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BMD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万里 田玉慧 +2 位作者 宋笑飞 马敬 沈关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膳食营养素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60岁以上城市(205例)和农村(265例)老人,检测BMD与发中Zn、Cu、Fe、Ca水平,并进行3d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老年人BMD农村低于城市,女性低于男性(P<0.01),... 目的探讨老年人膳食营养素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60岁以上城市(205例)和农村(265例)老人,检测BMD与发中Zn、Cu、Fe、Ca水平,并进行3d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老年人BMD农村低于城市,女性低于男性(P<0.01),农村老人膳食蛋白质、维生素、Ca摄入量以及发中Ca、Zn含量均低于城市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人膳食中大豆蛋白质、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及Ca、Zn摄入量及发中Ca、Zn与BMD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膳食蛋白质、维生素、Ca、Zn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膳食大豆蛋白、Ca、Zn等摄入量不足可导致BMD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头发 矿物质 膳食营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受体Ⅰ、Ⅱ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万里 田玉慧 +1 位作者 杨献军 沈关心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的TGF -β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在第三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大豆异黄酮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及其受体Ⅰ、...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的TGF -β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在第三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大豆异黄酮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及其受体Ⅰ、Ⅱ表达的影响。用HPIAS0 0 0图像分析仪对各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大豆异黄酮培养的大鼠第三代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及其受体Ⅰ、Ⅱ呈阳性表达 ,阳性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显示大豆异黄酮组的TGF -β1 、TGF -βR1、TGF -βR2平均光密度都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成骨细胞形成中 ,大豆异黄酮对TGF-β1 及其TGF -βR1、TGF -βR2受体信号传导系统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成骨细胞 TGF-β1 TGF-Β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号转导系统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与大鼠成骨细胞BMP_2PCR产物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万里 余冰 +2 位作者 田玉慧 杨献军 沈关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1-562,共2页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刺激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扩增BMP2基因cDNA,同时扩增β-actin ...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刺激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扩增BMP2基因cDNA,同时扩增β-actin cDNA作为内对照,扫描RCR产物电泳照片,计算BMP-2/β-actincDNA的积分吸光度比值,推算BMP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用HPIAS-2000图象分析仪对各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豆异黄酮增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BMP2的水平,并且在基因转录水平促进大鼠成骨细胞BMP2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形成BMP2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提示大豆异黄酮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可能与通过增加BMP2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成骨细胞 BMP2
下载PDF
2种方法检测高值甲胎蛋白出现钩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鹃 沈关心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高值甲胎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出现钩状效应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肿瘤医院36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方法检测不同患者血清AFP水平,对高值甲胎蛋白(浓度>10~6μg/L)样本经倍... 目的研究血清高值甲胎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出现钩状效应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肿瘤医院36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方法检测不同患者血清AFP水平,对高值甲胎蛋白(浓度>10~6μg/L)样本经倍比稀释后出现的钩状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比较2种检测血清AF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分析不同组人群AFP水平之间的临床特征关系。结果不同疾病组中,肝细胞癌组血清AFP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从65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样本中取其中57例高值AFP(有效信号值换算浓度>10~6μg/L)分别经1000倍稀释检测,发现其结果仍显示超出线性范围;采用以上2种方法将57例高值AFP混合样本经倍比稀释检测,发现在1∶32倍稀释时出现钩状效应。结论2种分析方法相关性良好;高值AFP绝大多数出现在分化程度较高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钩状效应不会出现在血清AFP浓度低于10~6μg/L的样本中;肝细胞癌患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均存在钩状效应,但因出现钩状效应的浓度在线性范围以上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异常低值结果。建议对于仪器出现超过线性范围的结果应进行倍比稀释,而对于线性范围内的结果可视为试验的真实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钩状效应 甲胎蛋白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