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琳 邱俊娟 刘青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9期788-790,共3页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根据湖北省具体区域特征,通过构建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得出湖北省12个地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区域...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根据湖北省具体区域特征,通过构建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得出湖北省12个地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偏低水平,其中武汉市是唯一具有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但优势地位不明显;其它城市可持续发展5个系统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状况,且城市特色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湖北省
下载PDF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大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6-603,共8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协调统一的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适应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反馈是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地球伦理、限制消费、提高潜力、减少破坏是其协调原则;空间...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协调统一的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适应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反馈是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地球伦理、限制消费、提高潜力、减少破坏是其协调原则;空间相互作用下“流”的形成发展以及人类调控下“流”的协调互补是区际关系的运行机制,公平分配资源、维护共同利益、补偿跨界影响、优化人地关系是其协调原则;社会伦理和社会进步是代际关系的运行机制,世代权利平等、最佳可持续产量利用、最小资源耗竭速率、保持自然系统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 区域关系 代际关系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原则 被引量:27
3
作者 龚胜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概念、系统要素、系统功能、战略实施都具有区域性,区域性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本质特性和区际关系前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区际关系是代内关系的具体体现,对协调系统内代际关系...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概念、系统要素、系统功能、战略实施都具有区域性,区域性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本质特性和区际关系前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区际关系是代内关系的具体体现,对协调系统内代际关系和人地关系起着“序参数”作用。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其它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区际关系准则。和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一样,区域性原则也是可持续发展系统重要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性 区际关系准则 区域原则
下载PDF
关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盛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9-366,共8页
认为武汉市3500年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城市生态条件优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农业、淡水、能源、“流”的汇聚和扩散、建设生态型城市等优越条件;应发挥优势,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武汉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武汉市 可持续发展 生态型城市
下载PDF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被引量:16
5
作者 龚胜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的本质是妥善解决社会总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总需求取决于人口总数与消费水准,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生产力、环境纳污力和灾害破坏力。目前,我国的人地关系态势是...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的本质是妥善解决社会总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总需求取决于人口总数与消费水准,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生产力、环境纳污力和灾害破坏力。目前,我国的人地关系态势是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承载力损失逐年加大、人地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因此,积极开发海洋空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公众教育与健康、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治理与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是协调我国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 环境 人地关系协调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GIS和AHP的安徽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邱俊娟 梅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0.6~0.7之间的有2个,0.5~0.6之间的有4个,0.4~0.5的有10个,0.4以下的有1个;结合Arcmap技术对安徽省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0.6~0.7之间的有2个,0.5~0.6之间的有4个,0.4~0.5的有10个,0.4以下的有1个;结合Arcmap技术对安徽省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水平差异不大,以合肥和马鞍山两市为极点向周围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安徽省
下载PDF
湖北省实施山、水、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盛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湖北省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很大,可持续发展地区间各有选择重点:山地可实施绿色战略,开拓绿色产业;平原地区结合防洪实施蓝色战略,开拓水上产业;强化区域中心武汉市并启动鄂中与鄂东两翼,实施陆地的灰色战略... 湖北省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很大,可持续发展地区间各有选择重点:山地可实施绿色战略,开拓绿色产业;平原地区结合防洪实施蓝色战略,开拓水上产业;强化区域中心武汉市并启动鄂中与鄂东两翼,实施陆地的灰色战略,开拓第二、第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战略 陆地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传统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盛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中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优良传统成为国家宝贵的财富,可持续发展传统便是其一.创万世基业是其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建立和谐的大同社会,实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养;其次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优良传统成为国家宝贵的财富,可持续发展传统便是其一.创万世基业是其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建立和谐的大同社会,实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养;其次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人地关系,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爱惜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全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第三是从我做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别人,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达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古代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
下载PDF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文余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8年第3期9-12,共4页
在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源利用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引导和促进资源利用优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的问题.给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资源利用优化 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 自然资源
下载PDF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10
作者 文余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1期36-39,共4页
、引言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经济秩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 、引言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经济秩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科技优势,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产业带 信息高速 公路建设 信息产业 信息化建设 经济增长 信息资源开发 经济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 信息化工作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格局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维 张涛 陈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5-393,共9页
运用HR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长江经济带每“两化”以及“五化”的协调发展指数,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五化”协调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五化”发展指数中绿色化发展指数最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最低... 运用HR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长江经济带每“两化”以及“五化”的协调发展指数,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五化”协调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五化”发展指数中绿色化发展指数最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最低;“五化”发展指数上游地区绿色化指数最高,中游地区工业化指数最高,下游地区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数最高;“两化”协调发展指数最高为城镇化与信息化,最低为工业化与绿色化;“五化”协调发展指数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调 分布格局 空间相关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湖北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涛 龚胜生 +1 位作者 汤恒 梅琳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构建艾滋病防控机制体系可以为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制度保障。湖北省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病例呈高速增长态势,武汉是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男男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当前艾滋病防控试点初步启动但试点经验亟待推广,艾滋病... 构建艾滋病防控机制体系可以为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制度保障。湖北省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病例呈高速增长态势,武汉是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男男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当前艾滋病防控试点初步启动但试点经验亟待推广,艾滋病防控制度初步建立但组织机制亟待完善,艾滋病健康教育初步开展但推进力度亟待加强,艾滋病公益社团初具规模但防艾活动亟待支持。构建包括领导机制、沟通机制、宣教机制、保障机制在内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机制体系,并针对湖北省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流行特征 防控机制 湖北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王晓伟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现状,回顾性总结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占整个经济带比重变化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量变化,利用均值比较与检验对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三次产业组间与组内协同发展程度... 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现状,回顾性总结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占整个经济带比重变化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量变化,利用均值比较与检验对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三次产业组间与组内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 协同发展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4E”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4-1362,共9页
利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能源建设和教育质量及其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生态保护指数、能源建设指数与教育质量指数持续上升,其中经济发... 利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能源建设和教育质量及其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生态保护指数、能源建设指数与教育质量指数持续上升,其中经济发展指数增长最为明显;4E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4E协调发展模式由中心聚集向均衡化发展转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转型、提高资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和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转化率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生态 能源 教育 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1-88,共8页
依据长江经济带2005、2010和2015年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SPSS软件,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相关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 依据长江经济带2005、2010和2015年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SPSS软件,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相关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逐步上升; 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客房收入、星级饭店餐饮收入、星级饭店其他收入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根据旅游-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提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0,共8页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质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升明显,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缓慢增长和快速上升两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强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监督机制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发展格局 发展建议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文春生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0,共3页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建设研究势在必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中下游三地、六大城市群和八大国家新区,城市群和新区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先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和交通...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建设研究势在必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中下游三地、六大城市群和八大国家新区,城市群和新区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先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和交通体系进行现状描述,然后对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四大要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一体化发展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武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盛佳 《长江论坛》 2000年第1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武汉市 城市发展战略 定位 历史轨迹 限制因素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29-435,共7页
为全面了解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系统中选取21个指标构建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2008和2013年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然... 为全面了解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系统中选取21个指标构建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2008和2013年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然后运用HR模型,评价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2003—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格局均为经济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从城镇化水平高于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由2003年的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转变为2013年的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土地 经济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程昊 张家其 +1 位作者 曲腾 吴宜进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恩施州是我国的一个典型贫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厚条件。为了了解恩施州旅游当前的发展态势,在阐述生态足迹相关概念、计算模型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2010年恩施州统计数据,对恩施州2010年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 恩施州是我国的一个典型贫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厚条件。为了了解恩施州旅游当前的发展态势,在阐述生态足迹相关概念、计算模型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2010年恩施州统计数据,对恩施州2010年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恩施州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5897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0.051093hm2,旅游生态盈余为2677.06km2,相当于建始县的国土面积,能很好地支撑恩施州的旅游业发展,并且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恩施州 旅游扶贫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