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医学专科微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
- 1
-
-
作者
李咏梅
邵世和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
出处
《医学检验教育》
2000年第4期19-20,共2页
-
基金
吉林省教委教研课题
-
文摘
专科微生物学教学特点是课时少,内容多,尤其是细菌各论、病毒各论部分,尽管教师经过合理的组织和理顺,但在讲授形式上,千篇一律,都是从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及防治原则五个方面阐述,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内容易混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历届学生都感到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有一定困难,任课教师也感到讲授这两部分有些棘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抛开杂乱无章的内容,也有规律和共性可循,即从病原体感染途径及所致疾病的角度出发,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寻找同学们的兴趣点,这样就产生了课题进行的基本程度:
-
关键词
医学专科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
分类号
R37-4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
-
题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考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王立霞
刘立军
顾世海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
出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年第5期78-79,共2页
-
文摘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21世纪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分析、操作、思考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制度及评估标准的改革:建立细菌各论标本及临床模拟标本,穿插进行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课
考试方法
-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
-
题名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及尝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立霞
顾世海
母润红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
出处
《医学检验教育》
2000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微生物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实验课在本专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分析、操作及思考等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微生物学及检验》实验课的特点是实验项目多,操作繁琐,并且不易进行评价考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微生物学各论标本及临床模拟标本这两部分实验课中,穿插进行考核,既节省了标本准备的繁琐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
微生物学
实验课
教学改革
-
分类号
R446-42
[医药卫生—诊断学]
-
-
题名临床微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艾琳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
出处
《医学检验教育》
2001年第2期10-11,共2页
-
文摘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学科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下是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项方法。
-
关键词
学习兴趣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检验教育
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
中国
高校
培养
学生
-
分类号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实验课考核方法在《微生物学及检验》专业中的设立
- 5
-
-
作者
王立霞
王艾琳
任军
孙丽媛
张晶波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
出处
《医学检验教育》
2000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中的实验课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教研室自1998年开始积极构想微生物学及检验专业实验课改革方案,并于1999年初设立了微生物检验专业实验课考核方法及实施方案。
-
关键词
《微生物学及检验》实验课
考核方法
-
分类号
R446-45
[医药卫生—诊断学]
-
-
题名亚硒酸钠对胃上皮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刘木清
邵世和
段秀杰
孙丽媛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免疫教研室
-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
基金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基金项目
吉林省卫生厅基金项目(2000130)
-
-
关键词
癌细胞增殖
亚硒酸钠
细胞凋亡
胃上皮
癌细胞生长
生物学功能
流式细胞术
TUNEL
分化异常
-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R979.1
[医药卫生—药品]
-
-
题名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邵世和
段秀杰
李凡
-
机构
北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吉林省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白求恩医科大学
-
出处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36-239,共4页
-
文摘
幽门螺杆菌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密切关系,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该菌分泌的空泡毒素VacA在其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存在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不同基因型的致病性不同,不同地区的基因型分布亦不同。研究该菌VacA基因(vac4)及其产物,以及不同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空泡毒素
VACA基因
致病机制
-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