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经济型通货膨胀之简略分析
1
作者 舒基元 姜学民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9-19,共1页
生态经济型通货膨胀之简略分析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邮编:430070舒基元,姜学民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经济原因,我们认为还有一种更为隐秘的原因即生态失衡,姑且称一切由生态失衡而导致的... 生态经济型通货膨胀之简略分析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邮编:430070舒基元,姜学民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经济原因,我们认为还有一种更为隐秘的原因即生态失衡,姑且称一切由生态失衡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为生态经济型通货膨胀。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型 通货膨胀 生态失衡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差异及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溢出效应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熊燕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9,共15页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刻画,并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该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低下,呈现扁平的“N”演变特征,其中,下游地区在2003—2012年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位于整个流域前列,而2012—2018年阶段,上游及中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下游地区,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区域异质性;②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且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则分别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先缩小后稳定及逐渐缩小的态势;③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交互效应,互促关系中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且二者在地理空间上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交互影响效应,上、中、下游地区也均存在互促效应,但两者间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则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中国未来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存量管理”,创新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绿色发展水平,且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内及区域间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的互促及空间交互关系,以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差异 空间交互效应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文丽 张安录 刘蒙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2-362,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VOR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分析... 为深入探究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VOR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特征并识别了其协调发展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年均值达0.746,整体上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趋势,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生态系统健康得分均值为0.473,整体呈现小幅波动的趋势,地理空间上则呈现显著的南北分异特征;(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611~0.624区间内小幅增长,截至2018年,区域内实现协调发展的市域达92.62%,耦合结果在空间上表现为由“相对随机”向“南高北低”的分布转变;(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问题区域主要存在于长江经济带中下游部分市域,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或生态系统健康单方面滞后抑制了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程度正逐步深化,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耦合系统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优化与协同治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欣 肖豪立 王艺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0-309,318,共11页
[目的]科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多时点生态网络,基于网络属性和人类活动进行网络评价。[结果](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由2000年的... [目的]科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多时点生态网络,基于网络属性和人类活动进行网络评价。[结果](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由2000年的2.67×10^(4)km^(2)下降到2020年的2.29×10^(4)km^(2),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区、江西、湖南交界处的山脉及鄱阳湖流域等地区。生态廊道数量由69条下降为42条,总长度由1.53×10^(4)km下降到1.16×10^(4)km。研究区内生态阻力逐渐上升,网络重心由湖北省转移至湖南省,形态上由“三横两纵”的条带式分布转变为集中组团式分布。生态网络全局集程度、网络连通性均在减弱,总体上呈现结构收缩、功能减弱的变化趋势。网络周围5,15 km范围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2)在网络优化中,基于生态网络与交通网络交汇识别102个断裂点,基于源地间距离设置17个踏脚石。在生态网络5,15 km的范围设立“核心保护带”和“生态控制带”,总长1505 km。[结论]在协同治理中,省级层面上湖北、江西两省应当完善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湖南、江西两省应当强化协同机制实施中的司法保障;市级层面上针对管理重点实行差别化管控,通过规划潜在生态廊道推进市域层面协同治理。优化后的生态网络集程度由0.22提升至0.30,有效提升区域间生态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MSPA MCR模型 网络评价 协同治理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有关生态经济供求的几个基本问题
5
作者 黄小平 姜学民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7,共1页
有关生态经济供求的几个基本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邮编:430070)黄小平,姜学民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在生态系统资源的供给对其需求之间产生的。弄清生态经济供求矛盾,对实现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 有关生态经济供求的几个基本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邮编:430070)黄小平,姜学民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在生态系统资源的供给对其需求之间产生的。弄清生态经济供求矛盾,对实现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生态经济供求的涵义生态经济供求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供求 生态经济供求差 生态经济弹性
下载PDF
代际财富均衡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舒基元 姜学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分析。探讨了代际均衡的内含,并建立了一组代际财富均衡模型。
关键词 代际均衡 财富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浅析生态伦理学在自然资源代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舒基元 姜学民 杨峥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6年第4期15-18,60,共5页
弘扬生态伦理学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其核心观点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关键词 生态伦理 自然资源 代际管理 资源管理
下载PDF
厌氧固氮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畜牧业废物的环境政策
8
作者 姜学民 陈基湘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32-34,共3页
本文分析了在解决畜牧业废物污染严重问题时所应采用的环境政策,比较了排污费政策与补贴政策,并对采用新技术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排污费 畜牧业 废物处理
下载PDF
柑橘园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熊燕飞 张安录 +1 位作者 刘蒙罢 李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845-7857,共13页
柑橘园扩张是我国柑橘主产区较典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之一。但柑橘园扩张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的影响尚不清楚,探明柑橘园种植的生态效应对柑橘主产区实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信丰县为... 柑橘园扩张是我国柑橘主产区较典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之一。但柑橘园扩张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的影响尚不清楚,探明柑橘园种植的生态效应对柑橘主产区实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信丰县为研究区,基于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图谱分析等方法,结合地形梯度和相关性分析,对柑橘园扩张所致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权衡与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柑橘园扩张方向以占用林地和耕地为主,柑橘园面积从9961.29 hm^(2)增至12633.84 hm^(2),其中新增柑橘园7504.72 hm^(2),退出柑橘园4832.16 hm^(2),区域内柑橘园转换频繁。(2)柑橘园扩张导致信丰县景观格局总体呈现破碎化趋势,景观连通性降低,并对土壤保持服务和碳储量服务产生负向影响,对柑橘供给服务产生正向影响,对产水服务几乎无影响。(3)不同类型柑橘园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4)在权衡与协同分析中,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呈权衡关系,碳储量-产水、碳储量-土壤保持等支持服务之间呈协同关系;景观破碎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可为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区的园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生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扩张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相关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57
10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60,共11页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各年份平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在中低效率区间波动,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邻近溢出效应的驱动下生态效率高一高集聚区域及低一低集聚区域分别由“双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单核集聚”、“多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双核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⑶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类型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空间溢出效应在其演变过程中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应从建立各邻近市(州)间完备生态农业合作机制、政策联动机制及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支农政策等方面出发,提升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价格补贴对环境的影响
11
作者 陈基湘 唐建华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8-9,共2页
价格补贴对环境的影响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邮编:430070430064陈基湘,唐建华国外学者是这样给价格补贴下定义的:对生产者和(或)销售者提供的无偿支出。联系到我国的具体实际,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对环境的影响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华中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邮编:430070430064陈基湘,唐建华国外学者是这样给价格补贴下定义的:对生产者和(或)销售者提供的无偿支出。联系到我国的具体实际,价格补贴除包含对生产者、销售者的支出外,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补贴 自然资源 环境 影响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网络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欣 肖豪立 +1 位作者 黄宸 王艺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5-2170,共16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生态网络、基于政府间政策文件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隶属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网络并探究其协同治...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生态网络、基于政府间政策文件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隶属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网络并探究其协同治理机制。结果表明:(1)生态网络形态上大体呈现“三横两纵”的形态分布,核心集中在湘赣边界山区,宜春、岳阳、九江、吉安和抚州市是网络中核心城市。生态网络结构较复杂,抗干扰能力较强;社会网络中,环境保护是区域合作的主要主题,武汉、长沙、南昌市是网络核心城市。(2)城市群“社会—生态”网络结构较紧密,但整体凝聚性较弱。网络核心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地理格局依然是影响区域间合作的重要因素。(3)通过社会、生态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匹配关系发现城市群社会治理与生态联系存在空间上“错配”关系,吉安、抚州等市存在“政府管理缺位”现象。(4)“司法+机制”网络矩阵和地理距离生态联系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群内部整体处于机制不完善、司法保障不健全的协同模式,单一主题的政策网络难以发挥成效。打破地域上的行政边界,强化合作机制和司法联系能够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有效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网络 网络治理 QAP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耕地非农转换空间非均衡测度及空间扩散路径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13
作者 李江涛 文兰娇 张安录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基于武汉城市圈48个区(县)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测算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转换空间非均衡程度,并利用重心模型绘制基于耕地非农转换速度的分级重心曲线,分析耕地非农转换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扩散路径... 基于武汉城市圈48个区(县)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测算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转换空间非均衡程度,并利用重心模型绘制基于耕地非农转换速度的分级重心曲线,分析耕地非农转换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扩散路径。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转换速度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总体特征。(2)耕地非农转换速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不同时期耕地非农转换最快的区域均集中于武汉市及黄石市下辖区县。(3)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在县域尺度上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非均衡程度有先下降后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2005—2010年非均衡程度最低。(4)2000—2020年不同时期耕地非农转换速度分级的重心集中分布于武汉市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江岸区以及鄂州市的鄂城区。(5)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重心空间迁移方向为西北—东南—西北,其空间扩散路径整体呈现回旋状。该研究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在县域尺度耕地非农转换方向和均衡性的动态可视化,为协调土地非均衡发展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转换 空间非均衡 重心曲线 扩散路径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试论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基湘 姜学民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在回顾传统收入分配公平性理论的基础上,比较了收入分配公平性与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认为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其中代际公平是从时间角度论述的,有三级内涵:规则公正、各代人之间的... 本文在回顾传统收入分配公平性理论的基础上,比较了收入分配公平性与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认为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其中代际公平是从时间角度论述的,有三级内涵:规则公正、各代人之间的比较及补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分配 公平性 自然资源分配
下载PDF
产业一体化的绿色发展效应——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堃 邹珊 +2 位作者 张东祥 卢新海 陈丹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7-206,共10页
架构产业一体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SVR算法、SBM-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2004—2017年,产业一体化与GTFP均表现波动上升趋势且... 架构产业一体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SVR算法、SBM-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2004—2017年,产业一体化与GTFP均表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呈中度协调状态,但产业一体化整体滞后于绿色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逆向过程并不明显;短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驱动作用由强转弱,GTFP对产业一体化的冲击效应却始终微弱,说明产业一体化是GTFP的直接驱动变量,相反则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一体化 GTFP 影响 PVAR模型
下载PDF
浅析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代际外部性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基湘 姜学民 《生态经济》 1999年第2期6-7,共2页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外部性问题, 本文在传统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代际外部性的概念, 并对其种类、表现、产生原因、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代际外部性 资源开发利用 外部性理论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自然资源代际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基湘 姜学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在阐述自然资源代际转移实质的基础上,运用自然资源代际转移的基本模型分析了资源的代际分配关系。然后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自然资源代际转移的影响。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代际转移 人口老龄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自然资源的代际管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舒基元 姜学民 《生态经济》 1996年第6期1-5,共5页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化过程是一个迭代发展的过程,每代人在其有限的生命周期内既是自然资源时富的所有者,也是后代人所具有的财富的代管者。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延续能顺利进行,对相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代际分配是时代...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化过程是一个迭代发展的过程,每代人在其有限的生命周期内既是自然资源时富的所有者,也是后代人所具有的财富的代管者。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延续能顺利进行,对相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代际分配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本文浅略地分析了自然资源代际管理理论与代际管理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代际管理 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中国城郊畜牧业废物的循环利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学民 陈基湘 《生态经济》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针对我国城部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循环利用畜牧业废物的技术方案,论证了采用厌氧固氮微生物发酵畜牧业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饲料或肥料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
关键词 畜牧业 废物 循环利用 中国
下载PDF
持续发展中资源管理代际概念再认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基元 姜学民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55-55,共1页
资源代际均衡利用是持续发展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据此提出代际资源财富转移思想,并着重探讨了代际的概念及其划分,为资源管理提供基础理论。
关键词 持续发展 资源管理 代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