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平台化、生态化、实践化 被引量:34
1
作者 祝智庭 林梓柔 +1 位作者 魏非 闫寒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对当前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与转型诉求的分析,该文首先从721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学习逻辑架构,包括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式学习(10%体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对当前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与转型诉求的分析,该文首先从721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学习逻辑架构,包括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式学习(10%体量)、基于协作互助的混合式学习(20%体量)与基于工作场景的嵌入式学习(70%体量)。接着,提出了与三类学习范式相适应的教师发展评价与治理需求的金字塔模型,即构建数字画像提升评价学习行为、利用技能认证评价知识技能,关注伦理道德促生实践智慧。最后,为支撑学习范式变革与评价治理转型,文章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的行动框架,以平台化打造多级贯通的在线学习架构、以生态化创建多维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以实践化引领适时学习到适需实践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数字化转型 学习架构 评价治理 服务升级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教授校长的创校之路
2
作者 刘名卓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37-45,共9页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青岛学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于2019年联合创办,笔者是该校的创校校长。任职之初,笔者迅速进行新角色转换定位,将学者身份与校长身份融合在一起,将学校建设作为一个真实性的社会性课题来推进。基于以往的...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青岛学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于2019年联合创办,笔者是该校的创校校长。任职之初,笔者迅速进行新角色转换定位,将学者身份与校长身份融合在一起,将学校建设作为一个真实性的社会性课题来推进。基于以往的学术积累,笔者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和多元共治、民主协商的学校治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学术优势,基于技术全方位渗透、整体性转变、革命性重塑的理念,探索出了数字化转型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作业管理模式和“无边界协同教研”教师校本研修模式,用数字化转型促进学校全方位变革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校长 数字化转型 以人为本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梓柔 闫寒冰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为探索一种证据易获得、分析自动化、反馈可持续的测评手段,文章提出了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方法。具体为,基于包含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为探索一种证据易获得、分析自动化、反馈可持续的测评手段,文章提出了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方法。具体为,基于包含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的13项微能力,利用基于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对16,371条信息化课堂评课反馈文本进行实验。递进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深度学习模型,预训练模型普遍具有更高准确率,最高能提升16%。领域通用语料的预训练有效解决了教育领域自建数据匮乏的现实问题;在预训练模型中,ERNIE以86.43%的准确率取得了最优性能,混淆误差小。该方法能够基于评课文本自动化识别并可视化表征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提供常态化反馈支持。最后,文章阐述了其在教师教研、能力画像和发展决策中的应用场景,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微能力 听评课 深度学习 预训练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模型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屈曼祺 阴钟萱 李宝敏 《教育参考》 2023年第6期11-18,共8页
面对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本源探究和素养发展成为了智能教师教育的新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当前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价值内涵与模型结构,从知识基础、实践应用和情意责任三个维度构建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模型,同... 面对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本源探究和素养发展成为了智能教师教育的新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当前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价值内涵与模型结构,从知识基础、实践应用和情意责任三个维度构建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模型,同时开发测评量表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影响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因素,为智能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模型建构
下载PDF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框架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魏非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6,共8页
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同时面对职能整合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挑战。本研究首先阐释了基于职能整合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时代诉求,在此基础上,对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以及旨归进行辨析。接着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 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同时面对职能整合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挑战。本研究首先阐释了基于职能整合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时代诉求,在此基础上,对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以及旨归进行辨析。接着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化建设划分为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以及数字化创变三个阶段,提出了组织愿景、数字素养、数字技术、数据资源、数字空间和数字文化六项使能要素,并构建了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模型。鉴于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人员、模式、平台、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五条行动策略,包括提升机构从业者的数字胜任力、构建虚实融合的研训模式、发展数据驱动组织决策模式、开发教师发展数字基座、创建组织运作的数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 职能整合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 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
原文传递
能力为本、需求驱动:国际高等教育微认证实践与趋向分析
6
作者 魏非 陈梦洁 杨淑婷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66,共16页
教育数字化是全球教育变革共同战略。微认证作为一种能力本位、需求驱动的成果认证方式,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为借鉴国际上高等教育微认证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微认证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 教育数字化是全球教育变革共同战略。微认证作为一种能力本位、需求驱动的成果认证方式,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为借鉴国际上高等教育微认证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微认证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为依据,从指导原则、设计构念、开发流程、实施形式、成果评估以及合作机制深度剖析七个代表性国际高等院校的微认证实践行动,探析微认证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方向。综合案例实践发现,微认证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重要形式、需求成为高等教育构建和应用微认证的重要驱动力、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开放认证体系是微认证实践路向、国家层面的支持是微认证发展的策动力,基于此,可以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术支持、终身学习、研究展望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微认证实践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微认证 数字化转型 国际案例 需求驱动
原文传递
跨学科学习是什么?如何做?——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旻瑜 万昆 赵健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首次明确了跨学科学习在国家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跨学科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制度、实践以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跨学科学习则是学习者对运用多学科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首次明确了跨学科学习在国家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跨学科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制度、实践以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跨学科学习则是学习者对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制度、实践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过程。跨学科学习具有问题导向、基于学科和整全性等特征。跨学科学习有其独立的认识论基础,同时也对“学科学习”有着重要价值。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应当秉持问题导向、双重目标和有效融合等原则,而其教学模式则有“直接教学”“范例—迁移教学”和“自主探究指导”等不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跨学科学习 信息科技课程
下载PDF
中小学课堂视频多模态分析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屈曼祺 李宝敏 杜龙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5,共11页
随着移动听评课技术以及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智能分析技术赋能教学视频的科学分析,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教师和学生视角,从话语、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构建课堂视频多模态分析双模... 随着移动听评课技术以及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智能分析技术赋能教学视频的科学分析,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教师和学生视角,从话语、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构建课堂视频多模态分析双模型,通过人机协同的人类教师质性分析和智能系统的量化分析双线并进、证据互证的方式,为教师开展循证教研和分析真实课堂情境下教与学的过程提供支持性与引领性的工具支持与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课堂视频分析 中小学课堂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强师之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推进历程、变迁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屈曼祺 李宝敏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4,共6页
教师培训制度是我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对教师培训制度的推进历程与变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师培训制度从构建、推进、健全到创新,经历了构建专业体系保障专业地位,针对关键问题设计专项提升,系... 教师培训制度是我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对教师培训制度的推进历程与变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师培训制度从构建、推进、健全到创新,经历了构建专业体系保障专业地位,针对关键问题设计专项提升,系统规模培训促进均衡发展和高端引领运用技术赋能的过程。在深层结构上,社会矛盾变革影响了培训制度设计,催生教师培训从义务责任到自我实现的不断内化;在路径依赖上,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培训制度的内在依托;在变迁动力上,教师教育理念创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分别是教师培训变革的内驱动力和外在要求。未来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目标引领下,应扶持县域,以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引领,强大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开放持续的学习共同体;发展数智融合,构建以提升教师智能素养为目标的教师培训新体系与新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教师培训 教师队伍建设
原文传递
加强地方师范院校建设何以重要:基于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晓翔 张文明 赵健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3-38,共6页
“协同提质计划”聚焦地方师范院校的意义到底有多大?通过对我国832个脱贫县和64个中西部陆地边境县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仅就上述地区的教师结构看,存在高层次的部属与省属师范大学毕业生“下不去”“、非师范”教师比例不断增加但... “协同提质计划”聚焦地方师范院校的意义到底有多大?通过对我国832个脱贫县和64个中西部陆地边境县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仅就上述地区的教师结构看,存在高层次的部属与省属师范大学毕业生“下不去”“、非师范”教师比例不断增加但流动性偏大、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是“下得去、留得住”但近年比例有下降趋势等现象。从数据上可以发现“协同提质计划”动员系统力量、助力地方薄弱师范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建设、提升师范办学质与量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定向县 乡村教师 队伍建设 师范教育
原文传递
信息化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施为路径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寒冰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5,共5页
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着成本与效益的巨大挑战,而信息化作为通用的使能技术,可以在教育公平领域发挥巨大潜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施为路径,包括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支持教育服务个性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支持高效管... 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着成本与效益的巨大挑战,而信息化作为通用的使能技术,可以在教育公平领域发挥巨大潜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施为路径,包括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支持教育服务个性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支持高效管理与现代治理等。要想提高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效能,除了要遵循信息化教育的一般逻辑外,还要遵循面向教育公平、更具针对性的实践逻辑,包括在项目规划与管理方面坚持系统推进与持续加持;在资源建设方面坚持头部化与适应性;在促进欠发达地区教师发展方面坚持角色化与伴随性;在教育公平治理方面重点关注动力机制与增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数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