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和非急性期TEVA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华 张军 +4 位作者 刘斌 张群献 刘涛 罗玲 贺桂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不同发病时期行腔内修复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1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不同发病时期行腔内修复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1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行TEVAR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2周,n=83)、非急性期组(>2周,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情况、并发症及生存结局。结果①生存结局: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91.7%。随访期间急性期组全因死亡率8.4%(7/83),夹层近端逆撕裂发生率为4.8%(4/83),胸主动脉远端扩张发生率为19.3%(16/83),二次手术行腔内修复发生率为12.0%(10/83),主动脉重塑发生率为72.3%(60/83);非急性期组以上发生率分别为11.5%(7/61)、3.3%(2/61)、39.3%(24/61)、18.0%(11/61)、50.8%(31/61);其中胸主动脉远端扩张发生率急性期组较非急性期组低,主动脉重塑率急性期组较非急性期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胸腔积液(OR=28.78,95%CI:12.84~87.64,P=0.002)、冠心病(OR=4.687,95%CI:1.654~11.836,P=0.003)是TEVAR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围术期情况:急性期组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与非急性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组围术期死亡发生率为6.0%(5/83)、Ⅰa型内漏发生率为19.0%(16/83)、谵妄发生率为16.9%(14/83)、截瘫发生率为2.4%(2/83)、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8%(4/83),非急性期组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3%(2/61)、19.7%(12/61)、21.3%(13/61)、3.3%(2/61)、3.3%(2/6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非急性期TEVAR相比,急性期TEVAR改善了远期预后,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优先考虑急性期TE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急性期 非急性期
下载PDF
大左室心脏瓣膜病49例围术期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涛 林称意 +3 位作者 罗卫民 刘华 张群献 郭家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总结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49例,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心脏病变情况;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主动脉瓣置换... 目的总结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49例,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心脏病变情况;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部分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左房折叠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4.08%),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其余47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病情重,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积极行术前准备,改进手术技术,注重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管理,可改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左室 心脏瓣膜病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杂交和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华 张军 +5 位作者 刘斌 黄开伟 张群献 罗玲 王静 原野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开窗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4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81例,根据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方法不同分为开窗TEVAR组(47例...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开窗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4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81例,根据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方法不同分为开窗TEVAR组(47例)和杂交TEVAR组(34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点、手术情况、并发症及生存结局。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死亡及截瘫,开窗TEVAR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8±27)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7.5±2.1)天,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7%;杂交TEVAR组分别为(237±47)分钟、(13.3±3.6)天和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TEVAR组脑梗发生率为4.3%、Ia型内漏发生率6.4%、瞻妄发生率10.6%、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4.9%,杂交TEVAR组分别为8.8%、11.8%、23.5%、2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TEVAR组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与杂交TEVA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90.1%。随访期间开窗TEVAR组全因死亡率为8.5%,夹层近端逆撕裂发生率为4.3%,胸主动脉远端扩张14.9%,二次手术行腔内修复发生率为4.3%,主动脉重塑发生率为74.5%。杂交TEVAR组分别为8.8%,5.9%,17.6%,2.9%,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杂交TEVAR组相比,开窗TEVAR组改善远期预后,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留左锁骨下动脉可优先考虑开窗TE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术
原文传递
开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弓疾病近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华 刘斌 +5 位作者 刘涛 张群献 罗湘玉 贺桂莲 贺方丽 张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开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技术在治疗主动脉弓疾病近中期的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弓病变病人57例,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以术后即刻有无内漏... 目的探讨开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技术在治疗主动脉弓疾病近中期的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弓病变病人57例,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以术后即刻有无内漏、支架移位、脑梗死、分支血管通畅率、二次干预及生存结局为有效性观察指标。结果 (1)围术期情况:临床手术成功率为96.5%(55/57),术中并发症为10.53%(6/57),2例窗口定位偏移紧急改为烟囱支架,2例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其中3例术后30天复查见术中内漏消失,无新发死亡病例。新发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51%(2/57),其中急性脑梗死、Ⅲ型内漏各1例,Ⅲ型内漏二次手术封堵1例。(2)生存结局:随访时间3~36个月,随访率为92.98%(53/57)。新发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57),急性脑梗死、左颈总动脉闭塞、Ⅲ型内漏各1例。二次手术干预2例。死亡3例。3年生存率为89.47%(51/57)。结论应用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主动脉弓疾病近中期疗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开窗技术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敏 徐利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3560-3564,共5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孔组45例和三孔组4...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孔组45例和三孔组42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三孔组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纵隔淋巴结切除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三孔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且单孔组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无进展生存率与三孔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抑制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3年内生存率与三孔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变化可对老年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早期诊断:一项单中心、诊断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开伟 刘华 +1 位作者 柏刚 张文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4499-4504,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等可无创地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但对无室壁运动异常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患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近年发展的三维纵向应变成像技术,可克服上...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等可无创地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但对无室壁运动异常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患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近年发展的三维纵向应变成像技术,可克服上述缺点,已成为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定量评估心肌功能的新技术。而三维纵向应变成像检测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是预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较敏感的指标。目的:观察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变化对老年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性、诊断性试验。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超声科的疑似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00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低危组100例即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中一两支狭窄≥70%,高危组100例即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或左前降支狭窄≥70%,对照组100例即冠状动脉主干及所有分支狭窄均<50%。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再应用三维纵向应变成像测量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并比较其差异。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变化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敏感度。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变化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变化;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检测参数变化;左室整体纵向峰值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ROC曲线变化。试验经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伦理审批[审批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审批号:伦理号2013第(03)号]为2013年1月,样本及数据收集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结果指标分析时间及试验完成时间为2018年1月。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DDD-17012839)。讨论:试验希望证实,三维纵向应变成像可发现无室壁运动异常的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异常,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变化可对老年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早期诊断,这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该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并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退行性疾病 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 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维纵向应变成像 早期诊断 老年人 超声心动图 敏感性 特异性 临床试验
下载PDF
3200例食管癌病人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涛 张立 +4 位作者 徐娟 张群献 原野 林称意 罗卫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895-897,共3页
目的总结食管癌病人围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此类病人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6~2016我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200例,按照年份分成2组:1996年1月~2006年1月组(A组)900例,2006年2月~2016年12月组(B组)230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吻... 目的总结食管癌病人围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此类病人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6~2016我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200例,按照年份分成2组:1996年1月~2006年1月组(A组)900例,2006年2月~2016年12月组(B组)230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以及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 A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50例,吻合口狭窄60例,乳糜胸70例,围术期死亡2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28.0%。B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52例,吻合口狭窄72例,乳糜胸88例,围术期死亡30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35%。结论个体化、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可降低食管癌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华 张军 +6 位作者 林称意 郭家龙 刘涛 张群献 罗玲 程栋梁 王静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在食管癌疾病的应用。方法行结肠代食管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9例,行开胸结肠代食管术,B组51例,行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瘘、肠缺血坏死、...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在食管癌疾病的应用。方法行结肠代食管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9例,行开胸结肠代食管术,B组51例,行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瘘、肠缺血坏死、肠梗阻、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结果 B组术后感染致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 02%(1/51),A组为16. 3%(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 9%(2/51)、肠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 02%(1/51)、肠梗阻发生率为0. 02%(1/51),A组分别为12. 2%(6/49)、6. 12%(3/49)和4. 1%(2/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B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 7%(7/51),病死率为5. 9%(3/51),A组分别为40. 8%(20/49)和20. 4%(1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可降低手术总并发症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代食管 电视胸腔镜手术 临床
原文传递
miRNA-32通过下调PTEN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华松 徐兰兰 +5 位作者 张军 郭家龙 林称意 原野 曾敏 程栋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38-244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miR-32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miR-32对食管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47例食管癌组织和7种食管癌细胞系中miR-32表达水平;生物信... 目的通过检测miR-32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miR-32对食管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47例食管癌组织和7种食管癌细胞系中miR-32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2下游靶基因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PTEN),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其结合状态;通过miR-32 mimics来研究其对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食管癌细胞系KYSE-41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PTEN回补实验进一步验证miR-32对其的作用。结果 89%(42/47)的食管癌肿瘤组织中miR-32表达明显上调,在低分化的食管癌细胞系KYSE-410中表达程度最高(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2可靶向作用于PTEN,高表达miR-32可明显抑制PTEN 3’UTR荧光素酶活性(P<0.05);高表达miR-32可明显促进KYSE-410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抑制率28%(P<0.05);高表达miR-32对PTEN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明显抑制其蛋白表达,抑制率48%(P<0.05);相较于miR-32单独处理组,PTEN补救实验可部分恢复PTEN蛋白的表达,同时也可逆转其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此外,在96 h组可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P<0.05),在其他时间点与miR-3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iR-32可通过下调PETN的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iR-32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增殖
原文传递
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学军 郭家龙 +3 位作者 裴斌 赵宝明 洪一龙 曾宪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9-22,27,共5页
目的评价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AS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CBM、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使用脉管复康片治疗LASO患者的相关临床试验,检索... 目的评价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AS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CBM、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使用脉管复康片治疗LASO患者的相关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风险偏倚评价,然后采用Re Man 5.3软件绘制森林图,并系统评价各研究的结果。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共317例患者。结果表明,脉管复康片优于复方丹参片(总有效率:RR=1.27,95%CI:1.05~1.54),与通塞脉片(RR=1.25,95%CI:0.99~1.58)和寒痉汤联用微汗法(RR=0.83,95%CI:0.66~1.04)疗效相当,脉管复康片联合前列地尔优于单用前列地尔(RR=1.29,95%CI:1.05~1.60)。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单用或联用脉管复康片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流流变学及踝肱指数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单用或联用脉管复康片能显著改善L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复康片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过表达KLF4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华松 徐兰兰 +5 位作者 张军 郭家龙 林称意 原野 曾敏 程栋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KLF4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作用机制,为NSCLC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LF4在癌旁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细胞水平检测KLF4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 目的探究KLF4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作用机制,为NSCLC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LF4在癌旁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细胞水平检测KLF4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过表达KLF4检测对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相关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KLF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细胞水平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上调KLF4的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同时抑制EMT相关的间充质标志物的表达,促进上皮标志物的表达。结论过表达KLF4能够抑制NSCLC增殖及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PTPN14对食管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华松 徐兰兰 +5 位作者 张军 郭家龙 林称意 原野 曾敏 程栋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4(PTPN14)对食管癌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转染PTPN14质粒过表达食管癌细胞EC9706中PTPN1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其过表达效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过表达PTPN14对EC9...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4(PTPN14)对食管癌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转染PTPN14质粒过表达食管癌细胞EC9706中PTPN1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其过表达效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过表达PTPN14对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PTPN14对EC9706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PTPN14对YA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PTPN14质粒可上调食管癌细胞系EC9706中PTPN14的表达;过表达EC9706细胞中PTPN14可以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过表达EC9706中PTPN14可以下调细胞中YAP的表达水平。结论 PTPN14可通过下调YAP,阻滞食管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4 YAP 增殖 食管癌
下载PDF
芍药苷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敏 杨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C组(PAE 20 mg/kg)、D组(PAE 40 mg/kg)、E组(PAE 80 mg/k...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C组(PAE 20 mg/kg)、D组(PAE 40 mg/kg)、E组(PAE 80 mg/kg),每组12只,灌胃处理。48 h后干湿法检测胰腺水肿指数;血生化仪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凋亡蛋白Bax和Bcl-2表达。结果造模后,B组水肿指数和血清淀粉酶明显高于A组,而PAE治疗48 h后C、D、E组水肿指数和血清淀粉酶明显低于B组(P<0.05);ELISA显示,造模后,B组TNF-α,IL-1β以及IL-6表达显著高于A组,而C、D、E组TNF-α,IL-1β以及IL-6表达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造模后,B组NF-κB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组,而Bcl-2表达明显低于A组,PAE治疗后,C、D、E组NF-κB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组,Bcl-2表达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E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轻大鼠的急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胰腺炎 芍药苷 炎症反应 凋亡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预后标志物ACE2和免疫相关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强 李丹 +1 位作者 季艳梅 郭家龙(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7-1432,1438,共7页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有关。然而,ACE2在肺鳞状细胞癌(LUSC)患者预后和免疫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方法:通过UALCAN、TCGA、TISIDB等数据库分析ACE2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LUSC进展和免疫中的作用价值。结果:A...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有关。然而,ACE2在肺鳞状细胞癌(LUSC)患者预后和免疫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方法:通过UALCAN、TCGA、TISIDB等数据库分析ACE2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LUSC进展和免疫中的作用价值。结果:ACE2在LUSC组织中低表达。ACE2低表达与LUSC患者种族、癌症分期、吸烟史、组织学亚型和免疫学亚型相关。ACE2高表达的LUSC患者预后较好。基因富集分析显示ACE2可能通过药物代谢酶、TGF-β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途径参与LUSC进展。ACE2表达水平与LUSC免疫浸润细胞、免疫激活分子、免疫抑制分子、MHC分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分子水平相关。结论:ACE2有望成为LUS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且与LUSC免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ACE2 预后 免疫
下载PDF
食管癌手术中采用左颈部T形全机械侧侧吻合术吻合对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严会志 张军 +2 位作者 林称意 程栋梁 郭家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左颈部T形全机械侧侧吻合术(T-type full mechanical lateral anastomosis,TSA)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拟实施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10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4例... 目的探讨左颈部T形全机械侧侧吻合术(T-type full mechanical lateral anastomosis,TSA)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拟实施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10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采用TSA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两组的手术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吻合口面积。结果试验组手术吻合时间为(17.4±2.1)分钟,对照组为(25.8±3.0)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8±2.0)天与(14.3±2.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2.96%,低于对照组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85%,对照组为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吻合口面积为(2.17±0.30)cm^2,对照组为(1.90±0.2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采用TSA可有效缩短吻合术时间、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颈部 T形全机械侧侧吻合术 食管癌 圆形管状吻合器
原文传递
连续和间断缝合在腔镜食管癌管状胃制作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强 林称意 +2 位作者 罗卫民 徐利强 郭家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缝合用于腔镜食管癌管状胃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方面的优势,评价该缝合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腔镜治疗的食管癌病人7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 目的探讨连续缝合用于腔镜食管癌管状胃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方面的优势,评价该缝合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腔镜治疗的食管癌病人7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普里灵连续缝合包埋胃切缘,对照组采用慕丝线间断缝合包埋胃切缘。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7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管状胃代食管手术。试验组和对照组管状胃制作时间分别为(9.17±1.51)分钟、(17.40±1.14)分钟,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62.60±8.61)分钟、(165.51±7.82)分钟,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分别为(175.43±70.89)ml、(216.57±94.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状胃长度、管状胃宽度、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胃管引流量、术后胃液颜色变化时间、乳糜胸、声音嘶哑、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缝合用于术中管状胃的包埋可明显减少管状胃制作的时间,缩短整体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缝合 腔镜手术 管状胃
原文传递
影响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云云 申权威 王汉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4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咳痰的具体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140例高龄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高龄...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咳痰的具体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140例高龄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有效咳嗽的主要原因有:未掌握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42.86%);咳痰无力(40.71%);焦虑、恐惧心理(6.43%);咳嗽咳痰目的不清楚(5.71%);护士未给予帮助(4.29%)。依据影响有效咳嗽的不同原因采取护理措施后,患者状况大为好转,反馈满意率为97.14%,基本达到有效咳嗽的目标。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健康宣教、协助有效咳嗽、术后镇痛、心理护理),可以提升高龄患者对咳嗽咳痰的认识、增加配合度、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及时将痰液排出体外,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肺癌 术后 有效咳嗽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库分析HLA-DPB1在肺腺癌中的潜在价值
18
作者 杨恒 张军 +7 位作者 郭强 林称意 罗卫民 原野 程栋梁 罗湘玉 刘华 郭家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抗原DPB1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表达、肿瘤免疫浸润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Timer、UALCAN、GEPIA等数据库分析HLA-DPB1在LUAD病人中的表达、肿瘤...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抗原DPB1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表达、肿瘤免疫浸润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Timer、UALCAN、GEPIA等数据库分析HLA-DPB1在LUAD病人中的表达、肿瘤免疫浸润及其临床价值。结果HLA-DPB1在LUAD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LUAD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突变具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可得到HLA-DPB1的表达下降与肺腺癌病人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P<0.005)。HLA-DPB1的表达水平与LUAD免疫浸润纯度、免疫细胞(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其标志物水平有关。结论HLA-DPB1在LUA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升高HLA-DPB1表达的LUAD病人倾向于更好的预后。HLA-DPB1的低表达与LUAD病人的免疫浸润细胞有关,提示HLA-DPB1有望成为LUAD病人预后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肮原-DPB1 肺腺癌 预后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56例食管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19
作者 严会志 张军 +3 位作者 林称意 郭家龙 程栋梁 曾敏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各种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2-06/2017-06月收治的56例食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经口进食间隔时间等的差异,总结食管穿孔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结...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各种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2-06/2017-06月收治的56例食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经口进食间隔时间等的差异,总结食管穿孔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结果不同方式治疗的食管穿孔患者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死亡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因、穿孔部位、住院时间、经口进食间隔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食管穿孔患者的病因、穿孔部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穿孔至治疗的时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穿孔 治疗方法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HPV感染对食管癌细胞的干细胞特征和抗辐射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吴林 王莎莎 +1 位作者 王荣玲 骆志国 《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64-371,363,共9页
[目的]探讨HPV感染后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干细胞特征和抗辐射能力改变的机制。[方法]HPV感染后,检测不同剂量辐射下食管癌细胞Eca109的生存曲线以及食管癌干细胞生物标志物CD24^(low)/CD44^(high)比例,高通量测序检测miRNA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HPV感染后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干细胞特征和抗辐射能力改变的机制。[方法]HPV感染后,检测不同剂量辐射下食管癌细胞Eca109的生存曲线以及食管癌干细胞生物标志物CD24^(low)/CD44^(high)比例,高通量测序检测miRNA和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遗传学筛选鉴定影响食管癌干细胞特性和体外抗辐射能力的关键miRNA。[结果]HPV感染后,食管癌细胞的存活曲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CD24^(low)/CD44^(high)的比例下降(P<0.05)。敲低miR-1224-3p,食管癌细胞的存活曲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CD24^(low)/CD44^(high)的比例下降(P<0.05)。过表达miR-1224-3p后,SOCS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此外,miR-1224-3p靶向SOCS7 mRNA的3′端非编码区。敲低SOCS7后,食管癌细胞的存活曲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CD24^(low)/CD44^(high)的比例上升(P<0.05)。[结论]miR-1224-3p靶向SOCS7 mRNA的3′端非编码区,减少了SOCS7 mRNA和蛋白水平。HPV感染后食管癌细胞Eca109后,miR-1224-3p表达水平下降并伴随了SOCS7表达量上升,减少食管癌干细胞特性并降低体外抗辐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24-3p 食管癌干细胞 辐射 SOCS7 HP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