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宫飞行器低轨控空气动力特性一体化建模与计算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志辉 吴俊林 +1 位作者 彭傲平 唐歌实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对非规则板舱组合体天宫飞行器300~200km低轨道飞行过程空气动力特性一体化计算建模,提出考虑复杂构型物面遮盖效应面元解析法与经修正的Boettcher/Legge非对称桥函数,发展基于三角形面元逼近复杂外形通用处理方法,建立适于天宫飞... 对非规则板舱组合体天宫飞行器300~200km低轨道飞行过程空气动力特性一体化计算建模,提出考虑复杂构型物面遮盖效应面元解析法与经修正的Boettcher/Legge非对称桥函数,发展基于三角形面元逼近复杂外形通用处理方法,建立适于天宫飞行器复杂物形处理与面元气动力系数计算规则;将DSMC方法与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运动论统一算法应用于天宫飞行器简化外形,进行气动力当地化关联参数计算修正,建立针对大型复杂结构天宫飞行器低轨道飞行控制过程空气动力特性一体化快速算法与程序软件。对大尺度圆柱体外形与天宫飞行器300~200km不同高度变轨飞行过程不同迎角与侧滑角及帆板平面与本体主轴不同夹角复杂构型气动力特性计算分析验证,表明天宫飞行器在200km以上低轨道飞行控制过程中所受空气动力系数随飞行高度发生显著变化(8%~50%),证实长期在轨运行的大型航天器若采用统一固定的气动力系数,误差累积巨大,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低轨道飞控大气阻力仍是制约航天器定轨预报精度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宫飞行器 低轨控空气动力特性 当地化桥函数 关联参数确定 工程计算 DSMC方法 统一算法
下载PDF
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的设计和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革非 宋军 +2 位作者 谢剑锋 韩潮 许尤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4,共9页
根据目标飞行器轨道高度和追踪飞行器入轨轨道高度,给出了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初始相位的设计方法。针对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要求,建立了共面相位计算模型以及轨道相位、高度和圆化度的多目标参数求解模型。基于定轨误差、轨... 根据目标飞行器轨道高度和追踪飞行器入轨轨道高度,给出了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初始相位的设计方法。针对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要求,建立了共面相位计算模型以及轨道相位、高度和圆化度的多目标参数求解模型。基于定轨误差、轨道控制误差和轨道预报误差的调相时间分析,制定了目标飞行器调相控制策略。仿真计算表明,实现的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满足要求,验证了调相控制量优化原则的正确性,并对标称共面与虚拟共面的共面时刻和共面相位进行了比较。所提出的计算模型、控制策略和分析方法适用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设计和控制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 对接 轨道控制 目标飞行器
下载PDF
载人航天轨道大气密度模式修正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率 程国胜 +3 位作者 李黎 李星祥 刘荟萃 史荟燕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热层大气密度模式的误差,是影响载人航天定轨精度的关键因素。分析载人航天工程所用Jacchia、MSISE、DTM三类大气密度模式的误差特点,通过比较精度和稳定性,基于现有空间天气参数,选取MSISE模式作为基础模式。研究利用星载加速度计数据... 热层大气密度模式的误差,是影响载人航天定轨精度的关键因素。分析载人航天工程所用Jacchia、MSISE、DTM三类大气密度模式的误差特点,通过比较精度和稳定性,基于现有空间天气参数,选取MSISE模式作为基础模式。研究利用星载加速度计数据反演载人航天轨道大气密度的方法,以验证我国载人航天轨道实测数据的精度;同时利用天宫一号以及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实测密度数据,以及相应的航天测控数据,分析模式误差与地方时、纬度和高度因素之间的关系,讨论建立合适的三维误差库来存储模式误差的方法,研究平均误差修正法和加权误差修正法,建立NRLMSISE-00的误差修正模式。修正结果应用于交会对接任务,与完全不修正时模式平均11.44%的误差相比较,两种修正方法的误差均明显减小,分别为5.41%和4.99%;其中平均误差修正法和加权误差修正法在未来1天、2天、3天的修正结果的误差分别是4.06%、3.73%,6.06%、5.78%,6.13%、5.72%,表明提前1天的修正效果最好;同时比较累积1-5天的误差库滑动也可以看出,误差库累积1天的效果相对较好;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显示,加权误差修正法优于平均误差修正法。研究表明基于三维误差库的模式修正方法显著提高了载人航天轨道大气密度预测精度,可为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轨道 大气密度模式 三维误差库 平均误差修正法 加权误差修正法
下载PDF
光纤时频传输及其在航天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安旭 孙亨利 +5 位作者 戴一堂 任天鹏 黄宁博 吕强 徐坤 唐歌实 《无线电工程》 2016年第9期15-19,23,共6页
面向航天探测等应用中对时频同步的需求,针对传统时频传输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色散时延调控的时频传递系统。分析了利用不同光载波波长产生不同色散时延的方法,来补偿光纤信道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产生的时延随机抖动... 面向航天探测等应用中对时频同步的需求,针对传统时频传输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色散时延调控的时频传递系统。分析了利用不同光载波波长产生不同色散时延的方法,来补偿光纤信道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产生的时延随机抖动的原理。设计了多个频率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获得6.5×10-14@1 s和2.1×10-17@104s的频率稳定度。该时频传递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精密测定轨试验和北斗导航卫星连线干涉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频率传输 色散时延 航天探测 连线干涉
下载PDF
基于星载加速度计反演载人航天轨道大气密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率 孙佳东 +2 位作者 程国胜 李星祥 李黎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29-33,共5页
热层大气密度直接影响低轨道航天器的精密定轨,热层大气密度模型的误差是影响载人航天定轨精度的关键因素。选取400 km为载人航天轨道的代表高度,利用CHAMP卫星数据修正热层大气密度模型,进而反演得到2002年的热层大气密度,统计其中长... 热层大气密度直接影响低轨道航天器的精密定轨,热层大气密度模型的误差是影响载人航天定轨精度的关键因素。选取400 km为载人航天轨道的代表高度,利用CHAMP卫星数据修正热层大气密度模型,进而反演得到2002年的热层大气密度,统计其中长期变化特征,并分析大气密度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关系,得出热层大气密度与两种指数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的结论,且地磁活动与大气密度的相关性更好。同时将大气密度的反演值与神舟三号飞船的实测密度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平均残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和0.24,并且地磁平静期的误差明显小于磁暴期。结果表明,利用星载加速度计数据反演载人航天轨道大气密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反演 载人航天 大气密度 太阳活动 地磁活动
下载PDF
航天器DOR信号本地相关处理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略 唐歌实 +1 位作者 韩松涛 范斐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2年第4期15-19,共5页
详述了DOR(差分单向测距)信号的本地相关处理方法。首先根据轨道预报确定先验时延模型值,利用高精度频率估算方法估计航天器DOR信号的星上发射频率,然后通过时延模型值与频率估计值构造DOR本地模型信号,再将此模型信号分别与测站接收... 详述了DOR(差分单向测距)信号的本地相关处理方法。首先根据轨道预报确定先验时延模型值,利用高精度频率估算方法估计航天器DOR信号的星上发射频率,然后通过时延模型值与频率估计值构造DOR本地模型信号,再将此模型信号分别与测站接收的DOR实测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提取相关相位,解算高精度时延观测量。推导了DOR信号本地相关处理的数学模型,通过信号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仅考虑系统噪声影响与轨道预报误差的条件下,仿真时延测量精度达到0.1 ns,为深空航天器精密轨道测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单向测距(DOR) 本地相关处理 相关相位 群时延
下载PDF
探月卫星同波束干涉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松涛 陈明 +1 位作者 李翠兰 路伟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0-1965,共6页
探月工程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同时搭载月球轨道微卫星,受地面测控资源分配限制,微卫星的轨道测量由地基S/X频段统一测控(TT&C)系统天线(USB)保障。该文通过分析地月转移轨道段中继星、微卫星相对于跟踪测站的几何构型,依托深空干涉测... 探月工程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同时搭载月球轨道微卫星,受地面测控资源分配限制,微卫星的轨道测量由地基S/X频段统一测控(TT&C)系统天线(USB)保障。该文通过分析地月转移轨道段中继星、微卫星相对于跟踪测站的几何构型,依托深空干涉测量系统设计实现对微卫星、中继星的同波束干涉测量(SBI)跟踪;发挥中继星测控资源丰富、轨道精度高的优势,获取了微卫星优于1 ns的测角观测量;并应用于微卫星短弧定轨,统计分析表明定轨精度由2 km提升至优于1 km、预报精度由6 km提升至2 km,为微卫星轨道机动后的快速高精度轨道确定与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波束干涉测量 短弧定轨 深空测控干涉测量系统 嫦娥4号
下载PDF
深空测控再生伪码测距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略 唐歌实 +2 位作者 韩松涛 王美 刘荟萃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2年第3期11-15,共5页
针对深空测控任务中低信噪比情况下的航天器高精度测距问题,对再生伪码测距技术进行论述。介绍再生伪码测距技术原理,再生伪码测距通过再生方式消除信号上行链路噪声,提高了信噪比,但需要复杂的相关器;分析再生伪码测距采用的陶思沃斯... 针对深空测控任务中低信噪比情况下的航天器高精度测距问题,对再生伪码测距技术进行论述。介绍再生伪码测距技术原理,再生伪码测距通过再生方式消除信号上行链路噪声,提高了信噪比,但需要复杂的相关器;分析再生伪码测距采用的陶思沃斯码结构,详细论述再生伪码测距信号的地面上行、星上再生、地面下行处理过程,重点介绍各处理过程中的指标条件,并对再生伪码测距进行误差分析;重点对比分析再生伪码测距与传统透明转发测距,指出前者适合于深空低信噪比条件下的高精度测距,后者适用于近地高信噪比条件下的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测控 再生伪码测距 伪码(PN) 透明转发测距
下载PDF
月球中继通信与导航技术研究进展和建议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磊 《国际太空》 2014年第4期51-54,共4页
月球背面、两极和边缘等对地不可见区域的探测或将是未来月球探测中的重点,其中继通信与导航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对月面中继通信、月面定位与连续巡视的导航以及星间自主导航需求,广泛调研月球探测的中继通信和导航方式的国外研... 月球背面、两极和边缘等对地不可见区域的探测或将是未来月球探测中的重点,其中继通信与导航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对月面中继通信、月面定位与连续巡视的导航以及星间自主导航需求,广泛调研月球探测的中继通信和导航方式的国外研究进展,提出基于平动点的中继通信和导航方式作为未来月球探测任务的通信与导航手段,并给出了后续研究建议及应用前景,可为我国后续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中的中继通信与导航方式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南极 地球 地卫一 卫星 行星 中继通信 平动点 点(数学) 月面巡视探测 月球探测器 航天探测器 中继卫星 导航技术 电子技术
下载PDF
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天线组阵技术与航天测控应用
10
作者 徐坤 戴一堂 +4 位作者 尹飞飞 江中泽 张安旭 唐歌实 任天鹏 《科技纵览》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原子频标(原子钟)在20世纪中期的出现推动人类进入了精确计时的新时代,为基础科学研究、通信、导航、天文观测及航天测控等诸多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相关应用涉及到频标信号高精度的传输。在天文观测及航天测控中,为了获得... 原子频标(原子钟)在20世纪中期的出现推动人类进入了精确计时的新时代,为基础科学研究、通信、导航、天文观测及航天测控等诸多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相关应用涉及到频标信号高精度的传输。在天文观测及航天测控中,为了获得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测控 高精度 应用 技术 组阵 天线 传递 时频
原文传递
星球车自主路径规划方法
11
作者 张浩杰 姜峰 +2 位作者 刘传凯 张作宇 李擎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3-2075,共13页
自主路径规划是星球车执行地外星球探测任务的一项核心技术,有助于星球车安全、高效地运动到任务点.然而,由于地外星球环境的特殊性、星球车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信时延和通信带宽限制,星球车的自主路径规划与地面移动机器人的相应技术... 自主路径规划是星球车执行地外星球探测任务的一项核心技术,有助于星球车安全、高效地运动到任务点.然而,由于地外星球环境的特殊性、星球车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信时延和通信带宽限制,星球车的自主路径规划与地面移动机器人的相应技术相比面临更大的挑战性,比如光照有限、地形未知且难以预测、环境特征单一和轮地交互难以精确建模等.因此,在存在不完全的环境信息和不确定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为星球车生成一条安全、高效、合理的可通行路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从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两个角度分析梳理星球车感知地图构建和自主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的进展.首先,总结了基于双目视觉的感知地图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这种方法根据双目视觉信息获取视差图,从而构建星球表面数字高程地图模型.在获取视差图时通常采用立体匹配算法,对基于区域的匹配算法和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两类主流方法进行了分析.其次,将现有的星球车自主路径规划方法总结为基于代价评估的路径规划方法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两类,重点概括总结了基于备选弧的自主路径规划方法原理及其在已发射星球车路径规划中的迭代应用情况.分类分析了基于A*启发式搜寻算法、快速随机探索树算法和快速行进法的自主路径规划方法在星球车上的应用前景.将机器学习在星球车自主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分为端到端路径规划方法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辅助路径规划方法两类进行总结梳理.最后,基于对星球车自主路径规划的关键技术分析,从增强星球车感知能力、改进备选弧、减小星球车滑移、结合多种路径规划方法以及加强机器学习的应用五个方面对未来星球车自主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星球探测 星球车 自主路径规划 双目视觉 感知地图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不同推力下的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崔红正 刘文玲 +2 位作者 唐歌实 宋柏延 葛茂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61,共9页
针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具备普适性的不同推力下的轨道机动检测算法与检测流程。首先给出不同推力作用下轨道机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适性轨道机动检测策略,包括:全模型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策略,... 针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具备普适性的不同推力下的轨道机动检测算法与检测流程。首先给出不同推力作用下轨道机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适性轨道机动检测策略,包括:全模型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策略,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脉冲推力、连续大推力与连续小推力轨道检测算法与流程,精度评估策略。该策略利用不同推力作用下的检测算法与流程,可以满足多数非合作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需求。结合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分析不同推力下的非合作目标轨道机动检测情况与轨道精度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对轨道机动进行有效检测,为工程实际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机动检测 非合作目标 脉冲推力 连续大推力 连续小推力 天基与地基观测
下载PDF
嫦娥五号平动点拓展任务轨道方案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磊 刘勇 +2 位作者 陈明 谢剑锋 马传令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00,共8页
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为最大限度利用任务资源,研究了利用嫦娥五号轨道器的平动点拓展任务轨道方案,设计了平动点轨道及其转移轨道。首先,给出了任务轨道设计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包括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和精... 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为最大限度利用任务资源,研究了利用嫦娥五号轨道器的平动点拓展任务轨道方案,设计了平动点轨道及其转移轨道。首先,给出了任务轨道设计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包括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和精确力模型。其次,基于嫦娥二号和嫦娥5T1平动点拓展任务设计经验,介绍了平动点轨道直接转移与入轨等轨道设计方法。最后,基于嫦娥五号轨道器与返回器分离后的状态,设计了包括日地Lissajous轨道、地月Lyapunov轨道和NRHO轨道的平动点拓展任务方案,其中日地Lissajous轨道方案分别考虑了轨道器规避机动至不同近地点高度的情况,地月Lyapunov轨道方案采用月球借力转移方式并且涵盖了地月L1和L2点,NRHO轨道方案包括直接深空机动转移和经日地L1点转移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拓展任务方案所需速度增量不超过400 m/s,最小为103 m/s,转移飞行时间基本不超过90天,最短为70天,研究方案可为嫦娥五号轨道器拓展飞行任务提供有益参考,实现了我国首次日地L1点探测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五号 平动点 转移轨道 拓展任务 轨道设计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定轨与钟差处理策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红正 唐歌实 +2 位作者 宋柏延 刘荟萃 葛茂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目前鲜有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实时精密定轨与钟差确定的研究,文章提出了BDS实时轨道与实时钟差处理策略,包括了观测与动力学模型、实时轨道与实时钟差处理流程与评估方法。尤其对于实时钟差,... 目前鲜有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实时精密定轨与钟差确定的研究,文章提出了BDS实时轨道与实时钟差处理策略,包括了观测与动力学模型、实时轨道与实时钟差处理流程与评估方法。尤其对于实时钟差,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联合使用两个独立并行的线程估计非差绝对钟差和历元间相对钟差。利用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试验(MGEX)与全球连续检测评估系统(iGMAS)实测数据进行了北斗实时轨道与钟差解算,BDS实时轨道径向平均精度对于GEO卫星优于20 cm,对于IGSO与MEO一般优于10cm;钟差精度对于GEO卫星为0.5~4.5ns,对于IGSO/MEO为0.2~2.0ns。基于目前的轨道与钟差结果,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可以达到分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确定 卫星钟差 精密单点定位 全球连续检测评估系统 卫星轨道
下载PDF
弹道目标实时跟踪中的滤波方法综述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也 余安喜 +1 位作者 朱炬波 唐歌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7-1426,共10页
指出目标运动先验信息、系统结构信息和设备测量信息的融合应用是提高滤波器跟踪性能的核心。进而综述了弹道目标融合滤波中的运动模型构造、滤波算法设计以及测量误差处理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并针对传统实时处理结构弊端,... 指出目标运动先验信息、系统结构信息和设备测量信息的融合应用是提高滤波器跟踪性能的核心。进而综述了弹道目标融合滤波中的运动模型构造、滤波算法设计以及测量误差处理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并针对传统实时处理结构弊端,分析了实时跟踪系统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如何建立高效的弹道跟踪数据处理流程,通过融合策略并举的方式实现系统各类信息的有效利用。一些设计方法可以为实际跟踪滤波器的开发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空间应用的发展需求,分析了弹道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目标 实时跟踪 滤波
下载PDF
“嫦娥二号”小行星探测试验定轨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建峰 胡松杰 +3 位作者 刘磊 刘勇 黄勇 李培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5-1101,共7页
嫦娥二号于2012-04-15开展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探测试验,至2012-12-13与图塔蒂斯交会,共飞行243 d,这是我国对小行星的首次探测.因为未安装星载导航设备,CE-2在小行星探测试验的全过程均基于地基USB(Unified S-Band)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 嫦娥二号于2012-04-15开展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探测试验,至2012-12-13与图塔蒂斯交会,共飞行243 d,这是我国对小行星的首次探测.因为未安装星载导航设备,CE-2在小行星探测试验的全过程均基于地基USB(Unified S-Band)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测量实现导航.对小行星探测期间的定轨计算及精度分析进行了讨论,对我国新建深空站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针对交会前最后一次轨道机动后,仅有13d控后数据的现状,提出了快速轨道重建策略.计算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改进定轨计算精度,还可以实现轨控速度增量的标定.基于重叠弧段的轨道分析比较表明,单独使用USB长弧数据计算可以获得10km的定轨精度,综合USB与VLBI数据联合定轨,定轨精度可以提高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小行星探测 快速轨道重建 精度分析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通用测控信号的多频点同波束干涉测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略 唐歌实 +3 位作者 陈明 韩松涛 刘荟萃 王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4,共7页
提出利用两个深空航天器的通用测控信号进行多频点同波束干涉测量,实现两航天器的高精度相对测量。对差分相位时延进行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针对两航天器测控信号主载波存在频差情况下的差分时延观测量误差的模型修正方法,并对月球轨道... 提出利用两个深空航天器的通用测控信号进行多频点同波束干涉测量,实现两航天器的高精度相对测量。对差分相位时延进行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针对两航天器测控信号主载波存在频差情况下的差分时延观测量误差的模型修正方法,并对月球轨道上两航天器间同波束干涉测量地面跟踪测量条件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两航天器的通用测控信号进行多频点同波束干涉测量,经误差模型修正后获取了误差小于皮秒量级的差分相位时延,能为深空航天器间相对导航定位提供高精度的观测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波束干涉测量 多频点 测控信号 时延 误差模型修正 深空探测 航天器
下载PDF
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轨道维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革非 宋军 谢剑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84-1591,共8页
通过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轨道维持解决了组合体和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控制问题。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高度和偏心率的控制方程以及基于时间关联特性的升交点赤经和制动点高度耦合控制方程和偏心率保持的双冲量耦合控制方程。结合组合体... 通过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轨道维持解决了组合体和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控制问题。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高度和偏心率的控制方程以及基于时间关联特性的升交点赤经和制动点高度耦合控制方程和偏心率保持的双冲量耦合控制方程。结合组合体与飞船的飞行特点,制定了组合体轨道维持实现升交点赤经和轨道偏心率以及飞船轨道维持实现制动点高度的联合控制策略。耦合控制方程使得组合体和飞船轨道维持的控制量分配合理,融合了各次控制之间存在的耦合影响,设计了联合轨道维持策略迭代计算流程。基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飞行过程,通过多组仿真算例校验了组合体与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联合优化控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控制 升交点赤经 轨道高度 轨道偏心率 联合优化
下载PDF
应用我国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探测到较强月球电离层信号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松涛 王明远 +6 位作者 平劲松 唐歌实 张强 邱如金 韩雷 王美 梁立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476-3481,共6页
月球电离层的存在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迄今为止,前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先后采用掩星及就位观测手段对月球电离层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为探测及研究月球电离层,利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在地面测量... 月球电离层的存在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迄今为止,前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先后采用掩星及就位观测手段对月球电离层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为探测及研究月球电离层,利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在地面测量站开展了自主的S/X相干双频掩星观测.本文采用本地相关处理方法提取各频点连续精确的相位信息,初步获得了月球电离层电子柱浓度的探测结果,证实了月球电离层的存在,同时提出了新问题:为什么存在如此强的月球电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电离层 再入返回飞行器 掩星 本地相关 电子柱浓度
原文传递
月球探测中转移轨道误差分析和中途修正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玉晖 侯锡云 刘林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73,共13页
针对返回型月球探测器,基于月球探测中转移轨道的动力学特征和误差传递矩阵的性质,分别对地月转移轨道和月地转移轨道的误差传递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误差传递矩阵给出估算第1次中途轨道修正速度增量的线性公式.通过具体算例,给出在实... 针对返回型月球探测器,基于月球探测中转移轨道的动力学特征和误差传递矩阵的性质,分别对地月转移轨道和月地转移轨道的误差传递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误差传递矩阵给出估算第1次中途轨道修正速度增量的线性公式.通过具体算例,给出在实际力学模型下月球探测中转移轨道误差传递性质,讨论了目标点和目标轨道两种不同的轨道修正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并结合再入约束条件对月地转移轨道第2次中途修正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和卫星:探测 方法:分析 方法:数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