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宁新翔 孙宏宇 +3 位作者 刘璐璐 杜雨轩 朱若琳 赵森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9期104-111,共8页
为了追踪和探索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期刊集收录的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对2000—202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 为了追踪和探索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期刊集收录的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对2000—202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研究领域内发文量和发文核心作者、关键词突现和聚类、文献共被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期刊共被引分析,揭示了该领域内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经历了2个阶段,整体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国际上形成了以Song L S、Wang L L等为主的大核心作者群体,但各群体之间联系较为分散。研究热点聚焦于进化、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方向。预测转录组测序以及基因组功能注释研究仍然是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双壳贝 贝类免疫 CITESPACE 可视化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MyD88-3基因克隆及溶藻弧菌感染后的表达模式
2
作者 方静 钱敏桦 +2 位作者 陈泓霖 杨绍宇 蔡小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0-1519,共10页
【目的】克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新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MyD88-3,分析其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后的表达模式,为探究太平洋牡蛎MyD88基因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和太平洋牡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克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新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MyD88-3,分析其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后的表达模式,为探究太平洋牡蛎MyD88基因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和太平洋牡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CgMyD88-3基因编码区(CDS),运用ProtScale、SWISS-MODEL和InterPro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溶藻弧菌感染前后,CgMyD88-3基因在太平洋牡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gMyD88-3基因CDS长度为537 bp,共编码178个氨基酸残基,CgMyD88-3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0.74 kD,理论等电点为6.10。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CgMyD88-3蛋白位于细胞质,含5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17TEED20、29SNLE32、76TQNE79、118TAND121、123TKED126)和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26TMK28、148TAK150、169SEK171)。CgMyD88-3氨基酸序列只含1个TIR(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结构域,不含Death结构域。CgMyD88-3氨基酸序列与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CvMyD88-like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100%,基于MyD8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CgMyD88-3先和美洲牡蛎CvMyD88-like聚为一支,然后与太平洋牡蛎CgMyD88-T1和CgMyD88-T2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CgMyD88-3基因在健康太平洋牡蛎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最高的为外套膜组织,鳃组织次之,在其他组织中依次为血细胞>性腺>消化腺>闭壳肌。溶藻弧菌感染后,太平洋牡蛎闭壳肌、消化腺、血细胞和鳃组织中的CgMyD88-3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在闭壳肌、消化腺和血细胞中感染72 h后达最高,在鳃中感染6 h后达最高,而在外套膜组织中感染后各时间段的CgMyD88-3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低于0 h。【结论】CgMyD88-3基因在健康的太平洋牡蛎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在外套膜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溶藻弧菌刺激可诱导CgMyD88-3基因高表达,表明CgMyD88-3基因可能在太平洋牡蛎抵御外界微生物及病原体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 基因克隆 溶藻弧菌 表达模式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万州江段、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沱江富顺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鱼类体内重金属积累分析
3
作者 冉璐 李健 《科学咨询》 202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三峡库区万州江段、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沱江富顺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鱼类受到Pb、Cr、Cd、As和Hg不同程度的污染,其鱼类体内肌肉中Pb、Cr、Cd、As和Hg的含量低于中国食物安全标准和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关键词 长江鱼类 重金属分析
下载PDF
石斑鱼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肖贺贺 徐凤巧 +4 位作者 刘明珠 苏美珍 余庆 李梦梦 李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6-814,共9页
【目的】明确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及研发抗病毒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IV感染过程中MCP基因... 【目的】明确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及研发抗病毒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IV感染过程中MCP基因的转录时序及其在SGIV感染石斑鱼脾脏、肝脏、肾脏、肠道、胃和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SGIV MCP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和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MCP和pcDNA3.1-MCP,然后以重组质粒pEGFP-N3-MCP转染石斑鱼脾细胞(Grouper spleen cell,GS)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以重组质粒pcDNA3.1-MCP转染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构建能稳定表达MCP蛋白的FHM细胞系(FHM-MCP),用于分析MCP蛋白对宿主细胞生长增殖及SGIV感染压力下细胞存活率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SGIV感染8 h后即可检测到MCP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即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在SGIV感染24 h后,MCP基因在石斑鱼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肝脏、肾脏和肠道组织中,而在胃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提示胃和鳃组织并非SGI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SGIV的MC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和细胞计数结果均证实,MCP蛋白能调节细胞生长及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在SGIV感染后24和48 h,FHM-MCP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FHM-Vector细胞(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FHM细胞),其存活率分别是FHM-Vector细胞的1.12和1.15倍。此外,FHM-MCP细胞在SGIV感染24和48 h后,其病毒滴度均高于FHM-Vector细胞,即MCP蛋白能促进SGIV病毒复制。【结论】SGIV的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其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通过促进宿主细胞分裂增殖及病毒复制,最终提高SGIV的病毒滴度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 主要衣壳蛋白(MCP)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宿主细胞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织锦巴非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莉莉 喻达辉 +3 位作者 覃绥杰 陈健 赵森 白丽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究温度和盐度对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该贝的繁育和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对织锦巴非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 【目的】探究温度和盐度对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该贝的繁育和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对织锦巴非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温度在10~30℃时,随着水温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2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在15~30时,随盐度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排氨率也逐渐增大,当盐度为25时,排氨率略有下降。在盐度29,水温10~30℃范围内,织锦巴非蛤的O∶N值为16.320~71.046,平均值为31.692。在水温24℃,盐度为15~30时,O∶N值为10.459~32.974,平均值为19.060。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温度的拟合方程:y=0.027 7x+0.130 1,R2=0.985 2;排氨率与温度:y=-0.000 2x^(2)+0.007 8x-0.045 4,R^(2)=0.808 4;耗氧率与盐度:y=0.047 2x-0.637 4,R2=0.922;排氨率与盐度:y=-0.000 2x^(2)+0.010 2x-0.117 9,R2=0.767 3;O∶N与温度:y=0.296 5x^(2)-9.898x+96.218,R2=0.874 1;O∶N与盐度:y=0.233 4x^(2)-11.58 1x+154.21,R^(2)=1。【结论】织锦巴非蛤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盐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健 白丽蓉 +1 位作者 罗会 喻达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57-2564,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形态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铰合线长)与产量性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合浦珠母贝产量性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决定程度,为产量性状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形态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铰合线长)与产量性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合浦珠母贝产量性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决定程度,为产量性状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形态较完整的1龄合浦珠母贝184只和2龄合浦珠母贝191只,分别测量其壳形态性状[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铰合线长(VL)]及产量性状[体质量(BM)、软体部质量(VM)和壳质量(SM)]后,使用SPSS 24.0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12.19%~15.15%,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30.90%~39.27%;2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8.90%~10.26%,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23.09%~29.23%。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564~0.955。1龄和2龄合浦珠母贝中进入最终多元回归方程的4个壳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4和0.778;对合浦珠母贝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形态性状在1龄贝中为壳宽、在2龄贝中为壳高,对应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286和0.536;在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中,1龄贝以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最大,2龄贝则是壳高对其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82和0.287。【结论】开展合浦珠母贝人工选育或留种时应根据不同贝龄进行相应性状的挑选,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在1龄个体中要首先考虑壳宽性状,在2龄个体中则应考虑壳高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贝龄 数量性状 通径分析 决定系数
下载PDF
西施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健 郭丹 +2 位作者 翟子钦 喻达辉 白丽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野生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78只西施舌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VM)、活体质量(... 为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野生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78只西施舌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VM)、活体质量(BM),以壳体性状(SH、SL、SW、AL、GL、SM)为自变量,体质量性状(BM、VM)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8个数量性状中,软体部质量变异系数最高,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活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分别与壳高和壳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831和0.646);壳宽和壳质量分别对活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362和0.487,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建立了关于体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R2<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通径分析 壳体性状 体质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八角茴香水提物调控宿主免疫反应抗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梦梦 韦红玲 +4 位作者 刘明珠 黄帅帅 王太霞 黄琳 李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56-2765,共10页
【目的】从免疫应答角度探析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水提物(IVE)调控宿主免疫反应而发挥抗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的作用机制,为八角茴香应用于石斑鱼健康养殖产业及开发绿色、健康、高效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光... 【目的】从免疫应答角度探析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水提物(IVE)调控宿主免疫反应而发挥抗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的作用机制,为八角茴香应用于石斑鱼健康养殖产业及开发绿色、健康、高效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及CCK-8细胞活力测定确定IVE的细胞安全工作浓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VE对宿主细胞干扰素相关基因(IFN、STAT1、PKR、ISG15、KKα、STING和IRF3)表达的影响,并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IVE在细胞水平抗SGIV的效果,通过石斑鱼活体试验进一步验证IVE的抗SGIV效果。【结果】IVE细胞水平的安全工作浓度≤0.50 mg/mL;IVE预处理GS细胞2 h可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激活干扰素相关基因(IFN、STAT1、PKR、IKKα、IRF3和STING)的表达。SGIV感染GS细胞24和48 h时,经IVE预处理的细胞病变效应(CPEs)明显少于未使用IVE预处理的GS细胞,且细胞内SGIV的MCP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表明IVE可有效抑制SGIV感染;此外,IVE可增强SGIV感染GS细胞中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具体表现为IFN、STAT1和IRF3基因在病毒感染后24 h极显著上调,PKR、IKKα、ISG15和STING基因在病毒感染后24和48 h呈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趋势。在石斑鱼活体试验中,IVE与SGIV混合腹腔注射后石斑鱼脾脏中SGIV的MCP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病毒感染后24和48 h均极显著低于仅注射SGIV的石斑鱼。【结论】IVE具有抑制SGIV感染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干扰素相关基因表达而激活宿主的抗病毒状态,从而发挥间接抗SGIV效果;也说明八角茴香在水产疫病防控中具有研发成渔用抗病功能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 八角茴香水提物(IVE) 免疫反应 抗病毒机制 干扰素
下载PDF
药用植物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原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鹏飞 刘明珠 +2 位作者 肖贺贺 余庆 许尤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15-2024,共10页
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类黄酮、挥发油、有机酸和单宁等活性成分,以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相对于传统的抗生素,具有天然、高效、价廉、无毒或毒性较低、易获得及对养殖动物和环境副作用小等优点,且药用... 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类黄酮、挥发油、有机酸和单宁等活性成分,以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相对于传统的抗生素,具有天然、高效、价廉、无毒或毒性较低、易获得及对养殖动物和环境副作用小等优点,且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成分制成的药物一般很少产生耐药性,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鉴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在水产养殖及其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价值,文章重点综述药用植物抗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和寄生虫病原,以及作为免疫增强剂调节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当前我国渔用药用植物功能产品多而不强,在水产养殖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受生长阶段和生长地点的影响,其准确用药剂量难以确定;②针对药用植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很少,传统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不同药用植物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机制尚未明确;③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不一致,实际用药过程中的药效差异明显。因此,今后应针对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使用方式、组合配比和复方剂型,以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充分发挥药用植物在水产养殖及其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和价值,利用药用植物研制开发出一批高效的绿色抗病渔药产品,大幅度提高化学药物替代率,有效降低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以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水产动物 病原防控 高质化养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翟子钦 喻达辉 白丽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13-119,共7页
【目的】研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野生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为该贝类的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21只织锦巴非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及体质量(BM)性状... 【目的】研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野生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为该贝类的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21只织锦巴非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及体质量(BM)性状。以壳形态性状(SL、SH、SW)为自变量、体质量性状(BM)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程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变异系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体质量与壳宽的相关系数最大(0.882),壳长与壳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596)。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0.573,壳高通过壳宽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0.423;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估计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BM=-32.258+0.309SL+0.356SH+1.456SW(R~2=0.874)。【结论】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开展织锦巴非蛤人工选育时,在形态性状上应首先考虑壳宽性状,同时加强壳高的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鱼类细胞培养历史、应用及培养条件研究概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美琴 蓝桢宇 +4 位作者 李进 郭锡燚 黄凤萍 廖元龙 蔡小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细胞培养指的是经过酶、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将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模拟动物体内环境进行培养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基于鱼类模型的潜在应用,开发了包括体外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技术。20世纪生物技术兴起,体外细胞培养逐渐渗透至各学科应... 细胞培养指的是经过酶、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将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模拟动物体内环境进行培养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基于鱼类模型的潜在应用,开发了包括体外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技术。20世纪生物技术兴起,体外细胞培养逐渐渗透至各学科应用,如免疫学、药理学、毒理学、遗传及组织再生和移植等。体外培养细胞具有模仿宿主细胞遗传同质性的优点,实验过程中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体内的反应变异性,且成本低、重复性好、道德约束小。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应用于病毒分离,细胞可从不同器官组织中获得。虽然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晚于哺乳动物,但从长远来看对于鱼类细胞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深远意义和广阔开发前景。简要讨论了鱼类细胞培养的历史进程、应用现状以及细胞培养技术,为未来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技术 鱼类细胞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文庆 黄龙 +5 位作者 赖明建 李湘妮 陈佳佳 刘凤坤 徐志雄 胡俊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111-119,共9页
【目的】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研究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交互设计8个处理(Ⅰ~Ⅷ),养... 【目的】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研究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交互设计8个处理(Ⅰ~Ⅷ),养殖8周后,评估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肠道组织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生长因子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结果】主效应仅养殖密度对摄食率的影响和投喂频率对肥满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交互效应仅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Ⅴ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中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处理Ⅱ、Ⅳ、Ⅵ、Ⅷ,分别提高10.16%、10.61%、9.27%和8.4%;摄食率显著高于处理Ⅰ、Ⅱ、Ⅳ、Ⅵ,分别提高10.94%、27.02%、26.45%和17.38%;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处理Ⅳ、Ⅶ、Ⅷ,分别降低7.87%、8.89%和8.89%。而处理Ⅰ生长性能与处理Ⅴ相比,仅摄食率显著降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并无显著差异。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对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Ⅴ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处理Ⅳ、Ⅵ、Ⅶ,处理Ⅰ、Ⅴ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于处理Ⅲ,处理Ⅰ、Ⅲ肌层厚度均厚于处理Ⅶ,其他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处理Ⅰ和Ⅴ的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大口黑鲈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3次/d,水温为25℃,150 L水体养殖25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投喂频率 水温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及基因表达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雪瑜 蒋美君 +7 位作者 钟方杰 黄琮荔 张斌 彭金霞 朱鹏 李选积 覃波忠 何苹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68-3575,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为筛选出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打下理论基础,也为繁育优质香港牡蛎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人工繁育(人工组)和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天然组)2种模式获得香... 【目的】明确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为筛选出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打下理论基础,也为繁育优质香港牡蛎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人工繁育(人工组)和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天然组)2种模式获得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及相关分析探究生长指标(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在试验期间(4月龄~12月龄)的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工组香港牡蛎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天然组香港牡蛎(P<0.05,下同),但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整体增幅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天然组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与生长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外套膜和闭壳肌的IGF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呈负相关,与壳宽呈正相关;AMPKα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呈正相关,与壳宽呈负相关;FoxO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宽呈负相关。【结论】无论是人工繁育还是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获得的香港牡蛎,在生长性状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参与调控香港牡蛎的生长发育,且对不同生长指标有不同的指示作用,因此开展人工繁育时可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以改变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人工繁育 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 生长差异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桑叶水提物及异槲皮苷成分抗石斑鱼虹彩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鹏飞 肖贺贺 +3 位作者 刘明珠 李梦梦 黄亚明 余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9-1439,共11页
【目的】探究桑叶提取物成分对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抗病毒机制进行研究,为利用桑叶提取物成分研发抗SGIV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抗病毒渔用药物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石斑鱼脾脏组织细胞系(GS),... 【目的】探究桑叶提取物成分对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抗病毒机制进行研究,为利用桑叶提取物成分研发抗SGIV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抗病毒渔用药物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石斑鱼脾脏组织细胞系(GS),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及CCK-8检测分析桑叶水提物(Morus alba L.water extracts,MAE)及其活性成分异槲皮苷(Isoquercetin,IQ)的安全工作浓度,然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核酸适配体荧光分子探针技术(Q2-AFMP)分析MAE和IQ对SGIV的抗病毒效果;通过分析SGIV感染GS细胞中MCP基因和VP19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IQ对SGIV的粒子结构及其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侵入宿主细胞和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影响,探究IQ体外抗SGIV的作用机制。【结果】桑叶源化合物成分(MAE和IQ)对GS细胞的最高安全工作浓度为:MAE≤10.0 mg/mL,IQ≤1000.0μg/mL。与接入SGIV的GS细胞相比,在以安全工作浓度的MAE(10.0 mg/mL)和IQ(1000.0μg/mL)分别接入SGIV孵育感染的GS细胞后细胞病变(CPEs)明显减少,MCP基因和VP1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下同),GS细胞荧光值也极显著降低,表明桑叶源化合物成分能有效抑制SGIV感染。以IQ处理SGIV孵育感染的GS细胞,其细胞内MCP基因和VP1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提示IQ能破坏SGIV的粒子结构,并干扰SGIV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侵入和复制。【结论】MAE和IQ对SGIV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其中IQ能在病毒吸附、侵入和复制阶段发挥抗病毒作用,即桑叶源化合物成分在防治SGIV感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研发抗SGIV感染的有效药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 桑叶水提物(MAE) 异槲皮苷(IQ) 抗病毒机制
下载PDF
合浦绒螯蟹性腺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15
作者 马世新 方怀义 +3 位作者 代展鹏 王玉军 李燕 张艳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37-2845,共9页
【目的】探究合浦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对其性腺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体质健康的合浦绒螯蟹雌雄各30只,测定其形体指数,性腺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合浦绒螯蟹雌... 【目的】探究合浦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对其性腺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体质健康的合浦绒螯蟹雌雄各30只,测定其形体指数,性腺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合浦绒螯蟹雌蟹的总可食率和性腺指数显著高于雄蟹(P<0.05,下同),较雄蟹分别增加20.16%和244.56%;而肝胰腺指数、肌肉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雌蟹性腺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雄蟹分别显著增加57.60%和1546.30%,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较雄蟹分别显著增加3.90%和22.81%。雌蟹性腺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显著高于雄蟹,分别增加85.99%、21.61%、41.24%和13.74%;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62.09 mg/g)显著高于雌蟹(60.27 mg/g),增加3.02%,而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依据氨基酸评分(AAS)标准和化学评分(CS)标准分值,以AAS进行评价时,合浦绒螯蟹肌肉和性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以CS进行评价时,肌肉和性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85.12)高于雌蟹(79.13),而雌蟹性腺必需氨基酸指数(89.35)高于雄蟹(77.01)。雄蟹性腺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雌蟹,分别增加26.25%和11.93%,而肌肉中二者无显著差异;雌蟹性腺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雄蟹,分别增加23.01%和9.38%;雄蟹性腺和肌肉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含量(15.15%和13.08%)均显著高于雌蟹(13.18%和10.97%),雄蟹肌肉不饱和脂肪酸∑n-3/∑n-6比值(1.06)显著高于雌蟹(0.86)。【结论】合浦绒螯蟹雌蟹的总可食率、肌肉和性腺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性腺氨基酸营养价值优于雄蟹,而雄蟹肌肉的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雌蟹。因此,合浦绒螯蟹是富含优质脂肪酸和均衡氨基酸的大型食用蟹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绒螯蟹 雌雄 性腺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