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液体/H2O2体系脱硫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梅 孙功成 +3 位作者 程雪云 李佳佳 金权 徐荣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2-1052,共11页
选取四种不同种类离子液体(ILs),1-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Bmim]Br)、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Bmim]H2PO4)与30%H2O2溶液在温和条件下对两种... 选取四种不同种类离子液体(ILs),1-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Bmim]Br)、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Bmim]H2PO4)与30%H2O2溶液在温和条件下对两种高硫脱灰煤样(LS、QX)进行脱硫实验研究。用化学法测定脱硫前后煤样形态硫含量,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TG)对脱硫前后的煤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使H2O2氧化脱硫能力增强,煤中硫铁矿硫和有机硫化物硫被显著脱除;经ILs/H2O2体系作用后的煤样中小粒径的颗粒减少,颗粒间的缝隙增大,煤表面的凹坑明显,热重实验结果表明,ILs/H2O2体系作用后的煤样相对于原煤热失重增大,部分挥发性物质释放峰温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脱硫 形态硫 热解特性
下载PDF
蓖麻油甲酯基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常晓梅 袁红 张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8,共8页
蓖麻油甲酯(FAME)是蓖麻油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生成得到,将FAME与甲酸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硫酸作用下,发生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脂肪酸甲酯(EFAME).研究了H2O2的滴加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HCOOH/FAME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等环氧... 蓖麻油甲酯(FAME)是蓖麻油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生成得到,将FAME与甲酸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硫酸作用下,发生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脂肪酸甲酯(EFAME).研究了H2O2的滴加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HCOOH/FAME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等环氧化反应条件.对产品的碘值,环氧值,黏度(40℃),倾点,凝点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FAME,EFAME的碘值从80.1g/(100g)降至2.8g/(100g),环氧值从0.03mol/100g增加至1.75mol/100g,因此,EFAME的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但是低温流动性变差,黏度也增加.在下列条件:H2O2滴加温度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n(H2O2)∶n(HCOOH)∶n(FAME)=5∶1∶1,催化剂用量1.5g,环氧化反应产物的氧化稳定性较好,缓和氧化后非挥发相的酸值X1为0.7×10^-6mgKOH/g,缓和氧化后挥发相的酸值X2为0.5×10^-8mgKOH/g,深度氧化后沉积物含量X3为70.2%(质量分数),深度氧化后的酸值X4为3.3×10^-6mgKOH/g,相应的碘值为2.8g/(100g),环氧值1.75mol/(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 蓖麻油 氧化稳定性 低温流动性
下载PDF
一维ZnO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3
作者 夏世钦 王静 +4 位作者 刘新儒 马凯 赵晨媚 吴丽冰 张正国 《生物化工》 2019年第2期99-101,104,共4页
ZnO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很容易通过形貌的控制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掺杂而获得更佳的光电性质。ZnO的导电性比TiO_2高几个数量级,有利于电子的快速传输,在低温下易于溶解处理,具有较稳定的结构,而且可以应用不同的技术制备成各... ZnO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很容易通过形貌的控制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掺杂而获得更佳的光电性质。ZnO的导电性比TiO_2高几个数量级,有利于电子的快速传输,在低温下易于溶解处理,具有较稳定的结构,而且可以应用不同的技术制备成各种形貌,如纳米棒、纳米片等。与传统ZnO粉体相比,一维的ZnO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长径比、更高的电子密度和较低的功函数,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为研究易于制备、成本较低的ZnO纳米材料制备技术,详细列举和对比了较成熟的7种ZnO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为以上研究领域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纳米棒 阵列 制备
下载PDF
氮掺杂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萍 徐荣声 +3 位作者 孙冬 史小红 徐炜 李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7,共11页
采用生物质枸杞杆为原料、KHCO_(3)为活化剂、尿素为氮源,制备枸杞杆氮掺杂生物炭。利用氮气吸附-脱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所制生物... 采用生物质枸杞杆为原料、KHCO_(3)为活化剂、尿素为氮源,制备枸杞杆氮掺杂生物炭。利用氮气吸附-脱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所制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特性,并探析其对水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KHCO_(3)活化枸杞杆的最佳条件:m(枸杞杆炭化料)∶m(KHCO_(3))=1∶2、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 h。在枸杞杆生物炭(LBC)表面掺杂尿素的最佳条件:LBC与尿素的负载比为1∶4(质量比),800℃下煅烧1 h,得到氮掺杂生物炭(LBC-N)。LBC和LBC-N的比表面积分别为940.29 m^(2)/g和1169.78 m^(2)/g,总孔体积分别为0.57 cm^(3)/g和0.72 cm^(3)/g,平均孔径分别为5.81 nm和3.20 nm,均是以介孔为主的生物质活性炭材料。在相应实验条件下,LBC和LBC-N对MB的吸附量分别为542.02 mg/g和639.20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LBC和LBC-N对MB的吸附过程。根据氮掺杂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和吸附实验,LBC-N对MB分子的吸附过程是以π-π相互作用、氢键作用、静电吸引作用等化学作用为主,孔隙填充物理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杆 氮掺杂生物炭 尿素 吸附 亚甲基蓝
下载PDF
葡萄酒残渣用于植物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研究
5
作者 王飞 富佳雨 +3 位作者 王燕 袁振 王毅敏 刘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205,共5页
以葡萄酒残渣(GWR)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信息由高到低依次为:糖类、多酚、黄酮、蛋白质。用GWR实现了金纳米颗粒(GNPs)的绿色制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GNPs的结构形态进... 以葡萄酒残渣(GWR)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信息由高到低依次为:糖类、多酚、黄酮、蛋白质。用GWR实现了金纳米颗粒(GNPs)的绿色制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GNPs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分析得到GWR中酚类或多羟基类物质作为还原剂存在,而起保护作用的主要为多酚和黄酮类物质,GNPs结构为面心立方晶体。通过控制变量探究了GNPs的合成规律,发现酸碱度和反应温度是影响GNPs形貌的主要因素,而提取液浓度与反应容器是影响GNPs粒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残渣 酚类 金纳米颗粒 合成规律 外界因素
原文传递
Cu-Zr复合氧化物催化耦合甘油和CO_(2)合成碳酸甘油酯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换换 柯义虎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u-Zr物质的量比的Cu1-xZrxO_(2)双金属氧化物,以此为催化剂,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副产物甘油与温室气体CO_(2)耦合反应制备精细化工产品碳酸甘油酯。结果表明,Zr掺杂量不同,催化剂对甘油羰基化反应效果呈现明...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u-Zr物质的量比的Cu1-xZrxO_(2)双金属氧化物,以此为催化剂,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副产物甘油与温室气体CO_(2)耦合反应制备精细化工产品碳酸甘油酯。结果表明,Zr掺杂量不同,催化剂对甘油羰基化反应效果呈现明显差距,最佳反应条件下,Cu0.99Zr0.01O_(2)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甘油转化率和碳酸甘油酯选择性分别达到64.1%和85.9%。并且发现与纯CuO和纯ZrO_(2)相比,Cu1-xZrxO_(2)复合氧化物在甘油与CO_(2)耦合反应体系中表现出更强的催化活性,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程序升温脱附(TP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推测高活性与Zr在CuO表面的分散程度、催化剂表面氧物种含量及酸碱性位点数量有关。此外,为了研究催化剂的稳定性,以Cu0.99Zr0.01O_(2)催化剂作为基准进行了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六次循环后,甘油的转化率和碳酸甘油酯的选择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碳酸甘油酯 二氧化碳 复合氧化物 2-氰基吡啶
下载PDF
宁夏高灰煤与向日葵秸秆的混合灰的熔融行为
7
作者 孙冬 徐荣声 +3 位作者 徐炜 王萍 史小红 李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7-1468,共12页
生物质与煤共燃烧是能源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研究了宁夏高灰煤灰(WWA)、向日葵秸秆灰(SSA)及不同质量比的WWA与SSA的混合灰(W_(3)S_(1)、W_(2)S_(1)、W_(1)S_(1)、W_(1)S_(2)和W_(1)S_(3))在高温下的熔融温度特性,并通过X射线荧光... 生物质与煤共燃烧是能源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研究了宁夏高灰煤灰(WWA)、向日葵秸秆灰(SSA)及不同质量比的WWA与SSA的混合灰(W_(3)S_(1)、W_(2)S_(1)、W_(1)S_(1)、W_(1)S_(2)和W_(1)S_(3))在高温下的熔融温度特性,并通过X射线荧光衍射(XRF)分析灰的化学组成、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物质演化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高温下灰渣的微观形貌,以及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灰在高温下的液相含量,阐明影响灰熔融过程的影响因素,阐释灰的熔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SSA后,混合灰的4种熔融特征温度开始减小。当SSA添加质量分数为33%(W_(2)S_(1))时,灰熔融温度最低,其变形温度(DT)降低至1228℃,比WWA降低了约50℃;随着SSA质量分数的继续增加,混合灰的DT和软化温度(ST)略有升高,但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升高明显。高温下,灰中碱性组分形成白榴石、透辉石、钾霞石和镁黄长石等硅铝酸盐,是灰熔融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随着SSA比例的增加,部分碱性组分以高熔点的单体氧化物或无定形物质存在,造成灰的FT升高。WWA中添加少量SSA后,混合灰的起始液相温度降低,熔融过程与煤灰相似,主要熔融过程(液相含量超过80%)发生在1300℃之前。当SSA的质量分数超过50%时,起始液相温度增加,主要熔融过程发生在1400℃。本文为解决向日葵秸秆与煤共燃烧过程中的结渣问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向日葵秸秆灰 灰熔融特性 矿物质演变 结渣机理
下载PDF
烟气CO_(2)化学吸收与加氢转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燕霞 付娜 胡修德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5,共12页
燃煤电厂燃烧发电过程排放大量CO_(2),烟气中CO_(2)高效捕集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实现碳减排而言尤为重要。燃烧后烟气CO_(2)化学吸收是目前最成熟的分离方法,目前已有相关CO_(2)捕集项目成功运行,但仍存在高成本、高能耗的缺点。新型高效CO... 燃煤电厂燃烧发电过程排放大量CO_(2),烟气中CO_(2)高效捕集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实现碳减排而言尤为重要。燃烧后烟气CO_(2)化学吸收是目前最成熟的分离方法,目前已有相关CO_(2)捕集项目成功运行,但仍存在高成本、高能耗的缺点。新型高效CO_(2)吸收剂开发、工艺优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串联加氢催化合成化学品、燃料是燃煤电厂进行碳减排的有效途径。随着CO_(2)催化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在CO_(2)催化加氢制化学品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介绍了单胺吸收剂碳捕集原理和再生能耗,进一步综述了新型吸收剂(混合胺溶液、两相吸收剂和功能化离子液体)的CO_(2)吸收性能、节能降耗原理及碳捕集流程,探讨了CO_(2)解吸催化剂、工艺参数优化在降低再生能耗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从不同类型的CO_(2)加氢转化产物(甲醇、低碳烯烃和高碳烃)出发,对CO_(2)催化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燃烧后烟气CO_(2)化学吸收法及CO_(2)加氢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化学吸收 催化加氢 甲醇 烯烃 高碳烃
下载PDF
微波辅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梅 金权 +3 位作者 孙功成 程雪云 李佳佳 徐荣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3-1162,共10页
为阐明微波场联合过氧乙酸(PAA)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选取山西临汾(LF)、宁夏宁东(ND)、山西灵石(LS)和河南洛阳(LY)脱矿物质煤及三种含硫模型化合物苄硫醇(Benzyl mercaptan, BM)、苯并(b)噻吩(Benzo (b) thiophene,BT)和二苯基亚砜(D... 为阐明微波场联合过氧乙酸(PAA)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选取山西临汾(LF)、宁夏宁东(ND)、山西灵石(LS)和河南洛阳(LY)脱矿物质煤及三种含硫模型化合物苄硫醇(Benzyl mercaptan, BM)、苯并(b)噻吩(Benzo (b) thiophene,BT)和二苯基亚砜(Diphenyl sulfoxide,DS)作为研究对象。微波功率为100 W,并联合PAA,辐照1-5 min,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固相中硫形态的变化;通过离子色谱仪(Ion chromatography,IC)分析脱硫后液相中SO2-4 的浓度;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萃取物中硫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硫化物硫的含量高,脱硫率大,LY和LS最大脱硫率分别高达55.06%和45.78%,ND和LF最大脱硫率分别为31.24%和28.21%,煤中的硫醇比噻吩和亚砜更易脱除,且脱硫过程中硫形态逐渐向高价态转化,含硫键在微波场中断裂,最终可被PAA氧化为SO2-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微波 有机硫 GC/MS 含硫模型化合物
下载PDF
植物还原制备纳米金过程中黄酮类物质的作用、外界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海 王飞 +2 位作者 王毅敏 宋桃 柯义虎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6,共9页
植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 GNPs)绿色经济、易操作、原材料可再生,避免了有毒化学试剂的使用以及物理法高成本的投入,为GNPs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植物种类繁多且生物成分复杂,以植物提取液为整体制备GNPs不同的... 植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 GNPs)绿色经济、易操作、原材料可再生,避免了有毒化学试剂的使用以及物理法高成本的投入,为GNPs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植物种类繁多且生物成分复杂,以植物提取液为整体制备GNPs不同的活性组分会互相干扰,使GNPs合成机制变得复杂。此外,提取液与金前体浓度、酸碱度、温度等外界因素也直接影响着GNPs的合成。系统的综述了黄酮类物质在合成GNPs过程中的还原与保护机理,外界因素在转化率、形貌粒径、分散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以及GNPs在抗癌,药物传递,抗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植物法制备GNPs的局限性。对调控制备GNPs活性组分的作用机制以及制备条件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还原法 纳米金 黄酮类物质 外界因素 应用
下载PDF
金属离子及羧基单体对PAM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雒春辉 王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将丙烯酰胺(AM)与羧基单体共聚,并浸泡在阳离子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双网络水凝胶。采用SEM、FTIR以及TGA表征了水凝胶的微观结构以及离子键强度,借鉴橡胶弹性理论计算了水凝胶的有效交联密度和有效交联点间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电子拉力... 将丙烯酰胺(AM)与羧基单体共聚,并浸泡在阳离子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双网络水凝胶。采用SEM、FTIR以及TGA表征了水凝胶的微观结构以及离子键强度,借鉴橡胶弹性理论计算了水凝胶的有效交联密度和有效交联点间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电子拉力机考察了金属离子和羧基单体对水凝胶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网络水凝胶网络结构不均匀,强度仅为3.3kPa;Ca^(2+)、Fe^(2+)、Cu^(2+)与羧基双齿配位,水凝胶强度提高至43、54、22 kPa;Fe^(3+)与羧基三齿螯合,网络结构最致密,拉伸强度高达6123 kPa。此外,AM与衣康酸和丙烯酸共聚所得水凝胶强度均大于4.0 MPa,而与马来酸共聚仅为1.0 MPa。Fe^(3+)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还赋予了水凝胶自愈合性能,愈合后的水凝胶抗拉强度可达130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水凝胶 羧酸单体 双网络 高价离子 拉伸强度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H_(2)O_(2)-咪唑类离子液体脱除煤中硫分及灰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梅 孙功成 +3 位作者 程雪云 金权 李佳佳 徐荣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90-498,共9页
为了考察H_(2)O_(2)-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脱除煤中硫分和灰分的效果,选取具有相同阳离子的5种亲水性离子液体和2种疏水性离子液体(ILs),即:[BMIM][Br],[BMIM][Cl],[BMIM][BF_(4)],[BMIM][HSO_(4)],[BMIM][H_(2)PO_(4)],[BMIM][PF_(6)]和[... 为了考察H_(2)O_(2)-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脱除煤中硫分和灰分的效果,选取具有相同阳离子的5种亲水性离子液体和2种疏水性离子液体(ILs),即:[BMIM][Br],[BMIM][Cl],[BMIM][BF_(4)],[BMIM][HSO_(4)],[BMIM][H_(2)PO_(4)],[BMIM][PF_(6)]和[BMIM][NTf_(2)],分别与30%H_(2)O_(2)共同作用于宁东SM煤,对反应后的离子液体进行回收再利用。用化学法测定反应前后煤样的形态硫,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等对反应前后煤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改善了H_(2)O_(2)的脱硫脱灰能力,其中H_(2)O_(2)-[BMIM][PF_(6)]体系处理后煤样的脱硫率比单纯H_(2)O_(2)处理增大了18.76%,H_(2)O_(2)-[BMIM][NTf_(2)]体系处理后煤样的脱灰率比单纯H_(2)O_(2)处理增大了27.50%。疏水性离子液体比亲水性离子液体对H_(2)O_(2)脱硫脱灰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FT-IR表征结果表明,经H_(2)O_(2)-ILs体系作用后煤样中的含硫官能团的特征峰强度相对于H_(2)O_(2)单独作用的煤样明显降低,说明离子液体作用可使煤中的硫分被有效脱除。XRD表征结果表明,经H_(2)O_(2)-ILs体系处理后煤样中石英等各种矿物质的衍射峰强度相对于H_(2)O_(2)单独作用的煤样明显降低,说明离子液体作用煤中的灰分被部分脱除。BET表征结果表明,H_(2)O_(2)-ILs体系处理后煤样相比于H_(2)O_(2)单独处理煤样,其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都有所增大,说明离子液体的加入使煤的结构更加松散。TG表征结果表明,H_(2)O_(2)-ILs体系处理样在热解过程中比原煤有更多的挥发性物质逸出,发热量小幅度降低。离子液体经过7次循环利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脱硫脱灰效果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脱硫 脱灰 形态硫 离子液体再生
下载PDF
贵金属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 王毅敏 +1 位作者 袁振 柯义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58-2762,共5页
阐述了化学法中以分子氧为氧化剂,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DHA)过程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多种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甘油制备DHA的效果及其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对负载型贵金属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 阐述了化学法中以分子氧为氧化剂,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DHA)过程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多种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甘油制备DHA的效果及其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对负载型贵金属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DHA的研究过程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甘油 非均相催化 二羟基丙酮
下载PDF
高强度耐溶胀仿软骨PVA/CS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雒春辉 赵宇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12-1818,共7页
利用冻融循环并浸泡柠檬酸钠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壳聚糖(PVA/CS)复合水凝胶。通过FTIR、XRD,DSC和SEM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并测试了其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VA单网络水凝胶网孔尺寸在1.5~8.2μm,自由水含量为76.2%,有效交联密度为0.028... 利用冻融循环并浸泡柠檬酸钠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壳聚糖(PVA/CS)复合水凝胶。通过FTIR、XRD,DSC和SEM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并测试了其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VA单网络水凝胶网孔尺寸在1.5~8.2μm,自由水含量为76.2%,有效交联密度为0.0288 mol/L,抗拉和抗压强度仅为0.2和1.4 MPa。而复合水凝胶由于氢键与离子键的协同交联作用,其网孔尺寸和自由水含量分别降低至1.5μm和1.4%,有效交联密度提高至0.4210 mol/L,抗拉和抗压强度分别为9.3和16.6 MPa。同时,该水凝胶还具有优异的抗疲劳与耐溶胀特性,连续压缩10次后水凝胶的抗压强度和韧性分别为初始值的88.1%和84.3%,在去离子水中溶胀平衡后的抗拉强度高达4.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聚乙烯醇 壳聚糖 耐溶胀 仿软骨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金属材料割线模量峰值与其弹性极限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亚明 贾延 +2 位作者 牛晟 罗玉财 陈静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快速确定金属材料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弹性极限或屈服应力,对高碳钢与低碳钢进行了拉伸和压缩试验,绘制了割线模量-应变曲线,分析了割线模量峰值与弹塑性变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应力-应变全过程中割线模量存在明显峰值,且达到峰值后... 为了快速确定金属材料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弹性极限或屈服应力,对高碳钢与低碳钢进行了拉伸和压缩试验,绘制了割线模量-应变曲线,分析了割线模量峰值与弹塑性变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应力-应变全过程中割线模量存在明显峰值,且达到峰值后呈现衰减特征.峰值所在的位置与其弹性极限具有较为稳定的对应关系,因而通过确定该峰值所在位置可以间接确定弹性极限.割线模量峰值与弹性极限均可能受到加载速度、边界条件或应力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存在尺寸或形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线模量 弹性极限 屈服极限 单轴应力状态 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 残余变形 卸载试验
下载PDF
强韧抗溶胀水凝胶的简单构筑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雒春辉 赵宇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4-2033,共10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采用循环冻融法制备了前驱体水凝胶(PVA-CS),并经过浸泡氯化钠溶液和透析后处理构筑了强韧抗溶胀复合水凝胶(PVA-CS-6.16-3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采用循环冻融法制备了前驱体水凝胶(PVA-CS),并经过浸泡氯化钠溶液和透析后处理构筑了强韧抗溶胀复合水凝胶(PVA-CS-6.16-3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流变仪表征了两种水凝胶的微观结构,采用拉力机测试了其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结晶微区、氢键及链缠结等协同交联作用,PVA-CS-6.16-30具备高效能量耗散机制.与前驱体PVA-CS相比,PVA-CS-6.16-30的交联密度由7.69×10-4mol/cm^(3)增加至9.97×10-4mol/cm^(3),自由水含量由62.8%降低至52.6%,网络尺寸由6.11 nm降低至5.21 nm,凝胶分数由58.6%增加至86.8%,PVA结晶度由14.8%增加至17.2%,其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韧性及抗压强度分别为2.9 MPa,229%,3.3 MJ/m^(3)和7.6 MPa.此外,该复合水凝胶还具有优异的耐溶胀与抗蠕变性能.在37℃的PBS缓冲溶液中浸泡7 d后,其抗拉和抗压强度分别高达2.8和7.5 MPa,优于常见水凝胶.商品化的原料、简单的构筑方法及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推动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和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耐溶胀性 高强度 简单构筑
下载PDF
紫藤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舂龙 詹慕蓉 +8 位作者 高华 刘正 苟洪倩 阳倩倩 马赫 陈钇洁 罗婷 江志波 南泽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005-9016,共12页
紫藤是豆科紫藤属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在中国多地有栽培。在民间,紫藤常常被用于治疗腹水浮肿、关节肿痛、通风、小便不利等病症。前期研究表明紫藤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酚类、生物碱、凝集素类、有机酸等;紫藤的粗提物和... 紫藤是豆科紫藤属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在中国多地有栽培。在民间,紫藤常常被用于治疗腹水浮肿、关节肿痛、通风、小便不利等病症。前期研究表明紫藤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酚类、生物碱、凝集素类、有机酸等;紫藤的粗提物和单体成分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降血压、抗癌、抗病毒作用、抑菌作用、凝集作用等,说明紫藤具有重要的药物研究价值。然而,迄今为止有关紫藤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工作仍未见综述报道,因此,开展对紫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将为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紫藤药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阴极扫描法恢复三氧化钨光电化学水氧化性能及其机制
18
作者 李东 李瑞 +2 位作者 吴发超 孙文周 高彩云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4-1160,共7页
三氧化钨(WO_(3))是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PEC)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经电解后,WO_(3)光阳极会的PEC催化活性将出现急剧地衰减,导致其无法循环使用,造成了浪费。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问题,实验以钨酸钠(Na_(2)WO_(4... 三氧化钨(WO_(3))是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PEC)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经电解后,WO_(3)光阳极会的PEC催化活性将出现急剧地衰减,导致其无法循环使用,造成了浪费。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问题,实验以钨酸钠(Na_(2)WO_(4)·2H_(2)O)为钨源,HCl为酸源,通过沉淀法制备了WO_(3)粉体。然后,采用刮刀涂布工艺制备了涂层厚度约为15μm的WO_(3)/FTO电极。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结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XRD和Raman结果表明,制备的WO_(3)具有单斜结构。通过FE-SEM观察发现,WO_(3)的表面形貌是由10~30 nm的纳米颗粒组成。PEC测试结果表明,电解前的WO_(3)/FTO电极在1.5 V vs.Ag/AgCl偏压作用下,可以产生7.7 mA/cm^(2)的饱和光电流,是同等条件下电解后WO_(3)/FTO电极的3.7倍(2.1 mA/cm^(2))。但经过阴极扫描后,可以使WO_(3)/FTO电极的饱和光电流恢复至8.1 mA/cm^(2),这与电解前相比,恢复率达105%。在对WO_(3)/FTO电极PEC性能恢复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WO_(3)表面O原子的结合状态是决定其PEC性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三氧化钨 纳米材料 水氧化 阴极扫描 恢复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侧柏叶水提液制备粒径可控的银纳米颗粒
19
作者 刘海 袁振 +3 位作者 王毅敏 柳华 柯义虎 王美怡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4,共8页
使用植物质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方法具有绿色、经济、环保的特点,受到全球科学家的青睐。本实验使用超声波辅助侧柏叶水提液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得到粒径可控的球状银纳米颗粒。通过实验得出,超声波可提高侧柏叶植物质的提取效率且对... 使用植物质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方法具有绿色、经济、环保的特点,受到全球科学家的青睐。本实验使用超声波辅助侧柏叶水提液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得到粒径可控的球状银纳米颗粒。通过实验得出,超声波可提高侧柏叶植物质的提取效率且对植物质的性质无明显影响,超声波辅助反应可制备出粒径更小的银纳米颗粒并可提高产率。此外,超声波功率、银离子浓度、侧柏叶植物质浓度的调整均可制备出不同粒径范围的银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侧柏 超声波
下载PDF
不同晶相和形貌三氧化钨的可控合成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高彩云 李瑞 李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0-153,159,共5页
通过过氧化聚钨酸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的WO_(3),研究了pH对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pH可以实现对WO_(3)晶型和形貌的可控合成;晶体结构对WO_(3)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晶相WO_(3)的PE... 通过过氧化聚钨酸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的WO_(3),研究了pH对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pH可以实现对WO_(3)晶型和形貌的可控合成;晶体结构对WO_(3)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晶相WO_(3)的PEC性能差异明显,与六方WO_(3)(h-WO_(3))和六方-立方WO_(3)(h-c-WO_(3))的PEC性能相比,立方WO_(3)(c-WO_(3))纳米棒的PEC性能得到极大地提高,主要是因为晶体结构改善了c-WO_(3)对长波长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另外,在PEC水分解过程中,纳米棒加速了光生电子的转移速度,从而减小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可见合理调控pH是制备具有高PEC性能WO_(3)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相 形貌 三氧化钨 光电化学 水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