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南流江流域土地覆盖及生物多样性模拟 被引量:19
1
作者 田义超 黄远林 +6 位作者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周国清 韩鑫 杨永伟 林俊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0-1334,共15页
以北部湾独流入海河流南流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2000年和2015年遥感数据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增长情景以及粮食安全情景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在此基础... 以北部湾独流入海河流南流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2000年和2015年遥感数据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增长情景以及粮食安全情景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InVEST模型对流域过去和未来不同情景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估,探讨了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流江流域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增幅最大,而耕地和林地减幅最大.流域土地系统中共存在着34种土地网络转移流关系,上游存在24种,中游20种,下游28种,耕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以及林地与园地之间的转换占到流域总土地利用变化的70.74%.CLUE-S模型模拟未来土地利用的Kappa系数达到0.86,表明模型模拟未来情景的土地利用精度满足要求.2000年、2015年、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2030年自然增长情景以及2030年粮食安全情景流域生境质量总得分和平均得分分别为866630,900357,921055,876231,865370和0.7457,0.7747,0.7925,0.7539,0.7466.2030年3种情景的中上游和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而中游地区则表现出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 CLUE-S模型 InVEST模型 情景模拟 南流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渔民生态知识的广西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目击状况初探
2
作者 李鼎 杨宗尧 +7 位作者 杨家靖 黄伟东 黎赞 杨嘉琪 朱静敏 周姣娣 于学颖 王京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12期10-13,共4页
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 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潮汐,时间)进行整理,结果显示钦州湾到廉州湾和沙田海域的目击人数比其他海域要多。反馈在秋季,天气晴朗,海面平静(风浪II级以下)条件下更容易目击到海豚的渔民数量在总样本中占比显著。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野外考察,详实地了解海豚的活动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中华白海豚 地方性生态知识
下载PDF
北部湾南流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3
3
作者 田义超 黄远林 +4 位作者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黄鹄 周国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156-8171,共16页
分析北部湾南流江流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估算了研究区2000—2015年流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 分析北部湾南流江流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估算了研究区2000—2015年流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借助于Theil Sen趋势、Mann Kendall检验以及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NPP的时空变化特征、未来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尺度上,流域NPP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44.03 g C m^-2(10 a)^-1,快于广西自治区,上游和下游地区NPP快于全区,而中游地区慢于全区;②空间尺度上,流域NPP的分布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中游最高(1098.99 g C/m^2),下游次之(1041.71 g C/m^2),而上游最小(1013.22 g C/m^2)。NPP的Sen趋势度介于-77.10—74.80 g C m^-2 a^-1之间,在空间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③空间波动性上,流域NPP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介于0.01—0.71,其中洪潮江水库、小江水库周边以及玉林市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区域处于高波动状态,而流域中部的六万大山以及五皇山地带则处于低波动状态;④未来变化趋势上,流域NPP的Hurst指数范围介于0—0.99之间,平均值为0.70,呈现单峰右偏分布,预示着流域NPP未来处于持续性增加的趋势;⑤驱动机制上,流域NPP与多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是该流域植被NPP的主控因子。由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所导致的NPP损失值最大,其值达到4715.62 t/a,而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NPP损失值最小,其值仅为184.63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Theil—Sen趋势 HURST指数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北部湾南流江流域
下载PDF
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喆 黄媛林 +4 位作者 朱俊华 胡文进 王巧贞 黄庶识 潘信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各植物组织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解析其内生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应用植物病原菌平板对峙实验和平铺捕食活性测试分析其可培养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从小花老鼠簕的根、茎、叶、花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44株可培养细菌,这些细菌隶属于18目26科37属66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分别占细菌种数的15.1%和13.6%;(2)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试验结果显示,获得29株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细菌,10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链霉菌属菌株拮抗作用最强且菌株Y129为潜在新物种。(3)捕食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5株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drug 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捕食活性,假单胞菌属菌株捕食活性最强,其中菌株Y90为潜在新物种。综上表明,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及其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菌种质资源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生防菌和药源菌的来源之一,该研究结果为提高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的药效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可培养细菌 植物病原菌 捕食活性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不同入侵年份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惠民 张燕 +2 位作者 王薛平 黄星 王耕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409,共5页
自2011年以来,互花米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盐沼湿地从无到有,并且快速扩张,改变了盐沼湿地的景观,进一步影响了盐沼湿地的碳收支平衡。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方法确定互花米草的入侵年份,分析了2019年10月广西北部湾潮间带... 自2011年以来,互花米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盐沼湿地从无到有,并且快速扩张,改变了盐沼湿地的景观,进一步影响了盐沼湿地的碳收支平衡。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方法确定互花米草的入侵年份,分析了2019年10月广西北部湾潮间带7条断面的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与互花米草生长年份的关系。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沿海岸线呈M型分布;(2)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量随互花米草生长年份的增加而升高,互花米草生长5年时达到最大;(3)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随互花米草覆盖度的增大而升高;(4)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土壤中C/N平均值为12.5(>12),说明土壤有机碳受陆源的输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湿地 空间分布 土壤有机碳 北部湾
原文传递
广西主要海湾表层沉积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研究——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苏琼源 王才广 +6 位作者 黄亮亮 冯逸珊 韦美亦 徐浩 承亚男 李楠 胥鹏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221-232,共12页
为了解广西主要海湾表层沉积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2021年8月在广西珍珠湾、钦州湾和廉州湾采集了25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和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含... 为了解广西主要海湾表层沉积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2021年8月在广西珍珠湾、钦州湾和廉州湾采集了25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和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TP和TOC均值分别为776.00,206.33mg/kg和0.41%,变异系数分别为53.35%,64.78%和47.33%.营养盐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表层沉积物的TN、TP和有机物均属于轻度污染.表层沉积物As、Cd、Cr、Cu、Hg、Ni、Pb和Zn均值分别为13.38,0.058,31.83,13.71,0.024,13.18,24.24和1.66mg/kg,且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发现3个海湾沉积物As、Cd、Ni属于轻度污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RI)在17.77~133.88之间,均值为56.45,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As和Hg对RI值的总贡献率达79.37%.广西主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源以及矿山开采和水产养殖复合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营养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广西主要海湾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海洋牧场研究发展态势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继光 孙慧 +5 位作者 朱帅 罗碧霞 周煜 朱鹏 许尤厚 刘思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2-2241,共10页
为了解中国海洋牧场的发展态势,通过主题检索“海洋牧场”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并利用Bibexcel、Ucinet、Netdraw、SPSS等软件对检索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总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洋牧场、人工鱼礁、渔业资... 为了解中国海洋牧场的发展态势,通过主题检索“海洋牧场”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并利用Bibexcel、Ucinet、Netdraw、SPSS等软件对检索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总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洋牧场、人工鱼礁、渔业资源是在海洋牧场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形成具有45名核心作者的学术群体,核心作者中心性分析表明中国学者科研能力层次不齐,在研究领域仍有难以把握研究动态、学术交流较少等缺点;学者派系特征已出现,但尚未形成学术派系。从文献计量方法,剖析海洋牧场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明确提出中国在海洋牧场发展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问题众多,研究精度和深度不够,缺少前瞻性和较高的战略视野,从而为进一步海洋牧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发展态势
下载PDF
活性小分子DHMBA含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8
作者 林啟福 黄精彩 +3 位作者 陈海峰 王红 米文静 王玉军 《合成化学》 CAS 2021年第6期484-490,共7页
以没食子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甲基化、还原反应制得牡蛎中的活性小分子DHMBA,并进一步通过PCC氧化、缩合反应合成其含氮衍生物(4a~4d);为进行构效分析,分别选用与DHMBA分子结构相近的丁香醛和2,3,4-三羟基苯甲醛作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 以没食子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甲基化、还原反应制得牡蛎中的活性小分子DHMBA,并进一步通过PCC氧化、缩合反应合成其含氮衍生物(4a~4d);为进行构效分析,分别选用与DHMBA分子结构相近的丁香醛和2,3,4-三羟基苯甲醛作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得一系列含氮衍生物(5a~5d)和(6a~6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试了化合物2~6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40 mg·mL^(-1)内,化合物4~6对受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4b、6b和6d的抑菌活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牡蛎 DHMBA 含氮衍生物 合成 抑菌活性 缩合 甲基化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大口黑鲈游泳行为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江涛 张艳秋 +7 位作者 张虹 刘春 邱小龙 陈铭 方俊超 邱晓桐 林蠡 吕晓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生长受到抑制,为探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应对密度胁迫的行为生理响应,设置了低(90尾·m^(-3))、中(110尾·m^(-3))、高(130尾·m^(-3))3个密度梯度,研究了大口黑鲈在胁迫1周后的游泳...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生长受到抑制,为探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应对密度胁迫的行为生理响应,设置了低(90尾·m^(-3))、中(110尾·m^(-3))、高(130尾·m^(-3))3个密度梯度,研究了大口黑鲈在胁迫1周后的游泳行为及红、白肌肉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口黑鲈游泳频率、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随密度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密度对大口黑鲈红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无氧代谢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密度由低水平升至中水平时,大口黑鲈红肌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酶(CS)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等有氧代谢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密度由低水平升至高水平时,大口黑鲈红肌PDH、CS和MDH等有氧代谢酶以及白肌HK、PFK和LDH等无氧代谢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研究表明,密度通过改变大口黑鲈游泳行为来影响肌肉能量代谢,中密度主要依靠红肌有氧代谢供能,高密度则主要依靠红肌有氧代谢和白肌无氧代谢来参与能量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密度胁迫 游泳行为 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成熟精子及卵子的超微结构观察
10
作者 赵玉薇 黄成 +2 位作者 邢佳敏 陈兴汉 张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明疣吻沙蚕成熟精子及卵子的超微结构特征,为其繁殖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疣吻沙蚕成熟精子及卵子的超微结构。【结果】疣吻沙蚕精子全长为(39.80±1.24)μm,由头部、中段、尾部... 【目的】探明疣吻沙蚕成熟精子及卵子的超微结构特征,为其繁殖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疣吻沙蚕成熟精子及卵子的超微结构。【结果】疣吻沙蚕精子全长为(39.80±1.24)μm,由头部、中段、尾部3个部分构成。精子头部主要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U”形,细胞核为卵圆形。中段较粗,与头部紧紧相连,主要由中心粒和线粒体等构成。线粒体位于宽大的核膜中,围绕在远端中心粒周围,形状为卵圆形,透射电镜下可观测到5个线粒体。尾部为细长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外侧有波浪形侧鳍。成熟卵子呈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140.63±2.09)μm,透射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成熟的卵黄颗粒电子密度深且均匀,卵黄颗粒周围存在大量的脂滴。【结论】明确了疣吻沙蚕成熟精子及卵子的超微结构特征,为理解其生殖细胞发育、受精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吻沙蚕 精子 卵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茅尾海牡蛎养殖管理与建议
11
作者 杨宗尧 蔡琪 +3 位作者 邢皓淋 贾真 于学颖 王京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牡蛎养殖作为茅尾海周边村落的主要生计方式之一,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了养殖户的生计信息、了解了茅尾海牡蛎养殖情况,针对茅尾海牡蛎养殖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开... 牡蛎养殖作为茅尾海周边村落的主要生计方式之一,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了养殖户的生计信息、了解了茅尾海牡蛎养殖情况,针对茅尾海牡蛎养殖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开展远海养殖、推进牡蛎养殖合作社的发展、推行新的养殖模式、加强浮筏回收管理。以期能够在维护养殖户利益与减轻茅尾海环境问题上取得成效,能为其他海域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茅尾海 浮筏养殖 塑料 管理与建议
下载PDF
Cd^2+和Hg^2+对波纹龙虾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华芳 卓宏标 +2 位作者 廖永岩 洪桂鑫 温崇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28.0~29.0℃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28.0~29.0℃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Cd^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2.5169、1.3378、1.0445、0.95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5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0.0560、0.0333、0.0246、0.022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227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毒性作用强于Cd^2+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龙虾 重金属离子 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下载PDF
对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健 郭丹 +3 位作者 翟子钦 王继金 喻达辉 白丽蓉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8期8-14,共7页
为查明对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只北海野生对角蛤,对其7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测的7个性状间呈正相关性(P<0.05);活体质量与壳宽的相关系数最高(0... 为查明对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只北海野生对角蛤,对其7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测的7个性状间呈正相关性(P<0.05);活体质量与壳宽的相关系数最高(0.752),其次为壳长(0.727),最低为前缘长(0.324);对对角蛤活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通径系数为0.442,壳高通过壳宽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275);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195),其次是壳长(0.115);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对角蛤的选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角蛤 形态性状 活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桐梓河流域径流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义超 王世杰 +6 位作者 白晓永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梁铭忠 周国清 劳燕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2,共7页
径流量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共同驱动,定量剖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成为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以桐梓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的水文和气象监测数据,通过累积距... 径流量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共同驱动,定量剖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成为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以桐梓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的水文和气象监测数据,通过累积距平和滑动T检验分析方法诊断了流域径流量的突变特征,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流域多年径流量和降水量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减少的速率分别为0.05亿m^3/a和-3.10 mm/a。(2)流域多年径流量的突变年份为2003年,其中1975-2003年为丰水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26亿m^3),而2003-2015年为枯水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44亿m^3),突变年份后径流量较突变年份前减少了18.48%。(3)径流量与降水量通过95%的红噪声验证的共振周期为0.8~2.8年以及3.8~6.5年,流域径流对降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作用,滞后作用的时间尺度为1~2年。(5)以1975-2003年为基准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的贡献在TB(2004年,2015年)时期分别达到43.42%和56.58%;如果考虑蒸发量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TB时期会增加到86.83%。该项研究可为定量化评估喀斯特典型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响应与贡献率 桐梓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二元逻辑斯蒂模型的桐梓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义超 黄远林 +5 位作者 白晓永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谢小魁 王日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62,共13页
为探明典型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控因素,以桐梓河流域1980、1990、2000、2010、2015年五期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以及二元逻辑斯蒂... 为探明典型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控因素,以桐梓河流域1980、1990、2000、2010、2015年五期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以及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最佳模拟尺度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桐梓河流域的景观类型异质性较强,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期间内转移过程比较复杂,各种土地类型流转中"转出与转入"现象普遍存在;桐梓河流域土地利用分析及其模拟的最佳空间模拟尺度为120 m×120 m;喀斯特流域林地与灌木林地的发生概率与降水量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降水量越大的地方流域林地分布概率不一定越高,其发生概率一般与气温正相关,温度越高,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出现概率越大;喀斯特流域草地的分布与岩性有极大的关系,草地发生概率一般出现在喀斯特地区以及降水量高的地区,而气温越高的地区草地出现的概率越低;从逐点对比的精度来看,建设用地的模拟准确率最高(89. 62%),水体次之(86. 15%),而草地的模拟准确率最低,仅为62. 68%。由此可见在对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变化及其驱动力识别时,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二元逻辑斯蒂 空间模拟 典型喀斯特 桐梓河流域
下载PDF
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54
16
作者 赵森 邓力华 陈芬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4-541,共8页
为了确定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成因,以筛选到的50条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 1.4.2和CUSP在线程序对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GC 3)较低,平均值为27.62%... 为了确定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成因,以筛选到的50条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 1.4.2和CUSP在线程序对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GC 3)较低,平均值为27.62%,有30个密码子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U RSC)>1,其中以A/U结尾的密码子29个,说明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偏向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有效密码子数(N ec)的平均值为47.02,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N ec和GC 3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29,P<0.05),表明密码子第3位上的碱基组成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中性分析结果显示,GC 3和GC 12相关性显著(r=0.464,P<0.01),回归系数为0.7064,说明突变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有重要影响。N ec-plot分析和奇偶偏好性分析表明,自然选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rbcL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和基于U RSC值的聚类分析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关。综合分析表明,突变是秋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自然选择和碱基组成也有一定影响。ACC、ACA和GCA为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叶绿体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不同植物FERONIA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森 邓力华 陈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3-1081,共9页
为了了解植物FERONIA(FER)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Codon W、CUSP在线程序和SPSS等分析软件对不同植物的FER基因密码子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对应性分析、PR2-Plot分析、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 为了了解植物FERONIA(FER)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Codon W、CUSP在线程序和SPSS等分析软件对不同植物的FER基因密码子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对应性分析、PR2-Plot分析、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子叶植物FER基因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高于双子叶植物,且单子叶植物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而双子叶植物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中,向量轴1(Axis 1)可解释的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42.25%、28.56%。在单子叶植物中,Axis 1与总G+C含量、GC3含量、G3含量、C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双子叶植物中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的碱基组成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形成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重要原因。PR2-Plot分析结果、中性绘图结果和ENC-Plot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选择是形成植物FE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驱动力。基于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比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得出的聚类分析结果更接近传统的分类结果。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植物分子进化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ONIA基因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分子进化
下载PDF
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积翠 喻达辉 白丽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1-199,共9页
【目的】探究瓜螺(Melo melo)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明确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为提高基因表达效率及了解瓜螺线粒体基因组的特性和进化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1条长度... 【目的】探究瓜螺(Melo melo)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明确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为提高基因表达效率及了解瓜螺线粒体基因组的特性和进化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1条长度大于300 bp且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的非重复基因序列,利用CodonW 1.4.2、Excel 2017及SPSS 22.0等软件进行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不同基因序列密码子位置所对应的G+C含量不同,其中,GC_(1)(密码子第1位所代表的G+C含量)、GC_(2)(密码子第2位所代表的G+C含量)、GC_(3)(密码子第3位所代表的G+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20%~51.90%、16.40%~40.60%和13.10%~34.90%,对应平均值为41.15%、32.29%和23.71%,GC_(1)和GC_(2)明显高于GC_(3);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在0.110~0.180,平均为0.137;密码子偏好性指数(CBI)在-0.272~-0.090,平均为-0.175;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在0.216~0.339,平均为0.277;有效密码子数(ENC)在36.84~53.75,平均为45.59;总平均亲水性(GRAVY)在0.480~1.394,平均为0.968。有30个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大于1.00,且主要以A/U结尾。中性绘图分析发现,GC_(1)和GC_(2)平均值(GC_(1)2)与GC_(3)的相关系数为-0.438,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显示,各散点(基因)均位于标准曲线附近,其中,NAD4、COX2和NAD3基因位于标准曲线上方,COX1、ATP6、NAD1、NAD6、COB、NAD5、COX3及NAD2等8个基因位于标准曲线下方;在对应性分析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向量轴的贡献率分别23.12%、15.19%、13.17%和9.63%,前4轴累计差异为61.12%。综合高频密码子与高表达密码子,最终筛选出4个最优密码子(UUU、GUU、ACU和CAU),且均以U结尾。【结论】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的形式,筛选出的4个最优密码子(UUU、GUU、ACU和CAU)均以U结尾。除了自然选择在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中占主导地位外,突变压力和碱基组成也影响其密码子偏好。因此,可通过瓜螺目的基因密码子优化,有效提高外源基因表达且优化性状决定基因,从而加速瓜螺优良亲本培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螺 线粒体 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自然选择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莉莉 喻达辉 +5 位作者 李雷旭 胡朝 翟子钦 陈健 吴颖瑞 白丽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121,共9页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4、27、30)和5个pH梯度(5、6、7、8、9)。结果表明,温度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温度18~30℃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先降后升;盐度对该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盐度为27和24;pH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 pH为6~9时,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幅度较小。在温度18~30℃,耗氧率与排氨率之比(O∶N)为5.56~45.4;在盐度18~30,O∶N为17.14~40.09;在pH5~9范围内,O∶N为27.59~40.4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钝缀锦蛤的生理生态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 温度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怀义 林海涵 +1 位作者 王秀娟 吴玉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青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蟹类之一。然而,青蟹池塘养殖主要投喂鲜杂鱼、低值贝类等,饵料利用效率低、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因此,青蟹配合饲料的研制是青蟹健康养殖的研究重... 青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蟹类之一。然而,青蟹池塘养殖主要投喂鲜杂鱼、低值贝类等,饵料利用效率低、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因此,青蟹配合饲料的研制是青蟹健康养殖的研究重点。文章简单总结青蟹的生物学特征、营养需求及现有养殖模式,旨在为青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生物学特征 营养需求 养殖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