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鲜肿瘤标本活细胞与固定细胞的DNA含量分析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陶德定 冷彦 +2 位作者 覃吉超 余源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以新鲜细胞进行临床肿瘤DNA含量分析的方法。方法:血液肿瘤取肝素抗凝外固血或骨髓样本,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实体瘤组织则用机械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将细胞分成两份,一份酒精固定过夜,流式细胞术常规方法测... 目的:建立一种以新鲜细胞进行临床肿瘤DNA含量分析的方法。方法:血液肿瘤取肝素抗凝外固血或骨髓样本,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实体瘤组织则用机械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将细胞分成两份,一份酒精固定过夜,流式细胞术常规方法测定DNA含量,另一份直接用PIPESpiperazineNNbis2ethanesulfonicaciddisodiumsalt缓冲液配制的碘化丙锭(propidiumiodidePI)染色,以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测定,并与同期固定细胞的DNA含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其固定前后G0/G1期细胞峰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没有明显差异(t检验,P>0.05)。重复实验结果显示,新鲜细胞DNA含量分析结果稳定。结论:用PIPES缓冲液配制的PI染液染色新鲜细胞,可以对临床肿瘤的细胞增殖状况和DNA倍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肿瘤 新鲜细胞 DNA含量 固定细胞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桂华 罗学来 +5 位作者 孙黎 邓豫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背景与目的:p55γ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调节亚单位之一,在调节PI3K活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PI3K的一个调节亚基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PI3K-p55γ-... 背景与目的:p55γ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调节亚单位之一,在调节PI3K活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PI3K的一个调节亚基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PI3K-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的腺病毒载体Ad-N24p55-GFP及对照病毒Ad-GFP,以其感染结肠癌HT29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通过建立体内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进一步证实Ad-N24p55-GFP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对照腺病毒Ad-GFP感染的细胞中G0/G1期细胞为65.11%,S期和G2/M期细胞数分别为17.37%和17.51%;而带有插入目的基因的腺病毒Ad-N24p55-GFP感染后的细胞G0/G1期细胞增至73.39%,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至15.08%和11.13%。BrdU掺入法结果显示BrdU阳性的细胞数由24.82%降至9.27%(P<0.05)。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局部应用Ad-N24p55-GFP后肿瘤生长显著减慢,其瘤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腺病毒对照组[(0.32±0.08)gvs.(0.67±0.30)g,(0.72±0.28)g,P<0.05]。结论:过表达PI3K-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可有效阻滞HT29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并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HT29细胞 腺病毒 BrdU掺入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周期 DNA合成
下载PDF
饥饿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葛军娜 黄丹 +5 位作者 肖田 王尊 李小兰 肖徽 陶德定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8-794,共7页
背景与目的:无血清饥饿方法可以诱发细胞自噬,同时也可以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虽然研究者们对细胞自噬与细胞周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细胞周期素(Cyclin)在饥饿诱导的细胞发生... 背景与目的:无血清饥饿方法可以诱发细胞自噬,同时也可以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虽然研究者们对细胞自噬与细胞周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细胞周期素(Cyclin)在饥饿诱导的细胞发生自噬时表达的变化,来探讨自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d-Hanks液代替培养基饥饿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收获饥饿0、3、6、12h的细胞。实验组:用d-Hanks液开始饥饿的同时加入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收获饥饿0、3、6、12h的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素和特异性标记自噬的兔抗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结果:饥饿3h对照组HeLa细胞中有LC-3表达,并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Cyclin E、Cyclin D3在饥饿3h开始减少,在饥饿6h降低至最低水平,而Cyclin A、Cyclin B1在饥饿6h开始下降。实验组HeLa细胞在饥饿3h时LC-3的表达水平较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LC-3表达基本不变化,Cyclin D3、Cyclin E、Cyclin A、Cyclin B1表达的下降速度也较对照组减慢。结论:自噬参与饥饿诱导的Cyclin降解的水解过程,Cyclin D3、Cyclin E水解比Cyclin A、Cyclin B1出现早,降解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自噬 细胞周期素 细胞周期 3-甲 基腺嘌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不同营养状态对口腔粘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学来 周毅 +3 位作者 胡俊波 杨传永 裘法祖 龚建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状态对口腔粘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营养不良患者17名,健康志愿者15名。用亚G1峰法和增殖抗原Ki-67标记法分别检测口腔粘膜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率;非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营养状态受试者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增...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状态对口腔粘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营养不良患者17名,健康志愿者15名。用亚G1峰法和增殖抗原Ki-67标记法分别检测口腔粘膜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率;非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营养状态受试者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的差异。结果营养不良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营养不良患者组与健康组口腔粘膜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90%±4·14%和33·87%±6·28%(P=0·001);营养不良患者与健康组口腔粘膜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66%±5·83%和12·18%±7·97%(P=0·043)。结论在不同营养状态的人群中,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存在显著差异,营养不良患者的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明显低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营养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付强 成静 +7 位作者 韩中博 李小兰 陈小燕 张鹏 肖徽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91-1197,共7页
背景与目的:香烟烟雾可以致多种细胞发生DNA损伤已有报道证实。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smokeextract,CSE)作用于正常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系(normal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NHBE)和肺腺癌细胞系SPC-A1后引起... 背景与目的:香烟烟雾可以致多种细胞发生DNA损伤已有报道证实。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smokeextract,CSE)作用于正常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系(normal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NHBE)和肺腺癌细胞系SPC-A1后引起的DNA损伤和凋亡情况。方法:不同浓度的CSE作用于NHBE和SPC-A1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两种细胞活性。荧光标记的磷酸化H2AX组蛋白(γ-H2AX)抗体特异性标记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breaks,DSBs)处的γ-H2AX,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并分析DNA损伤。用免疫印迹检测γ-H2AX表达。同时,亚G1峰法(SubG1peak)和AnnexinⅤ-FITC/碘化丙啶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SE诱导的细胞凋亡。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损伤和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随CSE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细胞活性均逐渐降低。CSE可引起细胞DNA双链断裂,γ-H2AX最大值在作用后4h左右,然后逐渐降低。DNA损伤后平均12h可以出现凋亡。另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两种细胞内的γ-H2AX量在细胞受到CSE刺激后快速大量的积聚,呈现典型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变化,较为明显的凋亡形态学特征4h后方可出现。结论:CSE能直接引起NHBE和SPC-A1细胞的DNA损伤和凋亡,且存在着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化学诱导 香烟烟雾提取物/毒性 Γ-H2AX DNA损伤 凋亡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N末端24个氨基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孙黎 袁响林 +3 位作者 王桂华 罗学来 李小兰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0-432,437,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PIKN端24个氨基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含有p55PIK-N端24个氨基酸(N24)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肝癌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PIKN端24个氨基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含有p55PIK-N端24个氨基酸(N24)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肝癌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高表达N24多肽后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24能有效阻滞HepG2细胞周期进程于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Ad-N24-GFP组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56.3±3.0)%,S期(30.1±2.9)%,G2/M期(13.6±4.1)%,而对照组腺病毒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40.6±2.1)%,S期(42.7±3.3)%,G2/M期(16.7±2.8)%;BrdU阳性细胞比例显示:Ad-N24-GFP组R2为(31.8±5.2)%,Ad-GFP组R2为(48.5±3.7)%,提示N24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表达N24对细胞内的AKT磷酸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N24能有效阻滞肝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p55PIK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肝癌
下载PDF
联合放/化疗对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喻春钊 陶德定 +3 位作者 冯永东 余源 吴剑宏 龚建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 4为模型,探讨作用于细胞周期相同或不同时相的放疗/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抗癌增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是否发生改变及对细胞周期检测点(ckeckpoint)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作用于... 目的 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 4为模型,探讨作用于细胞周期相同或不同时相的放疗/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抗癌增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是否发生改变及对细胞周期检测点(ckeckpoint)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作用于G1 期的X ray(10Gy)及药物金克(JinKe) (2.0g/L);S期的喜树碱(CPT) (0.25μmol/L)及阿糖胞苷(Ara C) (1.00μmol/L);G2 /M期的药物威猛(Vm 26) (0.5μg/mL)及长春花碱(Vinblastine, Vin) (0.05μg/mL)分别联合分组应用对其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中的API法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并对凋亡细胞的周期时相性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G1 期的药物JinKe和X ray(10Gy)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点仍以G1 期细胞为主。S期的两种药物CPT和Ara C联合应用时,两者也具有协同作用,其细胞周期作用点仍以S期为主。作用于G2 /M期的两种药物VM 26和Vin联合应用时,两者还是具有协同作用,但其细胞周期作用点几乎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所有时相。作用于G1 期的药物JinKe和作用于S期的药物CPT联合应用, 具有增强效应, 联合应用时其细胞周期作用点以G1 期和S期细胞为主。作用于G1 期的药物金克和作用于G2 /M期的药物VM 26联合应用,两者具有增强效应。作用于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MOLT-4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放射疗法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桂华 邓豫 +9 位作者 杨锐 曹小年 来森艳 罗学来 李小兰 肖徽 陶德定 童宜欣 胡俊波 龚建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6-768,共3页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2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TAT-N24对HT29细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T29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TAT-N24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证实TAT-N24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2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TAT-N24对HT29细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T29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TAT-N24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证实TAT-N24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T-N24能够有效进入细胞内,TAT-N24处理的细胞内Rb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变化,但可见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BrdU/PI双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结果显示,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的比例为(52.2±1.88)%,而TAT-N24组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的比例为(29.9±2.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T29细胞中G0/G1期细胞为(55.27±2.48)%,S期和G2/M期细胞数分别为(26.97±0.94)%和(17.76±1.77)%,而TAT-N24组HT29细胞G0/G1期细胞减少到(65.10±1.79)%,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为(18.49±0.68)%和(16.40±1.5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多肽TAT-24能有效抑制Rb蛋白磷酸化,阻滞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结肠癌 BRDU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信号传导途径p55PI3K-Rb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高霞 龙浩成 +5 位作者 刘双又 罗学来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1-763,封3,共4页
目的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55PI3K-Rb)信号传导途径在胃肠道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阐述其意义。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6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每例均包括癌组织、相应的... 目的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55PI3K-Rb)信号传导途径在胃肠道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阐述其意义。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6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每例均包括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应用免疫沉淀(Rb单克隆抗体)和Western blot方法(p55PI3K多克隆抗体)检测p55PI3K与Rb在组织中的相互作用。结果8例胃肠道肿瘤标本(胃癌2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4例,均为腺癌)Rb与p55PI3K相互作用为阳性,阳性率为40%(8/20),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三者之间p55PI3K-Rb作用强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形成过程中,p55PI3K-Rb信号传导通路是存在的。通过阻断p55PI3K-Rb通路可能阻断肿瘤的发生,有望为临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胃肠道肿瘤
下载PDF
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进 邓豫 +5 位作者 李兆明 曹小年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王晶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TNBS/乙醇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100 m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5-对氨基水杨酸100 mg.kg-1.d-1),每组10只,每天灌胃2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index,DAI)、体质量变化及结肠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查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IL-6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MPO活性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嗪缓释剂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mRNA等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缓释剂 结肠炎 溃疡性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诱导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1
作者 冷彦 陶德定 +2 位作者 冯晓澜 陈元 龚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115,共4页
比较不同剂量 X射线对 HL- 60细胞的影响 ,建立 X射线诱导 HL- 60细胞凋亡的生物研究模型 ,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采用对数生长期的 HL- 60细胞经 2 ,5 ,10 ,15 ,2 0 Gy的 X射线照射后培养 4 h,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HL- 6... 比较不同剂量 X射线对 HL- 60细胞的影响 ,建立 X射线诱导 HL- 60细胞凋亡的生物研究模型 ,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采用对数生长期的 HL- 60细胞经 2 ,5 ,10 ,15 ,2 0 Gy的 X射线照射后培养 4 h,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HL- 60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发现 ,不同剂量 X射线照射均可诱导 HL- 60细胞凋亡 ,凋亡率有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高的趋势。经 2 ,5 Gy剂量照射的 HL- 60细胞主要表现为 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 ,G2 /M期细胞的比例增多 ,经 15 ,2 0 Gy剂量照射的 HL- 60细胞主要表现为 S期细胞和 G2 /M期细胞的比例均减少。结果显示 ,以 X射线照射 HL-60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 ,小剂量照射和大剂量照射可能引起不同时相的细胞发生凋亡 ,提示细胞对放射剂量的反应性与细胞周期检测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X射线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白血病
下载PDF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桂华 孙黎 +5 位作者 邓豫 李小兰 曹小年 来森艳 陶德定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pTAT-HA-N24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TAT-N24融合多肽,利用SDS凝胶电泳检测纯化蛋白的纯度,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AT-N24融合蛋白的... 目的表达并纯化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pTAT-HA-N24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TAT-N24融合多肽,利用SDS凝胶电泳检测纯化蛋白的纯度,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AT-N24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和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了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其在6 mol/L尿素和DMSO中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纯化的融合多肽经SDS凝胶电泳分析未见明显杂蛋白混入,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TAT-N24处理结肠HT29细胞12 h后90%以上的细胞中可检测到TAT-N2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可见TAT-N24能够有效地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结论TAT-N24具有高效的穿膜能力,并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可望开发成为有效的肿瘤分子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 HT29细胞 肿瘤分子治疗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受体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静 何小军 +3 位作者 冯永东 杨长永 韩中博 龚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33-536,共4页
本研究检测凋亡受体Fas、TNFRⅠ、TNFRⅡ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周期特异性,并探讨其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的关联性。应用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G0期和经植物凝... 本研究检测凋亡受体Fas、TNFRⅠ、TNFRⅡ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周期特异性,并探讨其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的关联性。应用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G0期和经植物凝集素刺激(PHA)进入细胞周期后Fas、TNFRⅠ、TNFRⅡ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周期特异性,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抗Fas抗体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经植物凝集素刺激24小时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TNFRⅠ、TNFRⅡ表达率较G0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增加了(35.55±6.63)%,(30.63±2.66)%,(26.62±5.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主要表达在G1期;未经植物凝集素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停留在G0期,TNF-α和anti-Fas诱导后没有发生凋亡,而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淋巴细胞经TNF-α和anti-Fas诱导后发生凋亡,其凋亡主要在G1期。结论:凋亡受体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与凋亡受体表达的细胞周期特异性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是否进入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CDC25B与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成静 付强 伍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872-875,共4页
CDC25(A、B和C)是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在细胞周期中充当重要的角色。CDC25B是CDC25激酶家族的最重要成员,贯穿细胞周期的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存在于细胞内不同的位置,其在细胞周期各期转换中起关键作用,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C25(A、B和C)是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在细胞周期中充当重要的角色。CDC25B是CDC25激酶家族的最重要成员,贯穿细胞周期的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存在于细胞内不同的位置,其在细胞周期各期转换中起关键作用,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肩负激活CDK1(cyclin dependent kinases-1)-cyclinB的重大责任,是早期有丝分裂的启动因子,同时也是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的核心调控因子。CDC25B是磷酸化蛋白,其活性的调节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的,其编码基因定位于20p13,编码酪氨酸磷酸酶,已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癌基因。过量CDC25B可促进肿瘤生长和细胞恶性转化。其基因过度表达可能发生在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进而引起CDC25B基因表达异常紊乱,发生肿瘤改变。CDC25B在多种肿瘤中如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等均有过度表达,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为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DC25B基因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已有研究并合成了CDC25B抑制剂,有望成为防治恶性肿瘤的可行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DC25B磷酸酶 细胞周期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E表达阈值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大兴 吴剑宏 +1 位作者 余源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5-70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素(cyclins)表达阈值的分析是细胞周期运行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尚缺乏一种较为科学且统一的定量计算方法。本研究试图对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阈值进行标准化定量分析。方法:用cyclinE/DNA双参数流...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素(cyclins)表达阈值的分析是细胞周期运行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尚缺乏一种较为科学且统一的定量计算方法。本研究试图对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阈值进行标准化定量分析。方法:用cyclinE/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对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在不同的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s,PMT)电压下进行检测;另取MOLT-4细胞经咖啡因(caffeine)和放线酮(cycloheximide,CHX)分别处理后用同样方法在同一电压下进行检测;最后对MOLT-4细胞和另外一种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在同一电压下进行检测,分析以上3组实验所得的CyclinE/DNA二维等高图,用公式B2/A×C(A,B,C分别为cyclinE/DNA二维等高图上cyclinE荧光强度的最低值,阈值和最高值)定量计算cyclinE表达阈值。结果:用公式B2/A×C计算出MOLT-4细胞cyclinE的表达阈值在不同电压下保持恒定;经咖啡因处理后阈值下降,经放线酮处理后阈值不变;同时计算出JURKAT细胞cyclinE表达阈值比MOLT-4细胞明显要低。结论:公式B2/A×C适用于细胞cyclinE表达阈值的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E 阈值 定量分析 流式细胞术 光电倍增管 PMT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人类原代胃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静 吴剑宏 +4 位作者 张鹏 陶德定 肖徽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作用于人的胃癌实体瘤的机制,为紫杉醇应用于胃癌化疗提供相应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Ⅴ/PI技术检测紫杉醇诱导的37例人胃癌原代细胞凋亡;Sub-G1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及检测晚期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目的探讨紫杉醇作用于人的胃癌实体瘤的机制,为紫杉醇应用于胃癌化疗提供相应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Ⅴ/PI技术检测紫杉醇诱导的37例人胃癌原代细胞凋亡;Sub-G1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及检测晚期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Confocal检测凋亡发生的形态。结果AnnexinⅤ/PI法和Sub-G1法均能检测到不同浓度紫杉醇在不同时间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同一浓度在不同时间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周期分布图可发现紫杉醇作用12h出现明显的G1期细胞减少,而S和G2/M期细胞增多;25.50μg/ml药物作用12和24h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典型的梯形改变;共聚焦显微成像可见紫杉醇诱导的人胃癌细胞的典型早期和晚期凋亡图像。结论紫杉醇能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对胃癌化疗有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胃癌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质粒电穿孔转染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薇 王迪 +4 位作者 陈克清 于敏 王桂华 胡俊波 王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860,共3页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质粒
下载PDF
固定后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FCM和Westernblot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德定 江敏 +2 位作者 吴剑宏 冯永东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1,共3页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水平的定性、定量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Western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蛋白质定性、定...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水平的定性、定量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Western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常规Westernblot法要求提取新鲜样本的蛋白质。本研究拟建立固定后乳腺癌细胞ER和PR的Westernblot检测方法,探索Westernblot法和FCM对同批固定样本ER、PR进行同步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取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对数生长期新鲜细胞和固定细胞的蛋白提取物,分别用ERα单克隆抗体1D5和PR单克隆抗体PgR636以Westernblot法对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固定细胞的FC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Westernblot法检测,T-47d、MCF-7、ZR-75-1细胞可见分子量正确的ERα清晰条带,固定T-47d和ZR-75-1细胞的ERα条带较新鲜细胞的条带浓,MM231细胞ERα检测为阴性;T-47d和ZR-75-1细胞可见清晰且分子量正确的PR条带,固定细胞的PR条带较新鲜细胞的条带浓,MM231和MCF-7细胞PR检测为阴性;同期固定细胞ER、PR阳性表达的FCM检测结果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不同乳腺癌细胞在经0.25%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和75%乙醇固定后,可用于ER、PR的FCM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FCM WESTERN BLOT 肿瘤
下载PDF
Camptothecin(CPT)和Cytosine arabinoside(Ara-C)联合应用对MOLT-4细胞株周期特异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喻春钊 吴丰华 +5 位作者 余源 肖薇 李小兰 陶德定 吴剑宏 龚建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 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 4为模型 ,探讨作用于同一细胞周期的化疗药物Camptothecin(CPT)和Cytosinearabinoside(Ara C)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抗癌增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是否发生改变及对细胞周期检测点 (cke... 目的 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 4为模型 ,探讨作用于同一细胞周期的化疗药物Camptothecin(CPT)和Cytosinearabinoside(Ara C)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抗癌增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是否发生改变及对细胞周期检测点 (ckeckpoint)的影响。 方法 喜树碱 (CPT) ( 0 .2 5 μmol/L) ,阿糖胞苷 (Ara C) ( 1.0 0 μmol/L) ,及喜树碱 (CPT) ( 0 .2 5 μmol/L) +阿糖胞苷 (Ara C) ( 1.0 0 μmol/L)二药共同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MOLT 4细胞 4h ,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观察其细胞的形态变化 ,采用Sub G1法 ,API法及cyclins/DNA双参数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凋亡细胞的周期时相性及CyclinE的表达规律。以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喜树碱和阿糖胞苷联合应用时 ,凋亡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加 ,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发生凋亡的细胞大多数仍然是S期细胞。CyclinE的表达升高 ,bcl 2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 作用于同一细胞周期的化疗药物CPT和Ara C联合应用时 ,具有协同效应但并不改变细胞周期的作用点(Checkpoint)。CyclinE和Bcl 2蛋白似乎在药物作用时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 ,并对检测点的敏感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周期 凋亡 化学疗法 检测点(Checkpoint)
下载PDF
Roscovitine和Mimosine在Fas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小军 龚建平 +4 位作者 沈阳 李培 陶德定 李小兰 肖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roscovitine和DNA合成阻滞剂含羞草碱(mimosine)在Fas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急性T细胞白...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roscovitine和DNA合成阻滞剂含羞草碱(mimosine)在Fas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为靶细胞,用rhFasL、Roscovitine、Mimosine分别单独作用Molt-4细胞18h(Jurkat细胞8h)、24h、24h,或rhFasL分别与后两者联合作用靶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s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K2和CDK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定位于G1期,Roscovitine和Mimosine作用后均可使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Roscovitine作用后G1期的cyclinD3和cyclinE表达升高,靶细胞被阻滞在G1期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下调CDK2Thr-160位点的磷酸化水平;Roscovitine和rhFasL共同作用后,CDK2Thr-160位苏氨酸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减弱。Mimosine作用后cyclinD3的表达下降和CDK2Thr-160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靶细胞被完全阻滞在G1期。Mi-mosine和rhFasL共同作用后cyclinD3、E、A和B1均有所下降,CDK2Thr-160位苏氨酸和CDK1Thr-161位苏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弱。结论:Roscovitine和Mimosine均有协同rhFasL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该两制剂阻滞细胞于G1期、抑制CKD2活性以及影响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COVITINE 含羞草碱 Fas 白血病细胞 细胞凋亡 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