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息投影技术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袁水桥 张嘉鑫 +1 位作者 赵虎 黄东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4期0146-0148,共3页
全息投影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将二维图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解剖学是医学生课程中一门重要经典学科。学生通常运用教科书、尸体与模型等教学资源辨别特定的解剖结构。全息投影技术具有交互性、想象力与沉浸感等核心特点,其解剖... 全息投影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将二维图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解剖学是医学生课程中一门重要经典学科。学生通常运用教科书、尸体与模型等教学资源辨别特定的解剖结构。全息投影技术具有交互性、想象力与沉浸感等核心特点,其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将全息投影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创新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触觉信息、深度视觉信号与动态线索,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缺陷并规避全息投影技术的局限性。本文将主要阐述全息投影技术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投影 解剖学实验 教学教育
下载PDF
虚拟技术在解剖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单雨欣 赵虎 +1 位作者 黄东晖 袁水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0182-0184,共3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其直观性强,名词多,描述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标本、模型、图片等直观的道具以提高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逐步应用到解剖教学之中去。众多学者对虚...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其直观性强,名词多,描述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标本、模型、图片等直观的道具以提高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逐步应用到解剖教学之中去。众多学者对虚拟技术与解剖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此对解剖教学的特殊性、虚拟现实技术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特点、应用前景、应用前提、优势以及存在局限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人体解剖学 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PDF
国内解剖学课程设置分析及我院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正莉 周厚伦 +2 位作者 蔡瑞鹏 黄颖 肖海涛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71-72,共2页
由于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提高,对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形成有力的挑战,为此,我们研究了国外解剖学教学状况,并对国内65所医学院校(含综合性大学内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解剖学课程设置... 由于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提高,对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形成有力的挑战,为此,我们研究了国外解剖学教学状况,并对国内65所医学院校(含综合性大学内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解剖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其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分析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解剖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对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仁刚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课程设置 教材 教学方式 考试 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钉螺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5 位作者 朱荫昌 周晓农 张艳 熊希凯 黄轶昕 杭盘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6-197,255,共3页
目的 定位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分布及活性。方法 用还原型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硫辛酰胺脱氢酶 (NADPH- d)酶组织化学技术 ,对钉螺软体的整体连续切片作系统观察。结果 头足部肌纤维间含丰富... 目的 定位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分布及活性。方法 用还原型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硫辛酰胺脱氢酶 (NADPH- d)酶组织化学技术 ,对钉螺软体的整体连续切片作系统观察。结果 头足部肌纤维间含丰富 NOS阳性神经元 ;中枢神经节纤维区、心脏壁、雌雄生殖细胞、咽管等呈 NOS强阳性 ;腮管壁呈 NOS阳性。结论  NO作为重要生物信使 ,直接参与钉螺神经肌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一氧化氮合酶 NADPH-D 酶组织化学 灭钉螺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东晖 赵虎 +2 位作者 田永红 熊承良 王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 培养高纯度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并应用检测ABP mRNA原位杂交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选用18~22d龄SD雄性大鼠睾丸,采用0.25%胰蛋白酶、0.1%透明质酸酶、0.1%胶原酶三酶依次消化法分离支持细胞,置于32℃5%CO2的培养箱培养,... 目的 培养高纯度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并应用检测ABP mRNA原位杂交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选用18~22d龄SD雄性大鼠睾丸,采用0.25%胰蛋白酶、0.1%透明质酸酶、0.1%胶原酶三酶依次消化法分离支持细胞,置于32℃5%CO2的培养箱培养,48h后用20mmol/L Tris—HCl低渗处理培养细胞。培养1周后应用伊红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Feulgen染色对所培养的支持细胞进行鉴定,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ABP mRNA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结果 培养1周后所获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达95%以上。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ABP mRNA表达阳性,其形态结构特征与用其他方法鉴定为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致。结论 采用三酶连续消化及低渗处理法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高,而且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BP mRNA是一种新的、特异、有效的鉴定支持细朐及萁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鉴定 支持细胞 原位杂交 大鼠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电图及GABA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宋秀祖 朱家祥 +3 位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童逸龄 魏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4,T010,共5页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抑痫效应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脑电图仪观察了地塞米松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电图以及 GABA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大鼠在注射谷氨酸钠前 3 0 min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能明显减轻严重的癫痫发作症状和...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抑痫效应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脑电图仪观察了地塞米松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电图以及 GABA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大鼠在注射谷氨酸钠前 3 0 min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能明显减轻严重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中高电位的痫波发放 ,并使海马齿状回及大脑皮层 GABA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强。显微图象统计分析 :与致痫组相比 ,抑痫组 GABA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地塞米松具有抑制谷氨酸钠诱发癫痫的作用 ,其抑痫效应可能与增强 GAB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谷氨酸钠 致痫大鼠 脑电图 GABA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 癫痫
下载PDF
紫红链霉菌对钉螺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谭苹 杨建明 +1 位作者 肖瑞芬 张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研究紫红链霉菌灭螺作用的机理,将钉螺分别浸泡于紫红链霉菌培养液(含菌4×106/ml)及去氯水、培养基中36h后,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各组钉螺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的Mg2+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胆碱脂酶(ChE)、... 为研究紫红链霉菌灭螺作用的机理,将钉螺分别浸泡于紫红链霉菌培养液(含菌4×106/ml)及去氯水、培养基中36h后,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各组钉螺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的Mg2+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胆碱脂酶(ChE)、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并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菌液浸泡组钉螺的Mg2+ATPase活性在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部均明显减弱或完全失活,LDH在中枢神经节、头足部也有一定程度减弱,ChE、NOS、SDH在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部与去氯水组无明显差异;培养基组与去氯水组钉螺相应部位的Mg2+ATPase、ChE、NOS、LDH、SDH活性一致。结果提示:紫红链霉菌的灭螺作用机理主要在于破坏钉螺体内Mg2+ATPase和LDH活性,使ATP生成和利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紫红链霉菌 胆碱脂酶乳酸脱氢酶 三磷酸腺苷酶 一氧化氮合酶 琥珀酸脱氢酶 组织化学
下载PDF
白蛋白与卵黄联合应用于人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东晖 赵虎 +2 位作者 熊承良 沈继云 周洁玲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蛋白与卵黄两种蛋白联合应用于人类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以期为人类精液冷冻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冷冻保护液。方法:以卵黄甘油柠檬酸钠作为对照组,其内加不同浓度的白蛋白(1、2、3、4、5 g/L)作为实验组,对人类精液进行冷... 目的:初步探讨白蛋白与卵黄两种蛋白联合应用于人类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以期为人类精液冷冻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冷冻保护液。方法:以卵黄甘油柠檬酸钠作为对照组,其内加不同浓度的白蛋白(1、2、3、4、5 g/L)作为实验组,对人类精液进行冷冻保存,冷冻前后运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进行精子运动参数分析;在实验组中选用冷冻复苏后精子运动参数最佳的加1 g/L白蛋白的卵黄甘油柠檬酸钠组及卵黄甘油柠檬酸钠对照组,进行精子存活率、膜功能、线粒体功能、超微结构比较分析。结果:加1 g/L白蛋白的卵黄甘油柠檬酸钠组,其精子活率、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P<0.05);精子存活率、精子头部未着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精子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精子超微结构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蛋白与卵黄两种蛋白联合应用冷冻保存人类精液的效果优于单用卵黄,且白蛋白的作用与其使用浓度有关;白蛋白与卵黄联合使用在人精液冷冻保存中可能具有相加和互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 冷冻保存 白蛋白 卵黄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对钉螺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苹 张学俊 +1 位作者 杨建明 张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观察空心莲子草抑制钉螺运动及灭螺的机制。方法将实验钉螺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空心莲子草浸液(1g/L)及去氯水中各浸泡12h和20h后,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钉螺的头足部、中枢神经节、鳃叶及肝脏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 目的观察空心莲子草抑制钉螺运动及灭螺的机制。方法将实验钉螺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空心莲子草浸液(1g/L)及去氯水中各浸泡12h和20h后,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钉螺的头足部、中枢神经节、鳃叶及肝脏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胆碱脂酶(ChE)、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HPIAS-1000)检测各组不同部位染色片的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空心莲子草浸液12h和20h组,在钉螺头足部、中枢神经节及鳃部的ChE酶染色均明显变淡,显示该酶的活性减弱。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不同部位染色片的灰度值,结果显示,空心莲子草浸液12h和20h组ChE活性在头足部(130.95±8.08,129.91±7.05)、中枢神经节(127.43±7.27,126.78±7.38)和鳃叶(121.38±7.31,126.41±8.28)与对照组的相应部位(分别为64.65±8.54、65.18±7.96,57.86±6.57、50.71±6.15,88.96±6.78、89.86±7.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心莲子草浸液20h组钉螺的Mg2+-ATPase活性在头足部(89.91±5.08)、中枢神经节(71.15±5.43)及肝脏(112.40±7.81)与对照组(分别为78.81±8.10、60.09±6.05和95.50±8.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浸泡12h组的Mg2+-ATPas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莲子草浸液12h和20h组的LDH和SDH活性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莲子草浸液主要通过迅速抑制钉螺体内ChE活性,随后抑制Mg2+-ATPase活性,而导致ATP的释放与利用障碍致钉螺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浸液 湖北钉螺 胆碱脂酶 三磷酸腺苷酶 灭螺剂
下载PDF
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内GFAP、cyclin D1及脑和脑脊液17β-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政 朱长庚 +1 位作者 刘庆莹 王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发作后脑和脑脊液中17β-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变化。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2)用West... 目的研究癫痫发作后脑和脑脊液中17β-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变化。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2)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3)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17β-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癫痫发作4h后在海马CA3区、CA1区和皮质内GFAP免疫反应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癫痫发作2h后cyclin D1的表达在皮质和海马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放射免疫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后,皮质、海马和脑脊液的17β-雌二醇的浓度有不同程度增高,致痫8h后恢复正常,孕酮的浓度在皮质和脑脊液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戊四氮致痫时皮质及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增殖,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增多,同时孕酮浓度降低,说明雌性激素在癫痫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癫痫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细胞周期素D1 17Β-雌二醇 孕激素
下载PDF
红外热像技术在早孕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东晖 苏萍 +1 位作者 熊承良 赵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将50例正常妇女及33例诊断为早期宫内妊娠的妇女,进行盆腔和乳腺红外热像分析。结果发现早期宫内妊娠妇女红外透视图像特征在子宫区显示为团块状高温区,与周围组织温差平均为0.35±0.17℃,明显高于未孕妇女平均温差0.04±0.10℃... 将50例正常妇女及33例诊断为早期宫内妊娠的妇女,进行盆腔和乳腺红外热像分析。结果发现早期宫内妊娠妇女红外透视图像特征在子宫区显示为团块状高温区,与周围组织温差平均为0.35±0.17℃,明显高于未孕妇女平均温差0.04±0.10℃(P<0.01);早孕妇女附件区与周围组织温差平均为0.39±0.23℃,明显高于未孕妇女平均温差0.26±0.14℃(P<0.05);早孕妇女乳腺呈热引流型红外热图,乳腺高温区与周围组织温差平均为0.63±0.06℃,明显高于未孕妇女平均温差-0.14±0.30℃(P<0.01)。结论是红外热像技术对早孕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红外热像技术对于胎儿与孕妇来说无放射性、无损伤、安全,在优生、优育方面有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诊断 宫内早孕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对致痫大鼠脑内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内谷氨酸和蛋白激酶C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徐丽 李正莉 +2 位作者 郑红花 朱威 童逸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为了探讨免疫调节作用对癫痫发病的影响与相关机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免疫调节剂干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时,大鼠脑内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内谷氨酸(Glu)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体实验中大鼠大脑... 为了探讨免疫调节作用对癫痫发病的影响与相关机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免疫调节剂干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时,大鼠脑内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内谷氨酸(Glu)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体实验中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Glu和PKC在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组(PTZ组)、左旋咪唑+戊四氮组(LMS+PTZ组)、地塞米松+戊四氮组(DEX+PTZ组)均有不同的表达,且二种物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PTZ组较NS组表达增强,LMS+PTZ组进一步增强,DEX+PTZ组较PTZ组和LMS+PTZ组明显减弱。离体实验中,PTZ作用小胶质细胞2h即可引起Glu和PKC表达增多,6h达峰值,12h表达有所减弱,且PTZ组Glu和PKC表达较NS组明显增多,免疫增强剂(levamisole,LMS)可进一步增强Glu和PKC的表达;免疫抑制剂(dexamethasone,DEX)则下调其表达。以上结果提示免疫调节剂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Glu和PKC的表达而共同影响癫痫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免疫调节剂 谷氨酸 蛋白激酶C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脑神经元内共存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正莉 朱长庚 魏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6,T005,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两者共存的可能性。 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 (PAP法与ABC法相结合 ) ,分别采用DAB和DBHC(二盐酸联苯胺 )呈色 ,前者为棕黄色 ,后者为深蓝色。 结果 白细胞介...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两者共存的可能性。 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 (PAP法与ABC法相结合 ) ,分别采用DAB和DBHC(二盐酸联苯胺 )呈色 ,前者为棕黄色 ,后者为深蓝色。 结果 白细胞介素 2受体和糖皮质激系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 ,脑干大部分运动性和感觉性核团。白细胞介素 2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位于细胞膜上 ;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位于细胞核和胞浆内。脑内有较多的白细胞介素 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共存的神经元 ,它们在阳性神经元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的脑区有所不同。在大脑皮质约占 5 0 % ,在展神经核约占 30 %。 结论 免疫细胞因子和激素可通过各自的受体作用于同一个脑神经元而调节神经元的功能。本实验在受体水平为“免疫 神经 内分泌调节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糖皮质激素受体 脑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 大鼠
原文传递
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赵珠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神经元NF-κBp65和谷氨酸的表达。结果:(1)TNFα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2)ACM作用15min即可诱导神经元NF-κBp65的核表达,30min达高峰,180min恢复至对照水平;(3)ACM作用60min可使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持续至240min。结论: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谷氨酸等可溶性物质使神经元快速激活、兴奋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条件培养液 海马 神经元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
下载PDF
面神经颞支的体表定位与走行层次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键 赵洪洋 +2 位作者 朱贤立 谭正 朱家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30-332,344,共4页
目的通过体表标志区对面神经颞支走行进行平面区域定位与穿行层次分析,为相关手术预防颞支损伤提供解剖学标记范围。方法对12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后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观测并记录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外眦连线、耳上基... 目的通过体表标志区对面神经颞支走行进行平面区域定位与穿行层次分析,为相关手术预防颞支损伤提供解剖学标记范围。方法对12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后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观测并记录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外眦连线、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的面神经颞支数和位置,记录穿行于颞浅筋膜上脂肪垫、筋膜间脂肪层、颞肌深筋膜下脂肪层的颞支支数。保存拍摄的数码照片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颞支在三条标志线上的分支数及最后支至最前支的位置分别为:跨经耳屏水平线(2.6±0.7)支,耳屏前(21.46±2.34)~(30.18±5.88)mm;跨经耳屏点-外眦连线(6.5±2.2)支,耳屏点前(24.26±5.64)~(37.98±8.90)mm;跨经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5.3±1.5)支,耳上基点前(35.68±10.46)mm。面神经颞支在筋膜间脂肪垫层有相当数量的穿行支(16/62支)。结论面神经颞支的颞部行程可通过体表标志线进行平面区域定位,并可针对手术解剖划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翼点手术行颞肌筋膜下分离可最大程度地防止面神经颞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支 表面解剖 翼点入路
下载PDF
腕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向东 韩萍 +1 位作者 赵虎 柳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5-908,共4页
目的研究尸体标本腕关节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互关系。方法腕关节尸体标本共4例,依次编为1~4号。扫描机型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仪。每例尸体标本共进行11组扫描,第1~11组扫描采用的... 目的研究尸体标本腕关节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互关系。方法腕关节尸体标本共4例,依次编为1~4号。扫描机型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仪。每例尸体标本共进行11组扫描,第1~11组扫描采用的电流和电压依次为:1.80mAs、80kV;2.80mAs、100kV;3.80mAs、120kV;4.100mAs、80kV;5.100mAs、100kV;6.100mAs、120kV;7.120mAs、80kV;8.120mAs、100kV;9.120mAs、120kV;10.100mAs、100kV;11.100mAs、100kV。第1~11组均采用16×0.75mm准直器。第1~9组采用的螺距均为0.55,第10组和第11组扫描采用的螺距分别为1.0和1.5。3号标本加1组高电压、高电流扫描:140kV、300mAs。以上扫描球管旋转1周均为0.5s。扫描完成后重建1.0mm层厚、0.5mm间距薄层图像并传至Siemens多功能后处理工作站(MMWP)进行冠状位重组。比较不同扫描参数时的辐射剂量及冠状位重组图像质量。结果腕关节标本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重组的冠状位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辐射剂量与电流的改变呈直线正相关;辐射剂量与电压的改变呈曲线正相关;辐射剂量与螺距的改变无明显相互关系。结论辐射剂量与各种扫描参数的关系各不相同,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互关系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扫描参数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免疫调节剂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NMDAR_1和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威 李正莉 +2 位作者 朱长庚 姚治芳 王效静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致痫,并分别以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LMZ)或抑制剂地塞米松(DXM)进行干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组(PTZ组)、左旋咪唑+戊四氮组(LMS+PTZ组...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致痫,并分别以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LMZ)或抑制剂地塞米松(DXM)进行干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组(PTZ组)、左旋咪唑+戊四氮组(LMS+PTZ组)、地塞米松+戊四氮组(DXM+PTZ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试剂处理后,观察行为学表现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NMDAR1和NF-κB表达情况。结果动物行为学观察,NS组无癫痫发作,PTZ组发作程度为Ⅲ-Ⅵ级,LMS+PTZ组为Ⅴ级,DXM+PTZ组为Ⅰ-Ⅱ级。NMDAR1和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NMDAR1和NF-κB在4组均有表达,且二项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其中PTZ组较NS组表达增强,LMS+PTZ组进一步增强,DXM+PTZ组较PTZ组和LMS+PTZ组明显减弱,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可分别上调或下调NMDAR1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而干预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癫痫 左旋咪唑 地塞米松 NF—κB NMDARI
下载PDF
显微线圈腕关节MRI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明 余建明 +2 位作者 柳曦 赵虎 刘定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47mm显微线圈(MC)在腕关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尸体腕关节5个,分别使用矩形表面小线圈(CP flex small coil)、47mm显微线圈,利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MR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TSE T... 目的:探讨47mm显微线圈(MC)在腕关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尸体腕关节5个,分别使用矩形表面小线圈(CP flex small coil)、47mm显微线圈,利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MR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TSE T1WI)和质子密度加权(PDW),对扫描所得图像信噪比进行测量,并由3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评分,比较其成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对扫描所得图像中心层面的骰骨、月骨和桡骨信噪比进行测量,同时分别对两种线圈所得图像进行评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为0分;满足诊断要求为1分;图像质量好为2分,并对评分进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47mm MC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矩形表面小线圈组图像,不同线圈扫描时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7mm显微线圈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腕关节解剖结构,可作为腕关节检查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研究
下载PDF
美满霉素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尧青 李正莉 +2 位作者 朱威 郑红花 刘子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和美满霉素预处理+海人酸组(MC+KA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2h、8h和24h海马...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和美满霉素预处理+海人酸组(MC+KA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2h、8h和24h海马部位Cytochrome C(CytC)免疫反应性。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4h、48h 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在KA致痫后2hCytC即开始有表达,8h达到高峰,24h表达减少,而MC预处理明显减弱此效应。caspase-3 mRNA的含量及caspase-3免疫反应性在24h时间点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48h时间点,K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预处理则明显拮抗KA诱导的caspase-3高表达。结论 KA致痫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MC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满霉素 癫痫 海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