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贵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6期19-26,共8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内涵不断明确、外延日益明晰、内容不断丰富和重要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应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定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定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内涵不断明确、外延日益明晰、内容不断丰富和重要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应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定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家书中的调查研究思想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新宾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起点和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家书成为毛泽东了解社会问题、评估党的各项工作的独特渠道,这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自然延续和特殊形式。从内容上看,家书与毛泽东对若干重大问题的关...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起点和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家书成为毛泽东了解社会问题、评估党的各项工作的独特渠道,这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自然延续和特殊形式。从内容上看,家书与毛泽东对若干重大问题的关切高度一致,如统一财经、农业合作化和整风整党等;从理念上看,彰显了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思想精髓和娴熟技巧,如“眼睛向下”的调查视角、“解剖麻雀”的调查方法、“与群众做朋友”的调查艺术、开调查会的组织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家书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大留学”观中的中国立场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新宾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年第4期59-69,共11页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秉持了一种特殊的"大留学"理念,其中最鲜明的特色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最终目的的"中国立场",这与他本人的知识结构、杨昌济等人的影响及新民学会的留学实践密切相关。以中国为核心的立场自觉,使毛...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秉持了一种特殊的"大留学"理念,其中最鲜明的特色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最终目的的"中国立场",这与他本人的知识结构、杨昌济等人的影响及新民学会的留学实践密切相关。以中国为核心的立场自觉,使毛泽东较早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以较为冷静的态度看待古今中外问题,这为他以后批判党内教条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留学观 中国立场
下载PDF
三个历史决议与毛泽东思想阐释的整体性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新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7,共9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经典之作,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既保持原则、立场的一脉相承,又实现了具体观点、结论的与时俱进,这鲜明体现在对毛泽东思想的阐释中。三个历史决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作为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经典之作,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既保持原则、立场的一脉相承,又实现了具体观点、结论的与时俱进,这鲜明体现在对毛泽东思想的阐释中。三个历史决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遵循,凝练了毛泽东思想评价的科学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线索,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生成逻辑;以内涵阐释为重要内容,接续完成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界定;以意义呈现为最终目标,共同确立并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 整体性
下载PDF
生活、文化还是政治?——略论延安时期的青年现象
5
作者 刘长军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9-105,共7页
延安时期,全国各地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高度政治认同的现象。延安青年现象不仅仅是生活现象,更是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凸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理论优势。延安青年现象导源于国共两党政治博... 延安时期,全国各地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高度政治认同的现象。延安青年现象不仅仅是生活现象,更是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凸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理论优势。延安青年现象导源于国共两党政治博弈的人心向背,表现为延安青年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当代价值最主要有两点,即青年人生选择的示范作用和中国共产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青年现象 青年工作
下载PDF
认真对待“塔克-伍德命题”--论马克思正义概念的双重结构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义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塔克-伍德命题"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罗伯特·塔克和艾伦·伍德提出的一种关于理解马克思正义概念的观点及其论证。根据该命题,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反对以"不正义"为名谴责或批判资本... "塔克-伍德命题"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罗伯特·塔克和艾伦·伍德提出的一种关于理解马克思正义概念的观点及其论证。根据该命题,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反对以"不正义"为名谴责或批判资本主义。然而,该命题内部的复杂性、坚固性和启发性仍需认真对待。因为,关于这种立场背后的理由,塔克和伍德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在面对反对者关于交换正义、分配正义以及正义标准适用性的批评时,"塔克-伍德命题"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同时,该命题所引发的长期争论启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正义概念的社会功能和实践意义,重新思考正义概念结构中关于"正义观念"与"正义主张"的区分。"塔克-伍德命题"的真正症结,不在于它断言马克思拒斥正义概念,也不在于它把正义概念仅仅理解为描述性的,而是在于,它在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论提出的正义观念同这种正义观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具体展开的正义主张之间设定了一种未经反思的排他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塔克-伍德命题 正义概念 正义观念 正义主张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平等概念:质疑与重构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义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平等概念不仅在一般现代伦理理论中居于优先位置,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也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指向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针对社会主义的证明需要诉诸平等,而且,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也需要借助特定的平等概念来加以阐... 平等概念不仅在一般现代伦理理论中居于优先位置,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也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指向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针对社会主义的证明需要诉诸平等,而且,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也需要借助特定的平等概念来加以阐释和论证。尽管在经典马克思主义那里,"平等"常常遭到质疑或讽刺,但这些否定性命题不能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平等,反而在深层次上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平等的承认与追求。理解和建构马克思的平等概念,既需要关注和借用现代平等理论的多维视角,也需要澄清和区分马克思自身关于平等问题论述的两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平等 社会主义平等 共产主义平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