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MP2/Smad4信号通路探究蛇床子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黄鑫 吴永光 王炯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89,共5页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Smad4信号通路探究蛇床子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成Sham组、OPF组、低剂量组(1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NC组(2μl shRNA)、高剂量...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Smad4信号通路探究蛇床子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成Sham组、OPF组、低剂量组(1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NC组(2μl shRNA)、高剂量+shRNA-BMP2组(2μl shRNA-BMP2),15只/组;摘除大鼠的双侧卵巢以构建骨质疏松(OP)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右侧股骨干骨折建立OPF大鼠模型,术后除Sham组及OPF组外其余组灌胃相应剂量蛇床子素,而Sham组及OPF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高剂量+NC组、高剂量+shRNA-BMP2组在灌胃第1天于尾静脉注射相应慢病毒,其余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 w(1次/d);使用双能X线BMD仪检测骨痂部位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三点弯曲实验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检测;Micro-CT扫描股骨骨痂;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骨痂组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BMP2/Smad4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OPF组股骨骨痂BMD、ALP水平、RUNX2、Osterix、BMP2、Smad4表达显著降低,股骨刚度及最大载荷、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显著减小,TRACP水平显著升高,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增大(均P<0.05);与OPF组比较,低、高剂量组BMD、ALP水平、RUNX2、Osterix、BMP2、Smad4表达显著升高,股骨刚度及最大载荷、BV/TV、Tb.Th、Tb.N显著增加,TRACP水平显著降低,Tb.Sp显著减小(均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shRNA-BMP2组BMD、ALP水平、RUNX2、Osterix、BMP2、Smad4表达显著降低,股骨刚度及最大载荷、BV/TV、Tb.Th、Tb.N显著减小,TRACP水平显著升高,Tb.Sp显著增大(均P<0.05)。结论蛇床子素通过激活BMP2/Smad4信号通路来促进OPF大鼠的骨折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SMAD4 蛇床子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永光 全炜琨 +1 位作者 胡玄 曾恒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40-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背部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2、4、8天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于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背痛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8天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2、4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8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第2、4天(P<0.05)。2组患者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即刻及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及3个月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24 h及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24 h(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23.3%(7/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726,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Cobb角,维持脊柱稳定性,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椎旁肌损伤轻、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 椎体内植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