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宇 孙立伟 +1 位作者 姜锐 申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18-2420,共3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目前巳知最强的促细胞生成因子,在促血管生成、创伤愈合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巨大,同时也在胚胎发育以及肿瘤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研发bFGF,用于修复皮肤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目前巳知最强的促细胞生成因子,在促血管生成、创伤愈合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巨大,同时也在胚胎发育以及肿瘤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研发bFGF,用于修复皮肤损伤。本文就bFGF的修复皮肤创伤功能及其在美容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伤 美容
下载PDF
玉米须蚕茧总皂苷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坦 申野 +5 位作者 吕刚 杜培革 张成义 田丹 安丽萍 左红香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为充分利用玉米须蚕茧资源,研究提取玉米须蚕茧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选用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加水倍数作为考查因素,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从玉米须中提取总皂苷,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玉米须蚕茧总皂苷的提取工... 目的 为充分利用玉米须蚕茧资源,研究提取玉米须蚕茧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选用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加水倍数作为考查因素,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从玉米须中提取总皂苷,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玉米须蚕茧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玉米须蚕茧总皂苷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为1:20,60℃回流提取1.5h.结论 可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玉米须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蚕茧 总皂苷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乙肝疫苗无应答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宋玉国 熊英 +1 位作者 宋宇 毕胜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9-1061,1065,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特征,分析乙肝疫苗有应答者和无应答者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多引物PCR技术扩增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家族的CDR3区基因片段,对PCR产物分...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特征,分析乙肝疫苗有应答者和无应答者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多引物PCR技术扩增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家族的CDR3区基因片段,对PCR产物分别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两种方法检测。结果: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中有58例产生抗体,有22例未产生抗体。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主要集中在Vβ2、Vβ8、Vβ9、Vβ11和Vβ17五个家族上,乙肝疫苗无应答组这五个Vβ基因单克隆改变频率明显低于乙肝疫苗有应答组(P<0.01或P<0.05)。结论: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改变是影响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T细胞抗原受体 免疫应答
下载PDF
Bcl-2基因转染骨髓干细胞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立岩 孙新 +7 位作者 田丹 罗勇 陈继营 柴伟 王华 徐睿 刘鑫 王海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Bcl-2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结合髓芯减压法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使用共计40只家兔复制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其中成功的模型家兔共2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6只,不作任何处理;髓芯减压组6... 目的研究Bcl-2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结合髓芯减压法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使用共计40只家兔复制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其中成功的模型家兔共2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6只,不作任何处理;髓芯减压组6只,单纯减压;BMSCs治疗组8只,在减压同时植入BMSCs;Bcl-2治疗组8只,在减压同时植入Bcl-2基因转染的BMSCs。植入后分别在第8、12周各取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骨细胞凋亡检测,观察骨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复制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培养出BMSCs后进行传代;Bcl-2基因转染成功;治疗12周后,Bcl-2治疗组动物的一般情况改善,组织切片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Bcl-2治疗组的空骨陷窝和骨细胞凋亡数量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髓芯减压将Bcl-2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到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体内,具有较好的成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CL-2基因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吉林 李娜 +1 位作者 宋玉国 毕胜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84例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与78例乙肝疫苗中或强应答者人群进行对照。结果:①...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84例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与78例乙肝疫苗中或强应答者人群进行对照。结果:①HLA-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无或低应答组为23.8%,中或强应答组为5.1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HLA-DRB1*12、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在无或低应答组为4.76%和7.14%,在中或强应答组为23.1%和24.4%,两组之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等位基因HLA-DRB1*07(2.38%和5.12%),HLA-DRB1*08(9.52%和8.97%),HLA-DRB1*09(7.14%和10.3%),HLA-DRB1*11(7.14%和7.69%),HLA-DRB1*13(4.76%和6.41%)及HLA-DRB1*16(4.76%和5.13%),在无或低应答组和在中或强应答组之间基因频率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接种后,①HLA-DRB1*14等位基因可能与无或低应答相关;②HLA-DRB1*12、15等位基因可能与中或强应答相关;③未检测到HLA-DRB1*07、08、09、11、13、16等位基因与免疫应答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HLA-DRB1等位基因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CR Vβ基因亚家族克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熊英 宋玉国 +1 位作者 毕胜利 谭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1-756,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8+T细胞TCR Vβ基因亚家族克隆化特征。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8例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亚家族的CDR3区,基因扫描技术对TCR Vβ亚家族的克隆化进行鉴定。结果:基...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8+T细胞TCR Vβ基因亚家族克隆化特征。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8例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亚家族的CDR3区,基因扫描技术对TCR Vβ亚家族的克隆化进行鉴定。结果:基因扫描显示所有8例CHB患者CD8+T细胞TCR Vβ基因亚家族均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Vβ8、Vβ11、Vβ12出现单克隆增生的频率相对较高。8例健康者TCR Vβ基因亚家族均为多克隆。结论: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CR Vβ亚家族存在克隆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抗原受体 VΒ基因 互补决定区3(CDR3) 克隆化
下载PDF
玉米须蚕茧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刚 申野 +5 位作者 李坦 杜培革 张成义 田丹 左红香 安丽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提取玉米须蚕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用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加水倍数作为考查因素,以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考查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玉米须蚕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玉米须蚕茧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煎煮... 目的研究提取玉米须蚕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用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加水倍数作为考查因素,以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考查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玉米须蚕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玉米须蚕茧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煎煮2次,每次2h,加水15倍,温度100℃.结论可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玉米须蚕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蚕茧 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TNF-α-85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吉林 宋玉国 +2 位作者 王雅文 朱小泉 杨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探索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是否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采集中国吉林地区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在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对单个... 目的: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探索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是否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采集中国吉林地区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在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对单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case-control分析。结果:中国吉林地区TNF-α-850多态位点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等位基因C和T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更为显著(P=0.002)。HLA-B27阳性率在中国吉林地区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χ2=155.264,P=0.000)。对HLA-B27和TNF-α-850两位点的基因互助分析表明,与单独HLA-B27阳性比较,当TNF-α-850T等位基因存在时OR值明显增加。结论:TNF-α-850C→T突变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可能增加AS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基因 基因型频率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刚 李坦 +6 位作者 申野 杜培革 张成义 孙靖辉 田丹 苑广信 孙玉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31-34,共4页
概述了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治疗Ⅱ型糖尿病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糖尿病 中药 进展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家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娣 孙新 关鑫刚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P21活化的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家族,为一类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以和Rho家族中的小GTP酶,CDC42和Rac1结合,并被激活。在哺乳动物中根据结构特征可将PAKs分为两个亚家族(PAKI和PAKII),PAKI类包括PAK1,PAK2,PA... P21活化的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家族,为一类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以和Rho家族中的小GTP酶,CDC42和Rac1结合,并被激活。在哺乳动物中根据结构特征可将PAKs分为两个亚家族(PAKI和PAKII),PAKI类包括PAK1,PAK2,PAK3,PAKII类包括PAK4,PAK5,PAK6。本文就PAK亚家族成员的结构,表达部位及功能的相似性和不同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家族 CDC42 肿瘤
下载PDF
猕猴桃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11
作者 申野 李坦 +3 位作者 张成义 孙晓萌 王明科 高东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对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3种方法进行比较,筛选出从软枣猕猴桃根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回流提取、索氏提取、浸泡提取3种提取方法在相同时间内从软枣猕猴桃根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 目的对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3种方法进行比较,筛选出从软枣猕猴桃根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回流提取、索氏提取、浸泡提取3种提取方法在相同时间内从软枣猕猴桃根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对猕猴桃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为回流提取法(5%)≥浸泡提取法(5%)〉索氏提取法(4.5%).结论对于原料多、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采用浸泡提取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根 葸醌 提取
下载PDF
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转移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杜培革 吕刚 +5 位作者 田丹 安丽萍 韩笑 徐广宇 杨松 高莉囡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转移及其机制。结果:1.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的克隆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 目的:探讨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转移及其机制。结果:1.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的克隆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在体外作用24h后可以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的侵袭,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GHGKHKNK八肽在24h时5.5×10^-4mol/L、5.5×10^-5mol/L、5.5×10^-6mol/L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黏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经GHGKHKNK八肽作用后,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ICAM-1、LN—R表达降低表达降低,E-cadhesion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5.GHGKHKNK八肽对B16一F10人工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GHGKHKNK八肽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肺转移灶的平均数目与生理盐水组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GHGKHKNK八肽500ug/kg/d、50ug/kg/d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HGKHKNK八肽在体外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能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侵袭。提示H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而抗肿瘤细胞的转移。2.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与人工基底膜的黏附,提示GFI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与基底膜的黏附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3.GHGKHKNK八肽能够下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层黏连蛋白受体(LN—R)在细胞内的表达,提示GH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4.GHGKHKNK八肽能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在小鼠体内的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细胞转移 八肽 小鼠 实验研究 细胞间黏附因子 克隆形成能力
下载PDF
CD14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文慧 孟娇 +2 位作者 王娇男 李睿尧 宋玉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CD14基因rs256919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240例AS患者进行CD1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1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rs2569190位点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 目的探讨CD14基因rs256919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240例AS患者进行CD1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1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rs2569190位点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8,υ=2,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携带突变体A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υ=1,P〈0.05).结论 CD14基因rs256919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存在关联,携带CD14突变体A基因者患AS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
下载PDF
关白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松涛 祝铭 +2 位作者 翟明月 佟海滨 孙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关白附发挥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70%乙醇回流提取关白附粉末,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浸膏,并依次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DPPH法、Fenton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溶剂萃取得到的关... 目的研究关白附发挥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70%乙醇回流提取关白附粉末,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浸膏,并依次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DPPH法、Fenton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溶剂萃取得到的关白附提取物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量效关系.其中,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超氧阴离子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为最高.结论关白附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白附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DPPH
下载PDF
Fas/FasL系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巩占伟 孙新 高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2-473,共2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显著减少或完全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显著减少或完全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其病死率占心血管病之首位。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脂肪合成酶及其配体(Fas/FasL)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凋亡密切相关的Fas/FasL系统与ACS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可溶性FAS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瑶 陈佳庆 +1 位作者 申野 孙立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1期2-3,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提取猕猴桃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用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加水倍数作为考察因素,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从猕猴桃根中提取黄酮类物质,通过正交表试验,筛选猕猴桃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猕猴...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提取猕猴桃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用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加水倍数作为考察因素,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从猕猴桃根中提取黄酮类物质,通过正交表试验,筛选猕猴桃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猕猴桃根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0 h,料液比为1∶20。结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猕猴桃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能够得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人参皂苷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佳庆 孙立伟 +3 位作者 姜锐 申野 冯凯 胡艳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期165-165,共1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A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许多患者甚至有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如幻觉、妄想和失去思考能力。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β-... 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A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许多患者甚至有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如幻觉、妄想和失去思考能力。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产生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满药桑黄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淼 郑州 +2 位作者 张燕燕 任婷 孙新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第11期36-38,共3页
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满族传统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宫廷秘方,又涵盖民间偏方,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也是可供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目前搜集到的满族常用药... 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满族传统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宫廷秘方,又涵盖民间偏方,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也是可供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目前搜集到的满族常用药物中,具现实临床应用价值的有180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药效 桑黄 临床应用 发展历史 组成部分 传统医药 医疗卫生 常用药物
下载PDF
行为疗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林琪 高玲 孙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254-255,共2页
通过研究行为疗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行为疗法对临床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探讨行为疗法对急性心梗患者影响的可能的机制,为今后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行为疗法 急性心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SOD模拟物MnTE-2-PyP^(5+)对线虫氧化损伤的研究
20
作者 姜新宇 马俊峰 刘鹏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4期13-15,共3页
目的在SOD模拟物MnTE-2-PyP^(5+)对秀丽新杆线虫不具毒性的前提下,测定了MnTE-2-PyP^(5+)对线虫紫外损伤以及胡桃醌损伤的有效防治和治疗功效。方法测定MnTE-2-PyP^(5+)对线虫紫外损伤以及胡桃醌损伤的有效防治和治疗功效;2007年3月—2... 目的在SOD模拟物MnTE-2-PyP^(5+)对秀丽新杆线虫不具毒性的前提下,测定了MnTE-2-PyP^(5+)对线虫紫外损伤以及胡桃醌损伤的有效防治和治疗功效。方法测定MnTE-2-PyP^(5+)对线虫紫外损伤以及胡桃醌损伤的有效防治和治疗功效;2007年3月—2017年3月,在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疾控中心,通过MnTE-2-PyP^(5+)进行喂养后实施氧化损伤的线虫,修复测试是经过氧化损伤后实施MnTE-2-PyP^(5+)喂养的线虫,同时设置另一组对照试验为不包含MnTE-2-PyP^(5+)培养基培养的线虫;对两组线虫的寿命、运动、产卵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线虫相比没有经过紫外照射的线虫,其寿命明显降低,没有经过紫外照射的线虫寿命维持在25~1 500 J/m^2的水平;另一组的胡桃醌损伤结果表明,两组测试中的线虫寿命均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后续的修复测试中,在0~25 J/m^2紫外照射下,实验组线虫寿命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而在400 J/m^2下,实验组线虫寿命出现下降,在其他光照条件下则没有显著的区别;在胡桃醌损伤测试中,实验组线虫寿命比对照组延长。结论 MnTE-2-PyP^(5+)对紫外、胡桃醌氧化损伤无预防作用,对小剂量的紫外辐射和胡桃醌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并在非应激的条件下延缓衰老,延长寿命。MnTE-2-PyP^(5+)能够抵御剂量较低的辐射以及胡桃醌氧化损伤,并对这些损伤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延缓线虫的衰老,增长其存活时间。这一作用机理与常规的的药物十分的相似,这类药物也是当前研究的可替代药物的新型研发产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秀丽新杆线虫 C波紫外线 辐射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