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展望——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本科实践教育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冶进海 《大学教育》 2020年第1期122-124,140,共4页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高校校媒矩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高校实训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创办的新媒体数量的增多以及部分院系融媒体实验室、AR/VR实验室等的建立,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从理论教学为主不断...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高校校媒矩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高校实训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创办的新媒体数量的增多以及部分院系融媒体实验室、AR/VR实验室等的建立,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从理论教学为主不断转向理论前沿的实践性教学,以便多层面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为案例,提出了轮岗式、全媒体式、项目式、对接式等实践性培养方式,指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改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体系 高校 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 实践性教学
下载PDF
西部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的实践与创新——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霞 徐井楠 保惠 《新闻知识》 2023年第11期72-78,95,共8页
西部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努力克服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等先天不足,还面临着部校共建尚未全部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难以匹配、教师教研教改意识不强等问题。未来应... 西部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努力克服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等先天不足,还面临着部校共建尚未全部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难以匹配、教师教研教改意识不强等问题。未来应从系统论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地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推动部校共建落地;建构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快加强对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研究与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院校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部校共建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汉双语新闻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系为例
3
作者 姜文姬 张菊样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21期21-22,共2页
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系民汉双语教学现状为个案研究,针对民族院校新闻学专业民族特色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汉双语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初探——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秋红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第10期74-76,共3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民族高校在推广普通话、弘...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民族高校在推广普通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入手,通过分析当前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倡导将方言元素融入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拓展延伸语言类课程,增加教学课时,将教育与传承相结合,积极探索民族高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新模式,从而实现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课程改革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族院校主题班会教育引导现状及对策——以北方民族大学主题班会为例
5
作者 母恩和 杨梅 +3 位作者 王露露 马萍 李亚婷 何海平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5期85-87,共3页
民族院校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主题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重视不够、教育引导不到位等原因,民族院校没有发挥好召开班会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晚班会的现状为例,对北方民族大学主题班会... 民族院校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主题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重视不够、教育引导不到位等原因,民族院校没有发挥好召开班会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晚班会的现状为例,对北方民族大学主题班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班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
下载PDF
地方新闻史书写的新范式——评于凤静《当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
6
作者 张学霞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63-174,共12页
《当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作为一部填补地方新闻史研究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空白的学术著作,在地方新闻史书写范式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它以少数民族传媒实践为书写路径,聚焦媒介生态,以史论、史观为统摄,将问题意识... 《当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作为一部填补地方新闻史研究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空白的学术著作,在地方新闻史书写范式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它以少数民族传媒实践为书写路径,聚焦媒介生态,以史论、史观为统摄,将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导意义与史料、史实、史识相结合,注重研究视角的呈现。这一探索打破了传统编年史体例书写的局限和政治决定论、唯国家视域的观点局限,但在媒介技术研究、空间研究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新闻史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 书写范式 媒介生态 问题意识
下载PDF
高校操场文化活动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中的路径与作用
7
作者 石柯 郝思伟 《炎黄地理》 2024年第7期55-57,共3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当中。高校操场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风貌。校园文化建设并非只是物质建设,重要的是陶冶与熏陶。文章基于地区本土特色,探究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当中。高校操场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风貌。校园文化建设并非只是物质建设,重要的是陶冶与熏陶。文章基于地区本土特色,探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传播路径,思考民族高等院校如何以操场为文化载体进行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播。通过操场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实现文化育人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播 民族高等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育人 本土特色 文化载体 一所 文化风貌
下载PDF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废话文学”的生成机制及传播效应
8
作者 王艺瑾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1期130-132,共3页
“废话文学”是网络空间中一种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它多活跃于哔哩哔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生成方式主要有基因型、重复强调型、前后矛盾型、逻辑一致型四种。传播媒介的助推、“废话文学”的语用功能及语言模因的强势性是其传播的... “废话文学”是网络空间中一种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它多活跃于哔哩哔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生成方式主要有基因型、重复强调型、前后矛盾型、逻辑一致型四种。传播媒介的助推、“废话文学”的语用功能及语言模因的强势性是其传播的主要动因。这种语用表达方式能够增强话语的修辞效果、加强交际双方的互动性,但又对准确的话语解码、和谐的语言生态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模因论 “废话文学”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从“花儿”民歌的语言特色看西北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路径
9
作者 孙妍 《今古文创》 2025年第8期133-136,共4页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共有共享的民歌形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西北多民族交融与共创的艺术结晶。本文聚焦于“花儿”的语言特色,通过分析“花儿”语言中所体现的民族融合元素、地域特性以及文化交流印记,深入探讨这一民...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共有共享的民歌形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西北多民族交融与共创的艺术结晶。本文聚焦于“花儿”的语言特色,通过分析“花儿”语言中所体现的民族融合元素、地域特性以及文化交流印记,深入探讨这一民间艺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贡献。另外,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方针,进一步探讨了当地部门如何利用“花儿”这一文化载体形成多维度实践路径,在加强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结与文化认同的同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民族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性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艳华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0年第4期52-55,62,共5页
民族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不能照搬现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适应民族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在此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其一,编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知识背景与结构的教材;其二,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形成严谨、扎实... 民族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不能照搬现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适应民族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在此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其一,编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知识背景与结构的教材;其二,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形成严谨、扎实的教学风格;其三,将美育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高度发扬古代文学的人文关怀作用;其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特色,从而激活古代文学的自身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古代文学 教学模式 能力创新
下载PDF
有的放矢的古代传播——敦煌说唱文学的传播者与受众分析
11
作者 李拜石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105-105,111,共2页
敦煌文献与中国的信息传播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敦煌文献中的说唱文学作为古代一种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的语言传达行为,其传播方式、借助的传播工具、传播的范围之广、受广大受众的欢迎程度以及大部分传播内容,都表明其传播者对受众的... 敦煌文献与中国的信息传播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敦煌文献中的说唱文学作为古代一种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的语言传达行为,其传播方式、借助的传播工具、传播的范围之广、受广大受众的欢迎程度以及大部分传播内容,都表明其传播者对受众的普适性、受众成分还是了解和掌握并针对受众群体制定了相应的传播策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说唱文学 传播者 受众
下载PDF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地域书写——以文学景观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志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以景观书写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对滇云大地的山水景观、古迹形胜景观及民俗文化景观的多元描述,不仅是对云南古代文学地域文化特征的表现,也是其地缘认同情怀的重要反映...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以景观书写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对滇云大地的山水景观、古迹形胜景观及民俗文化景观的多元描述,不仅是对云南古代文学地域文化特征的表现,也是其地缘认同情怀的重要反映。滇云大地的江山之美是明清少数民族文人地域书写的重要条件;滇云大地独特的人文环境是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地域书写的现实因素;滇云大地浓郁的农耕文化氛围与传统宗法文化传承是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地域书写的内在因素。从文学景观的角度关注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的诗歌创作,对探究地理、地域因素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关系及文学景观的多重价值等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 地域书写 文学景观 地缘情怀
下载PDF
多媒介背景下少数民族文艺的传播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慧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麦克卢汉认为这个时代是"神话"式的电子时代,大众传媒给现代人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符号"世界。当传播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全方位信息渠道和窗口时,民族文化的传承必然要经过其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文艺面对信息大... 麦克卢汉认为这个时代是"神话"式的电子时代,大众传媒给现代人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符号"世界。当传播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全方位信息渠道和窗口时,民族文化的传承必然要经过其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文艺面对信息大潮的冲击,呈现出生产主体多元化、创作内容短平快、尝试对接资本市场、受众主体意识凸显等特征。此种情况下,少数民族文艺传播的文化特质会更加真实和本原,审美也更贴近各族群众日常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艺 受众 主体意识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关于民族院校《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文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6期210-211,共2页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亟需改革。民族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深化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充分实现少数民族...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亟需改革。民族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深化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充分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诸如教师工作量的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等现实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文学》 翻转课堂 必要性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融入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15
作者 张学霞 张韧洁 夏亮亮 《新闻知识》 2023年第1期73-76,95,共5页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为部校共建的新成果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专业课程,都在探索大讲堂运行的长效机制和内容实施的有效做法。因此,将优秀的实...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为部校共建的新成果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专业课程,都在探索大讲堂运行的长效机制和内容实施的有效做法。因此,将优秀的实践方式及时凝练并推广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北方民族大学新闻评论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大讲堂内容随机融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中,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包,从而构建起大讲堂内容融入的长效机制;同步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适时地拓展了大讲堂的内容,扩大了大讲堂的影响力;让学生复述、讲解、分析和评价大讲堂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并完成线上测试题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大讲堂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课程思政 考核评价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夏文学内涵及价值探论
16
作者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进程,西夏文学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与历史镜像,不仅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及文学价值。对... 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进程,西夏文学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与历史镜像,不仅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及文学价值。对西夏文学的研究,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基本立场,以多民族文学互动交融为研究视角,深入发掘西夏文学与主流文学的交融方式,从而为揭示中华文学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制与互融模式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学 西夏文学
下载PDF
创新与拓维:新文科建设中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17
作者 冶进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86-189,共4页
新文科是在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格局、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巨大变革中提出来的,新闻传播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和优质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与协作能力、跨学... 新文科是在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格局、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巨大变革中提出来的,新闻传播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和优质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与协作能力、跨学科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发展的综合判断能力与有效应对能力等。同时,从时间、空间以及内部、外部进行拓维,不限于过去认知、不满足于现有格局、不囿于内部体系、不止于外部资源,由此推动新文科建设中的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的发展和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闻传播教育 发展路径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文学书写中的家园主题——以叶广芩与和晓梅的小说创作为例
18
作者 尹书亭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0-31,共2页
叶广芩与和晓梅,受古老家族氛围的濡染,小说中渗透着浓重的家园情结。两位女性作家在面对自己的家园族群时,共同经历了从叛逃到回归再到重新审视的心理路程。这在她们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体现了其对家园族群的矛盾探索。
关键词 少数民族女性作家 家园主题 叶广芩 和晓梅
下载PDF
例析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艺术特色
19
作者 余江英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7期26-27,共2页
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的校园文学为例,分析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艺术特色。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艺术特色是别具一格的,不仅有突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还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以及感伤的基调,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的校园文学为例,分析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艺术特色。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艺术特色是别具一格的,不仅有突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还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以及感伤的基调,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文学作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地区 校园文学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主题探析
20
作者 余江英 《文教资料》 2018年第4期86-87,共2页
校园文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不同地区的校园文学具有不同的特点。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作者们用文字讴歌了他们对乡土的眷恋、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校园生活的思索、对未知前途的反思和对纯真友谊的追求。
关键词 恩施地区 大学校园文学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