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及其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林 陈志 +1 位作者 姜水琴 魏东芝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3期25-35,共11页
与传统化学催化工艺相比,基于酶的生物催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立体选择性优良等优势。当前已有多个生物催化工艺应用于生产精细大宗化学品和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此外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 与传统化学催化工艺相比,基于酶的生物催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立体选择性优良等优势。当前已有多个生物催化工艺应用于生产精细大宗化学品和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此外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综述了酶及其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酶序的构建、酶的定向进化,以及酶与生物催化技术在大宗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食品、化妆品、纺织以及纸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选择性 精细大宗化学品 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
下载PDF
葡萄糖流加策略对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衍生物CS103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毛相朝 杨亮 +3 位作者 陈实 沈亚领 魏东芝 邓子新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链霉菌FR-008突变株CS10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7L发酵罐上维持一定葡萄糖浓度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脱羧FR-008/candicidin衍生聚酮抗生素CS103生物合成的影响。当初始葡萄糖浓度20g/L,发酵过程还原糖浓度维持在10g/L...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链霉菌FR-008突变株CS10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7L发酵罐上维持一定葡萄糖浓度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脱羧FR-008/candicidin衍生聚酮抗生素CS103生物合成的影响。当初始葡萄糖浓度20g/L,发酵过程还原糖浓度维持在10g/L时,抗生素CS103最高产量较分批发酵最高产量相比提高30%。研究了3.7L罐上补料分批发酵生产CS103的工艺,主要考察了脉冲补料、间歇流加补料和连续流加补料三种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并与分批发酵进行了比较。连续流加补料维持糖浓度的效果明显,最高产量达到126.9μg/mL,与分批发酵相比提高了4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流加策略 补料分批发酵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
下载PDF
生物酶法合成(S)-2-氨基-1-丁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仕伟 魏东芝 孙爱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4,56,共4页
以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酰化酶为催化剂,酶法拆分苯乙酰消旋底物转化生成(S)-2-氨基-1-丁醇。通过对催化过程中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进行优化,确定最适酶催化条件是pH 9.0,40℃,底物浓度100 mmol/L,酶量2 U/mL,反应体积80... 以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酰化酶为催化剂,酶法拆分苯乙酰消旋底物转化生成(S)-2-氨基-1-丁醇。通过对催化过程中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进行优化,确定最适酶催化条件是pH 9.0,40℃,底物浓度100 mmol/L,酶量2 U/mL,反应体积80 mL。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当消旋底物转化率达40%时终止反应可获得较高的产物光学纯度(ee>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酰化酶 2-氨基-1-丁醇 生物催化
下载PDF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亮 毛相朝 +4 位作者 周文瑜 陈实 沈亚领 邓子新 魏东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337,共5页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为研究对象,在摇瓶水平进行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确定了接种量、接种时间、发酵过程pH、装液量等初步条件。对3.7L发酵罐水平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搅拌转...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为研究对象,在摇瓶水平进行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确定了接种量、接种时间、发酵过程pH、装液量等初步条件。对3.7L发酵罐水平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并初步建立了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接种时间30h、接种量为10%、控制pH6.5-7.0、搅拌转速450r/min、通气量200L/h,发酵过程维持发酵液残余葡萄糖浓度5g/L左右,在3.7L发酵罐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产量达到99.87μg/ml。本研究为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FR-008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 衍生物 发酵过程优化
下载PDF
2,3-丁二醇发酵过程的菌体生物质回收利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金杰 郝英利 +3 位作者 周文瑜 魏东芝 朱家文 沈亚领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7期73-76,共4页
研究了在粘质沙雷氏菌利用蔗糖生产2,3-丁二醇过程中,回收利用菌体制备溶菌液替代发酵培养基中氮源。摇瓶发酵培养中,2,3-丁二醇浓度为39.3 g.L-1,与酵母粉作为氮源相比,产物浓度相近;以多次回收废菌体制成的溶菌液替代酵母粉作为氮源,2... 研究了在粘质沙雷氏菌利用蔗糖生产2,3-丁二醇过程中,回收利用菌体制备溶菌液替代发酵培养基中氮源。摇瓶发酵培养中,2,3-丁二醇浓度为39.3 g.L-1,与酵母粉作为氮源相比,产物浓度相近;以多次回收废菌体制成的溶菌液替代酵母粉作为氮源,2,3-丁二醇浓度略低。3.7 L发酵罐实验中,共有221.95 g.L-1蔗糖被利用,2,3-丁二醇最高浓度为109.2 g.L-1,2,3-丁二醇转化率达到0.492 g.g-1、产率达到2.6 g.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利用 2 3-丁二醇 粘质沙雷氏菌 溶菌液
下载PDF
新型脂肪酶LipB52催化生物柴油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刚 罗宇 +2 位作者 江正兵 魏东芝 马昱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新型脂肪酶基因lipB5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并且利用Ni-NTA亲和柱对脂肪酶LipB52进行纯化。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B52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转酯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实验考察了温度、底物摩尔比、酶用量、... 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新型脂肪酶基因lipB5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并且利用Ni-NTA亲和柱对脂肪酶LipB52进行纯化。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B52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转酯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实验考察了温度、底物摩尔比、酶用量、有机溶剂、酶的种类以及油的类型对于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酯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m(酶)∶m(油)=20∶80,n(油)∶n(甲醇)=1∶4、正庚烷作为溶剂、反应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脂肪酶LipB52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40 h后甲酯的产率高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酶 荧光假单胞菌 转酯反应
下载PDF
用数学方法设计固定化产腈水解酶细胞填充床反应器的关键操作参数
7
作者 杨春生 王学东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用固定化产腈水解酶细胞填充床反应器催化制备尼克酸的实验中,通过构建代数形式的经验方程,成功地完成了反应器操作参数的设计。通过分析已知的填充床反应器的轴向扩散模型(一维)的数值解,得到一个经验方程:L=7.898u cS0+114.6u+0.028... 在用固定化产腈水解酶细胞填充床反应器催化制备尼克酸的实验中,通过构建代数形式的经验方程,成功地完成了反应器操作参数的设计。通过分析已知的填充床反应器的轴向扩散模型(一维)的数值解,得到一个经验方程:L=7.898u cS0+114.6u+0.028,该方程描述了3个关键操作参数(柱长L,流速u和底物浓度cS0)之间的关系。在底物转化率和反应器孔隙率分别为95%和0.11的前提下,以所得的代数方程为约束条件进行了最优化计算,求解出最优操作参数,使尼克酸的产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床反应器 轴向扩散模型 关键操作参数 代数方程 尼克酸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的原位固定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苏二正 李明亮 魏东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以氨基载体原位固定化PEG相中的木瓜蛋白酶,获得了高固定化率(95.9%)和酶活回收率(38.9%)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解决了双水相分离纯化后成相聚合物和目的蛋白难以分离的问题。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p H在7.0左右,最适温度处于60-70... 以氨基载体原位固定化PEG相中的木瓜蛋白酶,获得了高固定化率(95.9%)和酶活回收率(38.9%)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解决了双水相分离纯化后成相聚合物和目的蛋白难以分离的问题。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p H在7.0左右,最适温度处于60-70℃之间。相比游离木瓜蛋白酶,在广泛的p H区间内(3.0-9.0)固定化酶稳定性都较好,热稳定性也有改善。在4℃密闭容器内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以湿润状态保存可以较好地保留其活性。LH-HA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可以特异性地水解单克隆抗体Ig G,制备Fab和Fc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原位固定化 单克隆抗体 FAB片段 Fc片段
下载PDF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 2003膜结合乙醇脱氢酶的纯化鉴定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韦柳静 林金萍 +1 位作者 杨雪鹏 魏东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4-168,共5页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鉴定,证明纯化得到的酶是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6.0;该酶能催化多种一元醇、二元醇,但对包含3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基本无氧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随着底物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大多数金属离子及抑制剂(Cu2+、Fe3+、Ca2+、EDTA等)对此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膜结合乙醇脱氢酶 纯化 鉴定 酶学特性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二正 吴向萍 +1 位作者 高蓓 魏东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从土壤样品中通过筛菌过程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经16S rRNA鉴定属于短小芽孢杆菌,根据已报道的来源于芽孢杆菌的脂肪酶基因设计引物,克隆获得其全长基因,命名为lipS6,大小为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经比对其与已报道的脂肪酶基因B26... 从土壤样品中通过筛菌过程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经16S rRNA鉴定属于短小芽孢杆菌,根据已报道的来源于芽孢杆菌的脂肪酶基因设计引物,克隆获得其全长基因,命名为lipS6,大小为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经比对其与已报道的脂肪酶基因B26有96%的同源性。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lipS6,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表达,酶活达到2 000 U/mL。重组脂肪酶LipS6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9,低浓度的Ca2+与Mn2+对其有很明显的激活作用,疏水性有机溶剂对其毒害作用小,在正己烷体系中可以催化酯化反应,最适酯化底物酸为十四酸,底物醇为正丁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短小芽孢杆菌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性质
下载PDF
应用细胞透性化技术快速提取氧化葡萄糖杆菌胞内右旋糖酐糊精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舒 毛相朝 +3 位作者 张鲁嘉 邢艳陇 王华磊 魏东芝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5-39,共5页
将细胞透性化技术应用到右旋糖酐酶的提取检测过程中,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从氧化葡萄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细胞中提取胞内右旋糖酐糊精酶(DDase)的最佳方法:甘氨酸(Gly)质量分数15%,Triton X-100体积分... 将细胞透性化技术应用到右旋糖酐酶的提取检测过程中,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从氧化葡萄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细胞中提取胞内右旋糖酐糊精酶(DDase)的最佳方法:甘氨酸(Gly)质量分数15%,Triton X-100体积分数1%,菌悬液OD600为0.5~6.0,pH为6.81,冰浴处理时间1 h,透性化试剂的提取效率可达到酶活最大值的90%以上。与超声波细胞破碎法相比,该方法条件温和,酶的释放率较高并易于大量试样的平行实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透性化 氧化葡萄糖杆菌 右旋糖酐糊精酶 甘氨酸
下载PDF
非水相体系中木瓜脂肪酶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二正 尤鹏永 魏东芝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经济、绿色、高效的萜烯醇芳香酯合成工艺,以木瓜蛋白酶粗品为原料制备获得了天然固定化木瓜脂肪酶(CPL),研究了CPL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效果,探讨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萜烯醇种类、有机溶剂种类以及初始水分活度... 为建立经济、绿色、高效的萜烯醇芳香酯合成工艺,以木瓜蛋白酶粗品为原料制备获得了天然固定化木瓜脂肪酶(CPL),研究了CPL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效果,探讨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萜烯醇种类、有机溶剂种类以及初始水分活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伯醇类萜烯醇(香茅醇和香叶醇)是较适宜的底物,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为适宜的反应溶剂,0.328的初始水分活度有利于CPL发挥催化活性,此时转化率为95.2%,与商业脂肪酶催化效果相当。CPL在有机溶剂中重复使用性较差,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处理方法对CPL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微量离子液体对CPL进行包裹前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CPL的重复使用性,反应15次后,催化活性仍保留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体系 木瓜脂肪酶 萜烯醇 芳香酯
下载PDF
青霉素酰化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咏梅 章文贤 魏东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37,共4页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C)是抗生素工业的重要酶。它在大肠杆菌中需经过复杂的转录、翻译和后翻译才能成熟,且后翻译过程对活性酶的最终形成影响很大。在阐述PAC的苯乙酸诱导机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PAC的后翻译过程,并对...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C)是抗生素工业的重要酶。它在大肠杆菌中需经过复杂的转录、翻译和后翻译才能成熟,且后翻译过程对活性酶的最终形成影响很大。在阐述PAC的苯乙酸诱导机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PAC的后翻译过程,并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大肠杆菌 诱导机制 后翻译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的分离提取及毒性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14
作者 毛相朝 陶欣艺 +3 位作者 杨亮 沈亚领 魏东芝 邓子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59-1864,共6页
本文在建立了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分离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纯化,获得一定供试样品。通过对比脱羧FR-008/杀念菌素CS103、FR-008/杀念菌素和两性霉素B三种化合物对人胚肾细胞毒性、对人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和对... 本文在建立了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分离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纯化,获得一定供试样品。通过对比脱羧FR-008/杀念菌素CS103、FR-008/杀念菌素和两性霉素B三种化合物对人胚肾细胞毒性、对人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和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发现脱羧FR-008/杀念菌素CS103的毒性较FR-008/杀念菌素和两性霉素B大大降低,且保持了较高的抗真菌(Candida albican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008/杀念菌素 脱羧衍生物CS103 两性霉素B 毒性 抗真菌活性
原文传递
粘质沙雷氏菌利用蔗糖和柠檬酸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云龙 张燎原 +4 位作者 孙建安 魏东芝 周文瑜 沈亚领 朱家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9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几种无机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物量和产物2,3-丁二醇形成的影响,在确定柠檬酸铵为无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SM)对柠檬酸铵和硫酸锰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浓度,并以此最优成分进行了摇瓶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在... 研究了几种无机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物量和产物2,3-丁二醇形成的影响,在确定柠檬酸铵为无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SM)对柠檬酸铵和硫酸锰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浓度,并以此最优成分进行了摇瓶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在摇瓶发酵中,110g·L-1的蔗糖最终被转化成44g·L-1的2,3-丁二醇,转化率为0.4g.g-1,产率为1.13g·L-1.h-1;在分批补料发酵中,共有166g·L-1的蔗糖被消耗,2,3-丁二醇的最高浓度为81.2g.L-1,乙偶姻的浓度为7.7g·L-1,2,3-丁二醇转化率达到0.489g.g-1,产率达到1.7g·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无机氮源 2 3-丁二醇 响应面法 分批补料发酵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G1利用玉米浆干粉和磷酸氢二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英利 张燎原 +4 位作者 孙建安 魏东芝 周文瑜 沈亚领 朱家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34-38,共5页
研究了几种工业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G1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影响,在确定玉米浆干粉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响应面法(RSM)实验对玉米浆干粉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浓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培养基(g·L-1)为... 研究了几种工业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G1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影响,在确定玉米浆干粉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响应面法(RSM)实验对玉米浆干粉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浓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培养基(g·L-1)为:蔗糖90,玉米浆干粉20.32,(NH4)2HPO47.21,NaAc 4,柠檬酸钠14,MgSO40.5,Fe-SO40.02,MnSO40.01。并以此优化培养基进行了摇瓶和分批补料发酵,结果表明,摇瓶发酵中,90g·L-1的蔗糖最终被转化成43.06g·L-1的2,3-丁二醇;分批补料发酵中,2,3-丁二醇浓度为128.28g·L-1,产率为2.67g·L-1·h-1,转化率为0.48g·g-1蔗糖。以玉米浆干粉和(NH4)2HPO4为氮源,2,3-丁二醇浓度较高,培养基的成本大幅降低,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G1 玉米浆干粉 磷酸氢二铵 2 3-丁二醇 响应面法 成本 分批补料发酵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及其维吉尼链霉菌IBL-14转化产物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雪莲 陶欣艺 +2 位作者 王玮 王风清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通过维吉尼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IBL-14对薯蓣皂苷元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一系列新的代谢产物;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Hela、Bcap37、KB-3-1、SW1990 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258细胞核... 通过维吉尼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IBL-14对薯蓣皂苷元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一系列新的代谢产物;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Hela、Bcap37、KB-3-1、SW1990 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来观察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Bcap37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计量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Bcap37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元及其3个衍生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其中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抑制效果相对显著。在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的影响下,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包括细胞形态的变化和DNA片段的变化。薯蓣皂苷元及相关衍生物能对Bcap37细胞产生抑制增殖的作用,并能诱导使之发生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肿瘤细胞凋亡 Bcap37细胞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刚 饶犇 沈亚领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9-22,共4页
本文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进行了研究。以粘质沙雷氏菌G1(Serratia marcescens G1)为出发菌种,摇瓶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方式:前12 h为菌体生长阶段,有氧培养,温度28℃,pH值7.0;后36 h为D-乳酸合成积累阶段,无氧培养,温度44℃,pH... 本文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进行了研究。以粘质沙雷氏菌G1(Serratia marcescens G1)为出发菌种,摇瓶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方式:前12 h为菌体生长阶段,有氧培养,温度28℃,pH值7.0;后36 h为D-乳酸合成积累阶段,无氧培养,温度44℃,pH值6.0。且发现使用葡萄糖为碳源时更有利于D-乳酸的合成积累。采用缺失2,3-丁二醇合成能力的基因工程菌株R1为出发株,经筛选后得到耐受较高浓度乳酸盐的菌株R150,以R150为发酵菌种,在3.7 L发酵罐上采用两阶段发酵法,并通过增加起始菌体浓度的方法,发酵生成的D-乳酸浓度达到83.5 g/L,光学纯度达到98.9%。本研究成果为使用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酸 粘质沙雷氏菌 葡萄糖 发酵
下载PDF
TRAIL包涵体在细胞内重折叠现象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汤亚南 潘若鋆 +5 位作者 周劲松 张国钧 孙菁 球谊 魏东芝 沈亚领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2-37,共6页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Apo2L/TRAIL)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蛋白。但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TRAIL蛋白往往容易聚集形成包涵体。本文对重组TRAIL包涵体在胞内重折叠转化成可溶性TRAIL蛋白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当蛋白表达后,...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Apo2L/TRAIL)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蛋白。但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TRAIL蛋白往往容易聚集形成包涵体。本文对重组TRAIL包涵体在胞内重折叠转化成可溶性TRAIL蛋白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当蛋白表达后,迅速降低温度至30℃并添加50μg/mL氯霉素继续培养4 h,可溶性TRAIL产量可提高至16.7%。这一结果在3.7L罐上也得到了证实,可溶性TRAIL表达量达到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重折叠 包涵体 重组大肠杆菌
下载PDF
蛹虫草及其培养基中主要核苷类成分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艳芳 唐庆九 +5 位作者 杨焱 张劲松 郝瑞霞 唐传红 魏东芝 史国平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中的核苷类成分,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YMC-Polyamine柱(250mm×4.6mm,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乙腈-水(V/V):0~15min为90:10,15~20min为86.5:13.5,20~30min为75:25,30~35min为70:30;流速:1mL/min;柱...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中的核苷类成分,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YMC-Polyamine柱(250mm×4.6mm,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乙腈-水(V/V):0~15min为90:10,15~20min为86.5:13.5,20~30min为75:25,30~35min为70:30;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9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胸腺嘧啶、虫草素、尿嘧啶、腺苷、腺嘌呤、尿苷、鸟嘌呤、次黄嘌呤均能得到较好分离,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虫草中的核苷类成分的分析。经分析发现,蛹虫草子实体核苷类物质组成大致相似,但含量差异非常显著,同时发现蛹虫草培养基残基及固体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较高,其他核苷类成分很少,因此认定蛹虫草培养基残基及固体发酵产物是非常优良的分离纯化虫草素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高效液相色谱 核苷 虫草素 固体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