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及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彭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评价临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时颈动脉超声、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案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血管病变程度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接收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对象,均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TCD检查、... 评价临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时颈动脉超声、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案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血管病变程度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接收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对象,均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TCD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金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诊断方案的效果。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57例阳性、63例阴性,57例阳性患者中,颅内血重度或闭塞患者22例、中度狭窄18例、轻度狭窄17例;以此为准可知,联合方案检出的阳性例数比单一TCD检查、单一颈动脉超声检查多,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血管评估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一TCD检查、单一颈动脉超声检查,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鉴别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时,联合使用颈动脉超声及TCD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血管狭窄程度评估数据的可参考价值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确率 血管评估 缺血性脑卒中 TCD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中医三联疗法结合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军华 李艳华 +2 位作者 李群芝 刘琴 唐智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三联疗法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 目的探究中医三联疗法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8±8.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8.4±7.7)岁。两组均采用ERAS理念行围术期准备,治疗组加用中医三联疗法(耳穴压豆、艾灸、中药热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听诊到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痛评分。统计学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首次听诊到肠鸣音时间为(12.99±1.16)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9.91±2.28)h、首次排便时间为(52.39±6.17)h,对照组分别为(19.50±0.97)h、(32.68±1.14)h、(60.63±4.1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9、3.516、10.037,P=0.028、0.032、0.013)。治疗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为(3.57±0.63)分、术后3 d为(2.83±0.59)分、术后5 d为(1.5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4.07±0.45)分、(3.23±0.43)分、(1.73±0.58)分,治疗组术后1 d、3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术后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中医三联疗法结合ERAS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 ERAS 中医三联疗法 胃肠功能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介导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调控人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卢昌怀 刘志军 +2 位作者 张宏波 段扬 曹延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在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调控人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获得的黄韧带...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在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调控人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获得的黄韧带组织,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黄韧带细胞。分别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阻断剂PD98059、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阻断剂SP600125、p38通路阻断剂SB203580处理黄韧带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然后取黄韧带细胞分为A、B、C、D组,分别以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p38 siRNA、siRNA+3 ng/mL TGF-β1、p38 siRNA+3 ng/mL TGF-β1转染细胞,转染24 h后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38和磷酸化p38(phosphorylation p38,p-p38)表达,qRT-PCR检测各组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TGF蛋白表达。结果 p38通路阻断剂SB203580可明显降低黄韧带细胞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P<0.05)。转染24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C、D组细胞呈阳性反应,有p38、p-p38表达,且C、D组强于A组;B组细胞呈阴性反应,无p38、p-p38表达。与A组相比,B组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CT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C、D组显著增加,C组较D组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 MAPK通路介导TGF-β1/CTGF表达,在人腰椎黄韧带细胞增生肥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TGF-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黄韧带
原文传递
TGF-β1诱导的黄韧带细胞增生效应及其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卢昌怀 刘志军 +2 位作者 张宏波 段扬 曹延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的黄韧带细胞增生效应及其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腰椎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黄韧带组织,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黄韧带细胞。采用形态学观...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的黄韧带细胞增生效应及其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腰椎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黄韧带组织,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黄韧带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进行细胞鉴定。取第3代黄韧带细胞分为5组,A、B、C、D组分别于细胞中加入3 ng/mL TGF-β1、50 ng/mL CTGF、3 ng/mL TGF-β1+CTGF中和抗体(1∶500)封闭、50 ng/mL CTGF+CTGF中和抗体(1∶500)封闭,E组加入无血清DMEM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TGF-β1和CTGF对黄韧带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CTGF基因表达。结果培养的黄韧带细胞形态呈多样性,均表现出典型的黄韧带成纤维细胞表型;所有细胞均表达Ⅰ型胶原蛋白及波形蛋白,部分细胞表达Ⅲ型胶原蛋白;MTT鉴定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代细胞吸光度(A)值均逐渐增加,同代细胞各时间点间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各代细胞间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 h MTT法检测示A、B组细胞A值显著高于E组(P<0.05);而加入CTGF中和抗体后,C、D组A值降低,但仍高于E组(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A、B组CT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E组(P<0.05);而加入CTGF中和抗体后,C、D组CT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但仍高于E组(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检测示,与E组比较,A组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加入CTGF中和抗体后,C组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但仍显著高于E组(P<0.05)。B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组(P<0.05),但CTGF mRNA相对表达量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CTGF中和抗体后,D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受到抑制,低于B组,但仍显著高于E组(P<0.05),CTGF mRNA相对表达量与B、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可促进黄韧带细胞的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GF-β1通过CTGF协同促进黄韧带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TGF-Β1 黄韧带细胞 腰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Lenke 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置棒顺序矫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卢昌怀 刘志军 +1 位作者 晏峻峰 张宏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建立Lenke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三种不同置钉模式中凹侧螺钉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一个T2~S5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凹侧置入椎弓根螺钉,按照不同的置棒方式进行矫形模拟。A组模拟从顶椎开始,再... [目的]建立Lenke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三种不同置钉模式中凹侧螺钉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一个T2~S5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凹侧置入椎弓根螺钉,按照不同的置棒方式进行矫形模拟。A组模拟从顶椎开始,再依次向上和向下置棒;B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再从中立椎下方开始置棒;C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下,再从中立椎上方开始置棒,最后分析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的等效应力。[结果]研究表明A组连接棒上的等效应力相对稳定,而B组和C组应力变化较大。虽然无论何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但是A组连接棒上应力分布变化较小,而且最大应力小。[结论]三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A组椎弓根钉及连接棒断裂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有限元 等效应力 椎体直接旋转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