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变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江体乾 《上海化工》 CAS 1998年第19期26-29,36,共5页
介绍了流变学的主要内容,区分了传统与现代化学工程的不同以及流变学在现代化学工程中的几个用例,指出流变学为现代化学工程的三大基础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化工技术人员的应有素质之一,亟待加强。
关键词 流变学 化学工程 非牛顿流体 流体力学
下载PDF
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魏永明 许振良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8-152,共5页
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往往不是单独应用 ,而是与其它的分离或反应过程进行耦合的。着重介绍了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与精馏和反应耦合过程的研究现状 ,以及讨论了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和常用的渗透蒸发膜材料。
关键词 渗透蒸发 精馏 反应 耦合过程:数学模型
下载PDF
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研究(Ⅰ)——理论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振良 施亚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9-24,共6页
分析了渗透蒸发和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的传质过程,建立了渗透蒸发膜促进化学反应的数学模型,它能较准确地描述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趋势.
关键词 渗透蒸发 化学反应 耦合过程 数学模型 膜分离
下载PDF
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研究(Ⅱ)模型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振良 曲锐 +1 位作者 施亚钧 虞洁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8-62,共5页
针对乙酸异戊酯合成反应体系,采用改性的PAmA-PI渗透蒸发膜进行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试验研究.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回归出如下数学模型:η=0.5155exp(750.5RT)ln[1+770.0C2Ao... 针对乙酸异戊酯合成反应体系,采用改性的PAmA-PI渗透蒸发膜进行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试验研究.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回归出如下数学模型:η=0.5155exp(750.5RT)ln[1+770.0C2Aoexp(-6448RT)(1-ε)(Π-ε)-14.55exp(-592.2RTηε2C2Ao]/CAoε它能较准确地描述渗透蒸发与乙酸异戊酯合成反应过程,在相似反应条件下,可以预测改变其它变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蒸发 乙酸异戊酯 耦合过程 化学反应 膜分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工程菌产物表达数学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徐京宁 李凡超 +3 位作者 王二力 唐孝宣 俞俊棠 刘新垣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3,共6页
根据阻遏蛋白,辅阻遏因子与启动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采用色氨酸启动子的基因工程重组微生物的产物表达数学模型。提出了mRNA最大转录速率常数和产物表达速率常数与比生长速率呈线性关系的假设,用干扰素基因工程菌培养过程... 根据阻遏蛋白,辅阻遏因子与启动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采用色氨酸启动子的基因工程重组微生物的产物表达数学模型。提出了mRNA最大转录速率常数和产物表达速率常数与比生长速率呈线性关系的假设,用干扰素基因工程菌培养过程中的实验数据估计了mRNA转录速率常数,干扰素表达速率常数和干扰素降解速率常数。推导出了发酵过程中干扰素表达量和细胞内干扰素比活计算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可以通过检测色氨酸浓度和细胞比生长速率来计算预测干扰素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基因工程菌 产物表达 数学模型 发酵
下载PDF
基因工程枯草杆菌生产中性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丽影 叶勤 +3 位作者 张宏 张嗣良 吴自荣 王林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91-695,共5页
使用一株基因工程枯草杆菌DB403(pWL267)生产中性蛋白酶,其宿主DB403失去了野生菌株99%的胞外蛋白酶生产能力,质粒pWL267则带有野生菌株中性蛋白酶的全部结构基因。在分批培养中,中性蛋白酶的活性为26... 使用一株基因工程枯草杆菌DB403(pWL267)生产中性蛋白酶,其宿主DB403失去了野生菌株99%的胞外蛋白酶生产能力,质粒pWL267则带有野生菌株中性蛋白酶的全部结构基因。在分批培养中,中性蛋白酶的活性为262mg/min·L左右,通过培养基改进达到3.286g/min·L。连续培养表明,中性蛋白酶的比生产速率在比生长速率为0.2h ̄(-1)时最大。在控制补加葡萄糖和其它培养基成分的补料分批培养中,中性蛋白酶活性达17.670g/m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枯草杆菌 基因工程菌 蛋白酶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燃烧的合成氨原料气脱碳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应虎 乐清华 柏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1-807,共7页
基于化学链燃烧的原理,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以铁触媒为催化剂和载氧剂,CaO为吸附剂,研究了化学链燃烧法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还原阶段CaO、汽气比、温度、CaO与铁触媒质量比等因素对原料气脱碳效果的影响,以及氧化阶段温... 基于化学链燃烧的原理,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以铁触媒为催化剂和载氧剂,CaO为吸附剂,研究了化学链燃烧法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还原阶段CaO、汽气比、温度、CaO与铁触媒质量比等因素对原料气脱碳效果的影响,以及氧化阶段温度对铁触媒氧化和CaCO3热分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铁触媒既是CO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又是过程的载氧剂,而吸附剂CaO的存在,不仅能快速吸附CO2,而且能有效促进CO的变换反应,同步脱除CO和CO2,且适宜的还原条件为:汽气比8.0左右、温度500~550℃、CaO与铁触媒质量比3:1。在氧化反应阶段,当操作温度为800℃时,还原态的铁触媒Fe3O4可迅速被氧化为Fe2O3,CaO可完全再生,铁触媒的氧化反应热能有效促进CaCO3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固定床 铁触媒 CAO 脱碳 再生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国跃 王昶昊 +1 位作者 施云海 陈浩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3年第6期31-35,共5页
采用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作为药剂对高浓度的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沉淀处理,通过实验考察了废水的pH、初始氨氮浓度、沉淀剂配比与加入量等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有效方法,在pH为9.0,处理溶液中n(... 采用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作为药剂对高浓度的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沉淀处理,通过实验考察了废水的pH、初始氨氮浓度、沉淀剂配比与加入量等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有效方法,在pH为9.0,处理溶液中n(NH+4)∶n(Mg2+)∶n(PO3-4)=1∶1.3∶1.3的情况下,氨氮去除率最大,可达98.48%,但对于低浓度氨氮废水,化学沉淀法的去除率较低,可以采用生物法进一步深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 氯化镁 磷酸氢二钠 磷酸铵镁沉淀法
下载PDF
纺膜参数对PVC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蔡新宇 张凯 +5 位作者 王露 程亮 魏永明 杨虎 马晓华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聚氯乙烯(PVC)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通过改变纺膜参数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致密皮层,断面为海绵孔与指状孔共存结构,纯水通量可达314 L/(m^(2)·h),BSA截留率可... 以聚氯乙烯(PVC)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通过改变纺膜参数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致密皮层,断面为海绵孔与指状孔共存结构,纯水通量可达314 L/(m^(2)·h),BSA截留率可达95.0%,断裂强度22 MPa.此外,细中空纤维膜可在0.6 MPa压力以下稳定运行,并可对自来水中的有机物深度脱除4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中空纤维膜 NIPS法 膜结构
下载PDF
表面接枝法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制备及其镁锂分离性能
10
作者 张桢琳 王露 +3 位作者 程亮 杨虎 汤永健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以哌嗪(PIP)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制备的PA纳滤膜为底膜,利用聚乙烯亚胺(PEI)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溶液对膜表面进行接枝,并制备PEI-GOS纳滤膜.通过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和接触角等仪器对其微观形貌、表面电荷和水接触角等进... 以哌嗪(PIP)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制备的PA纳滤膜为底膜,利用聚乙烯亚胺(PEI)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溶液对膜表面进行接枝,并制备PEI-GOS纳滤膜.通过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和接触角等仪器对其微观形貌、表面电荷和水接触角等进行表征.在溶液总质量浓度1000 mg/L(镁锂质量浓度比为50)的条件下,考察了纳滤膜的镁锂分离性能.结果表明,PEI-GOS纳滤膜具有致密平滑的聚酰胺层,膜表面荷正电,纯水通量可达50.1 L/(m^(2)·h·MPa),对Mg^(2+)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PEI-GOS纳滤膜镁锂分离因子可达38.1,具备良好的镁锂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接枝 纳滤膜 氧化石墨烯 镁锂分离
下载PDF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18-3-18/水杨酸钠胶束体系流变和减阻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方波 邹春昱 +5 位作者 何良好 朱广宇 吕婷阳 卢海伟 王进爽 侯向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丰富和发展表面活性剂减阻体系,研究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18-3-18)与水杨酸钠(NaSal)组成的新型胶束体系的流变和减阻性能。考察了不同浓度胶束体系的流变特性,讨论了该胶束体系的摩擦阻力系数和... 为丰富和发展表面活性剂减阻体系,研究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18-3-18)与水杨酸钠(NaSal)组成的新型胶束体系的流变和减阻性能。考察了不同浓度胶束体系的流变特性,讨论了该胶束体系的摩擦阻力系数和减阻率随广义雷诺数的变化关系,并比较了在光滑管及粗糙管中该体系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18-3-18/NaSal胶束体系具有良好的黏弹性、触变性和剪切变稀性。随胶束体系浓度增大,减阻效果提高。对18-3-18/NaSal(5 mmol L 1/10 mmol L 1)胶束减阻体系,存在临界广义雷诺数,最大减阻率为78.5%;对18-3-18/NaSal(7.5mmol L 1/15 mmol L 1,10 mmol L 1/20 mmol L 1)胶束体系在光滑管中的最大减阻率可分别达到82.3%和81.7%。该胶束体系在光滑管中的减阻效果优于粗糙管中的减阻效果,表明18-3-18/NaSal胶束是一种新型减阻胶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水杨酸钠 胶束 减阻 流变性
下载PDF
快速膨胀超临界溶液法制备α-细辛醚微细颗粒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兴权 赵天生 +1 位作者 李永昕 郁威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用快速膨胀超临界溶液 (RESS)法获得了α 细辛醚的微细颗粒。考察了膨胀压力、膨胀前温度、沉降室温度、喷嘴直径等工艺条件对微细颗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较高的膨胀压力 ,较低的膨胀前温度及沉降室温度 ,较小的喷嘴直径 。
关键词 RESS法 Α-细辛醚 微细颗粒 制备 快速膨胀超临界溶液
下载PDF
胶束强化超滤处理含镉和铅离子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许振良 徐惠敏 翟晓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0,共6页
利用 3种单皮层聚醚酰亚胺 (PEI)中空纤维超滤膜 ,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镉和铅脱除进行了胶束强化超滤研究 .在胶束强化超滤 (MEUF)过程中 ,测定了流速、操作压力、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与浓度对重金属离子... 利用 3种单皮层聚醚酰亚胺 (PEI)中空纤维超滤膜 ,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镉和铅脱除进行了胶束强化超滤研究 .在胶束强化超滤 (MEUF)过程中 ,测定了流速、操作压力、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与浓度对重金属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镉和铅的截留率可达 99.0 %以上 ,渗透通量可达 1.83× 10 - 10 m3 /(m2 ·s·Pa) .同时 ,对聚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丙烯酸钠 )在MEUF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研究 ,镉和铅的截留率可达 99.5 %以上 ,渗透通量可达 1.89× 10 - 10 m3 /(m2 ·s·Pa) .根据以上研究 ,说明MEUF可应用于处理工业污水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 镉离子 废水处理 表面活性剂 聚电解质 中空纤维膜 胶束强化超滤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分子印迹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杨座国 许振良 邴乃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介绍了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表面形态、识别机理、传质模型;评述了分子印迹膜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膜传感器、固相萃取、渗透汽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手性分离 膜传感器 固相萃取 传质模型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青蒿素的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韩伟 郝金玉 +2 位作者 薛伯勇 叶飞 邓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运用新型分离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 (MAE)来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方法 :分别选用乙醇、三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30℃~ 6 0℃石油醚、6 0℃~ 90℃石油醚、12 0号溶剂油、6号抽提溶剂油作为萃取介质 ,在间歇微波辅助提取装置... 目的 :运用新型分离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 (MAE)来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方法 :分别选用乙醇、三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30℃~ 6 0℃石油醚、6 0℃~ 90℃石油醚、12 0号溶剂油、6号抽提溶剂油作为萃取介质 ,在间歇微波辅助提取装置中 ,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实验。结果 :从微波辐射时间、溶剂比、物料粉碎度等工艺条件对青蒿素得率的影响。评价最佳溶剂是 6号抽提溶剂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萃取 青蒿素 黄花蒿 中药提取
下载PDF
乙二胺羟丙基壳聚糖固定化天门冬酰胺酶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方波 王任远 +3 位作者 宋道云 周纪宁 江体乾 陈鸿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1-343,348,共4页
研制了新型壳聚糖胺基衍生物——乙二胺羟丙基壳聚糖 ( EDA- HPCS) ,并将其用于固定天门冬酰胺酶。分别考察了甲醛活化载体和戊二醛活化载体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固定化条件下 ,甲醛活化 EDA- HPCS的固定化酶活力约... 研制了新型壳聚糖胺基衍生物——乙二胺羟丙基壳聚糖 ( EDA- HPCS) ,并将其用于固定天门冬酰胺酶。分别考察了甲醛活化载体和戊二醛活化载体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固定化条件下 ,甲醛活化 EDA- HPCS的固定化酶活力约为 30 U/g载体 ,而戊二醛活化EDA- HPCS固定化酶活力约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酰胺酶 固定化酶 壳聚糖胺基衍生物 乙二胺羟丙基壳聚糖 活化载体 蛋白质合成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GAS重结晶制备HMX微细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蔡建国 孙朝晖 +2 位作者 马洪玺 廖晓春 周展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12-517,共6页
比较了CO2对丙酮、环己酮、二甲基亚砜体积膨胀的影响和HMX(奥克托金)在上述三种溶剂中GAS重结晶时的析晶率。以丙酮为溶剂用CO2GAS重结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2~13μm。β-型HMX微细颗粒。考察了压力、温... 比较了CO2对丙酮、环己酮、二甲基亚砜体积膨胀的影响和HMX(奥克托金)在上述三种溶剂中GAS重结晶时的析晶率。以丙酮为溶剂用CO2GAS重结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2~13μm。β-型HMX微细颗粒。考察了压力、温度、溶液初始浓度及溶液膨胀速率对GAS重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和晶型的影响以及晶体的增长。结果表明,在8.0~12.0MPa、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溶液初始浓度条件下,可获得微细的β-型HMX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二氧化碳 炸药 稀释剂 重结晶 HMX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聚氯乙烯工业废水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座国 许振良 +2 位作者 高卫平 黄顺德 宋耀毅 《净水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21-23,65,共4页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微滤膜生物反应器(MBR)对聚氯乙烯工业废水进行了实验室研究,讨论了废水的停留时间(HRT)、活性污泥浓度(MLSS)和曝气量(Q)等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固体悬浮物(S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BR处理聚氯乙烯工业...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微滤膜生物反应器(MBR)对聚氯乙烯工业废水进行了实验室研究,讨论了废水的停留时间(HRT)、活性污泥浓度(MLSS)和曝气量(Q)等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固体悬浮物(S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BR处理聚氯乙烯工业废水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停留时间(HRT)24h,活性污泥浓度(MLSS)10g/L,曝气量(Q)0.4m3/h,温度25℃,MBR处理过的聚氯乙烯工业废水的出水COD和SS分别可达16mg/L和5mg/L,COD和SS去除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实验室研究 工业废水 聚氯乙烯 化学需氧量(COD) 聚丙烯中空纤维 停留时间 污泥浓度 固体悬浮物 去除效果 操作条件 曝气量 MBR 活性 SS 出水
下载PDF
膜耦合工艺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钟常明 许振良 +2 位作者 方夕辉 程亮 吴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5-87,共3页
考察了两种超低压反渗透膜+纳滤膜(ULPRO+NF)耦合工艺对矿山酸性废水处理的水质以及重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试验发现,ULPRO、ULPRO+NF耦合工艺的水回收率有明显的提升,而NF+ULPRO却明显降低。耦合工艺也提高了重金属离子和其它盐类的... 考察了两种超低压反渗透膜+纳滤膜(ULPRO+NF)耦合工艺对矿山酸性废水处理的水质以及重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试验发现,ULPRO、ULPRO+NF耦合工艺的水回收率有明显的提升,而NF+ULPRO却明显降低。耦合工艺也提高了重金属离子和其它盐类的截留率,出水水质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耦合工艺能更加有效降低废水中的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压反渗透膜 混合重金属离子 矿山酸性废水 总电导率
下载PDF
红霉素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应华 朱家文 +1 位作者 陈葵 丁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液膜及孔内扩散模型,模拟不同温度和不同红霉素(EM)初始浓度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HZ816及XAD16吸附红霉素的动态吸附曲线,并获得液膜传质及孔内扩散系数;考察了温度及溶质浓度对红霉素在两种树脂中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 采用液膜及孔内扩散模型,模拟不同温度和不同红霉素(EM)初始浓度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HZ816及XAD16吸附红霉素的动态吸附曲线,并获得液膜传质及孔内扩散系数;考察了温度及溶质浓度对红霉素在两种树脂中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红霉素在HZ816和XAD16两种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数据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液膜及孔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红霉素在两种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同时,模型拟合得到的液膜传质系数kf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孔内扩散系数D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大孔树脂 吸附动力学 液膜传质 孔内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