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9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工程创客体系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创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启要 庄英萍 +9 位作者 白云鹏 高淑红 张晓彦 范建华 李友元 夏建业 吴辉 李书慧 杨群华 杨志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5期26-30,共5页
生物工程创客体系致力于培养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酷爱科技、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创客精神的人才。为了培养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人才而构建的生物工程创客体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客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探索了生物工程相关学科... 生物工程创客体系致力于培养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酷爱科技、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创客精神的人才。为了培养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人才而构建的生物工程创客体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客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探索了生物工程相关学科理工结合培养交叉创新人才的思路和做法,可为新工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创客 生物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 新工科
下载PDF
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非技术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启要 高淑红 +2 位作者 白云鹏 张晓彦 庄英萍 《化工高等教育》 2021年第5期36-39,87,共5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工程教育人才的重要保证。工程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两类,其中非技术能力涉及范围广、衡量标准欠完善,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短板。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依托大学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工程教育人才的重要保证。工程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两类,其中非技术能力涉及范围广、衡量标准欠完善,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短板。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非技术能力,为其他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非技术能力 创新实践平台 生物工程
下载PDF
以专业社团为媒介促进生物工程学院实现产教融合和“T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曈 张悦 +3 位作者 王泽建 王启要 彭钰珂 徐昭远 《上海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产教融合是包括生物工程学院在内的工科院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院校自身发展和社会相关产业进步。实现产教融合必然要求学院培养一批既有扎实广博专业知识,又有深度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T型人才"。专... 产教融合是包括生物工程学院在内的工科院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院校自身发展和社会相关产业进步。实现产教融合必然要求学院培养一批既有扎实广博专业知识,又有深度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T型人才"。专业社团是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学习和投身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以华东理工大学植物社为例,剖析了专业社团助力自然科学类课程改革、实现产教融合和"T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为社团在工科院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团 产教融合 T型人才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9
4
作者 陆兵 宫衡 +1 位作者 陈国豪 陈长华 《化工高等教育》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我们针对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基础与目标,参考国外著名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就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化改革。期望本校的本科毕业生具备与国际著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对话、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 华东理工大学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 教学原则
下载PDF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嗣良 陆兵 +2 位作者 唐寅 徐殿胜 陈国豪 《化工高等教育》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教改实践,阐述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的历史沿革、挑战与机遇,以及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的教改实践,并对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遇... 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教改实践,阐述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的历史沿革、挑战与机遇,以及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的教改实践,并对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境,提出了解决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设备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探微知著,辟新为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白云鹏 王启要 +1 位作者 庄英萍 范惠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3,共5页
针对蓬勃发展的生物新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总结梳理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理工课程深度融合、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协调培养的... 针对蓬勃发展的生物新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总结梳理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理工课程深度融合、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协调培养的专业建设思想重塑新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5M"智能生物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了生物工程教育新生态,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生物工程 智能生物制造 知识结构 工程能力
原文传递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严希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72-478,共7页
介绍了膜分离过程这一分离技术,内容包括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类型、定义和膜组件、过程的基本概念、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我国目前的水平和发展动向。
关键词 高分子分离膜 膜分离技术 生物工程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玮 陶欣艺 +1 位作者 常雅宁 魏东芝 《化工高等教育》 2018年第5期91-93,97,共4页
系统生物学是本科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代表了生物学的未来。系统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进行换位思考,重新组... 系统生物学是本科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代表了生物学的未来。系统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进行换位思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构教学价值,合理运用案例分析,串联系统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听众(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角度出发完成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系统生物学 案例教学 教学价值 换位思考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启要 万俊芬 +5 位作者 白云鹏 李友元 张晓彦 叶蕊芳 宫衡 庄英萍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6期54-58,共5页
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典型实践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 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典型实践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素养 创新能力 新工科
下载PDF
荧光RNA及其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左方婷 张雅强 +2 位作者 杨慧敏 杨弋 陈显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8,共17页
荧光RN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RNA标记技术,可用于活细胞RNA的原位实时标记与成像,对于人们理解R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荧光RNA的生物传感技术可用于活细胞内小分子代谢物以及蛋白质等靶标的实时动态检测,为生命科学... 荧光RN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RNA标记技术,可用于活细胞RNA的原位实时标记与成像,对于人们理解R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荧光RNA的生物传感技术可用于活细胞内小分子代谢物以及蛋白质等靶标的实时动态检测,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以及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开发提供极具价值的工具。本文对遗传编码的荧光RNA的发展历程、荧光RNA技术在活细胞RNA成像,以及基于荧光RNA的生物传感技术在活细胞代谢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RNA 荧光标记 RNA成像 生物传感
下载PDF
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平台构建与运营——以E大学“花梨闲转”微信小程序为例
11
作者 孙丽 王皓 +2 位作者 戴璐 帕合尔敦·加马力 梁丹露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线上消费热潮与日俱增,闲置物品不断增加,校园二手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目前校园二手交易市场仍存在规范性欠佳、缺乏良好运营机制等问题。因此,主要以E大学内部闲置物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线上消费热潮与日俱增,闲置物品不断增加,校园二手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目前校园二手交易市场仍存在规范性欠佳、缺乏良好运营机制等问题。因此,主要以E大学内部闲置物品资源流通为切入点,调研分析了当前校园二手交易现状,利用微信小程序构建了“花梨闲转”二手交易平台,并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创新运营策略,以促进校园内部二手交易良性生态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二手交易 微信小程序 “花梨闲转”二手交易平台
下载PDF
生物分离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学君 赵延斌 +4 位作者 童望宇 刘叶青 李友元 张秀萍 许环昕 《化工高等教育》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文章从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论述生物分离工程精品课程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课程定位与特色、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教学研究与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教改。
关键词 生物分离工程 精品课程 双语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葡萄糖流加策略对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衍生物CS103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相朝 杨亮 +3 位作者 陈实 沈亚领 魏东芝 邓子新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链霉菌FR-008突变株CS10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7L发酵罐上维持一定葡萄糖浓度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脱羧FR-008/candicidin衍生聚酮抗生素CS103生物合成的影响。当初始葡萄糖浓度20g/L,发酵过程还原糖浓度维持在10g/L...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链霉菌FR-008突变株CS10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7L发酵罐上维持一定葡萄糖浓度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脱羧FR-008/candicidin衍生聚酮抗生素CS103生物合成的影响。当初始葡萄糖浓度20g/L,发酵过程还原糖浓度维持在10g/L时,抗生素CS103最高产量较分批发酵最高产量相比提高30%。研究了3.7L罐上补料分批发酵生产CS103的工艺,主要考察了脉冲补料、间歇流加补料和连续流加补料三种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并与分批发酵进行了比较。连续流加补料维持糖浓度的效果明显,最高产量达到126.9μg/mL,与分批发酵相比提高了4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流加策略 补料分批发酵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
下载PDF
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学君 《化工高等教育》 2006年第3期38-39,84,共3页
文章论述了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过程中教材选用、备课、讲课、组织课程演讲、翻译论文、课程考试等教学环节中的具体思路与做法。通过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生物分离工程 双语教学 演讲 翻译 教学质量 教材选用 英语教学 高校
下载PDF
对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课程重点教学内容发掘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杰 《化工高等教育》 2015年第2期25-27,34,共4页
根据多年的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经验和对国内外教材和科研成果的研究,本文拟探讨课程新的知识点安排和讲课体系。有关要点包括:以归纳得出的生物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定性性质为主线,展开对反应器操作方式和反应器型式的内容讲解、缩小... 根据多年的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经验和对国内外教材和科研成果的研究,本文拟探讨课程新的知识点安排和讲课体系。有关要点包括:以归纳得出的生物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定性性质为主线,展开对反应器操作方式和反应器型式的内容讲解、缩小-放大法和时间常数的控制机制分析的应用和相关工业案例的讨论、对生物反应器中底物浓度梯度与细胞生长与代谢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以能量密度和最小湍流漩涡长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的反应器传递特性的系统性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动力学 生物反应器 教学
下载PDF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工业生物技术新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慧敏 王勇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4期40-46,共7页
目前,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高技术群体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之一,并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其他创新技术相互结合,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增值产业链,它的新概念和方法正... 目前,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高技术群体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之一,并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其他创新技术相互结合,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增值产业链,它的新概念和方法正带动多领域技术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 工业生物技术 RNA聚合酶 Σ因子 Α亚基
下载PDF
汇聚英才 协同创新 道器合一 服务社会——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28周年誌庆
17
作者 许建和 张元兴 +1 位作者 庄英萍 陆兵 《化工高等教育》 2017年第5期6-13,24,共9页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迄今4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估,最近一次获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近30年来,实验室始终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和聚集了一批高水...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迄今4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估,最近一次获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近30年来,实验室始终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和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研究人才,坚持道器合一、协同创新,引领了我国生物工程学科和产业的发展。本文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人才队伍建设、近五年代表性研究成果及管理与发展思路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反应器工程 28周年 发展历程 民主管理 开放共享
下载PDF
生化药物及生物医药工程专家——袁勤生教授
18
作者 夏文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2-472,共1页
关键词 生化药物 生物医药工程 袁勤生 学术带头人
下载PDF
生化及生物医药工程专家——袁勤生教授
19
作者 夏文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生化 生物医药工程 专家 袁勤生
下载PDF
基于5M的智能生物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华东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启要 白云鹏 +1 位作者 高淑红 庄英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4,121,共5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为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培养生物工程领域新工科人才,探索形成了了5M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了有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为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培养生物工程领域新工科人才,探索形成了了5M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生物工程领域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生物制造 新工科 5M人才培养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