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段显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23期101-104,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本科生骨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80例骨科临床实习的学生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 目的:评价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本科生骨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80例骨科临床实习的学生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PBL组学生反应好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能较好地提高骨科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成绩,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骨科 实习 临床教学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春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24期2955-2955,共1页
关键词 术前焦虑 骨科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分析 手术前 情绪变化 焦虑情绪 术后恢复
下载PDF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4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在骨科护理中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在骨科护理中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骨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春英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8期957-958,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2012-02-2013-12间对我院骨科50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显示,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药品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2012-02-2013-12间对我院骨科50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显示,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药品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药品治疗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在骨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病房 护理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
5
作者 刘春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150例,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干预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150例,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干预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早期康复训练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对患者的情况评估不足,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到位以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安全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高龄患者 手术后 早期康复训练 安全隐患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鞠英实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8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50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50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骨科术后的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超前镇痛在骨科病房中的运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鞠英实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10期1226-1227,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中应用超前镇痛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的镇痛泵(PCA)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前镇痛,并给予两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中应用超前镇痛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的镇痛泵(PCA)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前镇痛,并给予两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8-48 h切口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无痛治疗和护理工作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超前镇痛 护理
下载PDF
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文野 代起志 陈钱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5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20例骨缺损患者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并配合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心...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20例骨缺损患者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并配合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心理辅导,骨延长期护理,针道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及长期随访等。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1个月,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得到骨性愈合。结论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由于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较差,采取严密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是保障骨搬运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搬运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3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9
作者 段显亮 程维 +1 位作者 孙波 牛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557-455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术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术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术后)、住院时间、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痊愈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术后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较其他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优势明显(P<0.05);LPFP在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组优于DHS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方面LPFP组和DHS组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时间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和LPFP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DHS组;住院费用PFNA组和LPFP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DHS组;3组术后髋关节早期功能情况为PFNA组及LPFP组明显优于DHS组,但远期髋关节功能3组无明显差异。DHS组、PFNA组和LPFP组术后9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手术时间最短、失血量最少、功能锻炼最早、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较多内科疾病患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DHS) 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17
10
作者 段显亮 程维 牛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092-5094,共3页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15(7~20)个月,VAS评分术前(9.2±0.21)分,术后1 w(3.12±0.16)分,术后6个月(2.02±0.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00±1.01)分,术后1 w(20.00±1.16)分,术后6个月(12.02±1.19)分;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术前分别为(14.6±2.1)mm和(9.5±1.2)mm,术后分别为(4.6±1.1)mm和(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6.5±5.2)度矫正为(9.8±3.6)度,上述4个指标术后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椎体发生无症状性的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3例,骨水泥反应2例,病椎再骨折1例,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结论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PKP对治疗OVCF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仍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下载PDF
雌激素抗骨质疏松的OPG/RANKL和ApoE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少杰 贾晓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74-2276,共3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C57BL/6J小鼠股骨内骨保持素(OPG)、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载脂蛋白E(ApoE)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w后雌激素替代组开始每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2次,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均...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C57BL/6J小鼠股骨内骨保持素(OPG)、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载脂蛋白E(ApoE)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w后雌激素替代组开始每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2次,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注射同等量的橄榄油至第6w末。6w后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小鼠股骨内OPG、RANKL、ApoE的变化。结果去卵巢模型组股骨内OPG、RANKL和ApoE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而补充雌激素后OPG、RANKL和ApoE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雌激素可通过增加股骨中OPG、RANKL和ApoE的表达抗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 OPG RANKL APOE
下载PDF
应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近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凡 程维 +2 位作者 郭海峰 陈钱 宋扬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7期140-141,共2页
目的研究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两组均实施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中应用常规平直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观察组术中应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对比两组手术时... 目的研究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两组均实施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中应用常规平直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观察组术中应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及脊神经受损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水泥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及脊神经受损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体压缩骨折实施椎体成形术时,采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能够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使术式更精简、骨水泥用量更低,避免骨水泥渗漏和脊神经受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
下载PDF
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器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凡 程维 +1 位作者 陈钱 宋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疗效。方法:对OVCF患者46例采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记录操作时间和手术使用的骨水泥含量;在影像下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及是否出现锥体... 目的:研究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疗效。方法:对OVCF患者46例采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记录操作时间和手术使用的骨水泥含量;在影像下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及是否出现锥体外渗漏;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量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单节段椎体的平均修复时间(31.22±2.16)min,单节段椎体的骨水泥使用均量(3.16±0.21)mL;患者骨水泥分布均匀,患者出现骨水泥锥体外渗漏情况3例,无腰背疼痛等并发症状;术前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术后24 h评分(P<0.05)。结论: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器可经一侧椎体注射使骨水泥在椎内两侧均匀弥散,有效增加椎体强度,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bFGF/CHA/ARBM生物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扬 郭建平 +1 位作者 杨彦君 程维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4期1-3,33,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及自体红骨髓(ARBM)修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完成。取60只家兔制作双侧桡...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及自体红骨髓(ARBM)修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完成。取60只家兔制作双侧桡骨干完全缺损1.0cm模型,随机分成A(bFGF/CHA/ARBM)组、B(CHA)组、C(自体骨)组、D(旷置)组,每组15只。于2、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估评价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58只兔子进入结果分析,B组及D组各死亡1只。bFGF/CHA/ARBM组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优于单纯CHA组,bFGF/CHA/ARBM组与自体骨组12周时组织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CHA/ARBM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代替自体骨成为新型的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珊瑚羟基磷灰石 自体红骨髓 生物相溶性 成骨效应
下载PDF
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术后满意度及疼痛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丹卓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优质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满意度。结果:...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优质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干预组为98.0%,对照组为86.0%,组间比较,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能有效减轻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有较高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骨折 术后疼痛 满意度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丹卓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9期1104-1104,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02-2013-08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02-2013-08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早出现疼痛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平均用量。结果观察组最早出现疼痛平均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 d镇痛药物平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延迟疼痛出现的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早期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下载PDF
探讨连续性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丹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9期1100-1101,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1.46±0.96)分,睡眠质量指数评分(6.89±1.14)分;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3.11±1.52)分,睡眠质量指数评分(10.86±2.01)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87%,对照组满意度74.3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疼痛 连续性护理
下载PDF
急诊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2例护理
18
作者 刘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1期170-170,共1页
1996年以来应用急诊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9~55岁,平均24岁。致伤原因:电创伤21例,机械绞轧伤25例,鞭炮炸伤5例,重物砸伤11例。左手拇指28例,右手拇指34例。损伤平面:指骨基底伤掌指关节完好25例,近... 1996年以来应用急诊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9~55岁,平均24岁。致伤原因:电创伤21例,机械绞轧伤25例,鞭炮炸伤5例,重物砸伤11例。左手拇指28例,右手拇指34例。损伤平面:指骨基底伤掌指关节完好25例,近节指骨远端平面13例,近节指骨近端平面15例,掌骨远端平面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指损伤/外科学 趾/移植 手术后护理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
19
作者 李丹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9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护理
下载PDF
康复训练在后路经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戴尚佚 白长双 +3 位作者 李凡 郭建平 刘权祥 程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目的 研究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接受针对性康复训练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骨科术后护理)... 目的 研究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接受针对性康复训练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和观察组(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基础上,由骨科医师指导增加实施针对性康复训练干预)各36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在院期间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接受针对性康复训练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针对性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