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悦 冯秀娟 马齐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中的做法,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设了创新培育平台和创新研究平台,结合多项专项基金建立了研究生创新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时说明了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现存问题...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中的做法,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设了创新培育平台和创新研究平台,结合多项专项基金建立了研究生创新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时说明了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实践 创新基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彭晓霞 郭红 +1 位作者 马齐爽 黄海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通过调查分析、科学研究、教育实践与改革,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贯彻"分类培养、标准有别"思想,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形成的一套科学合理、面向国防...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通过调查分析、科学研究、教育实践与改革,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贯彻"分类培养、标准有别"思想,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形成的一套科学合理、面向国防工业需要且适用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校企合作 分类培养
下载PDF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晓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00期198-200,共3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在总结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明确定位,积极探索并建立起"立足航空航天、面向国防工业和国有企业"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关键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全日制工程硕士 研究生培养 专业学位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贡献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安安 刘铁钢 +1 位作者 王悦 赵世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55,共5页
认为博士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贡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水平。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5年来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据,定量计算了每个奖项中博士生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有博士生署名的奖项超... 认为博士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贡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水平。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5年来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据,定量计算了每个奖项中博士生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有博士生署名的奖项超过三分之二,其中有一半奖项中博士生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博士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已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在奖项中署名的博士生主要有以下特点:集中于国家重点学科、由导师引领及团队共同协作、在重点高校接受教育的比例高。根据研究结论就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素再造的实施路径探索
5
作者 何静 秦安安 +1 位作者 王磊 吴江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8,共8页
立足政产学协同新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愿景,从培养要素再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培养要素再造的总体思路。形成“四举措、三交替、双改革、一驱动”的实施路径,促使卓越工程师培养从原有模式变革为新型模式。通过四项举措统... 立足政产学协同新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愿景,从培养要素再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培养要素再造的总体思路。形成“四举措、三交替、双改革、一驱动”的实施路径,促使卓越工程师培养从原有模式变革为新型模式。通过四项举措统筹人才培养流程,完善项目制育人机制,实现培养流程再造;采用三重交替融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工学结合新方案,推动培养方式再造;双向改革转变人才培养内容,促进多元化有机融合,满足培养内容再造;通过一体驱动强化人才培养动能,激发教育新质生产力,探讨培养动能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培养要素 产教融合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晖 陈宗基 +1 位作者 燕丽 王玉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39,共4页
本文从科学、技术、工程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区别 ,分析了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模式 。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基础区别
下载PDF
努力在博士生中培养拔尖人才
7
作者 王玉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年第6期13-14,56,共3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开始实施,到1991年底。已招收培养了十一届400多名博士生,已有140多名博士生完成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博士学位获得者大多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中涌现出一批相当优秀的拔尖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开始实施,到1991年底。已招收培养了十一届400多名博士生,已有140多名博士生完成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博士学位获得者大多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中涌现出一批相当优秀的拔尖人才。如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高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傅惠民;为我国在空间机构动力平衡研究方面迅速超过国际水平做出了贡献的陈宁新;在自动控制非线性理论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夏小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的王云飞;以及在模具CAD/CAM方面做出多项研究成果的雷毅等。这些拔尖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学、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人才 博士生指导教师 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 国家自然科学奖 理论研究 获得者 创造性成果 学位条例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以知识体系为核心构建软件工程硕士教学与实践体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淑珍 洪冠新 燕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共4页
分析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及其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指出软件工程硕士应该加强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文档撰写能力、系统建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的训练。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论文提出了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 分析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及其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指出软件工程硕士应该加强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文档撰写能力、系统建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的训练。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论文提出了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提高类、相关学科交叉类和特定技术应用类课程群的三层课程体系架构及相应的实践环节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专业学位 知识体系 工程实践 学科
下载PDF
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效果评价研究——基于国际能力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扬 冯秀娟 +1 位作者 邵延峰 陈珺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95,共6页
"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出国访学项目是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本研究以A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生短期访学项目为例,以国际能力理论为评价框架,对项目派出博士生的访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短期出... "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出国访学项目是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本研究以A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生短期访学项目为例,以国际能力理论为评价框架,对项目派出博士生的访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短期出访,博士生在国际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显著提升,其中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博士生对异国文化、前沿专业理论等世界知识及开放态度也有所改善。研究同时还发现短期访学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短期访学项目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研究生 出国访学项目 效果评价 国际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