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曲面优化低共熔溶剂预处理麦秸秆制备含木质素纳米纤维素
1
作者 李相红 陈旭 +3 位作者 李亚茹 徐文彪 时君友 李翔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纳米纤维素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制备工艺需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以麦秸秆为原料,经绿色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和超声破碎后,成功制备了含木质素的纳米纤维素。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ClCh/OA的预处理... 纳米纤维素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制备工艺需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以麦秸秆为原料,经绿色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和超声破碎后,成功制备了含木质素的纳米纤维素。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ClCh/OA的预处理工艺是一种简单、绿色、可持续制备含木质素纳米纤维素的方法,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分离和高附加值利用。优化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为:预处理温度为94.4℃,预处理时间为5.9 h,ChCl/OA的摩尔比为0.9,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含木质素的纳米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为46%,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5.4%和14.2%,其粒径主要分布在28 nm左右,显示出优良的稳定性、分散性和热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低共熔溶剂 预处理 含木质素纳米纤维素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光热转换材料在相变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紫琪 林琳 +3 位作者 张健 王卿平 徐博 张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9,共15页
相变储能是热储能的一种,即利用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达到调控温度的效果。但相变材料往往不具备光吸收能力,不能及时收集太阳光,导致其光热转换效率较低。将相变材料与光热转换材料复合,可在增强吸光能力的同时将获得... 相变储能是热储能的一种,即利用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达到调控温度的效果。但相变材料往往不具备光吸收能力,不能及时收集太阳光,导致其光热转换效率较低。将相变材料与光热转换材料复合,可在增强吸光能力的同时将获得的能量存储在相变材料中,赋予复合相变材料高光热转换能力。该文对光热转换材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其光热转换机理、对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的吸收能力以及在相变领域的应用。此外,还阐述了光热复合相变材料的复合策略,包括浸渍法、溶胶-凝胶法、涂层法和改性微胶囊法,分析表明,不同复合策略下制备的光热复合相变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导热系数、光热转换效率几乎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将光热转换材料拓展到相变储能领域,将进一步优化太阳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光热转换材料 光热复合相变材料 复合策略 光热转换效率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酸/木质纳米纤维素晶体/碱性副品红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与pH响应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明 石燕花 +2 位作者 杜西领 时君友 李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5-179,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木质纳米纤维素晶体(CNC)、聚丙烯酸(PAA)和碱性副品红(BF)为原料,经高温处理,添加戊二醛(GA)进行交联,制得pH响应性PAA/CNC/BF复合纤维材料。探究了复合样品的力学强度、交联度、颜色变化、溶胀效果,确定并优化了...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木质纳米纤维素晶体(CNC)、聚丙烯酸(PAA)和碱性副品红(BF)为原料,经高温处理,添加戊二醛(GA)进行交联,制得pH响应性PAA/CNC/BF复合纤维材料。探究了复合样品的力学强度、交联度、颜色变化、溶胀效果,确定并优化了复合纤维材料的原料与配方,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多元复合机理与刺激(pH)-响应(色变与形变)机制。结果表明:CNC在极大增强PAA复合纤维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还改善了该材料在后续高温处理、溶胀与酸碱测试等过程中所体现的纤维取向性。而经交联热处理最终制得的PAA/CNC/BF复合纤维材料能在不同pH溶液中,迅速且精准地实现其颜色、尺寸、形状、质量等可逆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纳米纤维素晶体 复合纤维材料 静电纺丝技术 PH响应性 定向组装
原文传递
具有抗紫外和疏水性的荧光透明木质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凝宇 冯力蕴 +3 位作者 杨青峰 施镭 赵钰卓 张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共5页
为研发一种环保、简单、成本低、高附加值的新型多功能透明木质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绿色装饰领域,将桦木进行木质素改性预处理,采用水热法以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碳量子点(CQDs),再通过真空浸渍处理,将聚乙烯醇(PVA)和CQDs封装于木材内... 为研发一种环保、简单、成本低、高附加值的新型多功能透明木质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绿色装饰领域,将桦木进行木质素改性预处理,采用水热法以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碳量子点(CQDs),再通过真空浸渍处理,将聚乙烯醇(PVA)和CQDs封装于木材内部,经疏水改性处理制得疏水性荧光透明木材(CTW)。同时,对CTW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了CTW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木质素含量、颜色变化、润湿性能、光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制备的CTW不仅能够阻挡83.1%的UV-A和86.2%的UV-B的透过,还具有78.5%的可见光透光率,并且在紫外光下呈蓝色荧光。此外,经疏水改性后CTW其接触角可达144°,具有良好疏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材料 H2O2漂白处理 功能材料 聚乙烯醇 荧光透明木材
下载PDF
酸性溴化锂熔盐水合物溶解木质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晓敏 徐文彪 +3 位作者 李亚茹 段喜鑫 时君友 李翔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73,共5页
以溴化锂对木质素的溶解为研究基础,研究溴化锂浓度及反应温度对纯化后酸性玉米芯木质素溶解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溶解前后木质素的官能团,得出最适合溶解木质素的条件:溴化锂浓度为60%,反应温度为120℃最适合木... 以溴化锂对木质素的溶解为研究基础,研究溴化锂浓度及反应温度对纯化后酸性玉米芯木质素溶解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溶解前后木质素的官能团,得出最适合溶解木质素的条件:溴化锂浓度为60%,反应温度为120℃最适合木质素溶解;酸性溴化锂熔盐水合物能选择性裂解木质素β—O—4芳基醚键,木质素的α—OH在溴化锂作用下发生溴化,从而在温和条件下导致部分木质素发生溶解,并且LiBr和HCl在催化醚键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溴化锂 溶解 芳基醚键 催化
原文传递
生物质基炭材料孔径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静 林琳 +1 位作者 张健 赵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07-1916,共10页
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来源广泛、表面官能团丰富和微观结构多样的优点,但具有孔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微孔、介孔和大孔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详细阐述了孔径调控方法:微孔为碱活化法... 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来源广泛、表面官能团丰富和微观结构多样的优点,但具有孔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微孔、介孔和大孔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详细阐述了孔径调控方法:微孔为碱活化法、发泡活化法、CO_(2)/蒸汽活化法和冷冻处理法,介孔为酸活化法、模板法、熔融盐炭化法、催化活化法和纤维素酶解法,大孔为SiO_(2)^(-)胶体模板法和软模板法。并将以上调控方法的影响因素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发泡活化法对微孔调控高效且环保,酸活化法和熔融盐炭化法对介孔率提高显著。此外,本文将调控方法按照生物质材料来源(组分)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得出碱活化法和自模板法适用于动物基炭材料微孔和介孔调控,而纤维素酶解法为植物基炭材料的介孔调控提供了绿色环保的新思路。最后,本文就生物质基炭材料孔径调控和绿色制备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电化学 电极材料 孔结构
下载PDF
菌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志成 李鹏 +2 位作者 林琳 张健 关法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78,83,共7页
菌丝复合材料是由真菌菌丝体与其基质复合组装而成,使用菌丝体作为天然粘合剂,从而合成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菌丝基复合材料,其优势是使用绿色的生物组装合成方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低能耗、可生物降解。阐述了以真菌菌丝作为生物质载体... 菌丝复合材料是由真菌菌丝体与其基质复合组装而成,使用菌丝体作为天然粘合剂,从而合成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菌丝基复合材料,其优势是使用绿色的生物组装合成方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低能耗、可生物降解。阐述了以真菌菌丝作为生物质载体,与无机碳材料(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金属/金属氧化物、农林生物质材料的生物组装技术,并总结了菌丝复合材料在吸附、包装、建筑、电化学和光催化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并结合现有研究展望了菌丝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 复合材料 生物质 生物组装 降解
原文传递
生物质碳材料孔隙结构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珂 林琳 +2 位作者 张健 刘静 徐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4,59,共8页
综述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对生物质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针对孔隙结构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主要阐述了蜂窝状、网络状、管状和片状孔隙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优势,以及不同形状的碳材料的调控方... 综述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对生物质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针对孔隙结构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主要阐述了蜂窝状、网络状、管状和片状孔隙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优势,以及不同形状的碳材料的调控方法;简单介绍了有序碳材料的可控构建及其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多级孔结构碳材料的特点(清晰的层次结构、三维的连通孔道)。最后展望了生物质碳材料通过孔隙调控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材料 电极材料 孔隙结构 多级孔结构
原文传递
以效果为目标的激光机技术参数优化组合
9
作者 梁鹏鹏 孙耀星 +3 位作者 赵洪刚 吴俊华 刘明利 李庆增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3,78,共4页
探究了CO_(2)激光切削柞木时,激光切削工艺参数对其切削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技术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光强、进给速度和镜头高三因素对缝宽、缝深的影响,分析其主效应与交互作用的试验数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激光... 探究了CO_(2)激光切削柞木时,激光切削工艺参数对其切削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技术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光强、进给速度和镜头高三因素对缝宽、缝深的影响,分析其主效应与交互作用的试验数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激光切削的主要因素为镜头高,进给速度与光强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所需的不同切削效果来确定最佳组合技术参数,如激光切削含水率约为6.5%的柞木,为得到缝深约3000μm,缝宽约200μm,可采用镜头高5 mm,进给速度40 mm/s和激光强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 缝深 缝宽 正交试验 交互作用
下载PDF
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爱 李亚茹 +2 位作者 徐文彪 李翔宇 时君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秸秆∶混合溶液)为1∶100,PVA添加量与秸秆的质量比为100∶15,PVA浓度为5%,溴化锂浓度为66%,溴化锂溶液和PVA的质量比为13.85∶1。该工艺下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密度低至0.0268 g/cm^(3),比表面积为175.00 m^(2)/g,对废弃机油的最大吸附倍率为35.01 g/g。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的氢键被破坏,PVA与纤维素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复合气凝胶的密度越小,其吸油率越大。复合气凝胶具有全范围内的孔径,且大部分孔径处于介孔范围内,因此有利于对大分子污染物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溴化锂 气凝胶 聚乙烯醇(PVA) 吸附
下载PDF
生物质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萱 林琳 +1 位作者 张健 刘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开发高性能兼绿色经济型的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已成为研究热点。以生物质为前驱体制备性能优异的储能材料,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开发高性能兼绿色经济型的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已成为研究热点。以生物质为前驱体制备性能优异的储能材料,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柔性隔膜和各种组装方式,分析了木基、纤维素凝胶基、纸基以及生物质废料电极材料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生物质基柔性隔膜研究现状,包括纤维素纸隔膜和生物隔膜;此外,介绍了叠层型(三明治型)、叉指型(微型叉指化)、纤维型(线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并对比了不同组装方式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性能上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生物质材料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面临的挑战,对柔性器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柔性 电极材料 隔膜 组装方式
原文传递
工艺参数对大豆基木质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杉 赵士猛 +1 位作者 时君友 唐朝发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0,共4页
大豆蛋白类胶黏剂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胶合板生产,但在刨花板领域应用较少。采用不同热压工艺参数,以改性双组份大豆基胶黏剂制备木质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密度、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等因素对大豆基木质刨花... 大豆蛋白类胶黏剂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胶合板生产,但在刨花板领域应用较少。采用不同热压工艺参数,以改性双组份大豆基胶黏剂制备木质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密度、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等因素对大豆基木质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其性能影响最为显著,热压压力次之,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影响不显著。生产性试验表明:大豆基木质刨花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满足GB/T 4897—2015《刨花板》标准要求,可作为基材广泛应用于家具、墙体板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胶黏剂 刨花板 生产工艺 力学性能 含水率
下载PDF
吉林地区满族炕居家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琳 汪小慧 +2 位作者 曹家铭 赵柳絮 张健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8期32-33,共2页
满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吉林地区是满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满族家具也成为了吉林地区极具地域标志性特色的家具类型。本文以满族家具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吉林地区满族文化聚集地进行考查,深入分析满族炕居文化,包... 满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吉林地区是满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满族家具也成为了吉林地区极具地域标志性特色的家具类型。本文以满族家具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吉林地区满族文化聚集地进行考查,深入分析满族炕居文化,包括炕的材料、炕的结构、炕居家具种类及装饰特点,并对炕及炕居家具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家具 民俗家具 炕居文化
下载PDF
玉米秸秆全组分基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亚茹 宋晓敏 +2 位作者 徐文彪 时君友 李翔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6,26,共9页
用4种无机盐溶液(LiBr、ZnBr_(2)、ZnCl_(2)、CaBr_(2))分别溶解未经组分分离的玉米秸秆全组分,制备4种玉米秸秆全组分膜材料。为提高基膜性能及其利用价值,通过聚乙烯醇(PVA)以及由硝酸银制备的抗菌剂对其进行增塑、抗菌改性,制得玉米... 用4种无机盐溶液(LiBr、ZnBr_(2)、ZnCl_(2)、CaBr_(2))分别溶解未经组分分离的玉米秸秆全组分,制备4种玉米秸秆全组分膜材料。为提高基膜性能及其利用价值,通过聚乙烯醇(PVA)以及由硝酸银制备的抗菌剂对其进行增塑、抗菌改性,制得玉米秸秆-PVA复合膜以及玉米秸秆-PVA-抗菌膜。结果表明:相比于基膜,PVA复合膜的最大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33%和87%;PVA-抗菌膜相对于PVA复合膜的最大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39%和90%,且被赋予抗菌性,抑菌圈直径可达1.41 cm。FT-IR、SEM和UV-Vis表征发现,PVA、抗菌剂成功附着在改性后的膜结构上,并且改性膜表面较为平整光滑,具有较低的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无机盐 全组分膜 PVA 抗菌
下载PDF
白腐菌预处理在生物质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家铭 张健 +2 位作者 时君友 庞久寅 林琳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0,共5页
白腐菌经长期的生物进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强大的降解代谢能力,在木质和非木质材料预处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白腐菌特点及其降解木质素机理,对近年来国内外白腐菌预处理在生物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论述... 白腐菌经长期的生物进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强大的降解代谢能力,在木质和非木质材料预处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白腐菌特点及其降解木质素机理,对近年来国内外白腐菌预处理在生物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白腐菌预处理在改善渗透性、提高产氢量、生物制浆、糖化和醇解、堆肥以及饲料预发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白腐菌在生物质材料领域应用的研发重点,为生物质材料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白腐菌 预处理 降解 木质素
下载PDF
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天贺 林琳 +3 位作者 刘静 张强 徐文彪 时君友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71-80,共10页
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低成本、来源广泛、导电性良好和电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总结了杂原子引入生物质基炭材料的方法(原位掺杂和扩散掺杂)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简述了杂原子掺杂... 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低成本、来源广泛、导电性良好和电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总结了杂原子引入生物质基炭材料的方法(原位掺杂和扩散掺杂)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简述了杂原子掺杂的种类(氮掺杂、氧掺杂、磷掺杂、硫掺杂、卤素掺杂和多元素共掺杂)及杂原子掺杂对生物质基炭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目前杂原子掺杂炭材料在能源存储、吸附分离、催化氧化等领域的应用状况,并对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炭材料 杂原子掺杂 超级电容器 吸附剂
下载PDF
新型复合氮-磷-硫阻燃剂对于竹基材料的阻燃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满洁 王发鹏 +9 位作者 吕森强 袁华 范红伟 林鹏 黄建颖 余其中 陈虹 楼斌 庞久寅 汤玉训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研究采用低聚合度的聚磷酸铵(APP)与无水对氨基苯磺酸(ASA)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一种用于竹基材料的复合阻燃剂——氮-磷-硫(N-P-S)复合阻燃剂。其原理为经脱水缩合的磷酸盐通过交联促使竹基材料表层炭化,同时成为强脱水剂及不燃气体... 本研究采用低聚合度的聚磷酸铵(APP)与无水对氨基苯磺酸(ASA)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一种用于竹基材料的复合阻燃剂——氮-磷-硫(N-P-S)复合阻燃剂。其原理为经脱水缩合的磷酸盐通过交联促使竹基材料表层炭化,同时成为强脱水剂及不燃气体覆盖竹材,从而隔绝或稀释氧气浓度达到阻燃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浸渍N-P-S时间的增加,竹材的载药量呈现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浸渍24 h后竹材的阻燃时间达到207.69 s,是浸泡蒸馏水的3.25倍。N-P-S阻燃剂属于无卤的绿色环保新型阻燃剂,可为竹材阻燃改性提供研究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基材料 聚磷酸铵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 复合阻燃剂
下载PDF
木屑衍生炭层间限制MnO纳米片用作锂离子负极材料
18
作者 田伟豪 胡智兴 +2 位作者 郭馨浩 盛利志 时君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82,共7页
以杨木木屑为原料,运用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再经过800℃的高温制备了杨木屑基炭层间负载氧化锰(YC/Mn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YC/MnO的微... 以杨木木屑为原料,运用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再经过800℃的高温制备了杨木屑基炭层间负载氧化锰(YC/Mn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YC/MnO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元素,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锰纳米片均匀的插入到杨木屑衍生炭层间,这种紧密的夹层结构有效降低了比表面积(70.3 m^(2)/g)和电荷转移电阻(87.8Ω),提高了平均孔径(3.38 nm)和离子扩散系数(2.26×10^(-8) cm^(2)/s),并使这种特殊的复合结构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仍具有396.6 mAh/g的放电比容量,当电流密度恢复到0.1 A/g时放电比容量可恢复到696.4 mAh/g,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仍能保持116.9%的放电比容量;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可保持124.7%,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氧化锰 锂离子电池 负极
下载PDF
老年家具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健 赵柳絮 +4 位作者 姜飞宇 卞陈程 王鸿飞 华伟 林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9期30-31,共2页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升高,居家养老人群所呈现的特殊需求成为了老年产品设计与服务的焦点。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市场上新兴的家具材料,选取具有老年家具应用前景的轻质材料,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板、铝合金型材、速生材;抗菌材料...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升高,居家养老人群所呈现的特殊需求成为了老年产品设计与服务的焦点。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市场上新兴的家具材料,选取具有老年家具应用前景的轻质材料,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板、铝合金型材、速生材;抗菌材料包括抗菌木质材料、抗菌塑料、抗菌织物;无醛材料和负氧离子材料进行分析,为老年家具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家具 家具材料 抗菌材料 轻质材料
下载PDF
缺氧高温处理对杨木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乐磊 杨梓淇 +2 位作者 刘鸿宇 梁梓涵 唐朝发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9,24,共5页
木材缺氧高温处理改变了木材主要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防腐性等,扩大了木材适用范围。以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在180、195℃和210℃三个温度条件下,以及60、70℃/h和80℃/h的升温速率下,分别对杨木素... 木材缺氧高温处理改变了木材主要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防腐性等,扩大了木材适用范围。以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在180、195℃和210℃三个温度条件下,以及60、70℃/h和80℃/h的升温速率下,分别对杨木素材进行1、2 h和3 h的缺氧高温处理。利用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杨木缺氧高温处理材主要组成成分中苯醇抽出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同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定量分析C、O两个主要元素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真空 缺氧高温处理 组成成分 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