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语境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浸润作用 |
邱军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双字组声调发展研究 |
陈默
王建勤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6
|
|
3
|
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的实验研究 |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1 |
13
|
|
4
|
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分析——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为例 |
张莉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5 |
13
|
|
5
|
影响瑞士德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个体因素和社会语言因素 |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6
|
|
6
|
朗读教学反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级水平俄语母语者朗读韵律的影响 |
陈默
肖兴民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8 |
2
|
|
7
|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浮现的模拟研究 |
陈默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法国高校汉语口语教学考察——以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中文系为样本 |
于天昱
|
《海外华文教育》
|
2011 |
1
|
|
9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音意识与词语短时记忆相关性实验研究 |
田靓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1 |
0 |
|
10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韵律边界声学特征的研究 |
刘凤鸣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6 |
4
|
|
11
|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 |
毕月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5 |
2
|
|
12
|
“对分课堂”模式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证性探索 |
邱彤村
陈妍
|
《文教资料》
|
2020 |
0 |
|
13
|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模式应用探索--以香港大学MBA课程班暑期商务汉语为例 |
邱彤村
徐希明
申英焕
|
《现代语文》
|
2022 |
0 |
|
14
|
汉语进修教育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
张辉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8 |
0 |
|
15
|
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流利度研究 |
陈默
周庆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6 |
5
|
|
16
|
韩语母语者汉语口语复杂度研究 |
陈默
李侑璟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17
|
汉语疑问词非疑问用法早期习得的实验研究 |
范莉
孙雅静
宋刚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2
|
|
18
|
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 |
陈默
王建勤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1 |
3
|
|
19
|
焦点副词的早期语言习得 |
范莉
宋刚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3 |
1
|
|
20
|
关于有效陈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思考 |
姜丽萍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6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