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秋霞 任涛 +4 位作者 张亚伟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835-2844,共10页
【目的】明确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的氮素稀释曲线模型及其适用性,探讨以氮素营养指数评价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通过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年度设置的不同氮肥用量(2015-2016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和240 kg N... 【目的】明确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的氮素稀释曲线模型及其适用性,探讨以氮素营养指数评价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通过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年度设置的不同氮肥用量(2015-2016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和240 kg N·hm^-2,2016-2017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240、300和360 kg N·hm^-2)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从苗期到花期油菜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素含量变化,建立直播冬油菜地上部临界氮素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和植株氮素含量计算氮素营养指数,明确氮肥用量对油菜植株各个时期氮素营养指数的影响,探究油菜产量和氮素营养指数的关系,确定各时期适宜的氮素营养指数。【结果】氮肥施用显著增加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含量,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显著。直播冬油菜地上部临界氮素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符合幂指数的关系(Ncnc=3.49DM-0.26)。该模型可以将独立的两个试验的氮限制和非氮限制组数据区分开,模型拟合的氮素浓度和植株实际氮素浓度线性相关,RMSE和n-RMSE分别为0.37和13%,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试验氮肥用量范围内,各点不同时期氮素营养指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氮素营养指数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与产量相似。氮肥施用显著增加油菜产量,尽管不同试验点直播冬油菜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存在差异,但各点相对产量和不同时期的氮素营养指数均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各生育时期氮素营养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直播冬油菜相对产量为1时,越冬期、薹期和花期的氮素营养指数分别为1.35、1.26和1.03。【结论】油菜氮素稀释曲线模型Ncnc=3.49DM-0.26和氮营养指数能够评价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用于植株氮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冬油菜 临界氮素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植株氮素诊断
下载PDF
基施硫酸镁和氯化镁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耿国涛 叶晓磊 +6 位作者 余小红 任涛 丛日环 李小坤 张洋洋 陆志峰 鲁剑巍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2-483,共12页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探明我国冬油菜主产区不同镁肥品种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油菜生产中镁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在我国冬油菜主要种植区开展56个镁肥品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镁(CK)、施用硫酸镁...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探明我国冬油菜主产区不同镁肥品种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油菜生产中镁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在我国冬油菜主要种植区开展56个镁肥品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镁(CK)、施用硫酸镁(MgSO_(4)·H2O,用量45kg·hm^(-2)(以MgO计,下同),表示为MgSO_(4))和施用氯化镁(MgCl_(2),用量45kg·hm^(-2),表示为MgCl_(2))3个处理,分析两种镁肥对油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因子、镁吸收量、部分油菜籽品质指标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MgSO_(4)和MgCl_(2)均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4.1%和11.8%。施镁主要通过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来提高籽粒产量。土壤镁含量是限制施镁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土壤硫含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较小。施镁提高了油菜各部位镁含量和镁累积量,显著改善了油菜籽品质,油脂、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5.5%和4.8%(MgSO_(4)和MgCl_(2)处理,下同)、8.3%和7.7%、7.8%和11.4%,降低了硬脂酸、棕榈酸和芥酸的含量4.60%和26.1%(MgSO_(4)和MgCl_(2)处理,下同)、7.5%和13.9%、33.2%和24.1%。虽然MgSO_(4)处理显著增加了硫甙含量,但其低于国家规定的双低油菜食用菜籽油和饲用饼粕的限量。可见,在我国冬油主产区施用MgSO_(4)和MgCl_(2)均有显著的增产提质效果,且MgSO_(4)的效果略优于MgCl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肥品种 油菜籽 产量 品质指标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区土壤磷库现状及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闫金垚 郭丽璇 +6 位作者 王昆昆 廖世鹏 陆志峰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明确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土壤磷(P)库现状,评估土壤磷淋失风险,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合理施磷提供参考。2018年4—5月在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典型种植区域的14个省(市/区)采集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247个,测定... 明确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土壤磷(P)库现状,评估土壤磷淋失风险,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合理施磷提供参考。2018年4—5月在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典型种植区域的14个省(市/区)采集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247个,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和可溶性磷(CaCl2-P)含量,并参考土壤全磷和Olsen-P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丰缺现状,建立Olsen-P与CaCl2-P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根据Olsen-P分级选取72个样本进行Hedley磷分级测试,分析了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耕层土壤全磷、Olsen-P和CaCl2-P平均含量分别为0.62 g·kg^(-1)、23.2 mg·kg^(-1)和0.49 mg·kg^(-1)。土壤全磷在长江上、中、下游间无明显差异,区域整体48.6%处于丰富状态。土壤Olsen-P缺乏和过量的现象并存,占比分别为23.1%和31.1%,土壤Olsen-P缺乏和过量的区域分别集中在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区域。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库以无机磷为主,平均占比达到82.2%。H2O-Pi、NaHCO3-Pi、NaOH-Pi、HCl-Pi、NaHCO3-Po、NaOH-Po和Residual-P磷库平均含量分别为10.8、46.8、115.6、218.6、22.3、104.9和193.8 mg·kg^(-1)。随着土壤Olsen-P水平的增加,NaHCO3-Pi和NaOH-Pi含量明显增加,稳定态磷库(HCl-Pi和Residual-P)含量相对稳定。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耕层土壤Olsen-P和CaCl2-P的关系符合双直线模型,出现突变点时Olsen-P含量为39.9 mg·kg^(-1),对应的CaCl2-P含量为0.6 mg·kg^(-1)。当土壤Olsen-P含量大于39.9 mg·kg^(-1)时,土壤磷素淋失风险增加。整体而言,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Olsen-P平均含量达到适宜养分供应水平,且存在13.0%的区域处于磷素高淋失风险状态。土壤磷素主要积累在稳定态磷库中,因此,应重视磷肥的合理施用,适当降低磷肥投入,挖掘土壤中稳定态磷库潜力。旨在减少稻-油轮作体系土壤有效磷积累和环境磷素损失,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轮作 OLSEN-P CaCl2-P 环境阈值 Hedley磷分级
下载PDF
我国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任涛 郭丽璇 +6 位作者 张丽梅 杨旭坤 廖世鹏 张洋洋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06-1616,共11页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430个,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效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油菜种植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的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种植制度(水旱轮作油菜和旱地油菜)和产量水平(<2 000 kg·hm-2、2 000-3 000 kg·hm-2和>3 000 kg·hm-2)下油菜种植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25.9 g·kg-1、1.47 g·kg-1、27.5 mg·kg-1、131.1 mg·kg-1、6.04、2 436.1 mg·kg-1、225.7 mg·kg-1、22.6 mg·kg-1、212.3 mg·kg-1、89.7 mg·kg-1、3.84 mg·kg-1、4.03 mg·kg-1和0.45 mg·kg-1。超过2/3田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适宜和缺乏的比例各占1/3;而有63.8%田块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钙和有效锌有8.4%和12.2%处于缺乏状态,而土壤有效镁、有效硫和有效硼处于缺乏的比例则分别为24.2%、36.0%和83.5%。长江流域上、中和下游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但各区域各养分的分布趋势相同。水旱轮作和旱地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水旱轮作油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明显高于旱地油菜。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特征略有不同,高产(>3 000 kg·hm-2)油菜种植田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低产(<2 000 kg·hm-2)油菜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的比例仍较大,有效镁和有效硫成为潜在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当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应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做到稳施氮肥,增施钾肥和硼肥,局部区域如云南西部、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投入,而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同时应关注硫肥和镁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土壤养分 养分现状 养分含量分级 中微量元素
下载PDF
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下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强 张静 +1 位作者 郭再华 耿明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77-2183,共7页
【目的】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时其有机成分的分解和释放具有互补性。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条件下水稻的适宜施氮水平,为稻田绿肥和稻草联合还田后优化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两年定位试验位于江汉平原稻区,在稻草全量还田基础... 【目的】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时其有机成分的分解和释放具有互补性。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条件下水稻的适宜施氮水平,为稻田绿肥和稻草联合还田后优化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两年定位试验位于江汉平原稻区,在稻草全量还田基础上,设置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和冬闲两种模式。水稻季氮肥处理设不施氮(N0)和常规施氮量(N 165 kg/hm^2)的50%(N50)、100%(N100)和150%(N150)共4个水平,以不施氮、冬闲和稻草不还田作为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测定水稻籽粒产量、氮含量及累积量,分析耕层土壤无机氮及有机氮组分。【结果】在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条件下,减少常规氮肥量的50%(SMN50)获得的稻谷产量较稻草单独还田的SN50处理高21%~23%,与联合还田或稻草单独还田下的SMN100、SMN150、SN100、SN150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的SMN0、SMN50、SMN100处理的稻谷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稻草单独还田处理(SN0、SN50、SN100),增幅分别为65%、27%和22%。水稻收获后各处理间土壤全氮、非酸解性氮含量差异不显著,酸解性氮含量有差异,在N150处理下,稻草单独还田处理(SN150)的土壤酸解性氮含量显著高于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处理(SMN150);在酸解性氮组分中,SN150处理的未知酸解态氮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稻草单独还田的其他处理及所有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处理。【结论】减少常规施氮量的50%情况下,与稻草单独还田处理相比,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可显著增加稻谷氮素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而保持常规施氮量和提高施氮量不能增加水稻的氮素吸收和产量;紫云英与稻草联合还田可以改善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显著降低高施氮量下稻草单独还田带来的酸解性氮组分中未知态氮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稻草还田 氮肥用量 氮素回收率 土壤有机氮组分
下载PDF
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效镁状况与油菜施镁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陆志峰 任涛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3,共7页
我国冬油菜主产区耕作土壤有效镁供应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产量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镁养分量大,而生产上普遍施用氮、磷、钾养分含量高的化肥从而导致随施肥带入的镁养分极少,镁营养缺乏逐渐成为限制油菜产量的潜在因子。为全面评价... 我国冬油菜主产区耕作土壤有效镁供应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产量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镁养分量大,而生产上普遍施用氮、磷、钾养分含量高的化肥从而导致随施肥带入的镁养分极少,镁营养缺乏逐渐成为限制油菜产量的潜在因子。为全面评价冬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效镁丰缺状况与油菜施镁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油菜镁营养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揭示油菜需镁量大(Mg 20~40 kg/hm^(2))、我国冬油菜主产区土壤缺镁问题突出(土壤有效镁平均含量为225.7 mg/kg,其中低于200.0 mg/kg的土壤占53.7%,处于缺乏或潜在缺乏状态)和施镁大幅度增产(平均增产效果大于15%)的基础上,提出了镁是我国冬油菜种植中继氮、磷、钾、硼后第5种需要通过施肥方式进行补充的必需营养元素,并为冬油菜生产上镁肥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土壤有效镁 配合施肥 施镁效果 镁养分管理 长江流域 营养调控 专用缓控释肥料 轻简施肥
下载PDF
连续秸秆还田对油菜水稻轮作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昆昆 廖世鹏 +3 位作者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4,共11页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水旱轮作制度下,化学磷肥和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对作物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素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8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进行,选取定位试验中...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水旱轮作制度下,化学磷肥和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对作物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素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8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进行,选取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磷(NK);(2)施磷(NPK);(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NPK+S)。通过测定作物产量、磷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分析作物磷素利用效率,探讨土壤有效磷变化与磷累积盈亏的响应关系。【结果】与NK处理相比,NPK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530.3%和35.9%,磷积累量分别提高495.3%和98.5%;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9.1%和11.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20.6%和11.7%;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对磷肥和秸秆的响应优于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油菜和水稻的平均磷素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8%和33.9%,油菜、水稻和周年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分别提高8.6%、17.0%和19.8%。秸秆还田对水稻磷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4年油菜水稻轮作后,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亏缺110.2 kg P2O5·hm^-2,有效磷浓为1.9 mg·kg^-1;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10.9 kg P2O5·hm^-2,有效磷浓度(4.3 mg·kg^-1)较不施磷处理提高126.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22.1 kg P2O5·hm^-2)较NPK处理增加5.3%,有效磷浓度(5.1 mg·kg^-1)较NPK处理提高18.6%。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浓度,但土壤磷盈余量没有明显增加。连续秸秆还田和施用化学磷肥条件下,水稻土每盈余100 kg·hm^-2的磷,NPK和NPKS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提高1.8和2.0 mg·kg^-1。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磷素有效化。【结论】施磷显著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升了土壤磷盈余量和有效磷浓度;秸秆还田在施磷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高了作物特别是水稻对磷素的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同时能够在避免土壤磷素过量积累的情况下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磷积累量 磷素效率 磷表观平衡 有效磷
下载PDF
油/麦-稻轮作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顺涛 任涛 +4 位作者 周橡棋 方娅婷 廖世鹏 丛日环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3个处理,在试验布置的第4年于油菜和小麦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分别提高了13.1%~19.2%和18.8%~59.5%,土壤全氮含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提高了28.1%(CK处理)和29.2%(NPK处理);(2)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土壤总孔隙度较麦-稻轮作显著提高了8.1%(CK处理)和10.3%(NPK处理),相应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7%和10.5%;(3)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WSMA)在各施肥处理中均显著提高,且提高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4)在相同轮作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表现为:CK<NPK<NPK+S,NPK和NPK+S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显著高于CK处理;(5)在麦-稻轮作中,NPK+S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油-稻轮作中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显示,油-稻轮作和化肥结合秸秆还田均可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等理化性质,是实现稻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 油-稻轮作 麦-稻轮作 秸秆还田 施肥 土壤理化特性
下载PDF
红壤地区直播油菜施硼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耿国涛 陆志峰 +5 位作者 卢涌 明日 肖国滨 范连益 任涛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8-936,共9页
红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区,研究直播冬油菜硼肥施用效果,为直播油菜科学施硼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区域油菜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2018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南部和广西北部油菜主产区布置7个硼肥大田试验,设置不施硼、施硼肥(... 红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区,研究直播冬油菜硼肥施用效果,为直播油菜科学施硼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区域油菜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2018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南部和广西北部油菜主产区布置7个硼肥大田试验,设置不施硼、施硼肥(含硼量100 g·kg^(–1))4.5 kg·hm^(–2)、9.0 kg·hm^(–2)、13.5 kg·hm^(–2)四个处理。结果表明,红壤地区土壤有效硼普遍含量低,直播油菜施硼增产效果显著,油菜籽平均产量和施硼经济效益在硼肥用量9.0kg·hm^(–2)时最高,与不施硼相比增产1021 kg·hm^(–2),增产率达110.6%,分别较施用硼肥4.5 kg·hm^(–2)和13.5 kg·hm^(–2)增产16.6%和3.1%。施硼显著增加直播油菜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进而增加了油菜产量;同时硼肥的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含油率、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不施硼相比,施用硼肥9.0 kg·hm^(–2)处理各品质指标分别增加26.9%、45.9%和72.6%,相应增加产油量136.1%。在硼肥用量13.5 kg·hm^(–2)范围内,油菜地上部硼含量和硼累积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硼肥利用率呈现降低的趋势,硼肥用量为9.0 kg·hm^(–2)处理的硼肥当季利用率也仅为9.4%。综合结果显示,红壤地区直播油菜施硼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直播油菜生产中应重视硼肥的合理施用,区域硼肥的推荐用量为9.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油菜 产量 硼肥适宜用量 品质 硼肥利用率
下载PDF
硼肥用量对双低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耿国涛 陆志峰 +3 位作者 张洋洋 任涛 肖国滨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4-934,共11页
【目的】研究施用硼肥提高油菜籽产量、改善油菜籽品质的效果,确定适宜硼肥用量,同时探究油菜产量、品质指标、脂肪酸组分和籽粒硼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为直播冬油菜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1年在安徽池州... 【目的】研究施用硼肥提高油菜籽产量、改善油菜籽品质的效果,确定适宜硼肥用量,同时探究油菜产量、品质指标、脂肪酸组分和籽粒硼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为直播冬油菜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1年在安徽池州、重庆万州和江西南昌布置了3个硼肥用量田间试验,供试油菜均为双低品种。设置4个硼砂(含B 10%)用量处理,分别为0 (B0)、4.5 (B4.5)、9.0 (B9.0)和13.5 kg/hm^(2) (B13.5)。测定了油菜产量、籽粒硼含量、主要品质指标及脂肪酸组分,并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3个试验点产量均在B13.5处理达到最大,硼肥用量超过4.5或9.0 kg/hm^(2),产量基本不再显著增加。与B0处理相比,施用硼肥在池州、万州和南昌试验点最高可分别增加油菜籽产量296、818和715 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20.7%、42.6%和38.3%。施硼显著增加了各试验点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其中单株角果数的增幅最高,与B0相比,B4.5、B9.0和B13.5处理分别平均增加20.0%、20.4%和35.0%,每角粒数分别平均增加7.3%、13.1%和11.1%。南昌试验点B13.5处理的收获密度较B0增加了30.5%,万州试验点B9.0处理的千粒重较B0增加了7.4%。与B0相比,施硼显著提高了油菜籽的含油量、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10.3%、15.8%和22.7%;降低了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最高降幅分别为19.4%、36.1%和14.1%;蛋白质含量仅南昌试验点显著提高了19.1%,但产油量和蛋白质产量在3个试验点均显著提高,最高增幅分别为53.4%和53.2%。施硼处理芥酸和硫甙均有增加的风险,与B0相比,B4.5处理的芥酸含量增加了19.1%,硫甙含量降低了3.0%,B13.5处理的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增加了57.3%和35.8%。虽然芥酸和硫甙增加显著,依然低于国家规定的双低油菜食用菜籽油和饲用饼粕的限量。施硼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硼含量,且籽粒硼含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万州、池州和南昌试验点均是B13.5处理硼含量最高,分别较B0增加了56.9%、26.3%和33.8%。籽粒硼含量与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硼含量对产量和含油量有较大的直接正作用,籽粒硼含量和含水率是通过增加产量、含油量来间接提高产油量(或蛋白质产量)。【结论】施硼可以提高双低油菜单株生产力,提高油菜产量,提高籽粒含硼量。较高的硼含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含油量,还可以增加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改善油分品质,兼顾提升蛋白质产量,增产提质效果较好。结合考虑籽粒芥酸和硫苷含量,推荐硼肥用量4.5~9.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产量 硼肥用量 籽粒硼含量 品质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油菜与杂草生物量和养分竞争对氮磷钾肥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倩男 余小红 +7 位作者 周雄 田贵生 吴海亚 耿国涛 闫金垚 李静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89,共9页
【目的】杂草是限制油菜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养分的合理管理对杂草防控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探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与杂草生物量及养分竞争的影响,为生态控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武穴市开... 【目的】杂草是限制油菜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养分的合理管理对杂草防控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探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与杂草生物量及养分竞争的影响,为生态控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氮(0、90、180和270 kg N·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磷(0、45、90和135 kg P_(2)O_(5)·hm^(-2),分别用P0、P1、P2和P3表示)、钾(0、60、120和180 kg K_(2)O·hm^(-2),分别用K0、K1、K2和K3表示)各4个不同用量梯度田间试验。在油菜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油菜和杂草的生物量及相应的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分析油菜与杂草的养分竞争关系及其对肥料用量的响应。【结果】施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地上部总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在氮、磷、钾3种养分中,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对缺磷最敏感。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560、227和1490 kg·hm^(-2),分别只占相应最高产量(N3、P3和K3处理)的18.2%、7.5%和50.1%,油菜地上部总生物量随着养分的投入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一致。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相应养分积累量依次为19.96、0.88和26.21 kg·hm^(-2),分别占相应最高养分积累量的12.24%、3.72%、22.26%。杂草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随着3种养分施用量的增加不断下降(磷肥用量试验P2处理最高除外),N0、P0和K0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365、3060和1535 kg·hm^(-2),分别是相应最低杂草生物量(N3、P2和K3处理)的7.59倍、5.19倍和3.61倍;N0、P0和K0处理杂草的相应养分积累量依次为17.60、1.91和9.38 kg·hm^(-2),分别是相应最低杂草养分积累量(N3、P2和K3处理)的3.78倍、1.54倍和1.52倍。与磷和钾相比,杂草与油菜对氮的养分竞争力更强,在各氮肥处理时杂草的氮含量均高于油菜。施肥提高了油菜与杂草的生物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的比值,除不施磷处理外,其他所有处理的油菜与杂草的生物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的比值均大于1,且这个比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磷肥用量试验P2处理最高除外),说明充足的养分供应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长势及养分吸收能力,发挥了抑制杂草的作用。【结论】冬油菜田间杂草的危害程度受养分供应状况的控制,施肥有效弥补了油菜生长前期除草剂不能完全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的不足,氮、磷、钾肥充足施用能显著降低杂草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油菜与杂草竞争能力对3种养分的响应程度为磷>氮>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肥用量 油菜 杂草 生物量 养分 竞争力
下载PDF
养分缺乏对紫云英苗期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岽辉 朱强 +2 位作者 郭再华 曹卫东 耿明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5,共5页
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氮、磷、钾、钙、镁、硫缺乏对苗期紫云英外部形态、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供应不足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苗期紫云英生长,表现出特定的缺素症状。氮、磷、钙、镁缺乏显著降低紫云英株高16.4%~54.0%,... 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氮、磷、钾、钙、镁、硫缺乏对苗期紫云英外部形态、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供应不足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苗期紫云英生长,表现出特定的缺素症状。氮、磷、钙、镁缺乏显著降低紫云英株高16.4%~54.0%,而钾和硫缺乏无显著影响。氮和钙缺乏使根长分别减少31.9%和22.5%,其他养分缺乏对根长无显著影响。大量矿质元素(硫除外)缺乏使紫云英地上部干重显著降低22.0%~60.7%。根部干重受不同养分缺乏影响不同,氮、钙和镁缺乏后显著降低23.4%~51.6%,磷和硫缺乏后分别增加40.6%和18.8%,而缺钾对根干重无显著影响。单株干重随养分缺乏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类似,除镁外其他元素缺乏均显著增加根冠比。紫云英苗期叶绿素含量在氮、钙、镁和硫缺乏时显著降低,缺钾和磷时无显著变化。受养分缺乏胁迫时,紫云英苗期地上部氮、钾含量(除了钾、硫缺乏时的氮含量及磷、镁缺乏时的钾含量)通常显著降低,紫云英磷含量仅在缺磷时显著降低。6种大量矿质养分缺乏一般导致紫云英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降低。聚类分析表明,溶液培养条件下钙和氮缺乏对苗期紫云英伤害程度最大,其次为磷,再次为钾,镁和硫缺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综上所述,矿质养分缺乏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紫云英生长和养分积累,生产中应结合实际开展养分管理,以提高绿肥生产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养分缺乏 外部形态 生物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物料对油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其胜 张顺涛 +5 位作者 赵贺 高飞 焦加国 胡锋 李辉信 鲁剑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70-3981,共12页
长期施肥可改变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特性,间接改变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本研究旨在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物料对油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线虫群落与土壤基本性质、胞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讨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对农田土壤肥力响应的敏... 长期施肥可改变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特性,间接改变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本研究旨在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物料对油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线虫群落与土壤基本性质、胞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讨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对农田土壤肥力响应的敏感性。试验共设置CK(不施肥)、CF(常量化肥)、RF(减施化肥)、RFS(减施化肥+秸秆全量还田)和RFMS(减施化肥+有机肥+秸秆全量还田)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5个施肥处理中共鉴定出33属土壤线虫,食细菌线虫和植食性线虫在各处理中均为优势营养类群。不同处理的土壤线虫数量为RFMS>RFS>RF>CF>CK,其中RFMS和RFS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和配施有机物料可以增加食细菌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丰度,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繁殖。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来看,RFMS处理的线虫瓦斯乐斯卡指数(W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结构指数(SI)、富集指数(EI)分别为1.42、1.35、67.3和70.94,均高于其他处理。相比CK处理,RFS和RFMS处理显著降低PPI/MI。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线虫数量、食细菌线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土壤性质以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磷、有机质和全氮对线虫群落种属组成影响较大。因此,化肥减量配施有机物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食微线虫的繁殖,提高线虫种类多样性,并能丰富土壤线虫食物网结构以降低其受干扰程度,是维持土壤生物健康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有机物料 土壤线虫 土壤胞外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