-Bil配套系统传递量值后,分别有3、7、10、10种T-Bil配套系统可获得可溯源的测量结果。第(1)种路径能修正50%(2/4)矾酸盐氧化法和50%(1/2)化学氧化法原理的配套系统;第(2)种路径能修正100%(4/4)矾酸盐氧化法、67%(2/3)重氮法、50%(1/2)化学氧化法的配套系统测量结果;第(3)、(4)种量值传递路径能修正各种测量结果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配套系统的测量结果。结论血清T-Bil测量原理不同,改进测量结果正确度的量值传递路径不同。采用有互通性的人血清T-Bil标准物质进行量值传递可改进各类测量原理的T-Bil配套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是比较理想的T-Bil量值传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红素 参考方法 配套系统 正确度 溯源 量值传递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反应面法中的统计学介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春龙 陈龙 +3 位作者 孙慧颖 胡滨 韩玉霞 陈宝荣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6-907,共2页
临床生化检验各项目的测量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酶学测量领域,如波长、温度、湿度、p H、孵育时间、延迟时间、测量时间等都会对最终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 临床生化检验各项目的测量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酶学测量领域,如波长、温度、湿度、p H、孵育时间、延迟时间、测量时间等都会对最终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方法学性能研究时,一般需进行实验条件的摸索,研究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使各影响因素处于最佳状态是方法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孵育时间 变化因 实验条件 影响因子 酶学 因素分析方法 实验点 测量时间
下载PDF
11个总胆红素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的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玉霞 邵燕 +3 位作者 孙慧颖 胡滨 刘春龙 陈宝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医疗市场血清总胆红素试剂盒中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的现状。方法根据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网站信息收集国内医疗市场用户排名前十位的血清总胆红素试剂;采用购买试剂盒和与厂家技术支持沟通的方式获取各厂家校准品不确定... 目的调查我国医疗市场血清总胆红素试剂盒中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的现状。方法根据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网站信息收集国内医疗市场用户排名前十位的血清总胆红素试剂;采用购买试剂盒和与厂家技术支持沟通的方式获取各厂家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并汇总;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比较并分析各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的合理性。结果 11个校准品说明书中均不带有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但各厂家均可提供其校准品的不确定度信息,其中5个校准品不确定度以"%"形式提供,其他以"μmol/L"形式提供。11个校准品的示值范围为33.0~228.2μmol/L,不确定度值范围为1.21~19.0μmol/L,相对不确定度值范围为0.57%~10.0%。部分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不完整,表现为无包含因子值;2号、6号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值低于总胆红素参考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水平,缺乏合理性;8号校准品的不确定度超过WS/T 403-2012中总胆红素的允许偏移标准5%,缺少实用价值。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校准品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表述方式有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红素 标准物质 校准品 不确定度 示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