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外科理念在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胡修齐 乔韡华 +1 位作者 张菁 董念国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脏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1-3]。经过多年的发展,心脏移植技术日臻成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断降低,远期生存率不断延长。尽管如此,心脏移植的整体疗效仍被供心保护效果有限、特殊受体移植技术困难、免疫排斥反应与... 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脏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1-3]。经过多年的发展,心脏移植技术日臻成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断降低,远期生存率不断延长。尽管如此,心脏移植的整体疗效仍被供心保护效果有限、特殊受体移植技术困难、免疫排斥反应与其他并发症复杂多发等难题掣肘。实现准确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术中规划以及细致的术后管理是提升心脏移植质量的关键。随着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以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加速康复为核心的“精准外科”理念逐步渗透诸多外科领域,成为外科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4],也正与心脏移植对围手术期各环节的严格要求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管理 精准外科 心脏移植 外科医学 远期生存率 免疫排斥反应 术前评估 终末期心脏病
下载PDF
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翟忠昌 耿力 +3 位作者 王慧华 杨林杰 杨赛 曾珠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调查心脏移植受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心脏移植门诊随访的161例心脏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目的调查心脏移植受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心脏移植门诊随访的161例心脏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条目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18.45±4.6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术后时间、社会支持、抑郁、生活质量、文化程度是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82.8%。结论心脏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低水平,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需注重提高受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及时关注受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并结合受者的术后时间和文化程度予以针对性指导,提高受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受者 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中心儿童心脏瓣膜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马千惠 赵聪 +5 位作者 刘亚兰 陈燕 周诚 史嘉玮 彭华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 研究儿童心脏膜瓣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并进一步将患儿分为外科手术组与内科治疗组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症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0~14周岁169例诊断为心脏瓣膜异常的儿童患者临床相关资... 目的 研究儿童心脏膜瓣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并进一步将患儿分为外科手术组与内科治疗组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症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0~14周岁169例诊断为心脏瓣膜异常的儿童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其是否针对瓣膜异常行手术干预治疗,分为外科手术组与内科治疗组,分析两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差异并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出心衰与是否针对瓣膜行手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心脏膜瓣病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外科手术组与内科治疗组比较,年龄、心衰类型及心衰分级、杵状指、肺炎及咳嗽症状以及心脏形态改变、心律失常、室间隔宽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OR=1.206,95%CI:1.072~1.357,P<0.05)为是否针对瓣膜行手术治疗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儿童心脏瓣膜异常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临床应积极关注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其病因,制定个体化外科或内科的诊疗方案,避免严重心脏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儿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构建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经验总结
4
作者 罗子龙 郝扬林 +4 位作者 张曦 吴杰 夏程坤 赵阳 夏家红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总结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构建的技术和经验,优化用于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野生型BALB/c和C57BL/6小鼠各30只作为心脏移植手术供体,近交系BALB/c小鼠60只作为心脏移植手术受体。分别吻合供体小... 目的总结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构建的技术和经验,优化用于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野生型BALB/c和C57BL/6小鼠各30只作为心脏移植手术供体,近交系BALB/c小鼠60只作为心脏移植手术受体。分别吻合供体小鼠心脏和受体小鼠的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肺动脉和下腔静脉来构建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情况。结果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5%。供体取心手术在(7.0±1.0)min内完成,受体心脏移植手术约在(60±10)min内完成,其中吻合供受体血管用时约为(25±3.0)min。移植术后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同种异品移植小鼠供心存活时间为(7.6±0.9)d。第5天、第7天取供心,病理组织学显示呈典型排斥反应。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是成功建立小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脏移植 腹腔 异位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技术发展前沿与未来趋势
5
作者 尚小珂 张长东 +1 位作者 钟禹成 董念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近几年,心血管外科领域革故鼎新、突飞猛进,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也带来了对过去理念的不断挑战。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近年,尤其是2023年以来心血管... 近几年,心血管外科领域革故鼎新、突飞猛进,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也带来了对过去理念的不断挑战。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近年,尤其是2023年以来心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介绍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包括主动脉瓣疾病的终身管理、人工瓣膜领域、二尖瓣领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选择、心脏移植领域、左心室辅助领域、冠状动脉外科领域、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结构干预手段、主动脉夹层领域及心房颤动的外科综合治疗,并深入分析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广大心血管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事业的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管理 新型人工心脏瓣膜 瓣中瓣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心脏结构干预 扩展标准供体 心室辅助装置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十七届年会主题报告概述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念国 王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22年11月25~27日以线上形式胜利召开,胡盛寿院士、刘中民教授、郑哲教授、李守军教授、朱俊明教授及董念国教授分别以《心脏瓣膜外科未来发展技术思考——来自中国人群数据的分析》、《...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22年11月25~27日以线上形式胜利召开,胡盛寿院士、刘中民教授、郑哲教授、李守军教授、朱俊明教授及董念国教授分别以《心脏瓣膜外科未来发展技术思考——来自中国人群数据的分析》、《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心衰)临床研究实践》、《冠心病外科前沿与进展》、《先心病外科现状与发展》、《主动脉外科治疗现状与展望》及《心衰外科治疗临床实践与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报告,本文现将主要汇报内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 大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外科治疗
下载PDF
3例移植心脏血管病变行再次心脏移植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翟忠昌 刘玉娥 +2 位作者 杨林杰 徐芬 王慧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回顾性总结3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再次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再次移植团队的准备,严格消毒隔离与预防感染,血流动力学监护,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排斥反应的监测,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及远程... 回顾性总结3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再次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再次移植团队的准备,严格消毒隔离与预防感染,血流动力学监护,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排斥反应的监测,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及远程护理干预。3位患者再次移植手术均成功,在精心护理下心功能均恢复至Ⅱ级(NYHA分级),顺利出院,出院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再次心脏移植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大,术后及远期并发症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及远程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再次移植术后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 CAV 再次心脏移植 护理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患者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寰 李育东 +4 位作者 董念国 尚小珂 钟禹成 张长东 张凌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91-294,共4页
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在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休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 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在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休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国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师培训的加强,基层医院在TAVR治疗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强。本病例报道1例伴有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基层医院接受急诊TAVR治疗。因条件限制,在不备体外循环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紧急实施了TAVR。患者术中扩张瓣膜后血压即升至105/65 mmHg,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狭窄解除,心功能明显改善。本例手术的成功为基层医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急诊TAVR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原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略谈连续护理方法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李咏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本次课题主要针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在进行手术治疗结束之后,为其提供连续护理干预操作,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筛选的方法,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 本次课题主要针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在进行手术治疗结束之后,为其提供连续护理干预操作,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筛选的方法,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为62名,按照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意愿将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以及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分组结束之后,还需要对他们的基本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常规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是16.7%,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是3.3%,从两种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研究组病人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等明显优于常规组的病人,最后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常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80.6%,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6.7%,收取此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的病人开展术后的护理干预操作是选择连续性护理干预操作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因为它可以很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使病人的康复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并且提高病人整体的护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 连续护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压力-容积关系分析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长东 肖书娜 +10 位作者 尚小珂 卢蓉 王利军 田军 董念国 柳梅 刘义华 李飞 陈澍 孙永丰 李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容积相关参数与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6例,通过股静脉入径右心导管记录右心房压力曲线、右心室压力曲...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容积相关参数与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6例,通过股静脉入径右心导管记录右心房压力曲线、右心室压力曲线、肺动脉压力曲线及不同部位血氧饱和度,同期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获得单个心动周期下的右心室容积,并使用Mass软件测量连续的右心室容积,再进一步获得右心室压力-容积环参数的计算结果。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分组,即NYHA心功能Ⅰ级(Ⅰ组,5例),NYHA心功能Ⅱ级(Ⅱ组,23例),NYHA心功能Ⅲ级(Ⅲ组,8例)。分析各组患者各参数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及组间差异。结果Ⅱ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RVEDP)[(9.61±4.31)mmHg比(7.40±3.36)mmHg,P=0.03]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压力(RVESP)[(91.37±29.62)mmHg比(45.38±28.01)mmHg,P=0.006]、Ⅲ组患者RVEDP[(13.75±7.44)mmHg比(7.40±3.36)mmHg,P=0.03]和RVESP[(93.45±30.56)mmHg比(45.38±28.01)mmHg,P=0.006]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者间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R=0.375,P=0.02)、RVEDP(R=0.377,P=0.03)和RVESP(R=0.378,P=0.02)呈正相关,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R=–0358,P=0.02)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患者分为NYHA心功能Ⅰ级比Ⅱ级+Ⅲ级进行分析显示,RVESP(R=0.493,P=0.008)和右心室动脉有效弹性(RVEa)(R=0.345,P=0.02)呈正相关;分为Ⅰ级+Ⅱ级比Ⅲ级进行分析时,RVEDV(R=0.383,P=0.02)、RVESV(R=0.398,P=0.02)和RVEDP(R=0.360,P=0.03)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发现,当患者分为NYHAⅠ级和Ⅱ+Ⅲ级两组、预测结局为NYHAⅡ/Ⅲ级时,RVEa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80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P=0.02;RVESP灵敏度为0.903,特异度为0.80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P=0.006,。结论右心室压力-容积参数可能是判断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心功能状态的更为客观的指标,可作为量化心功能分级的参考选择,对于慢性进展性但又症状偏轻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具有潜在价值,值得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 NYHA心功能分级 压力-容积关系
下载PDF
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晶 徐芬 +8 位作者 王慧华 曾珠 杨林杰 胡玉婷 刘兴红 邓永鸿 彭洁婧 冀春霞 肖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总结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呼吸道的管理、抗凝的护理、大供心/小受体的护理、抗排斥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 目的总结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呼吸道的管理、抗凝的护理、大供心/小受体的护理、抗排斥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6例右位心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心功能达到Ⅰ级,5例康复出院,出院后持续随访48个月,均恢复良好;1例术后因顽固性低氧血症伴肺部感染在术后59d死亡。结论右位心合并复杂心脏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极端情况,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心脏移植术后病死率较高,护理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关注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位心 心脏移植 抗凝护理 排斥反应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肾损伤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天 余文静 李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3-468,共6页
近年来,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管理和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仍然是影响受者生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脏移植术后继发慢性肾病,并进展... 近年来,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管理和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仍然是影响受者生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脏移植术后继发慢性肾病,并进展到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受者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识别心脏移植术后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干预,对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心脏移植术后肾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心脏移植术后肾损伤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改善心脏移植受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病 终末期肾病 肾脏替代治疗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肾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下载PDF
4例婴儿心脏移植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菁 董念国 +1 位作者 孙永丰 周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总结婴儿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到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完成婴儿心脏移植4例,受者年龄(4.75±2.75)个月,体重(5.18±1.98)kg,于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在... 目的总结婴儿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到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完成婴儿心脏移植4例,受者年龄(4.75±2.75)个月,体重(5.18±1.98)kg,于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在摘除受体心脏后,深低温停循环下同期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术后延迟关胸,加强脏器功能支持,并防治排斥反应和感染。结果4例患者围术期全部存活。体外循环时间(122.50±32.6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00±25.86)min。4例全部延迟关胸,无伤口感染发生。2例因术后移植物功能衰竭行ECMO辅助,辅助时间分别为115 h和253 h,均顺利脱机。3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5~27 d。4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92~2054 h,均发生了肺部感染。ICU停留时间15~117 d,术后住院时间70~129 d。随访1~6.5年,4例患者心功能良好,无临床排斥反应发生。1例发生癫痫,其余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新发糖尿病、血脂异常、皮肤病变、肿瘤、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等免疫抑制剂相关并发症。结论心脏移植是婴儿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手术及围术期处理有较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脏外科手术 围术期处理 婴儿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毅 鲁旭然 +6 位作者 刘楠 侯晓彤 孙立忠 吴龙 潘友民 王守凤 赵欣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663,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文综合目前已有文献,分析与初步探索心血管系统可能的损伤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合并症或伴随情况如低氧血症、炎性反应、应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药物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系统 多脏器衰竭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下心房分流器植入后桥接心脏移植治疗心衰竭患者的护理5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洁婧 胡玉婷 +3 位作者 王慧华 曾珠 杨林杰 王晶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我国约有逾千万心力衰竭患者。若无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急性心力衰竭5年病死率达60%^([1]),心脏移植目前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和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最佳手段^([2-3])。但由于供...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我国约有逾千万心力衰竭患者。若无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急性心力衰竭5年病死率达60%^([1]),心脏移植目前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和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最佳手段^([2-3])。但由于供体和受体比例严重失调,等待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心的过程中规范应用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因此,一些辅助器械治疗例如体外膜肺氧合器、心房分流器等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病死率,为心脏移植手术争取了时间^([4])。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有效且能较长时间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维持机体重要脏器血氧供应的高级体外生命支持系统^([5-6]),可以代替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为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心脏围术期患者提供心肺功能保障^([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移植手术 急性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 辅助器械 重症心力衰竭 血氧供应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儿童心脏移植单中心回顾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永丰 张菁 +2 位作者 王国华 周诚 董念国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73-280,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儿童心脏移植临床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经验,为中国儿童心脏移植发展提供积累。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完成的18岁以下心脏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供受体特点、移植围术期术后并发症和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儿童心脏移植临床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经验,为中国儿童心脏移植发展提供积累。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完成的18岁以下心脏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供受体特点、移植围术期术后并发症和近中期生存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全因死亡或再次移植为主要终点事件,运用K-M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结果男性45例,女性44例,心脏移植时年龄为(9.67±4.56)岁,体重为(29.50±15.61)kg。术前诊断包括心肌病68例(76.40%)、先天性心脏病19例(21.35%)、川崎病所致冠心病1例(1.12%)、心脏肿瘤1例(1.12%),17例患者既往曾接受心脏手术。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34.58±12.67)mmHg(1 mmHg=0.133 kPa)。受体PRA均小于10%,无ABO血型不容心脏移植。供体年龄为(19.66±11.73)岁;供受体体重比为1.87±0.98,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24.08±95.66)min。采用双腔法78例,双房法10例,全心法1例(心脏肿瘤受体)。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16.37±45.28)min,辅助时间为(78.56±46.3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07.49±204.65)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为(10.34±9.48)d。术前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桥接移植4例,术后ECMO辅助5例,IABP 1例,CRRT 3例,ECMO+IABP 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6例(29.21%)、早期移植物失功9例(10.11%)、肾功能不全7例(7.87%)、多器官功能障碍4例(4.49%)、临床判断排斥反应3例(3.37%)、癫痫2例(2.25%)。患儿术后3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52±4.09)%,86例患儿顺利康复出院,3例院内死亡。截止2021年4月30日,平均随访时间为(41.14±33.47)个月,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5%、83.7%、79.9%、71.9%。结论本中心儿童心脏移植术后临床疗效满意,经验可推广应用。心脏移植作为儿童终末期心衰治疗的最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正迅速发展,其优秀的长期存活率使得儿童心脏移植之路充满光明和值得进一步为之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脏移植 单中心 生存率
下载PDF
机械循环支持桥接心脏移植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嘉玮 王怡轩 +4 位作者 孙永丰 张菁 蔡杰 刘金平 董念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8-48,共1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心脏移植术前行机械循环支持(MCS)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09-01到2018-04-30本单位共完成心脏移植520例,其中在移植术前行MCS桥接治疗13例,其中男性12例,年龄11~61(42.25±16.87)岁,体重20~85(66.92±22.25)kg...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心脏移植术前行机械循环支持(MCS)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09-01到2018-04-30本单位共完成心脏移植520例,其中在移植术前行MCS桥接治疗13例,其中男性12例,年龄11~61(42.25±16.87)岁,体重20~85(66.92±22.25)kg,包括单纯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10例,单纯体外模肺氧合(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机械循环支持 心脏移植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21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晶 胡玉婷 +3 位作者 孙婷婷 刘兴红 邓永鸿 程芬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术后的护理特点有别于非先心病的心脏移植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右心衰竭的观察及预防、营养不良的护理、供受体体质量不匹配的护理、心脏移植合并其他...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术后的护理特点有别于非先心病的心脏移植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右心衰竭的观察及预防、营养不良的护理、供受体体质量不匹配的护理、心脏移植合并其他畸形矫治的护理、抗排斥反应的护理等。结果 21例患者1个月存活率100%,1例心肝联合移植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感染,其他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患者1年后死于肺部感染,其他患者截至到笔者投稿时均存活。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因其特殊的复杂畸形,心脏移植术后死亡率较高,护理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患者基础疾病,全方位关注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调控器官移植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郑珂晓 张曦 +3 位作者 吴杰 夏程坤 赵阳 夏家红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手术量与长期生存率正逐年上升。然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仍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首要因素。患者移植后,适应性免疫与先天免疫系统协同调控排斥反应。其中,巨噬细胞在功能上具有高度异质性... 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手术量与长期生存率正逐年上升。然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仍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首要因素。患者移植后,适应性免疫与先天免疫系统协同调控排斥反应。其中,巨噬细胞在功能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与可塑性,能依据不同免疫环境刺激调整代谢模式。这种代谢重编程影响其存活、增殖与迁移能力,并决定其促炎或抗炎表型。本文旨在综述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聚焦于其在调节免疫排斥反应方面的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代谢重编程 免疫调控 心脏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