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态/超临界态RP-3航空煤油喷嘴内部流动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黎家驹 许全宏 +3 位作者 刘桂桂 李林 薛鑫 惠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为研究气态/超临界态RP-3航空煤油在喷嘴内部的流动特性,自主设计了模拟喷嘴内部收缩通道的透明试验件,通过阴影法对气态/超临界态RP-3在喷嘴内部的流动过程开展可视化研究,并采用一维流动分析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首次获得气... 为研究气态/超临界态RP-3航空煤油在喷嘴内部的流动特性,自主设计了模拟喷嘴内部收缩通道的透明试验件,通过阴影法对气态/超临界态RP-3在喷嘴内部的流动过程开展可视化研究,并采用一维流动分析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首次获得气态/超临界态RP-3航空煤油在喷嘴内部的流动结构可视化图像,图像透明区域的形状随着燃油在收缩通道中膨胀而引起的密度变化而改变。结果表明,喷射压力和喷射温度对燃油在喷嘴内部流动特性有显著影响,燃油密度在不同喷射压力和喷射温度工况下沿轴向及径向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在可视化图像上展现出不同大小或形状的透明区域。轴向上,燃油密度变化在喷口处最为剧烈,该变化趋势随着喷射温度的降低、喷射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径向上,受温度边界层的影响,燃油密度变化在喷嘴壁面处最为剧烈,该变化趋势随着喷射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近临界喷射温度下,亚临界喷射温度工况的透明区域沿轴向呈均匀状,超临界喷射温度工况的透明区域沿轴向呈收缩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RP-3航空煤油 可视化 流动结构 喷嘴
原文传递
可调叶片的发展趋势及其气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熊劲松 侯安平 +1 位作者 袁巍 周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根据航空军用发动机/压气机的发展趋势预测,可调叶片技术将在高负荷、高流动马赫数、宽调节范围、低流动损失4项指标上进一步提高.气动特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可弯叶片技术方案可在较高的进气马赫数下获得较大的气流折转角和较宽的... 根据航空军用发动机/压气机的发展趋势预测,可调叶片技术将在高负荷、高流动马赫数、宽调节范围、低流动损失4项指标上进一步提高.气动特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可弯叶片技术方案可在较高的进气马赫数下获得较大的气流折转角和较宽的气流角调节范围.这一性能水平同下一代发动机/压气机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可调叶片 可弯叶片 气动设计
下载PDF
典型层板冷却结构中流体流阻与换热特性的实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陶智 魏豪杰 +3 位作者 丁水汀 邓宏武 徐国强 林宇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对进气孔、扰流柱和出气孔个数之比为1∶4∶1的典型层板冷却结构的流体流阻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出气板间距不大的层板模型,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最大,扰流柱表面的换热系数次之,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最小.... 对进气孔、扰流柱和出气孔个数之比为1∶4∶1的典型层板冷却结构的流体流阻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出气板间距不大的层板模型,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最大,扰流柱表面的换热系数次之,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最小.对不同层板模型的比较表明,相同流量下随着进气孔直径的增大,流阻系数增大,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系数变化不大、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减弱;随着出气孔直径的增大,流阻明显减小,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减弱,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变化不大;随着出气孔倾角的增大,流阻增大,进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增强,出气板内表面的换热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燃气轮机 层板叶片 对流换热 流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级低压涡轮一维气动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姚李超 邹正平 +2 位作者 张伟昊 周琨 王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2-1049,共8页
为探究涡轮高效设计技术,从低维优化层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级低压涡轮一维设计和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涡轮效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涡轮子午流道形式以及气动特性等约束条件将涡轮一维设计转化成包含约束限制的极大值优... 为探究涡轮高效设计技术,从低维优化层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级低压涡轮一维设计和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涡轮效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涡轮子午流道形式以及气动特性等约束条件将涡轮一维设计转化成包含约束限制的极大值优化问题。在验证粒子群算法优化性能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级低压涡轮一维气动优化设计程序,该程序通过优化地选取涡轮各级的多个设计变量,有效地生成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级最佳速度三角形以及最佳初步子午流道形式。利用该程序完成了原型低压涡轮的优化改型工作,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改型方案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气动性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优化 多级低压涡轮 一维设计 子午流道 粒子群优化算法 改型设计 气动性能
原文传递
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腔流场的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陶智 高娟 +3 位作者 蔡毅 丁水汀 罗翔 邹正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简称PIV)对高位垂直进气的转静系旋转盘腔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盘腔由一个旋转盘、一个静止盘及静止的外围盘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PIV粒子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旋转盘腔结构的流场测试,在本实验的工况范围内,大部...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简称PIV)对高位垂直进气的转静系旋转盘腔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盘腔由一个旋转盘、一个静止盘及静止的外围盘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PIV粒子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旋转盘腔结构的流场测试,在本实验的工况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的流动已为湍流,两盘间的流动结构明显具有Batch-elor流型的特点,转盘和静盘两个表面附近形成各自独立的边界层,两边界层之间有一个旋转核心,核心区内旋流系数β比大间隙封闭系统湍流流动时旋流系数的值0.43要小.流量系数和旋转雷诺数的变化对旋流系数β的影响较小,但转静间隙的变化对β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转静系 旋转盘腔 PIV 流场 旋流系数
下载PDF
高位垂直进气径向出流旋转盘腔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国强 张笙 +3 位作者 罗翔 丁水汀 陶智 雷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0-823,共4页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附近冷气换热特性的基础数据进行补充和拓展研究,建立了高速旋转换热实验台,并运用遥测技术采集温度信号,得到了转盘表面温度、局部努赛尔特数的分布及平均努赛尔特数,主要结论为:(1)转盘表面温...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附近冷气换热特性的基础数据进行补充和拓展研究,建立了高速旋转换热实验台,并运用遥测技术采集温度信号,得到了转盘表面温度、局部努赛尔特数的分布及平均努赛尔特数,主要结论为:(1)转盘表面温度呈外高内低分布。(2)转盘表面的局部努赛尔特数在r<0.4b的区域基本不变,r>0.4b的区域里,局部努赛尔特数随半径的增加而迅速增大。(3)其它条件不变时,随流量系数的提高,平均努赛尔特数大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高位进气 旋转盘 换热
下载PDF
多斜孔冷却方式气动参数对壁温梯度和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全宏 徐剑 +1 位作者 林宇震 刘高恩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650,共4页
针对高温升燃烧室以延长其火焰筒使用寿命为目的,实验研究了多斜孔冷却方式气动参数,如加温比、速度比和主流速度变化对主燃烧室火焰筒壁温梯度和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加温比或增大速度比都可以减小壁温梯度的绝对值,同时... 针对高温升燃烧室以延长其火焰筒使用寿命为目的,实验研究了多斜孔冷却方式气动参数,如加温比、速度比和主流速度变化对主燃烧室火焰筒壁温梯度和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加温比或增大速度比都可以减小壁温梯度的绝对值,同时冷却效率也会增加;当主流进入了自模区后,随着主流速度的增加,壁温梯度的绝对值会减小,冷却效率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火焰筒 冷却 多斜孔 壁温梯度 冷却效率
下载PDF
小型涡扇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伟昊 邹正平 +1 位作者 刘火星 李维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9,共8页
针对小型发动机任务及涡轮部件的工作环境,详细分析了小型发动机涡轮部件内部流动特点,探讨了小型发动机涡轮的气动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某1 000 daN推力量级的小型涡扇发动机高/低压涡轮部件的气动方案设计,三维黏性数值... 针对小型发动机任务及涡轮部件的工作环境,详细分析了小型发动机涡轮部件内部流动特点,探讨了小型发动机涡轮的气动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某1 000 daN推力量级的小型涡扇发动机高/低压涡轮部件的气动方案设计,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低压涡轮均达到了发动机总体方案的要求且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涡扇发动机 涡轮 气动设计
原文传递
同向旋转盘间非稳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水汀 潘文艳 +1 位作者 徐国强 罗翔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将航空发动机中同向旋转的高低压涡轮盘简化成了几何形状相对简单的同向旋转盘系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非稳态情况下改变冷气流量和改变两盘转速对两盘温度和盘面平均Nu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Re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传热的影响是瞬... 将航空发动机中同向旋转的高低压涡轮盘简化成了几何形状相对简单的同向旋转盘系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非稳态情况下改变冷气流量和改变两盘转速对两盘温度和盘面平均Nu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Re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传热的影响是瞬时的,Re升高两个盘面的Nu同时增加;当一个盘的转速增大时,此盘的传热有一定的增强,但对另外一个盘传热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旋转 旋转盘 传热
下载PDF
1+1对转涡轮气动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超 邹正平 +2 位作者 刘火星 李维 曾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6,共8页
分析了对转涡轮方案的影响因素,推导了带导叶对转涡轮基元级速度三角形参数与涡轮效率和出功比的关系,进行了速度三角形的分析,得到了带导叶对转涡轮速度三角形的设计规律。为验证此规律,选取了基元级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考虑冷... 分析了对转涡轮方案的影响因素,推导了带导叶对转涡轮基元级速度三角形参数与涡轮效率和出功比的关系,进行了速度三角形的分析,得到了带导叶对转涡轮速度三角形的设计规律。为验证此规律,选取了基元级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考虑冷却的1+1对转涡轮气动方案的设计;并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气动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完成的涡轮气动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选取的速度三角形基本参数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三角形 对转涡轮 气动设计
下载PDF
高位垂直进气径向出流旋转盘腔风阻效应的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宏 雷斌 +2 位作者 蔡毅 罗翔 张笙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8-1011,共4页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的风阻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冷却的具体结构有关;在高旋转雷诺数时,转盘无量纲力矩系...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的风阻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冷却的具体结构有关;在高旋转雷诺数时,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小于自由盘无量纲力矩系数;当流量为0时,无量纲力矩系数的数值全部小于自由盘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旋转盘 流动 摩擦阻力 实验
下载PDF
具有电介质内核的平板状SiO_2凝胶的微波冷冻干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智 马鸿信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4-208,共5页
以平板状S iO2凝胶为实验物料,进行了有、无电介质内核的微波冷冻干燥的对比实验研究。电介质内核采用铁氧体胶板类吸波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电介质内核的微波冷冻干燥可以大大缩短干燥时间,有效降低干燥过程的能耗。
关键词 冷冻干燥 多孔介质 微波加热 电介质材料 溶胶-凝胶法 SiO2凝胶
下载PDF
Helmholzt振荡腔对光滑圆管换热的强化实验
13
作者 丁水汀 高翔宇 +3 位作者 邓宏武 徐国强 陶智 邹正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气流通过Helmholzt振荡腔产生脉动气流.实验固定振荡腔进出口直径和振荡腔直径,在改变振荡腔腔长的情况下,在圆管进口Re为22000到82000范围内对等热流加热条件下的圆管换热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将脉动气流所产生的圆管换热效果与定常气... 气流通过Helmholzt振荡腔产生脉动气流.实验固定振荡腔进出口直径和振荡腔直径,在改变振荡腔腔长的情况下,在圆管进口Re为22000到82000范围内对等热流加热条件下的圆管换热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将脉动气流所产生的圆管换热效果与定常气流产生的换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流流经Helmholzt振荡腔后对圆管换热有强化作用,其强化作用主要集中在沿圆管轴向前10倍直径的长度上,强化比约为1.1-1.9.随着距离增大换热强化比迅速减小.振荡腔腔长对换热效果有较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Helmholzt 脉动气流 圆管对流换热
下载PDF
具有离散出气孔的旋转盘冷却效果的实验
14
作者 罗翔 徐国强 +1 位作者 陶智 丁水汀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1-625,共5页
为了获得中心进气的冷气对具有离散出气孔的旋转盘的冷却效果,分别采用热色液晶和热电偶来测量转盘表面温度分布。影响冷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旋转雷诺数和冷气流量系数,分析了其对无量纲过余表面平均温度和无量纲径向表面温差的影响。随... 为了获得中心进气的冷气对具有离散出气孔的旋转盘的冷却效果,分别采用热色液晶和热电偶来测量转盘表面温度分布。影响冷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旋转雷诺数和冷气流量系数,分析了其对无量纲过余表面平均温度和无量纲径向表面温差的影响。随着旋转雷诺数和进气流量系数增加,转盘无量纲过余表面平均温度和无量纲径向表面温差全都下降。转盘上的通孔有利于对转盘的冷却,并且转盘通孔的尺寸越大,冷气对转盘的冷却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燃气轮机 涡轮转子 涡轮静子 温度分布
下载PDF
减阻表面换热特性的实验
15
作者 吴宏 王蛟 刘昆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4-1267,共4页
采用实验方法对带"V"型沟槽表面通道在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宽与深均为0.5 mm的沟槽板通道在实验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减阻效果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相比平板通道流动,低雷诺数范围... 采用实验方法对带"V"型沟槽表面通道在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宽与深均为0.5 mm的沟槽板通道在实验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减阻效果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相比平板通道流动,低雷诺数范围下(10000<Re<30000)沟槽板的传热性能会减弱;高雷诺数范围下(30000<Re<80000)沟槽板的传热性能有所增强.且强化换热比在实验工况范围内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减阻表面 雷诺相似 流动换热
下载PDF
微小“T”型蒸发管蒸发率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菁 郭新华 +1 位作者 林宇震 徐国强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73-1278,共6页
研究了微小尺寸"T"型蒸发管燃油蒸发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蒸发管入口空气常压.实验研究了气油比、蒸发管入口空气温度、蒸发管壁温度和蒸发管入口空气流速对蒸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油比、蒸发管入口空气温... 研究了微小尺寸"T"型蒸发管燃油蒸发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蒸发管入口空气常压.实验研究了气油比、蒸发管入口空气温度、蒸发管壁温度和蒸发管入口空气流速对蒸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油比、蒸发管入口空气温度和蒸发管壁温是影响蒸发率的主要因素.蒸发管入口空气流速对蒸发率的影响较小.该蒸发管在管壁和进口空气同时加温,并且气油比大于4.5的条件下,蒸发率接近100%,蒸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微小型发动机 微小T型蒸发管 蒸发率
下载PDF
非光滑叶片对轴流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继波 马宏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6-408,共3页
在低速轴流风扇实验台上,通过对比测量光滑转子叶片、两种表面具有流向沟槽的非光滑转子叶片风扇的气动性能,研究了叶片沟槽面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设计状态和小流量状态,采用微槽型非光滑叶片能提高该风扇的流量、降... 在低速轴流风扇实验台上,通过对比测量光滑转子叶片、两种表面具有流向沟槽的非光滑转子叶片风扇的气动性能,研究了叶片沟槽面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设计状态和小流量状态,采用微槽型非光滑叶片能提高该风扇的流量、降低总压损失和提高风扇总压升;(2)在近失速状态,非光滑叶片使风扇性能下降;(3)非光滑叶片对风扇性能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光滑叶片的沟槽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扇 非光滑叶片 流向微槽 气动性能
下载PDF
旋流作用下的液膜初始破碎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宇 王航 +1 位作者 程泽宇 郭志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7-217,共11页
利用背光照明和高速相机,对强剪切气动雾化喷嘴出口雾化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探究旋流中的液膜初始破碎特性及一二级旋流对液膜初始破碎的影响。唯象描述了液膜破碎过程和模式,并分析图像获得表征液膜初始破碎特性的物理量:液膜破碎长... 利用背光照明和高速相机,对强剪切气动雾化喷嘴出口雾化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探究旋流中的液膜初始破碎特性及一二级旋流对液膜初始破碎的影响。唯象描述了液膜破碎过程和模式,并分析图像获得表征液膜初始破碎特性的物理量:液膜破碎长度和径向拍振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旋流作用下液膜破碎主要为液袋破碎和液丝破碎模式,这与平面液膜相似,且受工况的影响规律也相同,但旋流作用使得破碎过程和模式叠加,更为复杂。液膜破碎长度主要由一级旋流决定,二级旋向的影响可忽略。径向拍振频率认为是由Kelvin-Helmholtz(KH)和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机理共同主导,且受一二级旋流共同影响;此外,在大气流流量时,同旋更有利液膜失稳破碎,即径向拍振频率更大,而小流量时反旋更利于破碎。进一步由实验数据得到拟合经验公式,两者吻合良好,且发现径向拍振频率可能与旋流数之间存在关联。最终认为旋流作用下液膜更易失稳破碎,且一级旋流决定了液膜初始破碎的基本形态,二级旋流起强化剪切和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液膜破碎 可视化实验 液膜破碎长度 径向拍振频率
原文传递
三旋流雾化装置中预燃级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谢宇 何悟 郭志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为深入研究三旋流分级燃烧室中预燃级的喷雾特性,采用煤油为工质,在接近贫油熄火状态时对某三旋流雾化装置中预燃级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对雾化装置下游的整体喷雾场以及近场区喷雾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 为深入研究三旋流分级燃烧室中预燃级的喷雾特性,采用煤油为工质,在接近贫油熄火状态时对某三旋流雾化装置中预燃级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对雾化装置下游的整体喷雾场以及近场区喷雾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下游喷雾场主要有中心回流区、高速区和喷雾边缘区,但是在X=10mm截面上高速区中存在着台阶低速区。喷雾结构由空心锥结构渐渐转变为全锥形。线平均后的液雾索泰尔平均直径SMD沿轴向增加,气流压降是液滴平均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雾化装置中的雾化过程符合复合式空气雾化。在X=10mm截面的近场区,径向上各点处的液滴轴向速度基本与液滴尺寸无关,而液滴径向速度与尺寸的关系与径向位置有关。对文献中提出经验预测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适用于该雾化装置的液滴尺寸关系式,发现在空气压降为4kPa时可忽略第三级旋流气流,一二级旋流气流是近场区液滴平均尺寸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旋流 预燃级 喷雾特性 近场区 液滴尺寸关系式
原文传递
流体网络法在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陶智 侯升平 +3 位作者 韩树军 丁水汀 徐国强 吴宏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将一维稳态流体网络方法应用到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沿程压力、温度和流量预测中.该方法将空气系统简化为节点和元件组成的网络,节点和元件处建立守恒方程,在压力修正、流热耦合方法基础上引入系数迭代修正求解.程序应用到有经验关联式的... 将一维稳态流体网络方法应用到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沿程压力、温度和流量预测中.该方法将空气系统简化为节点和元件组成的网络,节点和元件处建立守恒方程,在压力修正、流热耦合方法基础上引入系数迭代修正求解.程序应用到有经验关联式的模型中验证,计算结果与经验关系式吻合得较好.验证后的程序被应用到某发动机空气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的校核和改进中,在模拟结果指导下的参数调整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网络 稳态 压力修正 元件 节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