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识与情感——中共早期思想研究的一条脉络
1
作者 于明静 瞿骏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7,共9页
革命需要智识,因为革命是翻天覆地的事业,有革命者设计的宏大蓝图,其实现需要智识来支撑。革命更充溢着情感,因为既为翻天覆地的事业,历史进程就不会按照蓝图亦步亦趋,而是情感与智识相交织,共同影响着革命的推进。因此中共早期思想研... 革命需要智识,因为革命是翻天覆地的事业,有革命者设计的宏大蓝图,其实现需要智识来支撑。革命更充溢着情感,因为既为翻天覆地的事业,历史进程就不会按照蓝图亦步亦趋,而是情感与智识相交织,共同影响着革命的推进。因此中共早期思想研究的一条持续性脉络就是智识与情感的互动。要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共早期思想研究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中共早期思想的双轨并行与互渗,学会在史料中寻找无形情感的载体等问题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识 情感 中共早期思想 脉络
下载PDF
“地域史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学术座谈会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徐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26,共3页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地方档案史料的个案史学研究(亦称“地域史研究”)开始在党史国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成为党史国史研究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成长点。但随着时日推移,地域史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或弊端,严重制约...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地方档案史料的个案史学研究(亦称“地域史研究”)开始在党史国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成为党史国史研究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成长点。但随着时日推移,地域史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或弊端,严重制约了党史国史研究之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地域史研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获得更为健康和切实的学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座谈会 地域 综述 展望 反思 结构性问题 史学研究 档案史料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史的检视: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52,共7页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新问题。对潜藏于社会基层的大量灰色记忆材料的发掘和重读,或许是探寻1950年代上海社会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灰色记忆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专家与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力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年第1期82-89,183,共9页
1954-1959年间,先后共有6位苏联专家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援助教学.在此期间,华东师大对于苏联专家的定位经历了逐渐"精细化"的过程,并因双语沟通、中方人员积极性的问题,面临着学习瓶颈.通过对苏联专家学习,设立的专门机构如专... 1954-1959年间,先后共有6位苏联专家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援助教学.在此期间,华东师大对于苏联专家的定位经历了逐渐"精细化"的过程,并因双语沟通、中方人员积极性的问题,面临着学习瓶颈.通过对苏联专家学习,设立的专门机构如专家办公室,以及一系列机制设置,有利于部门间横向沟通和校领导层面通过专门渠道快速了解院系建设动态,加速了学校整合和加强了相关机构间的运转效率.同时,苏联专家也是推动各项改革的主要象征以及议题焦点,如举办研究生班、教学方式讨论、培养青年教师、学科建设与布局等.华东师大向苏联专家学习的过程,为我们理解中国向外学习时的基层运作机制提供了一个内生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方人员 横向沟通 华东师范大学 运转效率 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 学科建设 教学方式
原文传递
印第安纳大学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
作者 王玉琼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5,I0005,I0006,共11页
作为世界首家慈善人才培养机构,印第安纳大学礼来慈善学院形成了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经验,即以“富有创新精神的慈善事业领导者和实践推动者”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跨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浸润实践的能力与职业情怀+基于体验与比较的全... 作为世界首家慈善人才培养机构,印第安纳大学礼来慈善学院形成了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经验,即以“富有创新精神的慈善事业领导者和实践推动者”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跨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浸润实践的能力与职业情怀+基于体验与比较的全球视野”的培养设计:在课程方面,将聚集基本素养培育的通识课程、凸显体验与实践浸润特征的专业课程、注重研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的高级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在实践方面,将以“多维导师引领与支持”为特征的学分制实习、以“实践浸润”为特征的兼职实习、以“拓展视野”为特征的国外实践结合起来;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采取导师支持下的全时段伴随式职业规划与调校模式。但是,对于一个崭新的专业而言,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科尚未建立起来,科学性尚且不足;培养和评价的标准体系、制度,还需要在实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人才 印第安纳大学 课程设置 实习 职业规划
下载PDF
挑战与进路:人文学科学生党建的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王玉琼 刘小雨 《高教学刊》 2020年第9期164-166,共3页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于高校不同学科各自有其鲜明的特点,故而高校党建工作也应该根据其学科差异开展,以提高党建的有效性。由于人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在此领域开...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于高校不同学科各自有其鲜明的特点,故而高校党建工作也应该根据其学科差异开展,以提高党建的有效性。由于人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在此领域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挑战。人文学科学生在党建中具备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三重身份,因而对党建的创新性、专业性、回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学科党建需要针对其学科特性有的放矢,通过创新工作机制、配备专业队伍、整合多方资源的方式提高党建有效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建 人文学科 有效性
下载PDF
以古典之智 启现实之思——上海大学哲学系朱承教授访谈录
7
作者 丁宇 付尚春 《当代儒学》 2020年第1期323-333,共11页
一、联系礼乐文明与日常生活:《礼记》的重要意义问:朱老师,我们发现您近几年的研究重心是《礼记》,尝试从《礼记》中开出一个新的哲学向度。但问题是,就学界以往的传统而言,研究儒家政治哲学,更会选择的文本是《公羊》或者《春秋繁露... 一、联系礼乐文明与日常生活:《礼记》的重要意义问:朱老师,我们发现您近几年的研究重心是《礼记》,尝试从《礼记》中开出一个新的哲学向度。但问题是,就学界以往的传统而言,研究儒家政治哲学,更会选择的文本是《公羊》或者《春秋繁露》。《礼记》相对前两者而言,在政治层面不那么切合实际。所以,我们好奇您为何会专门选择《礼记》这个文本?您的研究和近几年学界出现的“礼仪复兴”研究有什么关系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 《春秋繁露》 礼乐文明 哲学系 《礼记》 朱老师 哲学向度 研究重心
下载PDF
陈旭麓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传统(笔谈)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瑞泉 杨国强 +2 位作者 许纪霖 顾卫民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172,共15页
陈旭麓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将对历史大势的整体观照与对史实细节的爬梳分析完美结合;他提出的诸如海派文化与上海史研究、中等社会研究、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至今在中国史学界有重大影... 陈旭麓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将对历史大势的整体观照与对史实细节的爬梳分析完美结合;他提出的诸如海派文化与上海史研究、中等社会研究、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至今在中国史学界有重大影响。陈旭麓集史识、史才、史德于一身,成为近代中国研究的一个标尺与典范。与可以化为方法的理论相互对待的,还有"无法之法"的理论思维能力。要开拓当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境界,需要对陈先生的史学遗产做出再整理和再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旭麓 新陈代谢 中国近代史 思辨 史识
下载PDF
作为权力中介的“非遗”项目与民间信仰的生存变迁——基于江西赣州A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艺 李向平 《晋阳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91-96,共6页
国家行政力量以"非遗"项目为中介作用于民间信仰,为民间信仰带来社会声望与经济资本,使巫傩信仰的发展传承重获可能。其中,傩戏与巫傩信仰发生分离,民间信仰及其秩序被重构,"文革"时期傩戏的集体记忆也被重新予以... 国家行政力量以"非遗"项目为中介作用于民间信仰,为民间信仰带来社会声望与经济资本,使巫傩信仰的发展传承重获可能。其中,傩戏与巫傩信仰发生分离,民间信仰及其秩序被重构,"文革"时期傩戏的集体记忆也被重新予以界定和解读。虽然巫傩信仰被迫改变了自身的传统规则,建立与新的权力和利益格局相适应的新规则和新秩序,但随着文化主体的被动缺场,官方与民间对巫傩信仰及其建构的理解发生分离,彼此难以互相认同。一旦民间信仰的定义、理解及信仰活动秩序安排被行政力量完全掌控,民间信仰不但无法真正作为民间文化深入至乡村公共生活,也不可能成为真正受到官方肯定的信仰形态,最终将悬置于社会,无从挂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巫傩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仰秩序
下载PDF
新革命史与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新叙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167,共7页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年代上海研究置于现代化的断裂与集权主义的"黑色叙述"中。新革命史的兴起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多重释义两方面唤回革命史,并为上海研究增加了新维度。新革命史观照下的1950年代上海研究呈现出多重面相,革命、国家与社会三重叙事与三个逻辑相互碰撞,彼此交汇。"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然在场",既是新叙事下1950年代中国的上海旋律,也是同一时代的上海历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大叙事 新革命史 当代中国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对融合新闻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以天津市两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荣荣 张晓艺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56,共7页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趋势为背景,呈现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并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群体下既有其适用性,也有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趋势为背景,呈现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并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群体下既有其适用性,也有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学理层面,相关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业务层面,媒介融合并非万能。融合媒介产品的创新和推广都应该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本研究也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媒介使用 大学生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如何进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济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对我来说,中国当代史研究既使我抱有极大的兴趣,也备感力不从心。学术发展已显示出当代史研究在中国史学发展上不可或缺的位置,中国学者再也不能缺席。但这又是一个高难度的研究领域。杨奎松教授前一段出了一本书,名为《读史求真》... 对我来说,中国当代史研究既使我抱有极大的兴趣,也备感力不从心。学术发展已显示出当代史研究在中国史学发展上不可或缺的位置,中国学者再也不能缺席。但这又是一个高难度的研究领域。杨奎松教授前一段出了一本书,名为《读史求真》。的确,写史是要求真的。而在当代史中曾经的谬误太多了,以至于我们无法一一去纠正,何况治当代史不能只是“拨乱反正”,应当要有如韩钢教授所提的“建构体系”的宏愿。然而,在现实的研究实践中,我们经常为一种两难境地所困扰。这就是如杨奎松教授所指出的,一方面当代史研究在趋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研究 当代史研究 史学发展 中国学者 拨乱反正 教授 求真
下载PDF
从一则史料谈《内部参考》在国史研究中的利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建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内部参考》是中共中央为了解社会动态,由新华社参考消息编辑组不定期编印的一本供党内高级干部阅读的内部刊物。如今,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最近笔者偶然读到《内部参考》1952年11月29日的一篇关于农村基层干部... 《内部参考》是中共中央为了解社会动态,由新华社参考消息编辑组不定期编印的一本供党内高级干部阅读的内部刊物。如今,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最近笔者偶然读到《内部参考》1952年11月29日的一篇关于农村基层干部与天主教教徒发生冲突的报道,发现其中有失实之处,遂查阅了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加以匡正。如果仅就该事件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小问题,但倘若从《内部参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内部参考 史料运用 利用 农村基层干部 社会动态 中共中央 内部刊物
下载PDF
他律与人类的“成熟”——从列维纳斯的思考看启蒙的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4,共7页
人类的成熟曾被视为启蒙的目的,通过比较康德和列维纳斯对"什么是人类的成熟"以及"什么是成熟的宗教"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启蒙的意义与局限。康德认为,人类的成熟意味着人类从宗教的他律中摆脱出来,... 人类的成熟曾被视为启蒙的目的,通过比较康德和列维纳斯对"什么是人类的成熟"以及"什么是成熟的宗教"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启蒙的意义与局限。康德认为,人类的成熟意味着人类从宗教的他律中摆脱出来,进入完全自主的状况。而列维纳斯则认为,成熟的人不只是为自己负责,还应当能够为他人负责,因此仅有自主性(lautonomie)对于人类社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一种"他人先于自我"的他律(lhtronomie)精神,并且通过这种他律精神来重新理解宗教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启蒙 人类的“成熟” 他律
下载PDF
中道超越与儒学历史根源的考察——《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学术研讨会文章选登
15
作者 赵法生 李洪卫 +5 位作者 王绪琴 李旭 卢盈华 吴晓番 常会营 沈鸿慎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5期22-48,共27页
近几年来,在当代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学科领域中儒学“超越性”问题的讨论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尤其是对牟宗三等所提出的“内在超越”的反思性考察和对“外在超越”的倡导成为一时之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 近几年来,在当代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学科领域中儒学“超越性”问题的讨论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尤其是对牟宗三等所提出的“内在超越”的反思性考察和对“外在超越”的倡导成为一时之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研究员则提出了“中道超越”的概念,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个概念的阐发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相关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界争鸣。藉此,本刊联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阳明学与现代儒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关于赵法生著作《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的学术研讨会,现选登研讨会部分与会者发言(整理稿)以飨读者。除以下相关论文的作者之外,参加并主持了学术研讨活动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齐鲁学刊》编辑部杨春梅教授。希望借此专题的发表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学术界对该问题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研讨活动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学术热点 历史根源 内在超越
原文传递
史学重心的第二次下移:对当代史研究的期望
16
作者 王家范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153,共3页
主持人语:本刊在2012年第5期上发表了第一辑“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笔谈稿,文章发表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充分显示了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高度关注。眼下,中国正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无论是政治经济之健康发展,还... 主持人语:本刊在2012年第5期上发表了第一辑“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笔谈稿,文章发表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充分显示了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高度关注。眼下,中国正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无论是政治经济之健康发展,还是社会文化之保育革新,都需要学术界提供更多历史经验的借鉴。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中国当代史研究在资政济世方面的重大价值。从学术承继与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史之研究,最近更为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所关注。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史 当代史研究 学科建设 第二辑 期望 重心 史学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人物、观念、思潮:2012年近代中国思想史阅读回顾
17
作者 韩戍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7期89-92,共4页
一如既往,当代中国史学界政治史、社会史热门,思想史偏冷。思想界亦然,普遍存在着谈思想者多,深入研究思想史者少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史没有意义。正如萧功秦所言,研究对一个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人物 阅读 近代 思潮 当代中国 政治史 史学界
下载PDF
一九五○年"辅仁大学事件"历史考察
18
作者 刘建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7,共13页
北京辅仁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正式接办的第一所教会大学。有学者认为,辅仁大学事件是新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接受外国津贴学校运动"的起点。但事实并非如此,辅仁大学事件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教会大学的政策出现变化的... 北京辅仁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正式接办的第一所教会大学。有学者认为,辅仁大学事件是新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接受外国津贴学校运动"的起点。但事实并非如此,辅仁大学事件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教会大学的政策出现变化的结果,而是教会撤资后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北平解放后,辅仁大学的天主教办学精神逐渐褪去。为维系辅仁的天主教办学精神,教会方面选择以停止提供办学经费向学校和政府施压,最终酿成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辅仁大学 陈垣 芮歌尼
下载PDF
储安平光华大学时期生平考论(1928—1932)
19
作者 韩戍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储安平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目前关于储安平的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储安平在光华大学时期的生平,由于缺乏资料,几乎处于未知的状态。弄清储安平早年的生平与思想,对于理解其以后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 储安平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目前关于储安平的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储安平在光华大学时期的生平,由于缺乏资料,几乎处于未知的状态。弄清储安平早年的生平与思想,对于理解其以后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光华大学校史的基础上,着意搜集储安平早年相关资料,编排年份,考订史实,力图对储安平在光华大学求学期间(1928—1932)的生平(包括文学和政治活动等)进行较为完整的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安平 光华大学 生平 光华周刊
下载PDF
重新反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资源---钟雪萍教授访谈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雪萍 黄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9,共4页
黄蕾(下文简称"黄"):钟老师,您好,您主编了《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旅美学者自述》一书,这本书收录了十几位旅美学者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教授和研究中国文学、社会、历史、文化史的切身体验。他们本着独立而批判的立场,为读者提供了... 黄蕾(下文简称"黄"):钟老师,您好,您主编了《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旅美学者自述》一书,这本书收录了十几位旅美学者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教授和研究中国文学、社会、历史、文化史的切身体验。他们本着独立而批判的立场,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颇具思想深度的改写出国留学的"成长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进程 思想资源 教授 反思 大学课堂 中国文学 成长小说 出国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