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4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泽霞 黄丹 +3 位作者 刘红 王焕岭 李大鹏 王卫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1期244-246,共3页
以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对象,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实践探索,围绕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导师制队伍建设以及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以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对象,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实践探索,围绕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导师制队伍建设以及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为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试论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和对策——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刘广乐 蔡徐涵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8-9,共2页
十八大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等院校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等院校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农业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解不全面、顶层设计缺乏、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深入理解、健全体系、理顺组织、加强结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创业教育 对策
下载PDF
新时代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得者教学共同特质分析
3
作者 李艳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96-199,共4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形成于教学活动中并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保障。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奖教师课程教学的共同特质及其教学智慧,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以及新时...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形成于教学活动中并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保障。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奖教师课程教学的共同特质及其教学智慧,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智慧 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 共同特质 新时代 华中农业大学
下载PDF
“水产动物营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初步研究
4
作者 罗智 谭肖英 +1 位作者 宋玉峰 赵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5期149-152,共4页
探索“水产动物营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2022年7—8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铁代谢及其调控领域的著名学者Kostas Pantopoulos受邀为某校本科生开设暑期全英... 探索“水产动物营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2022年7—8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铁代谢及其调控领域的著名学者Kostas Pantopoulos受邀为某校本科生开设暑期全英文课程“Animal Nutrition”(16学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水产动物营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采用国际化视野,从教学团队、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构建“水产动物营养学”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以期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营养学 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5
作者 熊海林 涂俊才 孙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论述了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保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面向"三农",立...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论述了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保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面向"三农",立足专业,发挥科学技术实效性;构建基地,打造品牌,增强社会实践长效性;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开拓社会实践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大学生 社会实践 必要性 途径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露 周剑 +4 位作者 段元亮 赵瀚 赵仲孟 牟成艳 李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5-161,共7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够调节肠道pH值,具有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嗜酸乳杆菌在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功能、改善水生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嗜酸乳杆菌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水质调控中的作用,并对嗜酸乳杆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嗜酸乳杆菌产品的研发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水产养殖 生长 免疫 水质
原文传递
水产动物维生素D_(3)需求、吸收和转运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7
作者 柳声赞 罗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8,共13页
维生素D_(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_(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_(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 维生素D_(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_(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_(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水产动物对饲料维生素D_(3)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维生素D_(3)吸收、转运和代谢机理,以及维生素D_(3)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水产动物维生素D_(3)营养生理、代谢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重点需制定统一的水产动物维生素D_(3)需求量评价标准,加强维生素D_(3)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水产动物维生素D_(3)营养的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维生素D_(3) 维生素D_(3)需求 脂类糖类代谢 分子营养
原文传递
裂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宝珊 吴怡迪 +5 位作者 霍斌 金佳利 王宏 贺湖客 李云峰 梁宏伟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共19页
裂腹鱼类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鲤科鱼类。由于过度捕捞、生物入侵和水利工程等已经严重威胁裂腹鱼类的生存,目前大部分裂腹鱼类处于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的生存状态。为了保护裂腹鱼类的种质资源,经过数十年的科技攻关... 裂腹鱼类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鲤科鱼类。由于过度捕捞、生物入侵和水利工程等已经严重威胁裂腹鱼类的生存,目前大部分裂腹鱼类处于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的生存状态。为了保护裂腹鱼类的种质资源,经过数十年的科技攻关,部分裂腹鱼类已实现规模化繁育和商品化养殖利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总结和梳理了裂腹鱼类的生物学特征、资源保护现状、种质评价与遗传育种、繁殖和养殖技术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其种质遗传资源挖掘及人工养殖与技术开发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裂腹鱼类的资源保护及山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类 资源保护 遗传解析 养殖 疾病 开发利用
原文传递
水产甲壳动物的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昌福 陈萱 +2 位作者 陈超然 梁运祥 王建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对国内、外关于水产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甲壳动物免疫细胞主要依靠吞噬和包围化作用发挥其防御机能 ,而酚氧化酶前体 (proPO)活化系统、植物凝血素和杀菌素等免疫防御有关的液性因子主要起杀菌和促进... 对国内、外关于水产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甲壳动物免疫细胞主要依靠吞噬和包围化作用发挥其防御机能 ,而酚氧化酶前体 (proPO)活化系统、植物凝血素和杀菌素等免疫防御有关的液性因子主要起杀菌和促进细胞吞噬的作用。通过免疫接种诱导水产甲壳动物产生的免疫应答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甲壳动物 免疫防御机能 免疫预防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 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永涛 李荣 +2 位作者 袁科平 杨红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7,52,共5页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用乙酸乙酯同时提取水产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浓...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用乙酸乙酯同时提取水产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浓缩至干后溶于甲醇/氯化钠溶液,正己烷脱脂,过C18柱净化,乙腈洗脱,加BSTFA-TMCS在65℃下衍生反应30min,正己烷定容后进样分析,外标法定量。本方法氯霉素在1.0~500.0μg/L,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在5.0~5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3,加标水平在0.2~10.0μg/kg时,回收率为83.30%~101.2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12.57%。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1、0.2、0.2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氯霉素 氟甲砜霉素 甲砜霉素 残留量 检测 气相色谱
下载PDF
谷胱甘肽在水产动物中的营养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婷婷 曹俊明 +3 位作者 赵红霞 文远红 孙智武 刘群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0-634,共5页
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维持其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水产动物的主要抗氧化防御体系包括酶和非酶系统,两者协作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等自由基。其中,抗氧化酶系统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关键词 谷胱甘肽 水产动物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华中地区4座不同类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吕光俊 熊邦喜 陈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0-699,共10页
2006-2008年对湖北境内4座水库的大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4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5种,从组成来看,均属于硅藻-绿藻型,蓝藻含量居第3位。蓝藻主要分布在1倍透明度(SD)以上的水层,硅藻主要分布在1SD^2SD之间水层,... 2006-2008年对湖北境内4座水库的大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4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5种,从组成来看,均属于硅藻-绿藻型,蓝藻含量居第3位。蓝藻主要分布在1倍透明度(SD)以上的水层,硅藻主要分布在1SD^2SD之间水层,其余各门藻类基本上集中分布在2SD以上水层,绿藻门中的栅藻(Scenedesmus),裸藻门中囊裸藻(Trachelomonas)则广泛分布于深水层中。不同水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差异很大,表层与底层的差异可达2倍以上。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金沙河123.2×104 cells.L-1,1.283 mg.L-1;道观河258.6×104 cells.L-1,3.335 mg.L-1;徐家河210.5×104 cells.L-1,2.740 mg.L-1;桃园河221.3×104 cells.L-1,3.088 mg.L-1。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水层分布除道观河为表层>SD>2SD>3SD>底层,其余3座水库均为SD>表层>2SD>3SD>底层。从水库之间来看,金沙河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其他3座水库各指数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道观河、徐家河、桃园河两两之间差异不明显。TN与浮游植物呈负相关,而TP与浮游植物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水体的营养水平不同是4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为水库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库环境保护与水质评价等相关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生物指数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水库
下载PDF
基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的预测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松钱 王卫民 +2 位作者 曾聪 郝爽 曹小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7期126-131,共6页
为预测未来5年(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的年总产量。本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首先分别构建常规GM(1,1)模型和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2006—2009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分析并比较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然后选择预测精度... 为预测未来5年(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的年总产量。本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首先分别构建常规GM(1,1)模型和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2006—2009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分析并比较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然后选择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对未来5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研究。常规GM(1,1)模型和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2006—2009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预测的精度比较显示: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预测误差更小,更适用于水产品年总产量的预测研究。因此,选择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中国未来5年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即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将分别达到5532.333、5746.315、5972.634、6202.738、6443.838万t,年均增长率达到3.7%,远高于《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设定年均增长2.2%的目标。本研究结果表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适用于水产品产量预测的研究;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完全可以实现渔业"十二五"规划设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新陈代谢GM(1 1)模型 水产品 产量预测
下载PDF
水产品中呋喃唑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艾晓辉 刘长征 +2 位作者 罗玉双 文华 邹世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在传统法基础上 ,研究了测定草鱼、鳜、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肌肉中呋喃唑酮残留的快速HPLC法。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的呋喃唑酮 ,浓缩提取液至干 ,用乙腈水溶液溶解残渣并去脂肪后过滤 ,清液供HPLC分析 ,草鱼、鳜、对虾、中华鳖... 在传统法基础上 ,研究了测定草鱼、鳜、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肌肉中呋喃唑酮残留的快速HPLC法。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的呋喃唑酮 ,浓缩提取液至干 ,用乙腈水溶液溶解残渣并去脂肪后过滤 ,清液供HPLC分析 ,草鱼、鳜、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肌肉中杂峰都能很好地与药物峰分离 ,方法回收率稳定在70 %~ 75 % ,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3% ,本方法可检出的样品中呋喃唑酮低限为 0 0 0 1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呋喃唑酮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菌药物 药物残留
下载PDF
升温、富营养化和除草剂污染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综合效应
15
作者 王雨路 张欢 +5 位作者 龚迎春 张培育 何雨晗 魏朝军 张敏 徐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个因子单独和联合作用下,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处理下,轮虫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都受到抑制,而富营养化对枝角类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升温处理增加了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而草甘膦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升温和富营养化是影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重要因素;持续升温和草甘膦的交互作用缓解了升温对轮虫的抑制作用;而多重热浪增温和富营养化的联合作用则降低了优势功能群原生动物食藻者/食菌者(PA/PB)的占比;不同压力源的共同作用会形成交互作用,使水环境和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气候变化的情形下对水生态系统未来变化的预测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功能群 全球变化 多重压力源
下载PDF
人工湿地冬季净化减排水产养殖废水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陶玲 李谷 +3 位作者 袁龙义 吴恢碧 李晓莉 赵巧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2,共4页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水力负荷上升至0.36 m/d后,人工湿地对TN和COD的去除率显著下降为20.0%和27.9%(P<0.05),TP和TSS去除率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5.7%和和93.2%。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TP浓度低于0.2 mg/L,COD浓度低于8 mg/L,TSS浓度低于5 mg/L,均满足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表明应用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实现池塘养殖废水的减排。另外,冬季低温使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夏季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通过对人工湿地进行曝氧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N和COD的去除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人工湿地 污染减排 水力负荷
下载PDF
河流网络位置对赤水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
17
作者 陈展彦 莫扬新 +7 位作者 赵先富 谢志才 江忆南 张君倩 白雪 陈笔 王莉 李正飞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8-589,I0013-I0018,共18页
河流具有独特且复杂的树枝状等级性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河流连通性和生境异质性在不同河网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期以来,河流生态系统通常被视为局部或线性结构进行研究,忽略了河网位置对群落构建等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具有复杂网... 河流具有独特且复杂的树枝状等级性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河流连通性和生境异质性在不同河网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期以来,河流生态系统通常被视为局部或线性结构进行研究,忽略了河网位置对群落构建等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具有复杂网络结构和自然流态的赤水河为研究区域,探索了河流网络位置对底栖动物α、β多样性和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其中,α多样性使用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来度量;β多样性使用SΦrensen相异性指数(β_(sФr))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d_(BC))来表征,并将其分割为置换和嵌套两种组分;群落构建过程采用冗余分析和变差分解来实现。结果显示:1)赤水河全流域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环境过滤驱动;2)河流网络位置塑造着赤水河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格局和群落构建过程。河网中心的干流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环境过滤的影响,而河网边缘的支流底栖动物群落则受到空间限制和环境过滤的共同作用,该发现质疑了河流网络位置假说(network position hypothesis,NPH)在赤水河流域的适用性;支流的α多样性明显高于干流,而干流的β多样性则显著高于支流;β多样性主要由置换组分构成,这表明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位点和生境是维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复杂河网影响下底栖动物的物种共存和维持机制,为提出适用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河网的新假说提供视角,为长江上游水生生物保护区选址和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位置 底栖动物 群落构建 Β多样性 赤水河
下载PDF
西江干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驱动因子研究
18
作者 张多鹏 刘洋 +8 位作者 白雪 罗鑫 杨佳莉 李正飞 刘振元 蒋玄空 莫扬新 陈娟娟 谢志才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性,刻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甄别关键驱动因子和生态过程。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43种,隶属于5门10纲21目66科117属。其中,水生昆虫85种,软体动物34种,环节动物15种,软甲类6种,其他类群3种。全干流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9.58±206.9)个/m^(2)和(39.11±61.0)g/m^(2)。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段间差异极显著(P=0.001),上中下游底栖动物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上游和下游的密度较高,分别为275.50和276.30个/m^(2);上游生物量较高,为62.84 g/m^(2)。全流域的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不同河段的优势种各异。方差分解显示,局域环境、土地利用和空间因子共同解释了22%的群落变异。其中,空间(6%)和环境因子(5%)的独立作用相当,表明局域环境过滤和空间制约(主要是扩散限制)是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生态过程。典范对应分析进一步甄别出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局域环境因子(海拔、河宽、水深、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变量(包括大尺度的PCNM1、PCNM2、PCNM3、PCNM4、PCNM5、PCNM7、PCNM8和小尺度的PCNM23、PCNM34、PCNM35、PCNM37、PCNM39)和土地利用因子(耕地和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西江干流
下载PDF
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永娟 曹俊明 +5 位作者 赵红霞 黄燕华 王国霞 吴春玉 刘小玲 马永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28-134,143,共8页
β-葡聚糖(β-glucan)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剂,表现出广泛的免疫学生物活性。有关研究表明,β-葡聚糖能够促进鱼虾的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相关酶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激活补体系统及产生杀菌物质... β-葡聚糖(β-glucan)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剂,表现出广泛的免疫学生物活性。有关研究表明,β-葡聚糖能够促进鱼虾的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相关酶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激活补体系统及产生杀菌物质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某些免疫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动物的抗感染能力,是目前水产养殖中研究最为深入、应用广泛的一种免疫刺激剂,对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提高动物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对β-葡聚糖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及抗感染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功能 抗感染
下载PDF
饲料和水草饲喂对团头鲂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影响
20
作者 袁子昊 喻淋 +3 位作者 刘新明 王卫民 高泽霞 刘寒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了研究饲料和水草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用饲料和水草分别饲喂团头鲂8周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其肠道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团头鲂肠道微生物组... 为了研究饲料和水草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用饲料和水草分别饲喂团头鲂8周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其肠道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团头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水草组不同,明显聚成两个簇。菌群组成与丰度分析发现,水草组团头鲂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高于饲料组。其中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前四种菌群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也有所差别,水草组团头鲂主要优势菌群是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饲料组团头鲂主要优势菌群是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这两个属在两组中的差异极显著。另外,水草饲喂组纤维素消化菌群的相对丰度是饲料组的2倍。结果表明,饲料和水草分别饲喂团头鲂8周后,对团头鲂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产生影响,同时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群及特定功能菌群(纤维素消化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测序 相对丰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