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师范院校调剂生学习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涂阳军 陈建文 李传玲 《社会心理科学》 2008年第5期60-64,共5页
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调剂生为调查对象,先后测查了他们间隔六月的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特点及通过调剂与非调剂生学习动机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所反映的学习动机的独特性,随后考察了调剂生学习动... 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调剂生为调查对象,先后测查了他们间隔六月的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特点及通过调剂与非调剂生学习动机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所反映的学习动机的独特性,随后考察了调剂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调剂与非调剂生在学习动机上并无本质的差异,过分夸大两者在学习上的差异并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调剂生 学习动机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93
2
作者 涂阳军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创伤后成长是指在与生活中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许多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与认知、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都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未有一致... 创伤后成长是指在与生活中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许多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与认知、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都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未有一致的结论,两者间关系的不一致有四种可能的解释。未来研究应注意创伤后成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探寻确证成长有效性的新证据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 创伤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影 刘佳佳 +1 位作者 张扩滕 龚少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5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归因方式 学业情绪 心理健康 初中生
原文传递
心理账户基本特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静 徐富明 +2 位作者 刘腾飞 张军伟 蒋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心理账户是指个体对经济行为进行编辑、分类、预算以及评估的过程。心理账户中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享乐主义编辑、非替代性和局部账户。这些特征又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享乐主义编辑受事件框架和个体差异的影响,非替代性和预算控制受模... 心理账户是指个体对经济行为进行编辑、分类、预算以及评估的过程。心理账户中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享乐主义编辑、非替代性和局部账户。这些特征又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享乐主义编辑受事件框架和个体差异的影响,非替代性和预算控制受模糊性的影响,局部账户受价值原始水平、语义联系程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未来对心理账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理账户特征的普遍性、心理账户的机制及其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账户 享乐主义编辑 非替代性 预算 自我控制
下载PDF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腾飞 徐富明 +2 位作者 张军伟 蒋多 陈雪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654,共9页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禀赋效应 损失规避 查询理论
下载PDF
特征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文桂婵 徐富明 +2 位作者 于会会 黄宝珍 王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2-1833,共12页
特征框架效应是指当分别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来描述给定情境中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征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以积极框架来描述其关键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现象。特征框架效应广泛的存在于消费、医学及政治等领域。目前,它的解释机制... 特征框架效应是指当分别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来描述给定情境中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征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以积极框架来描述其关键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现象。特征框架效应广泛的存在于消费、医学及政治等领域。目前,它的解释机制主要包括效价加工的认知机制、参照依赖、查询理论以及认知神经机制。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人格特质、计算能力以及认知闭合需要等。未来的研究应该从深入探索特征框架效应的产生根源和影响因素,拓展其应用研究,深入探索偏好消极框架下的特征框架效应以及探讨该现象与其它现象之间的关系等五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框架效应 效价加工 参照依赖 查询理论 认知闭合需要
下载PDF
安于现状偏差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腾飞 徐富明 +2 位作者 张军伟 蒋多 陈雪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36-1643,共8页
安于现状偏差是指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不作为、维持当前或者以前的决策的一种现象。安于现状偏差包括内源的安于现状偏差与外源的安于现状偏差。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损失规避与后悔理论。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 安于现状偏差是指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不作为、维持当前或者以前的决策的一种现象。安于现状偏差包括内源的安于现状偏差与外源的安于现状偏差。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损失规避与后悔理论。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备择项的数目、决策者的情绪以及认知与动机特征等。安于现状偏差有利于认识日常决策行为,而且在销售、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实践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未来的研究则需要从安于现状偏差与其他决策现象之间的关系,安于现状偏差的产生根源及其应用研究的拓展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于现状偏差 损失规避 后悔 决策
下载PDF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多 徐富明 +2 位作者 陈雪玲 刘腾飞 张军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0-818,共9页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投资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模仿他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通过比较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发现,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目前,大量研究从社会影响、认知机制以及进化机制...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投资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模仿他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通过比较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发现,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目前,大量研究从社会影响、认知机制以及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情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对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总结相关研究后发现,羊群行为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信息加工模式。未来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应该从探索专家羊群行为的信息加工方式,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探索认知神经机制,进行跨文化研究和探讨羊群行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羊群行为 心理机制
下载PDF
555例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来自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效果对照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微 江光荣 +5 位作者 陈佳 贺金波 朱旭 鲍远纯 陶甜 鲁艳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辅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 个体辅导 团体辅导
原文传递
行为决策中的忽略偏差: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向阳 徐富明 +2 位作者 吴修良 黄宝珍 黄雅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4-1841,共8页
忽略偏差是指在由忽略所导致的损失与由行为所导致的同等的或者更少的损失之间,个体更容易接受忽略所导致的损失。个体在日常行为决策的各种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均会出现忽略偏差。目前忽略偏差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损失规避和标准... 忽略偏差是指在由忽略所导致的损失与由行为所导致的同等的或者更少的损失之间,个体更容易接受忽略所导致的损失。个体在日常行为决策的各种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均会出现忽略偏差。目前忽略偏差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损失规避和标准理论两种。忽略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保护性价值观、选择结果的信息知悉度、负性情绪、社会角色和文化价值观念等。未来的研究则需要从忽略偏差的产生根源,与决策规避中其他偏差的关系,群体决策中忽略偏差的影响以及忽略偏差的应用研究领域,特别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略偏差 损失规避 决策规避 保护性价值观
下载PDF
目标内容效应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38
11
作者 胡小勇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6-832,共7页
以自我决定论为基础的目标内容理论认为,内部目标是指反映个体的内在成长趋向的目标,如自我接受、亲密关系、健康等;外部目标是指如何获得外部奖赏或社会赞许,通过获得外部的价值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目标,如财富、权力、地位等。大... 以自我决定论为基础的目标内容理论认为,内部目标是指反映个体的内在成长趋向的目标,如自我接受、亲密关系、健康等;外部目标是指如何获得外部奖赏或社会赞许,通过获得外部的价值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目标,如财富、权力、地位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内、外部目标有着不同的效应,而基本心理需要(关系、胜任、自主)是被证实的能解释内、外部目标内容效应的心理机制。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更深入地去探讨其心理机制之外,还要积极进行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目标 外部目标 目标内容效应 心理机制
下载PDF
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及家长的现状调研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陶嵘 梁焕萍 +5 位作者 李丹 朱文臻 韦辉 李恒 杨静 向薇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确诊与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孤独症儿童接受的训练主要为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完成指令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长...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确诊与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孤独症儿童接受的训练主要为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完成指令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面临情绪、社会舆论以及经济压力;家长对培训机构、政府和社会的需求最大。提出以下建议:为家长提供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培训机会;成立孤独症家长互助组织,缓解心理压力;政府加大对孤独症干预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家庭
下载PDF
自我宽恕的概念、测量及其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喻丰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9-1315,共7页
自我宽恕是指当自己是侵犯者时,发生于自己内部的,对待自己的动机由报复转向善待的变化。自我宽恕的概念在其对象、过程、实质和价值方面都存在着争议,即自己与他人、给予与寻求、特质与情境、积极与消极的争论。自我宽恕与人际宽恕在... 自我宽恕是指当自己是侵犯者时,发生于自己内部的,对待自己的动机由报复转向善待的变化。自我宽恕的概念在其对象、过程、实质和价值方面都存在着争议,即自己与他人、给予与寻求、特质与情境、积极与消极的争论。自我宽恕与人际宽恕在其对象、影响因素与后果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区别。对自我宽恕的测量现有宽恕自我(FS)量表、Heartland宽恕量表(HFS)以及状态自我宽恕量表(SSFS)3种工具。有关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显示,自我宽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还待探讨,而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关。未来的研究应深化自我宽恕的界定、拓展其研究方法、扩大其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自我宽恕 人格
下载PDF
死亡提醒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晋斌 郭永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1-464,共4页
死亡提醒效应是指个体在死亡提醒后会产生世界观防御或自尊寻求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心理机制是以死亡想法通达性为指标的潜在死亡焦虑,影响因素则包括年龄、宗教信仰、结构需求、自我控制、依恋类型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情境启动。未来研... 死亡提醒效应是指个体在死亡提醒后会产生世界观防御或自尊寻求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心理机制是以死亡想法通达性为指标的潜在死亡焦虑,影响因素则包括年龄、宗教信仰、结构需求、自我控制、依恋类型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情境启动。未来研究应解释与死亡无直接关联的刺激可引发类似效应的原因,进一步阐释与证实潜在的死亡焦虑,并明确自尊对死亡提醒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提醒效应 死亡想法通达性 恐惧管理理论
原文传递
心理脱离在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马红宇 周殷 +1 位作者 谢菊兰 张晓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连通行为、心理脱离和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连通行为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对288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时间(r=0.2... 目的探讨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连通行为、心理脱离和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连通行为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对288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时间(r=0.26,P<0.01)和精力(r=0.22,P<0.01)维度显著正相关,心理脱离与时间(r=-0.39,P<0.01)和精力(r=-0.29,P<0.01)维度显著负相关;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心理脱离在工作连通行为与时间冲突(β=0.22,P<0.01)和精力冲突(β=0.16,P<0.05)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连通行为可以通过心理脱离预测工作—家庭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连通行为 工作—家庭冲突 心理脱离 中介作用 管理人员
原文传递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红宇 唐汉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本文从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切入,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对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起决定作用的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主要经验:通过阶段式培养目标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培... 本文从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切入,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对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起决定作用的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主要经验:通过阶段式培养目标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培养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培养效果需要充分的培训时间和对实习环节的重视来保障;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培训方法是有效提升胜任特征的重要途径;多方法、综合性的评估确保了培养效果评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现状,从明确培养方向、规范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有效可行的培养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特征 学校心理学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美国学校培养经验
下载PDF
心理账户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静 徐富明 +2 位作者 刘腾飞 张军伟 蓝蓉 《心理研究》 2010年第4期19-24,共6页
心理账户是对经济行为的编码、分类预算以及评估过程的概括,心理账户的特征和编码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心理账户中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非替代性、享乐编码、局部账户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 心理账户是对经济行为的编码、分类预算以及评估过程的概括,心理账户的特征和编码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心理账户中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非替代性、享乐编码、局部账户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其形成机制有"分离模型"和"目标代表性模型"两种观点。最后,当前心理账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心理账户的普遍性与心理账户的机制探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账户 交易效用 预算 自我控制 账户平衡
下载PDF
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宝珍 徐富明 +2 位作者 王岚 文桂婵 于会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14-1821,共8页
货币幻觉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大量研究表明,货币幻觉普遍存在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组织管理以及捐赠等领域中。目前,研究者主要从决策... 货币幻觉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大量研究表明,货币幻觉普遍存在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组织管理以及捐赠等领域中。目前,研究者主要从决策框架、锚定与调整启发式、数目启发式以及神经心理机制这四个方面解释货币幻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货币幻觉的影响因素有心境、货币兑换率、通货膨胀率、情感依恋和先前经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深入探讨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探索货币幻觉的应对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幻觉 决策框架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数目启发式
下载PDF
心理逆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铭 江光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3期302-304,308,共4页
文章从心理咨询临床实践的视角,介绍了影响状态逆反产生的因素、心理逆反的表现与测量、特质逆反的人格描绘,以及心理咨询与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最后提出,深入的相关研究应注重心理逆反的测量与本土化研究等。
关键词 心理逆反 状态逆反 特质逆反 类特质变量 心理咨询
下载PDF
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多 徐富明 +3 位作者 陈雪玲 刘腾飞 张军伟 林崇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5-910,共6页
本研究探讨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1通过操纵观点说服力的强弱探索消费者的信息加工方式。结果发现,羊群行为是消费者采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的结果。研究2通过操纵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程度考察两种启发式的适用条件。... 本研究探讨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1通过操纵观点说服力的强弱探索消费者的信息加工方式。结果发现,羊群行为是消费者采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的结果。研究2通过操纵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程度考察两种启发式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在一致性程度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采用一致性启发式;在一致性低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采用能力启发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决策 羊群行为 启发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