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组成和变化趋势
1
作者 陈丽霞 付建平 +2 位作者 陆军 杨亮亮 丁长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掌握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的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以及栖息地类型的变化对鸟类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及鸟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每年8月份采用线路调查与样点观察法对查干淖尔... 【目的】掌握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的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以及栖息地类型的变化对鸟类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及鸟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每年8月份采用线路调查与样点观察法对查干淖尔湖湿地鸟类进行调查统计,并对不同年份鸟类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Excel软件以及R语言进行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年份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各年间鸟类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记录到内蒙古查干淖尔湿地夏季鸟类共18目37科171种,其中夏候鸟99种,旅鸟53种,留鸟16种,迷鸟2种,冬候鸟1种;按生态类型划分,涉禽58种,鸣禽50种,游禽41种,猛禽13种,攀禽5种,陆禽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23种;列入IUCN红皮书的极危(CR)鸟类有青头潜鸭与白鹤,列入濒危(EN)鸟类有东方白鹳、猎隼和大杓鹬,有7种鸟类被列入易危(VU)物种,10种鸟类被列为近危(NT)物种。列入中美、中澳、中俄、中韩和中日迁徙鸟类名录的鸟类分别有73、44、156、126和92种。6年来,查干淖尔湿地各年间夏季鸟类相似性指数比较高,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组成在不同年份有所变化;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份间的物种数、鸟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鸟类目数与科数逐年显著增加;夏候鸟种数、留鸟种数百分比、相对数量百分比逐年增加;涉禽与游禽的种数与数量有下降趋势,鸣禽的个体相对数量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加。各气象因子与各年间鸟类组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鸟类科数与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势度指数与最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夏候鸟种数与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禽相对数量百分比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游禽种数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查干淖尔湿地湖泊萎缩,盐碱地、草地与林地不断增加,导致涉禽与游禽的种数与数量有下降趋势,而鸣禽数量有所增加,应建立长期的鸟类监测系统,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鸟类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鸟类 组成 趋势 查干淖尔湿地
下载PDF
辽宁省3种鹰科鸟类新记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平 刘涛 +1 位作者 关翔宇 吴亚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18,共2页
2015-2019年,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秋季迁徙期猛禽监测"过程中,先后记录到3种鹰科Acciitridae猛禽:白腹隼雕Aquila fasciat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图1)。经确认,这3种猛... 2015-2019年,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秋季迁徙期猛禽监测"过程中,先后记录到3种鹰科Acciitridae猛禽:白腹隼雕Aquila fasciat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图1)。经确认,这3种猛禽均为辽宁省的鸟类新记录,也为东北地区的鸟类新记录(郑光美,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新记录 鹰科 郑光美 老铁山 迁徙期 凤头鹰 黑翅鸢 猛禽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诺尔湖发现彩鹮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霞 关翔宇 +1 位作者 付建平 隋金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8-588,共1页
2011年8月14日,作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诺尔湖(43°28′02″N,115°00′25″E,海拔1016m)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到一只中大型涉禽在沼泽地内觅食,并拍到照片。
关键词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阿巴嘎旗 鸟类调查 沼泽地 中大型 觅食 海拔
下载PDF
褐头鸫巢址选择和活动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邱阳 崔本杰 +4 位作者 敖飞成 章腾勋 李海涛 刘阳 张正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2-574,共3页
褐头鸫是国际受胁物种,繁殖地仅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山地,迄今有关该物种的生态研究尚无专门报道。我们于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对北京和河北两地褐头鸫的巢址选择和活动区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褐头鸫的巢7个,其中北京百花山6个,河北... 褐头鸫是国际受胁物种,繁殖地仅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山地,迄今有关该物种的生态研究尚无专门报道。我们于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对北京和河北两地褐头鸫的巢址选择和活动区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褐头鸫的巢7个,其中北京百花山6个,河北雾灵山1个。巢址平均海拔1805m±86m(1730~1930m),巢树均为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巢树高度11.3m±2.2m(8~14m)。巢距地的平均高度为5.3m±1.5m(4~7m),巢址周围隐蔽性较好,天敌很难发现。2006年6~7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只褐头鸫的雌鸟进行了无线电遥测,采用95%调和平均数法来计算,其繁殖期的活动区面积为1.93hm2±0.76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头鸫 繁殖 巢址 活动区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A New Bird Record in China:Red-breasted Flycatcher(Ficedula parva)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涛 陈亮 +1 位作者 何志刚 刘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The Red-breasted Flycatcher (Ficedula parva) and Taiga Flycatcher (F albicila)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having a conspecific status under the species Red-throated Flycatcher (Fparva).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th... The Red-breasted Flycatcher (Ficedula parva) and Taiga Flycatcher (F albicila)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having a conspecific status under the species Red-throated Flycatcher (Fparva).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the morphology, vocalizations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e two subspecies have recently been split into separate species that are allopatr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Palearctic region. Before our report, there was no formal record of taxon parva in China. Between April and May of 2007, two birds of parva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at Potoi Island, Hong Kong SAR and Xiangyundao Tree Farm, Laoting, Hebei Province, the first known recording of this species in China. W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eld identification of Red-breasted Flycatchers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edula parva Ficedula albicilla China New bird record
下载PDF
林雕鸮在西藏墨脱的首次记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磊 叶腾 +4 位作者 关翔宇 马喆 居明 赵旺林 陈默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5-98,共4页
林雕鸮Bubo nipalensis是栖息于海拔30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的罕见留鸟,目前在中国的已知记录稀少。本研究报道了该种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首次记录。此外,本文对林雕鸮在国内的已知记录也进行了梳理汇总。
关键词 林雕鸮 鸮形目 墨脱 西藏自治区 鸟类记录
下载PDF
新技术揭秘北京迁徙鸟
7
作者 唐瑞 何芬奇 《人与生物圈》 2019年第6期62-63,共2页
北京楼燕项目在北京,楼燕是一种人见人爱的鸟,因其自1417年起在京城的城门楼上筑巢繁衍而得名。数个世纪里,这些空中王者于4月如期而至,7月底离去,但去向何方一直成谜。作为中国观鸟会一个在研项目的组成部分,31只楼燕北京亚种(Apus apu... 北京楼燕项目在北京,楼燕是一种人见人爱的鸟,因其自1417年起在京城的城门楼上筑巢繁衍而得名。数个世纪里,这些空中王者于4月如期而至,7月底离去,但去向何方一直成谜。作为中国观鸟会一个在研项目的组成部分,31只楼燕北京亚种(Apus apus pekinensis)于2014年5月在北京颐和园被佩藏上轻型定位器,其许多不为人知的身世由此被揭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研项目 定位器 北京颐和园
原文传递
天津发现小灰山椒鸟和灰冠鹟莺
8
作者 沈岩 郑秋旸 +1 位作者 张建政 莫训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814,共2页
2020年5月2日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盐场一分场维修班(39°14′36″N,118°00′06″E,海拔0m)的树林里,观察到1只小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cantonensis)和1只灰冠鹟莺(Seicercus tephrocephalus)(图1)。所观察到的小灰山椒鸟... 2020年5月2日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盐场一分场维修班(39°14′36″N,118°00′06″E,海拔0m)的树林里,观察到1只小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cantonensis)和1只灰冠鹟莺(Seicercus tephrocephalus)(图1)。所观察到的小灰山椒鸟为中小型雀形目鸟类,体型细长,尾羽较长而嘴短,腰及尾上覆羽黄褐、略带灰色,与上背颜色形成较明显对比;颈侧及喉白,胸胁黄褐,腹部及尾下覆羽乳白、略沾黄褐色;额部白色后延至眼后,过眼线黑色,上嘴基处的眼先区域黑色较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滨海新区 黄褐 盐场
原文传递
北京2种猛禽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2
9
作者 闻丞 韩冬 孙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142,F0004,共2页
在2010年春季北京西郊迁徙猛禽调查中,我们记录到未见于历史文献(蔡其侃,1987;高武等,1991;赵欣如,1999;自然之友,2001)和已发表的北京鸟类新分布记录报道(张正旺等,2003;刘阳等,2005;朱雷等,2011)的2种猛禽:松雀鹰(... 在2010年春季北京西郊迁徙猛禽调查中,我们记录到未见于历史文献(蔡其侃,1987;高武等,1991;赵欣如,1999;自然之友,2001)和已发表的北京鸟类新分布记录报道(张正旺等,2003;刘阳等,2005;朱雷等,2011)的2种猛禽: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和蛇雕(Spilornis chee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分布记录 猛禽 北京 历史文献 迁徙 鸟类 雀鹰 蛇雕
原文传递
靴隼雕在中国的分布及羽色多态现象
10
作者 王威 杨小农 +3 位作者 关翔宇 蒋志友 王惠 朱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2000年之前,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在中国的已知分布范围仅限于新疆、辽宁、北京、云南及四川,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观鸟爱好者人数增加,2000年之后陆续在内蒙古、西藏、江苏、河南、甘肃等17个省份及自治区有了该种的确切记录... 2000年之前,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在中国的已知分布范围仅限于新疆、辽宁、北京、云南及四川,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观鸟爱好者人数增加,2000年之后陆续在内蒙古、西藏、江苏、河南、甘肃等17个省份及自治区有了该种的确切记录。根据已有报道和记录,本文对靴隼雕在国内的分布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简要归纳其在国内的居留型:该种在西部荒漠亚区和天山山地亚区内应为夏候鸟,在青海藏南亚区内为夏候鸟或留鸟,在滇南山地亚区内则为冬候鸟,在国内其他大部分地区应被视为旅鸟。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已有记录缺乏确实证据,建议视作无效。同时,对国内靴隼雕记录中已知的暗色型和淡色型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靴隼雕暗色型个体数量远多于淡色型(暗色型与淡色型数量之比为41∶9),这与东南亚地区相应的已知比例相近(马来半岛15∶1,泰国37∶8),而与淡色型个体在西班牙、南非占比约80%,在土耳其、希腊、以色列占约60%,在格鲁吉亚暗、淡色型个体各占约50%的情况明显不同。靴隼雕暗色型个体的比例在欧亚大陆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靴隼雕 中国 分布 羽色多态现象 暗色型 淡色型
原文传递
褐头朱雀和藏雀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张国铭 杨小农 +3 位作者 关翔宇 巫嘉伟 唐军 朱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48,共7页
褐头朱雀(Carpodacus sillemi)与藏雀(C.roborowskii)均是我国的特有鸟类,也互为亲缘关系最近的姊妹种,它们自发现命名以来长期属于了解非常有限的种类,褐头朱雀更是全世界最罕为人知的现生鸟类之一。目前,与褐头朱雀及藏雀有关的研究... 褐头朱雀(Carpodacus sillemi)与藏雀(C.roborowskii)均是我国的特有鸟类,也互为亲缘关系最近的姊妹种,它们自发现命名以来长期属于了解非常有限的种类,褐头朱雀更是全世界最罕为人知的现生鸟类之一。目前,与褐头朱雀及藏雀有关的研究报道和资料很少。根据已有的文献,结合在野外实地观察所获取的资料,对褐头朱雀与藏雀分类、分布、繁殖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与总结,并对两者幼鸟的形态进行初步比较,结果支持将上述两种归入朱雀属的分类建议。同时,也呼吁中国鸟类学研究者对褐头朱雀与藏雀投入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头朱雀 藏雀 中国特有鸟类 分类 分布 幼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