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1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缅怀历史,开创未来——丁平兴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60周年院庆大会上的发言
1
作者 丁平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河口海岸研究的创始单位,在以陈吉余院士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与垂范下已走过60多年历程.从最早只有5人的河口研究室,发展到目前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影响的河口海岸研究“国家队”.近期我们在梳理《学报》历年刊发... 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河口海岸研究的创始单位,在以陈吉余院士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与垂范下已走过60多年历程.从最早只有5人的河口研究室,发展到目前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影响的河口海岸研究“国家队”.近期我们在梳理《学报》历年刊发的专辑时,发现了陈吉宇院士在1995年主持出版的关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和深水航道治理与港口建设的专辑,又重温到2017年10月18日丁平兴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60周年院庆大会上的发言稿,启发颇深.特别是他们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传统与特色,既是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保贵财富,对于其他单位、其他学科科学研究又都具有借鉴意义,值得发扬光大.现刊载丁平兴教授的发言稿,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的创业与发展史,交流在60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与特色,期望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 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 陈吉余 院庆 最大浑浊带 科学研究
下载PDF
河口海岸环境沉积速率研究方法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永红 沈焕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沉积速率是河口海岸沉积环境的重要参数。对于河口海岸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速率的研究 ,大多采用 1 4C年龄值计算 ;现代河口海岸沉积速率的研究方法较多 ,常见的有河流输沙法、海图对比法、GIS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等。1 4C法结合考古、... 沉积速率是河口海岸沉积环境的重要参数。对于河口海岸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速率的研究 ,大多采用 1 4C年龄值计算 ;现代河口海岸沉积速率的研究方法较多 ,常见的有河流输沙法、海图对比法、GIS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等。1 4C法结合考古、孢粉等方法 ,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河口海岸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速率。对于现代河口海岸沉积 ,由于 GIS和 DEM方法的发展和计算机功能的支持 ,使海图对比的方法克服了手工带来的误差 ,目前仍然是一种可以使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 2 1 0 Pb、1 37Cs、2 39,2 4 0 Pu法使沉积速率的计算趋于定量化。在一定时间区域范围内 ,多种同位素测年同时运用 ,相互印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研究方法 河口海岸 沉积环境 ^14C测年方法 碳同位素 孢粉
下载PDF
河口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郭沛涌 沈焕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综述了河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初级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同时 ,对河口浮游植物在水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以及河口浮游植物多样性与边缘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表明 ,通常河口区重要的浮游植物有硅藻、甲藻等 ... 综述了河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初级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同时 ,对河口浮游植物在水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以及河口浮游植物多样性与边缘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表明 ,通常河口区重要的浮游植物有硅藻、甲藻等 ,微型、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河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初级生产的时空变化明显 ,并受到光、温度、营养盐、动物摄食以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河口生态系统 综述
下载PDF
河口海岸侵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焕庭 胡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从岸滩侵蚀的过程和机理、侵蚀模式-模型、侵蚀管理和保护对策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近10多年来河口海岸侵蚀研究的进展,并以典型事例分析了我国日益严峻的河口海岸侵蚀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展我国河口海岸侵蚀研究的四点建议:... 从岸滩侵蚀的过程和机理、侵蚀模式-模型、侵蚀管理和保护对策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近10多年来河口海岸侵蚀研究的进展,并以典型事例分析了我国日益严峻的河口海岸侵蚀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展我国河口海岸侵蚀研究的四点建议:加强对人为因素引起的侵蚀的研究;把岸与滩和岸与槽的侵蚀结合起来研究;高度重视三个大三角洲岸滩侵蚀研究;加强现场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岸滩侵蚀 三角洲
下载PDF
河口海岸测流仪器比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红 何青 +1 位作者 虞志英 王元叶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5,共6页
通过对直读式海流计、ENDECO海流计和ADP测流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ENDECO所测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小约4.2%,流向偏小2.4%;ADP测得的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大6.1%,流向偏大3.6%,但ADP测量数据更稳定;由三种仪器测得的涨落潮平均流速相对... 通过对直读式海流计、ENDECO海流计和ADP测流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ENDECO所测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小约4.2%,流向偏小2.4%;ADP测得的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大6.1%,流向偏大3.6%,但ADP测量数据更稳定;由三种仪器测得的涨落潮平均流速相对偏差均在10%左右。三种仪器的观测数据可比性强,同时使用时完全能够相互对比分析。流速小于30 cm/s时,由于仪器的摩擦阻力作用,直读式海流计精度变低;流速大于30 cm/s时,三种仪器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小。与直读式海流计和ADP相比,ENDECO海流计对流向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直读式海流计 ENDECO ADP
下载PDF
河口海岸环境中有机污染标志物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清辉 沈涣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河口 海岸环境 有机污染标志物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长周期波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钢 陈吉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4-71,共8页
长周期波动作为一种地貌演变现象在河口海岸地区广泛存在。在长江河口。表现为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的波动变化。而在杭州湾北岸,它又以“侵蚀波”的形式来影响岸滩的冲淤演变。本文试图通过揭示该现象内在的动力机... 长周期波动作为一种地貌演变现象在河口海岸地区广泛存在。在长江河口。表现为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的波动变化。而在杭州湾北岸,它又以“侵蚀波”的形式来影响岸滩的冲淤演变。本文试图通过揭示该现象内在的动力机制来综合分析其在典型河口海岸演变中的表现。同时,通过定量分析,为理论模式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波动 河口河道系统 长江 海岸演变
下载PDF
国外河口最大浑浊带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动态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焕庭 时伟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5-206,共2页
河口最大浑浊带(TurbidityMaximum,以下简称TM)在全世界不论高纬度地区或低纬度地区,各种气候类型和潮汐条件下的河口均有发现,尤其在部分混合型和垂向均匀混合型河口更为发育。其中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河口,... 河口最大浑浊带(TurbidityMaximum,以下简称TM)在全世界不论高纬度地区或低纬度地区,各种气候类型和潮汐条件下的河口均有发现,尤其在部分混合型和垂向均匀混合型河口更为发育。其中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河口,从小河口到诸如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浑浊带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河口海岸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吉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从事河口海岸研究、学术领导工作以及在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所产生的心得体会,回顾了我国40多年来河口海岸研究和开发的历史,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取得的进展有:动力、地貌、...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从事河口海岸研究、学术领导工作以及在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所产生的心得体会,回顾了我国40多年来河口海岸研究和开发的历史,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取得的进展有:动力、地貌、沉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形成;从静态描述向动态描述进而向数值描述的转变;海岸带大量基础资料的积累;一大批达到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一支强大的、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今后的研究方向有:河口不连续性,海岸剖面塑造机理,海岸带灾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平面变化效应,人为因素在河口海岸环境中的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海岸 海洋资源
下载PDF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靖华 葛振鹏 王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78,共20页
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河口海岸环境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是理解河口海岸过程与变化机理、提高... 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河口海岸环境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是理解河口海岸过程与变化机理、提高对其未来变化认识与预测的首要条件.基于此,从河口海岸区位特殊性角度对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共5个方面综合论述河口海岸环境的监测要素与监测方法.在对比监测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在极端天气下的监测以及长时间尺度的监测中存在不足,亟须全面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监测手段 监测指标
下载PDF
CAD及其二次开发技术在河口海岸研究中的应用(CAGPS设计研究)
11
作者 孙介民 柳仁锭 +3 位作者 陈全 吴宜南 马云 顾文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CAD 二次开发 河口海岸 CAGPS 图形处理
下载PDF
河口海岸空间数据发布与共享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利霞 周云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6-208,226,共4页
根据河口海岸数据变化的特点及用户需求,建设河口海岸地区空间数据发布信息系统,采用微软的IIS6.0作为Web服务器,以ESRI的ArcIMS9作为中间件,实现河口海岸空间数据的发布和共享。结合ASP技术实现由空间数据到属性数据的查询,使用ASP.NE... 根据河口海岸数据变化的特点及用户需求,建设河口海岸地区空间数据发布信息系统,采用微软的IIS6.0作为Web服务器,以ESRI的ArcIMS9作为中间件,实现河口海岸空间数据的发布和共享。结合ASP技术实现由空间数据到属性数据的查询,使用ASP.NET和水晶报表实现专题图的绘制、浏览和按照用户需要导出数据,以及实现系统分级安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空间数据库 ARCIMS
下载PDF
微塑料在河口海岸环境的检测、分布、归趋以及生物和环境效应
13
作者 强丽媛 朱晓桐 程金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2-842,共11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综合分析微塑料的分布归趋以及效应是保障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关键.本文对微塑料在河口海岸环境中的分布特点、环境归趋、载体效应、海洋生物的摄入以及毒性效应等内容进行综述.地表径流及洋流作用显著...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综合分析微塑料的分布归趋以及效应是保障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关键.本文对微塑料在河口海岸环境中的分布特点、环境归趋、载体效应、海洋生物的摄入以及毒性效应等内容进行综述.地表径流及洋流作用显著影响微塑料在河口海岸及海洋中的赋存;微塑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会影响其环境归趋和生物效应;海水中的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富集污染物和入侵物种,带来外来物种入侵等新的环境问题;海洋生物对微塑料的摄入会引起其体内微塑料积累,改变其肠道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并改变生物行为;微塑料暴露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如肝脏毒性、神经毒性以及生殖毒性等.本综述可为河口区域微塑料污染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对河口区域水环境安全也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生物膜 载体效应 消化系统 毒性
原文传递
“三应答”微波测距定位仪在河口海岸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正惕 《东海海洋》 1989年第2期72-75,共4页
河口海岸的水文、地貌及地质状况变化较大,故在测量中对定位的正确性要求较高。过去通常使用的定位观测工具是罗盘或六分仪,用前方或后方交会确定测量船的工作位置。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许多局限性,如测量范围小,受海况、天气条件的影... 河口海岸的水文、地貌及地质状况变化较大,故在测量中对定位的正确性要求较高。过去通常使用的定位观测工具是罗盘或六分仪,用前方或后方交会确定测量船的工作位置。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许多局限性,如测量范围小,受海况、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等。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定位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无线电定位已成为河口海岸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距定位仪 河口海岸 无线电定位
全文增补中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道季 李军 +2 位作者 陈吉余 陈西庆 陈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有机性颗粒 长江河口 悬浮颗粒物 泥沙
下载PDF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被引量:74
16
作者 沈焕庭 贺松林 +1 位作者 潘定安 李九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72-479,共8页
本文在以前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把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视作一个系统,对它形成的环境背景、时空变化规律、泥沙来源、絮凝作用对悬沙落淤的影响、浮泥的特性与分布、悬沙的富集机制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分析,并指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河口 环流 浑浊带 研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宁 张利权 +1 位作者 袁琳 曹浩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48-2258,共11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研究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潜在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障海岸带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回顾了IPCC的四次评...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研究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潜在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障海岸带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回顾了IPCC的四次评估报告,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总结了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框架以及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的进展。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海岸带的影响还有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也需要对各种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 海岸带脆弱性 海平面上升 脆弱性评估
下载PDF
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8
作者 范学忠 袁琳 +1 位作者 戴晓燕 张利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56-2765,共10页
协调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强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海岸带综合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等多方面技术实现科学的海... 协调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强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海岸带综合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等多方面技术实现科学的海岸带管理。根据当前发展趋势,海岸带综合管理进展可归纳为:人文与自然过程变化与海岸带响应;基于不同目标的海岸带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评价;新技术与方法应用;利益冲突与关系协调;生态关键区保护与管理;政策与法规制定与调整。在综述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综合管理 生态系统管理 可持续发展 多部门协调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沙洲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九发 万新宁 +2 位作者 应铭 左书华 付桂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9,共6页
九段沙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后成为长江河口第三代新生冲积沙洲(岛),为河口第三级分汊口沙洲,如今0m以上沙洲面积为126km2,5m水深包络的面积为448.7km2,平面外形成长椭圆沙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九段沙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河口... 九段沙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后成为长江河口第三代新生冲积沙洲(岛),为河口第三级分汊口沙洲,如今0m以上沙洲面积为126km2,5m水深包络的面积为448.7km2,平面外形成长椭圆沙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九段沙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河口水流的作用下,不断地承接上游河道推移而来的底沙,沙洲持续淤涨,0m以上沙洲面积是原始面积的3.3倍,2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5倍,5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0倍多。与此同时,在陆海相互作用及南北槽分水分沙比值不断更替变化过程中,九段沙沙体本身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沙头冲刷后退,沙尾淤涨延伸,南侧淤涨幅度大于北侧,而沙洲基座长轴位置移动不大。目前九段沙头部鱼嘴和北部导堤工程的建设改变了九段沙浅滩的水沙运动过程,因九段沙北侧边界基本固定,导致南侧边滩冲淤变化必将会增大,需采取相应的人工干预措施,才能使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九段沙朝着健康的演变方向发展,同时减少对与沙洲相邻的南北槽通海航道水深的影响,确保通海航道畅通无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河口沙洲 底沙输移 九段沙 冲淤变化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表面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道季 张经 +2 位作者 张利华 陈邦林 陈吉余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1,共5页
本文根据对比实验长江河口悬浮体分别经由偏磷酸钠 (NaPO3)分散剂、超声波处理和加双氧水 (H2 O2 )高温蒸煮去除有机物 ,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测定自然荧光和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染色后颗粒荧光特性。发现去除长江河口悬浮颗粒表面... 本文根据对比实验长江河口悬浮体分别经由偏磷酸钠 (NaPO3)分散剂、超声波处理和加双氧水 (H2 O2 )高温蒸煮去除有机物 ,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测定自然荧光和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染色后颗粒荧光特性。发现去除长江河口悬浮颗粒表面有机物后 ,悬浮颗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认为长江河口沿程悬浮颗粒的比表面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悬浮颗粒物表面有机物组成的不同和水团颗粒物质组成不同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 表面特性 长江河口 比表面积 分散剂 双氧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