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腺瘤样瘤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岑红兵 曹钟 +4 位作者 赵建红 陶佳意 黄蓉 余蕾 秦灵芝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0-63,69,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A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10例肾上腺A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标记物重点分析新型间皮肿瘤标记物DAB2和SOX6的表达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与4...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A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10例肾上腺A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标记物重点分析新型间皮肿瘤标记物DAB2和SOX6的表达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与4例腹膜恶性间皮瘤、5例淋巴管瘤及18例腹膜腺癌(6例转移性腺癌和12例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对比分析。结果:肾上腺AT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排列呈血管瘤样、囊性、实性及乳头状。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有丝分裂活性或核多形性,未观察到坏死。10例肾上腺AT和4例腹膜恶性间皮瘤均不同程度表达DAB2、SOX6及传统的间皮肿瘤标记物。5例淋巴管瘤均不表达DAB2和SOX6。6例腹膜转移性腺癌中2例局部表达SOX6,6例均不表达DAB2。12例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10例表达SOX6,12例均不表达DAB2。DAB2和SOX6在肾上腺AT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高于腹膜腺癌,其中DAB2在二者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0例AT病例中有6例经过6~48个月观察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AT是一种罕见的间皮源性良性肿瘤。DAB2和SOX6是两种新型的间皮肿瘤标记物,可以作为间皮源性肿瘤的辅助免疫组化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腺瘤样瘤 DAB2 SOX6
下载PDF
多参数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拔森 王良 +5 位作者 邓明 闵祥德 蔡杰 冯朝燕 可赞 王国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21-326,316+318,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8例... 目的旨在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癌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炎5例,所有患者均行3.0 T MRI扫描,获取完整的T2WI、DWI及DCE图像;由2名前列腺诊断医师在不知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的情况下采用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分别记录;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病理穿刺,并由泌尿专业病理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对前列腺癌则进行Gleason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的相关系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呈正相关,r=0.887。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75,其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96.23%,准确性为94.51%,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1.07%。Gleason评分≥8分的前列腺癌的PI-RADS V2评分为5分。结论 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高,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3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振纲 邹婕 +5 位作者 严伟明 黄加权 黄元成 徐三鹏 宁琴 田德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1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患者的临床和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3例HN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大,大多数患... 目的通过对1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患者的临床和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3例HN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大,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率增高、血沉增快,9例EBV-DNA阳性。初诊时7例误诊为淋巴瘤,4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例误诊为败血症。淋巴结活检HE染色可见典型的病理学改变。12例患者应用疗程为2~6个月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未复发。1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周治愈,但6年后复发。结论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确诊需进行淋巴结活检,CD标志免疫组化为关键依据,可用于排除T、B淋巴瘤,其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早期长疗程的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Kikuchi’s病 病理
下载PDF
1月和6月龄mdx基因缺陷小鼠心肌病理改变与心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槐斌 涂玲 +3 位作者 王炎 杨靖 陈春莲 汪道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目的 :研究 1月和 6月龄mdx小鼠心肌病理和心功能改变。方法 :1月和 6月龄mdx小鼠各 10只 ,以同龄同数量的C5 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 ,颈动脉插管检测动脉和左心室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评价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时间和心功能。分析小... 目的 :研究 1月和 6月龄mdx小鼠心肌病理和心功能改变。方法 :1月和 6月龄mdx小鼠各 10只 ,以同龄同数量的C5 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 ,颈动脉插管检测动脉和左心室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评价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时间和心功能。分析小鼠心脏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月龄mdx小鼠大动脉和左心室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 ,6月龄mdx小鼠心率显著增快 (P <0 0 5 ) ,生存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 ,左心室内第 5分钟心率和反映收缩功能的LVPSP、dp/dt及反映最大收缩舒张能力的ΔPmax,以及反映舒张功能的 dp/dt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或减小 (分别P <0 0 1,P <0 0 1,<0 0 5 ,<0 0 1,<0 0 1)。 1月龄mdx小鼠心重 /体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 6月龄mdx小鼠则显著增加 (P <0 0 1)。 6月龄mdx小鼠心脏宽度和长径均显著超过对照组 (均P <0 0 1)。病理切片 1月龄mdx小鼠心肌未见损害 ,6月龄mdx小鼠心肌存在散在的细胞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含量增加。结论 :6月龄mdx小鼠已存在心脏扩张和心肌病的病理改变 ,并开始出现心率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肌病 基因缺陷 动物模型 心肌病 心功能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军 蔡航航 王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c-Kit/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5例GIST标本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c-Kit基因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c-Kit/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5例GIST标本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c-Kit基因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最常见,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混合突变为主,并见3例双外显子突变。外显子9在小肠GIST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胃GIST,且均为A502-Y503串联重复突变,提示小肠GIST有独特的基因型。PDGFRA在上皮样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梭形细胞型GIST。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的中高危GIST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且复发转移患者中发生二次突变率较高,表现为c-Kit基因外显子13、14、17或18点突变,以13号外显子V654A最为常见。CD117和DOG1的表达与基因突变之间无相关性,不能作为预测疾病基因突变的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增殖指数、危险程度分级、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GIST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靶向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预后。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和外显子9突变的GIST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c-Kit基因9号外显子在小肠GIST中突变率较高,PDGFRA基因在上皮样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中突变率较高。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的中高危GIST易发生二次突变导致术后复发转移,外显子11缺失突变可作为GIST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基因 PDGFRA基因 突变
下载PDF
1077例胶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颜青 张华楸 +4 位作者 王和平 郭东生 朱文珍 柯昌庶 雷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总结胶质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病理类型等方面,对2002~2008年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077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胶质瘤的高发年龄... 目的总结胶质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病理类型等方面,对2002~2008年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077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胶质瘤的高发年龄为30~49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发生部位以额、颞叶最多见。组织学病理类型依次为星形细胞性肿瘤(81.5%)、胚胎性肿瘤(7.4%)、室管膜肿瘤(5.4%)、少突胶质肿瘤(3.5%)及其它类型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性肿瘤占81.5%,明显高于国内其他文献资料。结论胶质瘤在发病年龄、性别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和肿瘤发生部位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其规律,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临床特征 组织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胃肠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蔡航航 王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5-1949,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小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GIST和16例微小GIST和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征,并与58例直径2-5cm的临床显著性GI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GIST和微小GIST好发于胃,其次是小肠和结直肠... 目的探讨胃肠小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GIST和16例微小GIST和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征,并与58例直径2-5cm的临床显著性GI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GIST和微小GIST好发于胃,其次是小肠和结直肠。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为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较为少见。小GIST和微小GIST中KIT基因突变率低于临床显著性GIST,而野生型GIST的比例高于临床显著性GIST(P<0.05)。小GIST和微小GIST的核分裂象、危险程度、Ki67增殖指数低于临床显著性GIST,但其伴发胃肠道癌的发病率高于临床显著性GIST(P<0.05)。结论大多数小GIST和微小GIST生物学行为表现为惰性,预后相对较好。但仍有极少数小GIST具有潜在恶性,临床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具有潜在恶性的小GIST,可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复发,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胃肠道微小间质瘤 KIT基因 预后
下载PDF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基因SMC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理和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黎红华 胡晓琴 +4 位作者 张苏明 方思羽 陈春莲 XIAO Xiao 汪道文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载体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治疗DMD模型鼠mdx ,从病理和功能观察rAAVSMCKA3999治疗对DMD模型小鼠mdx的疗效。方法 以dystrophin小基因SMCK A3999为目的基因 ,将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载体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治疗DMD模型鼠mdx ,从病理和功能观察rAAVSMCKA3999治疗对DMD模型小鼠mdx的疗效。方法 以dystrophin小基因SMCK A3999为目的基因 ,将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SMCKA3999,以 5× 10 10 病毒颗粒单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腓肠肌 ,基因治疗后 4个月及 7个月 ,采用免疫荧光、光镜组织病理、肌电图等方法 ,从形态和功能观察rAAVSMCKA3999治疗对DMD模型小鼠mdx的疗效。 结果 rAAVSMCKA3999使肌膜缺失的dys trophin恢复并稳定表达持续 7个月以上 ,肌肉组织病理改变好转 ,肌病肌电图改变明显改善 ,疗效持续 4个月以上。 结论 rAAVSMCKA3999能改善mdx小鼠骨骼肌的病理及功能 ,采用rAAV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 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是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 SMCKA3999 DUCHENNE 肌营养不良 病理学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伴骨骼肌脓肿形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9
作者 付圣灵 吴亮 +2 位作者 周晟 齐俊英 廖永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例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坏死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行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讨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例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坏死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见变异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CD30散在大细胞阳性、上皮膜抗原(EMA)散在大细胞阳性,CD3、CD45Ro、CD68阳性,CD20、CD79a、肌红蛋白阴性。结论伴骨骼肌脓肿形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罕见报道,该患者为T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应与炎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鉴别,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是较好的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
10
作者 李琼林 康劲松 +1 位作者 李建木 许玉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Wilms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该瘤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男,4岁,左腋下及右腹股沟可...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Wilms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该瘤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男,4岁,左腋下及右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各1枚;腹部隆起可触及包块,细胞病理学检查:针吸标本为血性颗粒状,镜下见猩红色均质物背景,较多小圆形肿瘤细胞,少许小梭形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小细胞型肿瘤(考虑肾母细胞瘤)。例2,女,3岁半,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可触及包块,细胞病理学检查,送检标本为鱼肉状,镜下见均质物背景,见大量弥漫排列的小圆形细胞,少许梭形细胞,可见细胞呈"菊花团"样;细胞病理学诊断:未分化恶性肿瘤(考虑肾母细胞瘤)。结论运用细胞病理学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需要积累经验,还应注意与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区分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临床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分析
11
作者 毛峰 常隽 +3 位作者 陈军 唐思成 柯昌庶 王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的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性肿瘤的临床资料,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小脑,1例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结果 2例全切,...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的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性肿瘤的临床资料,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小脑,1例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结果 2例全切,1例次全切。术后随访1~3个月,3例一般情况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确诊依赖病理检查,临床分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性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病理特征
下载PDF
青少年松果体区肿瘤MRI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泉 赵恺 +5 位作者 王俊文 张所军 柯昌庶 万锋 舒凯 雷霆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松果体区肿瘤(pineal region tumors,PRTs)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青少年PRTs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35例青少年PRTs中生殖细胞肿瘤19例,松果体实质细胞瘤6例,星形... 目的探讨青少年松果体区肿瘤(pineal region tumors,PRTs)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青少年PRTs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35例青少年PRTs中生殖细胞肿瘤19例,松果体实质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7例,其他类型3例。生殖细胞肿瘤MRI主要表现为等或稍短T1信号,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多均匀明显强化,可见坏死及钙化。松果体母细胞肿瘤好发于青少年,MRI多呈短T1、T2信号,显著均匀强化;坏死多见,钙化少见。星形细胞瘤体积较大,多见囊变,MRI呈均匀等T1、T2信号,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囊性部分多不强化,基本无坏死钙化。结论青少年最常见的PRTs主要为生殖细胞肿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松果体区肿瘤 影像学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原发马蹄肾峡部最小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晶 马珩 +1 位作者 李娜萍 严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肾脏肿瘤中最不常见的一种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到目前为止,英文文献大概有110例报道.肾盂来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更少见,目前报道的只有4例[1].一般很难判断肿瘤是起源于肾实质还是肾盂,这些肿瘤常被归为一类[2]....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肾脏肿瘤中最不常见的一种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到目前为止,英文文献大概有110例报道.肾盂来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更少见,目前报道的只有4例[1].一般很难判断肿瘤是起源于肾实质还是肾盂,这些肿瘤常被归为一类[2].肾盂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小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常罕见且对于其临床特征认识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肾盂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Shh蛋白水平与肺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国薇 周婷 +4 位作者 李连凤 卢芳菲 孔宪荣 秦灵芝 廖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肺组织内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肺腺癌切除术的235例患者基本信息、切除的肺组织样...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肺组织内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肺腺癌切除术的235例患者基本信息、切除的肺组织样本及肿瘤病理资料。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hh蛋白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Shh蛋白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结果肺腺癌组织中S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肺腺癌与癌旁组织中Shh蛋白表达量的差值(癌/癌旁Shh蛋白表达量差值)和肿瘤大小显著负相关,癌/癌旁Shh蛋白IOD/Area差值、阳性细胞率差值及染色强度评分差值每增加1个单位,肿瘤发展为>7 cm的风险分别降低43%、4%和46%,其OR及95%CI分别为0.57(0.35,0.94)、0.96(0.94,0.99)和0.54(0.35,0.86);随着癌/癌旁Shh蛋白阳性细胞率差值的增加,肺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发展为>7 cm的风险逐渐降低(P趋势=0.01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癌/癌旁Shh蛋白IOD/Area差值每增加1个单位,肺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14%,其风险比(HR)为0.86,95%CI:(0.74,0.99);分层分析发现在中/高分化类型肿瘤和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癌/癌旁Shh蛋白IOD/Area差值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可分别降低19%和38%,其HR(95%CI)分别为0.81(0.67,0.99)和0.62(0.41,0.94)。结论肺腺癌及癌旁组织内Shh蛋白表达量的差值与肺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及术后死亡风险显著负相关,提示其可能是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为早期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音猬因子 肿瘤病理特征 预后 死亡风险
下载PDF
重视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胃癌的内镜诊断
15
作者 曹丽 王莹 刘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早期胃癌由于胃黏膜炎症消退以及背景黏膜的改变,与传统的早期胃癌(EGC)的内镜特征和组织病理有所不同,诊断也更为困难。提倡进行窄带光谱成像(NBI)或蓝激光成像技术(BLI)的放大内镜随访,以帮助准确识别Hp根除后早... 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早期胃癌由于胃黏膜炎症消退以及背景黏膜的改变,与传统的早期胃癌(EGC)的内镜特征和组织病理有所不同,诊断也更为困难。提倡进行窄带光谱成像(NBI)或蓝激光成像技术(BLI)的放大内镜随访,以帮助准确识别Hp根除后早期胃癌,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量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建平 霍子天 +1 位作者 秦钧 白明泽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免疫细胞一直被认为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量化分析有望揭示免疫系统在肿瘤中的多方面作用。本文总结了量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分析工具,包括基于标志基因富集分析方法和反卷积分析方法... 免疫细胞一直被认为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量化分析有望揭示免疫系统在肿瘤中的多方面作用。本文总结了量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分析工具,包括基于标志基因富集分析方法和反卷积分析方法开发的算法模型与工具,列举了它们在揭示疾病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确定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辨别肿瘤免疫分型中的应用,提出了它们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这些局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C)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反卷积
下载PDF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调控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蓝儒竹 胡志全 +4 位作者 庄乾元 刘继红 叶章群 陈春莲 周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3-706,709,共5页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微血管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正常前列腺(NP)5例,前列腺增生症服用非那雄胺者(BPH+Finas)10例,前列腺增生症未服用非那雄胺者(BPH)30例的前列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调节因...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微血管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正常前列腺(NP)5例,前列腺增生症服用非那雄胺者(BPH+Finas)10例,前列腺增生症未服用非那雄胺者(BPH)30例的前列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调节因子内皮生长抑素(endostatin)、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血管形成因子-2(an-giopoietin-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表达强弱。结果BPH组endostatin、angiostatin表达较NP组明显减弱,而BPH+Finas组表达较BPH组明显增强;BPH组VEGF表达较NP组明显增强,而BPH+Finas组表达较BPH组明显减弱。endostatin阳性细胞计数(个/10Hp)在NP、BPH、BPH+Finas 3组分别为(129.00±10.68)、(34.00±15.38)、(142.10±12.22);angiostatin阳性细胞计数(个/10Hp)分别为(151.00±21.64)、(54.63±28.93)、(162.30±21.81);VEGF(灰度值)分别为(139.38±8.90)(、83.81±25.73)(、108.09±7.77),以上3组测值NP组和BPH+Finas组与BP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angiopoietin-2阳性细胞计数(个/10Hp)分别为(16.40±2.19)(、15.03±2.82)、(13.90±3.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微血管调节因子endostatin、angiostatin、VEGF作用于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非那雄胺通过影响局部组织微血管调节因子,而发挥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非那雄胺 微血管 内皮生长抑素 血管生长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CD147和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晟 刘聪 +1 位作者 吴时敏 吴人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4-879,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D147作为MMPs的诱导因子,可促进肿瘤及间质细胞表达MMPs。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7和MMP-2在乳腺癌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 背景与目的已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D147作为MMPs的诱导因子,可促进肿瘤及间质细胞表达MMPs。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7和MMP-2在乳腺癌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和CD147的表达。结果CD147在55例肿瘤组织中有表达,阳性率为49.1%(55/112),但在癌旁正常腺体及肿瘤间质细胞中无表达。而MMP-2在60例肿瘤周围正常间质细胞中有表达,阳性率为53.6%(60/112);在33.1%(37/112)的肿瘤组织中也有表达。MMP-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CD14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147和MMP-2阳性组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证实CD147是风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结论MMP-2及其诱导因子CD147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CD147可做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结合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分析能提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因表达 乳腺肿瘤 预后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DNA修复酶MGMT、DNA-PKcs和Ku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霞 周晟 +3 位作者 吕斌 余红平 蔡晓坤 周宜开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MGMT、DNA PKcs和Ku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LSAB法 )检测 1 0例肺部良性病变和 44例肺癌标本中上述修复酶的表达情况 (每...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MGMT、DNA PKcs和Ku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LSAB法 )检测 1 0例肺部良性病变和 44例肺癌标本中上述修复酶的表达情况 (每一标本同时检测正常及肿块两个部位 )。同时还检测了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肿瘤的进展MGMT的表达可被诱导增强 ,DNA PKcs和Ku的表达则降低 ,三种修复酶在肺肿瘤组织的表达均较良性肺组织低 ,差异有显著性。DNA PKcs和Ku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突变型P53蛋白阳性标本中MGMT蛋白的平均表达得分较P53蛋白阴性标本显著降低。DNA损伤修复酶的表达和病人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分级无关。 [结论 ]DNA损伤修复酶表达的改变在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中至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NA 修复酶 MGMT DNA-PKCS KU 临床病理 突变型P53蛋白
下载PDF
新型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廖永德 赵金平 +3 位作者 马伦超 周晟 黄畦 Doris Mayer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4,581,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雌激素受体(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吸烟和外周血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Rβ在26例肺腺癌和38例肺鳞癌(共有37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 目的研究新型雌激素受体(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吸烟和外周血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Rβ在26例肺腺癌和38例肺鳞癌(共有37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切片内阳性细胞数≥20%为ERβ阳性。结果ERβ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为48.4%(31/64),而在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无明显表达。ERβ在鳞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9%(11/38),76.9%(20/26),腺癌组织中ERβ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P=0.000 2)。吸烟组ERβ阳性表达率(67.6%,25/37)显著高于非吸烟组(22.2%,6/27)(P=0.000 5),ERβ阳性表达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nmol/L)显著高于ERβ阴性组(225.7±75.2 vs 159.5±54.8,P=0.000 1)。结论新型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中过表达。ERβ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联。吸烟可能与ERβ过表达相关联。肺癌组织ERβ过表达与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增高相一致,肺癌可能分泌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癌 雌激素受体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