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8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探讨——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胡玉姣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141,共2页
强化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师范生的"隐性"职业能力;举办各类课程培训,拓宽师范生的职业视野;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提升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教研相济,以课题实验促... 强化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师范生的"隐性"职业能力;举办各类课程培训,拓宽师范生的职业视野;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提升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教研相济,以课题实验促进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建立学员"人才学校",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范生 职业能力培养 对策
原文传递
共同见证KDL课程首发,推动国家课程标准落地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悠 尹志华 《体育教学》 2019年第1期86-87,共2页
2018年11月14-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Thomas Templin教授和Dale... 2018年11月14-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Thomas Templin教授和Dale Ulrich教授、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James Walter Rauschenbach教授和JiAjin Yang教授等在内的500多名学校体育专家、主管体育的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员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L 课程标准 青少年体育健康 运动干预
下载PDF
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足球普修课教学情况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桦楠 周新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年第6期26-27,共2页
华东师范大学已经招收两届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同时足球普修课又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在足球教学实践第一线了解到的情况和大家探讨,总结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希望为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足球教学工作提... 华东师范大学已经招收两届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同时足球普修课又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在足球教学实践第一线了解到的情况和大家探讨,总结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希望为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足球教学工作提供些须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足球 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下载PDF
论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分析——以华东师范大学为调查个案 被引量:3
4
作者 陶志超 董卫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科学全面的锻炼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充满活力、渴望运动。因此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针对这种情况,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校很多同学在运... 科学全面的锻炼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充满活力、渴望运动。因此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针对这种情况,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校很多同学在运动前都存在着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中不注意自我保护的问题,导致在同学中越来越多的出现踝关节扭伤的情况。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笔者就踝关节损伤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聚焦幼儿身体教育核心问题 引领幼儿体育发展新航向——第二届国际幼儿运动与游戏协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被引量:3
5
作者 何耀慧 李兴盈 《体育教学》 2019年第12期80-81,共2页
2019年10月25-28日,由国际幼儿体育运动与游戏协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承办、北京体育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合办的“第二届国际幼儿运动与游戏协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阿根... 2019年10月25-28日,由国际幼儿体育运动与游戏协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承办、北京体育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合办的“第二届国际幼儿运动与游戏协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Dale U l r i c h教授、春田学院T h a d d e u s Joseph FRANCE III教授和刘展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Kylie Hesketh副教授、阿根廷儿童发展基金会主席Veronica García Torrent女士、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学系刘永松教授、中国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李思敏助理教授、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幼儿体育分会会长王凯珍教授、国际幼儿运动与游戏协会创始人之一及秘书长董进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等在内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幼儿园管理人员与教师及在校学生代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届 国际幼儿运动与游戏协会会议 运动教育
下载PDF
国际比较体育与运动协会(ISCPES)2011年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6
作者 尹志华 《体育教学》 2011年第7期14-15,共2页
国际比较体育与运动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and Sport,ISCPES)20l1年学术会议于2011年6月8~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体育教育与运动:面临挑战和今后发展方向(Phys... 国际比较体育与运动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and Sport,ISCPES)20l1年学术会议于2011年6月8~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体育教育与运动:面临挑战和今后发展方向(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Challengesand Future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体育 学术年会 运动 协会 国际 学术会议 体育教育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高校低年级男生异性交往认知的影响——以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为例
7
作者 苏坚贞 王琛夏 《体育科技》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大学生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男生异性交往认知的影响。以同济大学的62名男生和华东师范大学的54名男生为被试,得到两所高校、不同年级男生在异性交往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男生异性交往认知的影响。以同济大学的62名男生和华东师范大学的54名男生为被试,得到两所高校、不同年级男生在异性交往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和目的与男生异性交往认知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关系;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对两所高校男生的异性交往认知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交往 认知 体育锻炼 大学生
下载PDF
普通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认知与体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8
作者 虞轶群 陈巍 蔡亚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26期110-111,共2页
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进社会的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为了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适时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采用问... 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进社会的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为了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适时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普通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认知与体验进行了调查,并认为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冬季长跑的良好气氛,合理地设置长跑的距离与周期,将体育课与冬季长跑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长跑比赛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塑造其良好的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冬季长跑 认知 体验
下载PDF
高校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心茹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第5期88-91,共4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华东师范大学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项目、形式、地点、次数、时间、态度、效果以及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中...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华东师范大学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项目、形式、地点、次数、时间、态度、效果以及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提供一些不同年级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数据,进而了解其中存在的差异,为他们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针对不同人群推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不同年级 非体育专业 体育锻炼
下载PDF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分析
10
作者 田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第2期76-77,95,共3页
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情况的调查,对孟宪承书院的学生参与意识、参与动机、以及参与次数、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目前俱乐部开展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挖掘学生的运动兴趣所在,对以后俱乐部的开展提供有效地证据... 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情况的调查,对孟宪承书院的学生参与意识、参与动机、以及参与次数、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目前俱乐部开展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挖掘学生的运动兴趣所在,对以后俱乐部的开展提供有效地证据支撑。从而更进一步落实国家"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的号召"。最后,基于调查结果分析,为公共体育俱乐部开展提供有意义有根据的指导意见:(1)要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开设俱乐部的运动项目;(2)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量,尽可能加大对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3)根据运动的科学性原则,合理的制定运动负荷与运动时间,使课外体育俱乐部不仅达到锻炼身体的功能,还能够娱乐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体育 俱乐部 兴趣 终生体育
下载PDF
不同BMI水平下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亚茹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第27期68-69,共2页
目的:以亚洲成年人BMI判定肥胖标准为基准,利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BMI水平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为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华东师范大学5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不同BMI分组下大学生身... 目的:以亚洲成年人BMI判定肥胖标准为基准,利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BMI水平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为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华东师范大学5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不同BMI分组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BMI分组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均是正常组好于超重组,超重组要好于肥胖组。因此我们认为保持正常体重是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体质的前提条件。结论:不同BMI水平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依次是: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BMI水平 身体素质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对体质重视度的调查与分析——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例
12
作者 毛坚刚 苏坚贞 王琛夏 《体育科技》 2010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对华东师范大学100名学生的体质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质的重视度不够,这与他们的健康知识有欠缺有关,大学生对体质重视度还存在年级差异。
关键词 物质生活 大学生 体质 重视度
下载PDF
上海市高水平技巧啦啦队运动性心理疲劳调查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为例
13
作者 涂子通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2期11-12,共2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及访谈法,从性别、角色类型、年龄以及训练年限四个方面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情况进行阐述,并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提出相应措施,旨在提高我国啦啦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心理技能水平... 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及访谈法,从性别、角色类型、年龄以及训练年限四个方面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情况进行阐述,并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提出相应措施,旨在提高我国啦啦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心理技能水平,完善技巧啦啦队运动训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 运动性心理疲劳 成就感降低 情绪/体力耗竭 运动负评价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本连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 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在显著差异。(2)在体质健康和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模式具有主效应,项目和性别不具有主效应。(3)在体育课成绩方面,模式、项目均具有主效应,性别不具有主效应。(4)在体育课成绩指标中,模式与项目存在交互作用,且模式与性别也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体质健康 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课成绩 大学生
下载PDF
体育课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5
作者 武海潭 季浏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以初一年级五个班1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2的三因素实验设计,确定体育课中融入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的实验方案,共实施8周干预。结果显示: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能有效提高课堂运动负荷,增加学生能量消耗,保障体育课运动负... 以初一年级五个班1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2的三因素实验设计,确定体育课中融入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的实验方案,共实施8周干预。结果显示: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能有效提高课堂运动负荷,增加学生能量消耗,保障体育课运动负荷维持在较为稳定的负荷区间,与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成分,对提高学生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大强度班)、柔韧度(静立性和PNF拉伸法班)具有积极作用。在性别方面,男生立定跳远改善幅度大于女生,女生柔韧度改善幅度大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适能循环练习 初中生 体育课
下载PDF
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模块教学问题答疑——访体育与健康课标修订组组长季浏
16
作者 季浏 徐安勇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模块教学是新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要求。本研究针对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模块教学中若干较典型的问题,邀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进行了针对性解... 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模块教学是新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要求。本研究针对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模块教学中若干较典型的问题,邀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进行了针对性解答,以期为体育教师更好地在课程标准理念下实施教学提供助力,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大单元教学 模块教学
下载PDF
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基本理论问题检视与调适
17
作者 肖紫仪 熊文 +1 位作者 郑湘平 王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能难以促进健康,并存在引入导向的失准。其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与竞争性,且测试内容可能存在强调竞技体适能指标,弱化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情况。②以体质健康测试主导体育中考可能造成对体质健康本质认识的失真。体质健康不仅受体育锻炼影响,不宜将体质健康水平等同于体育学、练的成果;体质健康水平并非社会主流教育价值需求,不应以此为依据划定普通学生的受教育等级。③体育中考过度凸显体质健康的评价功能易导致体育多元价值的失落,乃至造成学校体育趋向体能训练。提出:为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进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应实现“反馈—激励”要旨的复归,并与当下“双减”理念保持协同一致;同时,应从根本上避免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体育 健康促进 “双减”政策 体育中考
下载PDF
基于学业质量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涵解析、应然取向与实践框架
18
作者 刘超 董翠香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提供了依据。在系统分析基于学业质量的体育与健...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提供了依据。在系统分析基于学业质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涵和应然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评价三角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认知、观察、解读、运用“四位一体”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实践框架,其中学业质量标准是认知框架设计的依据,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是学习评价的具体内容,而基于证据推理的过程模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业质量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评价框架 评价范式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内涵、定位与个性方案
19
作者 徐有粮 张孜贤 +2 位作者 吴绍奎 王相英 熊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推动老年人主动健康是时代之需也是国家之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究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之间的逻辑、定位与策略,对实现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目标,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推动老年人主动健康是时代之需也是国家之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究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之间的逻辑、定位与策略,对实现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目标,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体育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健康在价值、导向和目的三方面形成内涵耦合,体现出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在内在取向、发展规律和共同愿景之间的紧密联系;体育在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健康中的定位亟待厘清,应从体育促进主动健康的有限性和限制性、个体亲身参与和长期坚持的必要性两方面精确定位。研究提出:(1)体育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健康的个性化方案设计应依照个体特征的多维差异、运动方案的功能差异以及个体的适应性差异,遵循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2)老年群体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运动筛查、测评、制定目标、个性化指导、计划调试等基本流程,重视运动方案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和长期追踪,为老年群体制定适当、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主动健康 体育促进 个性化运动方案
下载PDF
重叠效应理论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
20
作者 杨燕国 汪晓赞 孔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现实困境,阐释了重叠效应理论指导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逻辑理路。基于此,从目标靶向、内容结构、实践方式和评估反馈4个方面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模式。研究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突破信息茧房束缚,形成多元联动强大合力;完善责任权益机制,厘清多元联动权责边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多元联动协同效应;实施综合评估反馈,保持多元联动的发展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效应理论 儿童青少年 体育健康促进 多元联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