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盐沼水体溶解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降解转化机理——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为例
1
作者 李润 陈洁南 +1 位作者 陈灏 曹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作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河口盐沼拥有巨大的碳储量,是全球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盐沼水体中溶解态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含量和光谱特性在潮汐交换和季节更替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呈现高动态变化.聚焦受长江影响... 作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河口盐沼拥有巨大的碳储量,是全球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盐沼水体中溶解态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含量和光谱特性在潮汐交换和季节更替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呈现高动态变化.聚焦受长江影响下的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通过在不同季节开展一个完整潮汐周期内的高频采样,以盐沼水体中的DOM为研究对象,刻画了盐沼水体的DOM含量(以DOM中的碳元素含量表示,即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和光谱特性(以DOM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OM,CDOM)的光吸收特性表示)在潮汐周期和季节尺度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潮汐周期尺度上,相较于涨潮时的水体,落潮时的盐沼水体具有较高的DOC浓度、较强的紫外吸收(α_(CDOM)(350)和α_(CDOM)^(*)(350))、较高的芳香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254)以及较低的光谱斜率(S275-295).在季节尺度上,相较于冬季和春季,夏季和秋季落潮时的盐沼水体具有较高的DOC浓度、较强的紫外吸收、较高的芳香度以及较低的光谱斜率.夏季盐沼水体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5 d的培养周期内,光化学降解是移除盐沼水体中CDOM的主要因素,而微生物作用则显著影响了水体中DOM的整体含量.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对河口盐沼通过侧向输送过程输出溶解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降解转化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盐沼 溶解有机碳 有色溶解有机物 潮汐交换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卫星遥感的河口潮滩植被指数构建研究
2
作者 叶可 田波 王玉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植被指数ETFVI(Estuarine Tidal Flat Vegetation Index),对其提取的植被分布信息和反演的覆盖度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ETFVI与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相比,由于考虑了下垫面湿度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提取植被分布信息的准确率和F_(1)值相较第2名分别提高了10.38%和6.9%;ETFVI对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结果与其他8种植被指数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潮滩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长江口 潮滩湿地 湿度指数
下载PDF
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3
作者 肖美群 邓兵 +2 位作者 张国森 杜金洲 毕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5,共9页
为探究自2000年嵊泗县海水养殖业兴盛以来,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的环境变化,对其南部海湾的沉积物岩芯进行了沉积记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000年之前,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减少了约23%,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也略有降低,表... 为探究自2000年嵊泗县海水养殖业兴盛以来,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的环境变化,对其南部海湾的沉积物岩芯进行了沉积记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000年之前,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减少了约23%,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也略有降低,表明研究区域的营养水平有所下降.此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org)在2000年后呈现变轻趋势,进一步反映了初级生产力的下降.结合年代测定和粒度组成分析,该海区沉积环境整体较为稳定.研究区域位于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范围内,然而,沉积物表层的TN和δ^(13)Corg却表现出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绿华岛南部养殖区营养水平的降低主要归因于贻贝收获对营养物质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华岛 贻贝养殖 沉积记录 生源要素
下载PDF
3种预处理方式下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
4
作者 崔莹 张国森 张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定量分析了当采用全膜、切割和刮取这3种预处理方式时,元素分析仪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了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全膜进样的样品测试误差最低,其次是切膜预处理的样品,刮膜预处理的样品... 定量分析了当采用全膜、切割和刮取这3种预处理方式时,元素分析仪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了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全膜进样的样品测试误差最低,其次是切膜预处理的样品,刮膜预处理的样品测试误差最高.碳含量的测试误差低于氮含量的,且与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00).当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达到0.5 mg以上时,测试误差在10%以内,达到1 mg时,测试误差可在5%以内.综合分析,在悬浮颗粒物样品预处理环节中,膜上颗粒物的质量、颗粒物在膜上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颗粒物在玻璃纤维膜孔隙中的残留量是悬浮颗粒物样品碳含量测定的三大影响因素,而氮含量的测定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且在处理过程中易受污染.最终,优选出测试误差相对较低的样品收集、预处理和测试方案,即用直径25 mm的玻璃纤维膜(Glass Fiber Filter,GF/F)收集样品,全部包样上机测试,且保证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在0.5 m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预处理 碳含量 氮含量 元素分析仪 测试误差
下载PDF
秸秆埋藏对富营养化盐沼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博远 陈雪初 +2 位作者 张晓涵 由文辉 杨华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利用原位模拟控制实验,通过实时监测盐沼芦苇生长性状、光合特性、温室气体通量等参数,并结合实验结束后采样测定的有机碳密度,探究了秸秆埋藏对富营养化盐沼湿地植被恢复及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外源氮输入条件下,秸秆埋藏... 利用原位模拟控制实验,通过实时监测盐沼芦苇生长性状、光合特性、温室气体通量等参数,并结合实验结束后采样测定的有机碳密度,探究了秸秆埋藏对富营养化盐沼湿地植被恢复及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外源氮输入条件下,秸秆埋藏有利于盐沼芦苇生长及湿地碳汇功能,具体表现为促进CO_(2)吸收、抑制CH_(4)排放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结果填补了当前对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潜力了解的不足,可为滨海湿地植被恢复和固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并有望助力实现盐沼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芦苇 秸秆埋藏 碳汇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盐沼植被缓冲带防护能力参数化研究——以海三棱藨草为例
6
作者 赵颖 彭忠 +2 位作者 于海升 陈琛 陈良志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生态海岸通过整合盐沼等植被缓冲带,可以增强对风暴潮和波浪的自然防御功能,同时展现出可持续和自适应特性。本研究以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场观测的波浪数据,对盐沼植被缓冲带的消浪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 生态海岸通过整合盐沼等植被缓冲带,可以增强对风暴潮和波浪的自然防御功能,同时展现出可持续和自适应特性。本研究以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场观测的波浪数据,对盐沼植被缓冲带的消浪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海岸区域的同种植被中,波浪透射系数与相对宽度显著相关,且植被区内波浪衰减速率呈现先快速后减缓的变化趋势。基于此,本研究推导了一个基于植被相对宽度的波浪透射系数经验公式:k_(t)=e^(-003w/h_(0)+0.67),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预测精度(R^(2)=0.86)。本研究成果对快速评估盐沼植被缓冲带的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海岸带的可持续防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透射系数 潮滩 波浪衰减 海三棱藨草 植被宽度
下载PDF
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演变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特征
7
作者 侯雅婷 谢卫明 +1 位作者 苑家恒 王宪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共13页
使用SLAMM(Sea Level Affecting Marshes Model,海平面影响沼泽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海平面上升预测值以及湿地是否被海堤保护等情景,模拟崇明东滩湿地演变规律,同时探讨潮差、坡度与地面沉降等因素对于湿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崇明... 使用SLAMM(Sea Level Affecting Marshes Model,海平面影响沼泽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海平面上升预测值以及湿地是否被海堤保护等情景,模拟崇明东滩湿地演变规律,同时探讨潮差、坡度与地面沉降等因素对于湿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崇明东滩湿地面积未来在海平面上升影响下有一定程度缩减,2020—2050年,其湿地面积保有率为0.732~0.763,此外,预计崇明东滩湿地可能最早在2039年开始进入萎缩状态;②崇明东滩修复区域的海堤在应对海平面上升的过程中,可防止修复区域发生植被演替和出现过渡盐沼植被;③潮差、坡度以及地面沉降的改变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崇明东滩湿地的稳定性.若以2050年湿地稳定为目标,则潮差需达到3.0 m或者剖面的坡度在2.0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生态修复工程 湿地面积保有率 海平面影响沼泽模型(SLAMM)
下载PDF
辽河口不同退塘还湿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8
作者 宋远昊 龚吕 +2 位作者 李贲 胡阳 李秀珍 《生物多样性》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1,共13页
“自然湿地-围塘养殖-退塘还湿”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背景下很多湿地面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模式,但不同退塘还湿方式实施后的恢复情况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晰。为评估2015年辽河口退塘还湿工程开展后不同退塘还湿方式的大型底栖动物恢... “自然湿地-围塘养殖-退塘还湿”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背景下很多湿地面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模式,但不同退塘还湿方式实施后的恢复情况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晰。为评估2015年辽河口退塘还湿工程开展后不同退塘还湿方式的大型底栖动物恢复情况,本研究以辽河口退塘还湿工程区内退塘程度逐步提升的未推平、半推平和全推平塘坝3种退塘样地及天然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对照区作为调查区,分别于2023年春季和秋季对不同样地的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到大型底栖动物21种,隶属于3门5纲16科,春季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等,秋季优势种为绯拟沼螺、拟沼螺属一种(Assiminea sp.)、小头虫等。春季半推平塘坝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推平和全推平塘坝区,秋季全推平塘坝区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显著高于未推平和半推平塘坝区,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推平塘坝区,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半推平塘坝区。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与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两季,不同退塘样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生物与环境非线性回归表明,高程、沉积物温度、含水率、电导率、砂含量和总氮含量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海岸带养殖塘的修复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塘还湿 生态修复 大型底栖动物 滨海湿地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