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猪细小病毒VP_2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吕建强 陈焕春 +3 位作者 赵俊龙 方六荣 何启盖 熊符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根据Bergeron等报道的猪细小病毒(PPV)基因组,设计一对包含VP2全基因的PCR引物,上下游均引入一个BamHⅠ位点,扩增得到VP2基因后,将其插入到pUSK载体中,构建了转移载体pUSK VP2。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伪狂犬病毒TK-/gG-/LacZ+株... 根据Bergeron等报道的猪细小病毒(PPV)基因组,设计一对包含VP2全基因的PCR引物,上下游均引入一个BamHⅠ位点,扩增得到VP2基因后,将其插入到pUSK载体中,构建了转移载体pUSK VP2。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伪狂犬病毒TK-/gG-/LacZ+株的基因组DNA与pUSK VP2共转染PK 15细胞,待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在空斑纯化的同时,利用检测PPVVP2基因和LacZ基因的PCR方法筛选重组病毒TK-/gG-/VP+2株,Southernblotting、SDS PAGE、Westernblotting和电镜观察鉴定重组病毒,并在不同细胞上测定重组病毒的增殖滴度,接种小鼠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发现,外源基因VP2已成功地插入到TK-/gG-/LacZ+亲本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表达的VP2蛋白可以与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反应,而且可以自行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同时发现,VP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与亲本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猪细小病毒 VP2基因 猪繁殖障碍 表达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TK^-/LacZ^+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正飞 陈焕春 +2 位作者 周复春 方六荣 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4-307,共4页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基因组与含有LacZ标志基因的TK基因转移质粒 pUEKPZ共转染猪肾传代细胞PK 15 ,细胞出现病变后 ,反复冻融 3次收毒 ,按 1∶5稀释接种于IBRS 2细胞。在X gal存在下挑取蓝斑 ,蓝斑筛选 3次 ,再进行空斑试验 ,...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基因组与含有LacZ标志基因的TK基因转移质粒 pUEKPZ共转染猪肾传代细胞PK 15 ,细胞出现病变后 ,反复冻融 3次收毒 ,按 1∶5稀释接种于IBRS 2细胞。在X gal存在下挑取蓝斑 ,蓝斑筛选 3次 ,再进行空斑试验 ,同时用PCR扩增LacZ基因 ,经 3次空斑纯化 ,随机挑取的空斑均能扩增出LacZ基因 ,证实所获得的重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TK-/LacZ+ 突变株。TCID50 试验表明 ,TK失活对Bartha株在细胞上增殖无影响 ;Balb/C小鼠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Bartha株 TK^-/LacZ^+突变株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正飞 陈焕春 +2 位作者 吴斌 何启盖 秦永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对PrVEa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该基因缺失疫苗105 0TCID50和106 0TCID50病毒剂量对妊娠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均是安全的,并可保护妊娠母猪抵抗107 1TCID50强毒的攻击。新生仔猪免疫30d... 对PrVEa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该基因缺失疫苗105 0TCID50和106 0TCID50病毒剂量对妊娠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均是安全的,并可保护妊娠母猪抵抗107 1TCID50强毒的攻击。新生仔猪免疫30d后,gE鉴别ELISA试验表明,PrVEaTK-/gE-/gI-免疫猪不产生针对gE的抗体。育肥猪在二次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以105 0TCID50和106 0TCID50疫苗病毒接种家兔、猫和奶山羊等非靶动物,结果非靶动物未出现精神异常或死亡现象,说明该基因缺失疫苗具有极高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病毒 鄂A株 TK^-/gE^-/gI^-基因 基因缺失 疫苗 安全性 保护力
下载PDF
pH对土壤中土著快、慢生大豆根瘤菌结瘤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江科 周琴 周俊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9-640,共2页
The effect of pH on the nodulation of Sinorhizobium fredii and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was examined by analy- zing the indigent soybean rhizobia,predominant indigent rhizobia,and specific rhizobia,respectively.The re... The effect of pH on the nodulation of Sinorhizobium fredii and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was examined by analy- zing the indigent soybean rhizobia,predominant indigent rhizobia,and specific rhizobia,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ry acid and very alkaline environment could retard the nodulation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 rhizobia.Sinorhizohium fredii could endure environment more strongly than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and had a high competitive nodulation capacity.Bradyhizobium japonicum could endure acid environment more strongly than Sinorhizobium fredii.In very acid and very alkaline environment,the nodulation capacity of S.fredii and B.japonicum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i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土壤 大豆慢生根瘤菌 快生根瘤菌 结瘤
下载PDF
28S rDNA PCR-RFLP分析在侧耳属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马富英 罗信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对侧耳属 18个种 5 2个菌株及 3个其它属的菌株的 2 8SrDNA 5’端进行PCR扩增 ,得到长度约为 1.4 6kb的片段。对该片段分别用 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amHⅠ、HaeⅢ、HhaⅠ、HinfⅠ、MspⅠ、TaqⅠ酶切 ,结果表明 ,Msp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最... 对侧耳属 18个种 5 2个菌株及 3个其它属的菌株的 2 8SrDNA 5’端进行PCR扩增 ,得到长度约为 1.4 6kb的片段。对该片段分别用 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amHⅠ、HaeⅢ、HhaⅠ、HinfⅠ、MspⅠ、TaqⅠ酶切 ,结果表明 ,Msp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最高 ,AluⅠ对侧耳属无酶切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相似系数为 0 .5 6 9~ 1.0 0 0 ,在 92 %相似水平可将侧耳分为 5大类 :Ⅰ .红平菇和桃红侧耳 ;Ⅱ .鲍鱼菇和囊盖侧耳 ;Ⅲ .具核侧耳 ;Ⅳ .金顶侧耳 ;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S RDNA PCR-RFLP分析 侧耳属 系统发育 应用 食用菌 大亚基核糖体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酶切分析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构建木耳属种间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培生 蒋家慧 +2 位作者 王东昌 罗信昌 周启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摘 要: 利用RAPD标记以银耳属的2个种为外类群研究了木耳属8个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根据UPGMA 构建的树状图结果表明木耳属(Auricularia)和银耳属(Tremella)分别为单一的分类单元。木耳属的8个种被分成3个明显不同的组,第一组包括盾... 摘 要: 利用RAPD标记以银耳属的2个种为外类群研究了木耳属8个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根据UPGMA 构建的树状图结果表明木耳属(Auricularia)和银耳属(Tremella)分别为单一的分类单元。木耳属的8个种被分成3个明显不同的组,第一组包括盾形木耳(A.peltata Lloyd)和角质木耳(A.cornea Spreng.),第二组包括所有供试的黑木耳(A.auricula Underw.),第三组包括皱木耳(A.delicata Henn.)、琥珀木耳(A.fuscosuccinea Farl.)、毛木耳(A.polytricha Sacc.)、大木耳(A.maxima Y. R. Guo)和网膜木耳(A.reticulata L. J. Li)五个形态种。种间发育关系表明角质木耳和毛木耳应是两个不同的种而非同种异名,子实体横切面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真菌 分子系统学 异隔担子菌 木耳目 RAPD标记 柔缘关系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阎培生 罗信昌 周启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不同种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带型,其中引物S4和S6与供试木耳属菌株的基因组DNA结合位点少而保守,扩增图谱具...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不同种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带型,其中引物S4和S6与供试木耳属菌株的基因组DNA结合位点少而保守,扩增图谱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于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其综随机引物的扩增DNA多态性较强,可用于种内不同菌株的鉴定;聚类分析表明,在75%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的木耳属菌株分成四大类,其中有三大类各代表一个形态鉴定的种。研究结果表明了RAPD技术可有效地用于木耳属种或菌株的快速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属 聚类分析 RAPD技术 分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影响根瘤菌共生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及遗传改造 被引量:51
8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89,共4页
介绍了影响根瘤菌共生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及遗传改造 :包括土壤因素、宿主植物、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固氮调节基因nifA、吸氢酶基因hup、共生质粒 (基因 )、缺陷型回复突变等。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固氮效率 遗传改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麦根圈细菌中PGPR的筛选及其初步鉴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平 冯新梅 +2 位作者 王国新 董彪 李阜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通过不灭菌砂培,比较了31 株荧光色素产生菌和22 株耐寒细菌接种处理麦种后对麦苗株高、地上部干重及总干重的影响,获得具有小麦生长刺激作用的荧光色素产生菌和耐寒细菌各3 株,其中的2 株耐寒细菌也是荧光色素产生菌。通过离... 通过不灭菌砂培,比较了31 株荧光色素产生菌和22 株耐寒细菌接种处理麦种后对麦苗株高、地上部干重及总干重的影响,获得具有小麦生长刺激作用的荧光色素产生菌和耐寒细菌各3 株,其中的2 株耐寒细菌也是荧光色素产生菌。通过离体拮抗试验,得到了7 株对小麦根腐病原菌及5 株对小麦全蚀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根圈细菌。选取分别对小麦土传根腐病原菌和全蚀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2 个菌株Xl6 和Xyg9( 该菌株对麦苗生长也有较强刺激作用) 进行了初步鉴定,分别属于Pseudomonasfluorescensbio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群 PGPR 筛选 拮抗作用 小麦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基因在荧光假单胞菌Pfx-18中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子铎 汤江武 +2 位作者 喻凌 孙明 喻子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用DIG标记的cry1Aa基因EcoRI-F片段的RNA探针,对筛选的鳞翅目高毒力菌株的质粒进行Southern分析,将cry基因定位在39.3MD质粒上。该质粒经HindⅢ酶解,用同样探针进行杂交,呈现6.5kb和7.1kb两条阳性带,其中7.1kb片段的杂交强度... 用DIG标记的cry1Aa基因EcoRI-F片段的RNA探针,对筛选的鳞翅目高毒力菌株的质粒进行Southern分析,将cry基因定位在39.3MD质粒上。该质粒经HindⅢ酶解,用同样探针进行杂交,呈现6.5kb和7.1kb两条阳性带,其中7.1kb片段的杂交强度明显高于6.5kb片段。将7.1kb片段与多寄主质粒pSUP106连接,转化荧光假单胞菌Pfx-18,获得克隆子LZP-1。克隆基因用PCR鉴定,显示典型的cry1Ab谱带。经SDS-PAGE分析,克隆株表达66kD杀虫晶体蛋白和一些小分子多肽。其发酵液稀释1000倍对三龄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荧光假单胞菌 CRY基因 小菜蛾
下载PDF
以luxAB为报告基因的大豆根瘤菌的竞争结瘤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江科 刘墨青 +1 位作者 周琴 周俊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将来自pHN101的luxAB基因和来自pTR102的parCBA /DE基因,经过一系列中间载体整合到PLAFR3上构建成广宿主、稳定性质粒PHN158。通过三亲本杂交将pHN158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得到4株能在癸醛的激发下发出荧光的转移接合子WZRL、HWRL、HZRL和... 将来自pHN101的luxAB基因和来自pTR102的parCBA /DE基因,经过一系列中间载体整合到PLAFR3上构建成广宿主、稳定性质粒PHN158。通过三亲本杂交将pHN158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得到4株能在癸醛的激发下发出荧光的转移接合子WZRL、HWRL、HZRL和WWRL。将它们与3株大豆慢生根瘤菌WHB1、WHB2和WWB组配成12对组合,并以黑龙33和Williams为宿主以luxAB为报告基因进行竞争结瘤试验。结果表明,费氏中华根瘤菌与大豆慢生根瘤菌之间的平均竞争结瘤能力相当;同类型根瘤菌不同菌株之间的竞争结瘤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也明显受到宿主的影响。表明费氏中华根瘤菌与大豆慢生根瘤菌之间的竞争结瘤是一个菌株之间、菌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AB 费氏中华根瘤菌 大豆慢生根瘤菌 竞争结瘤 报告基因
下载PDF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阎培生 罗信昌 周启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6-213,共8页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属 RDNA PCR 系统发育 RFLP
下载PDF
紫云英根瘤分离菌株质粒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先武 张学贤 +3 位作者 张忠明 王平 曹燕珍 李阜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7省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主要分布区46个采集点的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到101个菌株.检测发现有16种不同质粒类型,所含质粒1~4个不等,含两个质粒的菌... 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7省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主要分布区46个采集点的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到101个菌株.检测发现有16种不同质粒类型,所含质粒1~4个不等,含两个质粒的菌株占绝大部分,质粒Mr为36×106~364×106.用克隆M.huakui7653R的nodDBC4.2kb片段为探针(α32pdCTP)进行的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所有这些菌株均含有共生质粒,通常为第一大质粒,但C、L、M、N和O型为第二大质粒,共生质粒Mr在131×106~364×106之间.比较质粒类型与16S23SrDNAIGS(pHr,p23SR01)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IGS类型不同,即使在同一植株分离所得的根瘤其质粒类型常不同,但在同一植株上分离菌株的质粒类型相同,则其IGS常表现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癸根瘤菌 质粒型 多样性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发光酶基因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X16L2在小麦根圈定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平 胡正嘉 李阜棣 《微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采用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检测技术研究了根盒土壤微宇宙 (microcosm)中土壤灭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对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nmonasfluorescens,简称Pf)Xl6L2在小麦根圈定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灭菌土壤中Pf·Xl6L2在小麦... 采用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检测技术研究了根盒土壤微宇宙 (microcosm)中土壤灭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对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nmonasfluorescens,简称Pf)Xl6L2在小麦根圈定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灭菌土壤中Pf·Xl6L2在小麦根圈的定殖水平较不灭菌土壤中的高。土壤类型对Pf·Xl6L2的定殖水平有较大影响 ,在黄棕壤中的定殖水平显著高于灰潮土中的。土壤含水量对定殖情况的影响与土壤类型有关 ,当土壤含水量为 50 %田间持水量 (Fieldcontents,简称FC)时 ,在黄棕壤中 ,Pf·Xl6L2主要定殖在种子下方 4cm以内的根段上 ,但仍可散布至 8cm处 ,而在灰潮土中 ,Pf·Xl6L2只能散布至种子下方 4cm以内 ;在黄棕壤中 ,土壤含水量为 60 %FC和 75%FC时 ,Pf·Xl6L2的定殖水平显著高于在 50 %FC条件下的 ,不但能散布至种子下方 8cm处 ,而且定殖水平可达 3 0× 1 0 2 cfu·g- 1 根 ,在灰潮土中 ,不同土壤含水量之间Pf·Xl6L2的定殖水平差异不大 ,但Pf·Xl6L2的散布范围不一 ,在 60 %FC和75%FC条件下 ,Pf·Xl6L2可散布至种子下方 8cm处 ,而在 50 %FC下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胞菌 根圈定殖 小麦 土壤因子 luxAB
下载PDF
导入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对费氏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友国 李杰 +2 位作者 刘墨青 周岷江 周俊初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7,共7页
将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经 pIJ2 92 5克隆到广宿主、稳定性质粒 pTR10 2上 ,获得诱导型表达的重组质粒 pHN2 0 2。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来自 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 (luxAB)作分子标... 将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经 pIJ2 92 5克隆到广宿主、稳定性质粒 pTR10 2上 ,获得诱导型表达的重组质粒 pHN2 0 2。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来自 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 (luxAB)作分子标记 ,以 pTR10 2为基础构建成带有dctABD和luxAB的重组质粒 pHN2 0 5。经三亲本接合转移 ,将重组质粒 pHN2 0 5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HNO1,GR3和YC4。与出发菌相比较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HN0 1(pHN2 0 5)和GR3(pHN2 0 5)分别在宁镇一号和川早一号大豆上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 (生物量 )和总氮量 ,YC4 (pHN2 0 5)在黑龙 33大豆上能同时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 (生物量 ) ,总氮量和根瘤鲜重。本研究结果表明 :导入dctABD基因对共生固氮效率的增效性与受体根瘤菌和大豆品种等因素有关。以luxAB为报告基因进行的转移接合子培养条件下分离单菌落和共生条件下形成根瘤的发光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pHN2 0 5可在供试费氏中华根瘤菌中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 费氏中华根瘤菌 发光酶
下载PDF
外源抗药性基因导入香菇体内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培生 李桂舫 +1 位作者 罗信昌 周启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PEG转化法将携有潮霉素抗药性基因的质粒载体导入香菇原生质体内 ,获得了抗性转化子 ,但转化率较低 ,每微克DNA仅有 0 .5个转化子。点杂交证实 ,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香菇染色体上 ;不同转化子在抗性平板上生长速率不同 ,且转化子有丝... 利用PEG转化法将携有潮霉素抗药性基因的质粒载体导入香菇原生质体内 ,获得了抗性转化子 ,但转化率较低 ,每微克DNA仅有 0 .5个转化子。点杂交证实 ,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香菇染色体上 ;不同转化子在抗性平板上生长速率不同 ,且转化子有丝分裂是稳定的。香菇转基因技术的成功 ,为利用该技术克隆香菇内源基因及启动子 ,将外源有益目的基因导入香菇体内 ,为培育香菇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基因导入 香菇 遗传转化 基因工程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杀虫晶体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子铎 喻子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综合叙述了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和杀虫晶体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在不同水平上解释这些机制的一些流行模型和有关亚分子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利用PCR技术直接鉴定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型的快速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子铎 林黎阳 +2 位作者 孙明 陈亚华 喻子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8,共4页
根据PCR程序中热变性温度可使菌体裂解,释放出DNA的原理,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混合引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体直接进行PCR分析。根据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扩增产物片段的分子量大小便可直接确定该苏云金芽... 根据PCR程序中热变性温度可使菌体裂解,释放出DNA的原理,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混合引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体直接进行PCR分析。根据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扩增产物片段的分子量大小便可直接确定该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基因型。本文对本室筛选天然菌株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克隆菌株分别进行了cryl基因的PCR分析。表明,该法结果可靠快速易行,在方法学上,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鉴定、新菌株的筛选和基因型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苏云金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基因型
下载PDF
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秋胜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菌苗免疫接种异育银鲫 ,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 ,溶菌酶活性 ,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杀菌活性并通过鱼体攻毒试验 ,探讨了异育银鲫对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菌苗免疫接种异育银鲫 ,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 ,溶菌酶活性 ,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杀菌活性并通过鱼体攻毒试验 ,探讨了异育银鲫对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8d后 ,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和溶菌酶活性均值分别为 1∶18.89和 15 6 .36U/ml,相应的对照组则为 1∶0 .83和 138.6 8U/ml;受免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分别为 6 3.38%和 6 .0 2 ,而对照组的分别为 47.95 %和 5 .0 8;免疫组和对照组白细胞的杀菌指数分别为 1.5 9和 1.15 ;受免鱼的免疫保护力达到 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嗜水气单胞菌 免疫应答 灭活菌苗
下载PDF
从水稻种子表面分离的紫云英根瘤菌与不同水稻品种亲合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霞 王平 +2 位作者 冯新梅 胡正嘉 杨丽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采用紫云英琼脂管结瘤试验 ,在 10个供试的不同水稻品种中 ,仅从“汕优 6 3”和“珍A一代”2个品种的种子表面各分离筛选到在紫云英上结瘤较早且较多的 1个菌株 ,分别命名为SY6 3 4和ZA1D 3.采用无菌盆栽试验分别将这 2个菌株接种于 4... 采用紫云英琼脂管结瘤试验 ,在 10个供试的不同水稻品种中 ,仅从“汕优 6 3”和“珍A一代”2个品种的种子表面各分离筛选到在紫云英上结瘤较早且较多的 1个菌株 ,分别命名为SY6 3 4和ZA1D 3.采用无菌盆栽试验分别将这 2个菌株接种于 4个不同水稻品种“汕优 6 3”、“珍A一代”、“马协 6 3”及“博湛优 19” ,发现菌株ZA1D 3对 4种水稻均表现出显著的促生作用 ,SY6 3 4仅对“汕优 6 3”和“珍A一代”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 .利用MPN法检测不同水稻品种根内外根瘤菌ZA1D 3和SY6 3 4的数量 ,发现ZA1D 3和SY6 3 4在 4种水稻根部的定殖数量也不相同 .SY6 3 4在“汕优 6 3”根部定殖的数量log (ncfu mFW - 1 /g- 1 )为 5 .2 0 ,比在其余 3种水稻根部高出 2个数量级 ;ZA1D 3在“珍A一代”根部定殖的最大数量log (ncfumFW- 1 /g- 1 )为 4.5 4,比在其余 3种水稻根部高出 1个数量级 .这说明SY6 3 4与“汕优 6 3”、ZA1D 3与“珍A一代”间存在着一定的亲和性 .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紫云英根瘤菌 水稻 植物促生作用 根圈定殖 亲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