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36
1
作者 于汇民 王兵 刘国仗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
作者 于汇民 刘国仗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3年第11期8-9,共2页
为什么JNC-7认为大多数患者都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或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多数实验表明,单一用药的有效率,即使对轻度高血压也仅为50%~60%,满意降压多需联合用药。自1997年JNC-6公... 为什么JNC-7认为大多数患者都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或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多数实验表明,单一用药的有效率,即使对轻度高血压也仅为50%~60%,满意降压多需联合用药。自1997年JNC-6公布以来,国际上已发表多个高血压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包括近期心血管终点的维拉帕米控制生效研究(CONVINCE)和降血压、血脂预防心肌梗死临床试验(ALL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利尿剂 联合用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高血压药物 动态血压监测 毫米汞柱 噻嗪类 治疗方 慢性肾病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之十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如何选择药物(下)
3
作者 于汇民 刘国仗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4年第19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双氢克尿噻 抗高血压 治疗 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 不良作用 合并 下降 欧美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之九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如何选择药物(上)
4
作者 于汇民 刘国仗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4年第17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 合理用药 治疗 药物 预防 常见 合并 增加 发展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庆祥 朱晓玲 +4 位作者 张宇清 李玉玲 颜红兵 吴海英 刘国仗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AT1RA1166C多态性测定。结果AA基因型患者收缩压较AC+CC基因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6);舒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AT1RA1166C多态性测定。结果AA基因型患者收缩压较AC+CC基因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6);舒张压具有同样趋势(P=0.342)。高血压人群中,AA基因型与AC+CC基因型相比,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可能与中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左心室肥厚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控制血压重要?还是控制血糖重要?
6
作者 刘治全 何贤山 +10 位作者 戴伦 邓君曙 傅洪喜 霍晓燕 李国臣 林甲宜 朱平先 吴海英 赵玉玲 郑长华 本刊编辑部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8-360,共3页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控制血压 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 控制血糖 心血管危险性 临床综合征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病例66:57岁女性阵发性心悸,颈动脉窦按摩无法缓解
7
作者 何秉贤 吴海英 +7 位作者 陈鹏 邓君曙 傅洪喜 蒋雄京 王福军 于东汇 赵玉玲 本刊编辑部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窦按摩 阵发性心悸 女性 缓解 阵发性心动过速 病例 发作次数 心跳
下载PDF
异位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秋英 蒋雄京 +1 位作者 胡宝峰 吴海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与国人肺血栓栓塞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陆艳辉 惠汝太 +5 位作者 赵彦芬 刘国仗 柳志红 陈白屏 叶珏 张春玲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是否与肺血栓栓塞症存在关联 ,D等位基因是否增加国人肺血栓栓塞的危险。方法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和 (或 )超高速CT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 72例...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是否与肺血栓栓塞症存在关联 ,D等位基因是否增加国人肺血栓栓塞的危险。方法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和 (或 )超高速CT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 72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72名。调查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相关危险因素。酚 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反应 (PCR)鉴定ACE基因I/D多态点基因型。结果  (1)病例组外伤、手术史及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肺血栓栓塞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吸烟及饮酒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 )健康对照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6 6 %和 34 % ,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Ⅱ、ID和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3)进一步分别按显性、隐性和加性作用方式探讨ACE基因I/D多态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 ,发现DD基因型个体肺栓塞危险显著增加 (OR =2 5 1,P <0 0 5 ) ,提示D等位基因为隐性作用方式。 (4)将肺血栓栓塞患者按有无明确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环境诱因分组 ,结果显示无明确环境诱因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 7 1%vs 14 3% ;OR =2 6 4,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多态性 ACE基因插入
原文传递
老年男性动态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的关系
10
作者 黄建凤 明广华 +4 位作者 刘国仗 吴寿岭 简明 乔德仁 刘力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动态血压 人体测量指标 老年男性 体质指数 BMI 脂肪分布 年龄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