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4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郭刚 苗蕾 +2 位作者 冯晓楠 姜薇 王宗平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意在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型人才。以华中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高校给排水卓越人才前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结...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意在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型人才。以华中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高校给排水卓越人才前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够紧密、课程难度深度不高、学科交叉研究不够广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欠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进行了培养体系改革创新与实践。一是,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二是,紧扣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难度、深度与广度;三是,聚焦学科前沿,注重学科交叉,着重提高学生创新研究、汇报总结、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四是,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三维融合”工程创新型环境人才培养机制;五是,加快创设水处理综合创新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等科研基础设施平台,综合提高人才全过程、全方位培养质量。经实践检验和业界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创新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学生课业成绩平均提升10%以上,师生互动得到加强,学生取得“深水杯”“挑战杯”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成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满意率达100%,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计划 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从高校专任教师选拔院系年轻干部的思考——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2
作者 刘利剑 张昌帆 +1 位作者 杨丹妮 侯慧杰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关键交汇点,要培育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文章聚焦专任教师群体,梳理分析了当前高校院系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和现...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关键交汇点,要培育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文章聚焦专任教师群体,梳理分析了当前高校院系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和现状,探索建立了“双一流”高校院系年轻干部成长发展模型,并结合当前面临主要问题,提出构建高校院系年轻干部“精选-优育-严管-善用”全链条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干部 高校专任教师 成长发展 全链条培养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郭林点评:因地制宜推广民族地区节地生态安葬
3
作者 郭林 《中国民政》 2025年第6期29-29,共1页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地带,其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与生态保护深度交织,节地生态安葬推广兼具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双重维度。近年来,云南省勐海县积极推进生态安葬工作试点,主动探索符合当地特征的生态安葬发展路径,...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地带,其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与生态保护深度交织,节地生态安葬推广兼具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双重维度。近年来,云南省勐海县积极推进生态安葬工作试点,主动探索符合当地特征的生态安葬发展路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等多重效应,为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提供了有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地生态安葬 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传承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五融合五型”“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4
作者 李周密 何典灿 《科教文汇》 2025年第7期32-36,共5页
高校学生社区是集学生住宿、生活、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场域,传统学生社区存在阵地和队伍配置不足、党建引领不足、思政工作深入不足、教育资源汇聚不足等问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推动高校育人力量全面下沉、思政工作入脑入心的... 高校学生社区是集学生住宿、生活、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场域,传统学生社区存在阵地和队伍配置不足、党建引领不足、思政工作深入不足、教育资源汇聚不足等问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推动高校育人力量全面下沉、思政工作入脑入心的破题之举。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有效探索。华中科技大学以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为契机,深入探索“五融合五型”“一站式”社区建设,在体制机制、场域构建、力量下沉、内涵深化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探索,让社区成为“教育实践大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站式”学生社区 五融合五型 思政教育
下载PDF
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做法——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5
作者 谭术魁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继11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个培养单位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有的确实难以为继,但获得成功的也不在少数。对于保留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言,交流互鉴是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文章系统总结头部培养单位切... 继11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个培养单位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有的确实难以为继,但获得成功的也不在少数。对于保留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言,交流互鉴是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文章系统总结头部培养单位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做法以期助力扭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颓势,推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经验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
下载PDF
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来华留学质量建设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晓峰 《教育国际交流》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来华留学事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来华留学总人数达到了49.2185万人[1],2019年来华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人,提前实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50万人的目标[2]。为进一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来华留学事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来华留学总人数达到了49.2185万人[1],2019年来华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人,提前实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50万人的目标[2]。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质量,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印发了第42号令《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3](以下简称“42号令”),2018年教育部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4](教外(2018)50号),对来华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规范。至此,我国来华留学事业进入了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 内涵式发展 提升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质量 提质增效
下载PDF
“五育并举”的光电特色专业劳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为例
7
作者 何艳艳 周海 +1 位作者 党云丽 朱广志 《大学教育》 2024年第7期49-52,共4页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被弱化,劳动教育内容专业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了光电特色专业劳动课。该专业劳动课包括劳动目的的确定、劳动设备的...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被弱化,劳动教育内容专业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了光电特色专业劳动课。该专业劳动课包括劳动目的的确定、劳动设备的选择、劳动培训与示范、学生创意设计、采用专业软件设计二维和三维结构图形、采用先进设备进行结构件成型与组装及调试、线上线下答疑解惑、现场验收、劳动总结等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该专业劳动课以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光电小制作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劳动热情;以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结构件成型、组装及调试为主导,突出光电特色。从劳动效果来看,该专业劳动课设计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特色 光电小制作 专业劳动课 专业劳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特色品牌
8
作者 谢聪 王鹏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4年第5期37-39,共3页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总计划数7205人,招生类型包括本科普通批、提前批、强基计划、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民族班、内地班、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等十余种。从2023年录取情况来看,学校整体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向好。在全国31个...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总计划数7205人,招生类型包括本科普通批、提前批、强基计划、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民族班、内地班、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等十余种。从2023年录取情况来看,学校整体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向好。在全国31个招生省份中,学校有20个省份的理工类(物理类)最低录取位次均有所提升,占比64.5%。其中,在湖北、湖南、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3个省份生源质量实现大幅提升,录取位次创历史新高。在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陕西6个省份,文史类(历史类)最低录取位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队 华中科技大学 生源质量 本科招生 以学生为中心 计划数 民族班 艺术类
下载PDF
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 推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变革——华中科技大学的思与行 被引量:1
9
作者 谭术魁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须实行创新性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在构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全层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变革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全面介绍该变革所采取的吸收新兴... 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须实行创新性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在构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全层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变革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全面介绍该变革所采取的吸收新兴科技元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五大路径,期望对同类高校开展类似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公共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文野形构--华中科技大学的武陵干栏研究40年
10
作者 汤诗旷 李晓峰 《新建筑》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2024年1月20日在四川李庄成功举办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上,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以武陵干栏为主题,展出了其深耕武陵40年的研究脉络,包括“致敬传统”“武陵干栏研究进行时”“未来发展趋向”等版块。在此契机下,文章试图回... 2024年1月20日在四川李庄成功举办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上,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以武陵干栏为主题,展出了其深耕武陵40年的研究脉络,包括“致敬传统”“武陵干栏研究进行时”“未来发展趋向”等版块。在此契机下,文章试图回溯华中科技大学民居研究的若干重要阶段,梳理研究团队40年来从经典史论转向田野实证、深耕营造技艺体系化调查并面向当代乡土实践的奋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干栏 民居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席居史论 传统营造技艺
下载PDF
毕业选择行动中的建筑师职业认知探析——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2022届毕业生为例
11
作者 沈伊瓦 刘晖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研究从毕业选择的社会行动介入,通过个体化的深度访谈和群体化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方验证的方法,建立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建筑师职业认同框架。在此框架中,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包含三种主范畴:建筑师的职业技术特... 研究从毕业选择的社会行动介入,通过个体化的深度访谈和群体化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方验证的方法,建立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建筑师职业认同框架。在此框架中,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包含三种主范畴:建筑师的职业技术特征、职业社会责任和职业社会地位。进一步的范畴挖掘和关联显示,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在主范畴的相互作用及外部张力下结构失衡,由此带来了职业认同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职业认知 毕业选择行动 扎根理论 职业技术特征 职业社会地位 职业社会责任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一体化门禁系统设计
12
作者 孙源 郑競力 +1 位作者 吴驰 张舫 《中国教育网络》 2024年第7期74-75,共2页
在高校校园管理中,门禁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高校门禁管理模式往往采用各个门禁点独立设置、管理的方式,导致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得门禁系统之间难以互通互联,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缺乏面向师生的统一服务平台等... 在高校校园管理中,门禁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高校门禁管理模式往往采用各个门禁点独立设置、管理的方式,导致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得门禁系统之间难以互通互联,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缺乏面向师生的统一服务平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服务获取便捷性的不断追求,高校门禁服务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师生对易用、便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数据共享 信息技术 门禁管理 门禁系统 信息孤岛 服务共享 独立设置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主动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3
作者 刘恋 洪剑珂 +1 位作者 周丽娟 文坤梅 《中国教育网络》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高校网络和信息化资产规模日益增长,这对高校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将网络安全纳入到校园总体安全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建立了一套“攻击能防护、问题能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高校网络和信息化资产规模日益增长,这对高校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将网络安全纳入到校园总体安全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建立了一套“攻击能防护、问题能追溯”的主动式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安全,让师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化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信息化方面 高校网络 主动式 总体安全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位置服务体系建设
14
作者 李俊峰 吴驰 +1 位作者 郑競力 刘晓兰 《中国教育网络》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随着全国高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不断完善,高校在互联网上基于位置服务使用地图展示和组织学校各类数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高校已开始着手设计和构建数字孪生虚拟校园。通过虚拟校园,高校能够数字化管理... 随着全国高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不断完善,高校在互联网上基于位置服务使用地图展示和组织学校各类数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高校已开始着手设计和构建数字孪生虚拟校园。通过虚拟校园,高校能够数字化管理和展示各类信息资源,利用GIS系统,准确标记和定位校园内的建筑物和场所,构建一个丰富的数字空间,延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便利平台,使学校数据资产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转化,达到智能化管理与资源可视化相结合、校园规划与基础建设深入设计、办学层次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数字空间 数字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 校园规划 虚拟校园 数据资产 高校信息化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特色活动
15
作者 王正伦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6期54-55,共2页
“工程实践创新”特色活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展为期1天的动手实践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是学校工程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和学校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正朝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工程创新... “工程实践创新”特色活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展为期1天的动手实践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是学校工程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和学校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正朝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目标砥砺奋进。中心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应用国产智能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实现工程实践条件平台化、工程训练模块单元化、工程教学方案个性化,用“华中大科研”“华中大制造”服务于“华中大本科实践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动手“做好一件产品”,探索“做好一批产品”,塑造工程观、质量观、系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实践教学 实践平台 动手实践 智能制造 公共平台 工程实践教学 双创 平台化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实践育人路径探索——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16
作者 刘畅 洪瑾 郭茜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9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引导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文章分析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实践育人的路径及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实践育人的三点建议:丰富工作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建立规范,适度指导;优化激励...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引导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文章分析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实践育人的路径及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实践育人的三点建议:丰富工作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建立规范,适度指导;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高校图书馆 学生馆员 志愿服务
下载PDF
临床教学查房的问卷调查及应对策略探讨——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为例
17
作者 周玫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某高校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参与教学查房的情况,了解了学生对教学查房的认知、参与体验、对主讲老师的评价,以及对于教学查房的改进建议等。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本文就教案的设计规划、示范团... 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某高校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参与教学查房的情况,了解了学生对教学查房的认知、参与体验、对主讲老师的评价,以及对于教学查房的改进建议等。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本文就教案的设计规划、示范团队建设、规范教学查房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应对设想,为教学查房的改进及持续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查房 教案设计 教学示范团队
下载PDF
2023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揭晓
18
作者 《大学科普》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办“2023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入选成果揭晓。该活动自2023年5月启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宁缺毋滥原则,立足于传播华中科技大学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学术... 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办“2023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入选成果揭晓。该活动自2023年5月启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宁缺毋滥原则,立足于传播华中科技大学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学术成果。参评成果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各院系学术委员会或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两个渠道推荐,先后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各学科分委员会遴选和学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通讯评议,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名,学校学术委员会全校体会议答辩评审,校长办公会审议产生十项入选成果。此次入选的十项成果体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守正创新,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践行新时代“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展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学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办学理念 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进展 胸怀祖国 守正创新 顶天立地 答辩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高校如何高质量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志 刘采云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对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整合,是新战略机遇时期对高校科研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研究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现状,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论述了学校在有组织科研方面采取的实践举措及积极成效。面对当前全... 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对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整合,是新战略机遇时期对高校科研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研究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现状,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论述了学校在有组织科研方面采取的实践举措及积极成效。面对当前全球科技领域的战略博弈,我国研究型高校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发挥科研优势,持续提升有组织科研的战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战略导向 研究型大学
下载PDF
城市道路女性夜行安全感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道路为例
20
作者 赵釜剑 吴标平 +1 位作者 周桥 张亦舒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提高城市道路女性夜晚出行安全感,对于构建平等包容的女性友好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识别女性夜行安全感因素,建立道路评价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道路为例,综合多种环... 提高城市道路女性夜晚出行安全感,对于构建平等包容的女性友好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识别女性夜行安全感因素,建立道路评价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道路为例,综合多种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利用聚焦-采访问卷、深化-情景再现、应用-道路优化的研究架构,对共计126名女大学生进行了女性夜行安全感因素研究,建立了“林间小道”“建筑间小道”“车行道”三大道路夜行安全感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华中科技大学道路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友好城市 夜行 道路安全感 环境行为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